Gap Year 可以是空檔年或是間隔年,常見於歐美國家高中畢業生,在升讀高等院校之前,用大約一年的時間去體驗自己未來感興趣的方向,找出自己未來選讀科系或是畢業後的工作。他們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探索,例如: 到不同國家旅行、做志工服務、學習自身有興趣的事物,或是不同語言的學習。在亞洲國家,比較少有Gap Year讓高中畢業生這樣的時間體驗探索,我們比較習慣一階段接著一階段的升學。不過,現在在各大學有所謂國外交換生學習的機會開始後,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讓大學生可以有一年時間到國外上課,學習不同文化交流、思維方式等。此外,這幾年也興起打工度假,不論是去日本、澳洲或是英國等地,即使已經出社會工作,只要符合申請打工簽證年齡限制,還是有機會讓自己有一個Gap Year去探索新世界。
以Vicky自己為例,我並不是畢業後就緊接著念碩士,而是選擇先出社會工作,直到我第一次到大陸工作,在上海遇到來自不同領域的同事、客戶後,在職場的洗禮下,我深刻發現自己所學不足,才選擇念碩士。我也曾經遇過自家表妹在大學三年級時,很迷惘自己要繼續升學還是先就業。當時她跟我說班上很多同學都在補習要讀碩士,她也想跟大部分同學一樣去補習,我讓她自己思考一下,她想要的是什麼? 也讓她知道有哪些選項。後來經過考慮,她決定先考銀行相關證照,先就業。
如果依照我們平均年齡超過80歲,那Gap Year一年,只占我們人生的1/80,其實並不是我們一生中,很重的百分比。以投資的角度算,花上1/80時間,能找出一生中有趣的工作或是生命中自我成就的價值,或是只單純感受不同文化的衝擊、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很值得投資的時光。甚至於在30歲之前,能嘗試過不同工作,在30歲之後確認往喜愛的方向前進,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論是努力讀書或是努力工作,累了的時候,中斷計畫也不是件壞事,Gap一下,喘息一下,才能走得遠~ 祝福大家都能適當休息,過得平順。
工作邀約graffitionlife@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