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邀請了來自台東padrangidrangi部落的kadrui paljingau呂美琴老師,滿滿的原住民族幼兒教養知識,因為是sasa最愛的教育議題,我們都贊成原住民族孩子,未來要能成為面對的是主流和全球的人才。聊到一半,美琴姊突然哭了,原來他看我家土星人(我兒子的江胡稱號)參加拉勞蘭爬杆儀式,感動孩子在尋找自己的認同,中間聊了很多排灣族文化小知識,還不小心談到排灣族的愛情觀,特別如何面對失戀問題。
幫你畫重點:
我們的族語名字,帶了很多意涵,背負著我們家族和族群的使命
幼兒的定義是什麼?又屬於哪個部會?(爸媽要知道)
為了想要高跟鞋,跑去工廠當童工,走上幼兒教育,全都是祖靈安排。
當時在幼兒園教書,全校98%都是非原住民小孩,年輕時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排灣族,也不願意承認會說族語。
因為一個以原住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教案,成為全台東第一個拿到教學卓越獎的幼兒園,也開始了自己走上原住民族教育之路。
小時候是隔帶教養長大的孩子,因為vuvu只會講族語,因此奠定了她的語感。
原住民族幼教重點:語言、文化與自我的認同。
孩子從小在文化語言之中,長大後對於有人可以陪伴,支持他的文化,孩子就有勇氣去面對世界。
如果你小時候會講族語,即便長大忘了,還可以pick up回來。
目前原住民族幼兒教育的資源有:沈浸式族語幼兒園、互助式族語教保中心、公私立協力托育資源中心,學習族語與文化。
做部落的做任何計畫,一定要配合部落的文化,保持彈性,隨時滾動式的調整。
衛福部看到呂老師在部落推動的部落遊戲據點,主動提議要做部落遊戲計畫的支持。
遇到好老師,孩子的成就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原住民族的教育,不會因為一次的錯誤,而完全否定孩子。
排灣族談婚事,會找地位高的人來談,才能壓過對方(哈)。
排灣族長輩在教孩子,他會帶著孩子在身邊,讓他用看的方式來學習。
排灣族的vuvu會親小孩的生殖器,除了表示關懷,還有什麼原因?
#孩子是整個部落的孩子
____
Kivala
在排灣語裡有著拜訪、找朋友的意思。依據不同的部落,可發音為ki va 拉,或是ki va 尬。
未來法法漾將會用kivala這個詞來做為專訪主題的名稱哦!
幫我們按讚,給我們5顆星,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和建議,masalu (排灣族語:謝謝)
法法漾播客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vavayanpodcast/
INSTAGRAM:@vavayan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