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一 你,真的需要這麼在意嗎?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創辦人)
誰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一 三大重點:
1. 在意別人眼光是人性,但過度在意會帶來焦慮與壓力
從小到大,我們都受到父母的期待、社會標準、社群媒體的影響,無法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但「過度在意」會讓我們陷入內耗,如 簡報焦慮症、社群讚數焦慮症 等,導致生活壓力。
關鍵不是完全擺脫,而是學習「健康地在意」,選擇對自己有益的關注,而不是無謂的比較。
2. 分辨「正向在意」與「負向在意」
正向在意(Healthy Attention):
促進個人成長,讓我們在職場與人際關係中進步
從他人回饋中學習,而非盲目迎合
增強社交智慧,讓互動更加自在
負向在意(Toxic Attention):
不斷比較,如「為什麼別人的成就比我高?」
過度關心社群媒體的讚數,影響自我價值感
因外界評價感到焦慮,內耗嚴重
方法: 問自己:「這件事對我真正重要嗎?我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迎合別人?」
3. 學會調整心態,讓「在意」變成助力,而非阻力
停止無謂的比較:設立「適當標準」,不要過度追求完美(如簡報焦慮症)。
擺脫負向社群影響:社群媒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代表個人價值(如 IG 讚數焦慮)。
專注於內在成長:學會認可自己的努力,建立內在穩定感,讓在意的眼光成為動力,而非束縛。
推薦閱讀:《誰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朴世光
#韓裔心理諮商師
#遠流
當你終於不再需要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時,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輕鬆、更快樂!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