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5
「永續的下一哩路:當企業走進城市,也走進了部落」
永續,不只是政策與認證,它得有溫度,有人情味,才會被實踐。
ESG,不該只是企業報告裡的三個英文字母。而是城市的呼吸、土地的聲音,以及每一個人願不願意「慢下來」去理解世界的開始。
從連鎖加盟到永續:平台的翻轉
蔡孟叡的背景很特別。
他曾是電視記者,也做過房仲與連鎖加盟協會的副秘書長。
多年來看盡產業的興衰,他說:「企業如果只看獲利,終會忘記為什麼出發。」
於是,他和協會共同成立了
「U - ping永續優品集」一個把企業、品牌、社會創新串聯起來的永續平台。
他說起當年的構想:「那時候我們導入的社創品牌,像鮮乳坊、大武山雞蛋,還都只是小公司呢!」
問題也明顯,小品牌量太少、成本太高,無法接上連鎖體系。
直到後來,平台逐漸擴大成五大板塊:
✏️永續商品與綠色採購
✏️綠色餐桌與永續餐飲
✏️永續旅遊路線
✏️永續設備與顧問服務
✏️城市合作與ESG導入
這樣的整合,讓永續不只是環保的口號,而是「城市經濟的新語言」。
蔡孟叡舉例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透過需求清單與教育訓練,
讓每次捐助都「對得準」。
他說:「永續,不是給出去,而是給得剛剛好。」
當下一代長大:永續成了生活教育
蔡孟叡說,他的兒子念國中、女兒念小學,課本裡已經有「永續發展」的單元。孩子會提醒他:「爸爸,塑膠袋不要拿太多。」
他微笑地說:「所以我相信,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會比我們更懂永續。
我們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能讓他們發揮的環境。」
因為「永續」這件事,從來不該是壓力,而是教育的延伸。
走進部落:當文化成為永續的核心
蔡孟叡點出關鍵:「文化要主導商業,而不是被商業利用。」
他提到與屏東來義鄉合作的計畫,
結合排灣族文化與永續旅遊,讓部落不只賣體驗,更賣故事。
「國外背包客願意一天花五百美元,只為在地的真實與深度,那我們為什麼不讓臺灣的文化,也有這樣的價值?」
從旅遊到交通:讓綠能串起城市
蔡孟叡談起永續旅遊的推動,他提到「臺灣好行」巴士的概念:「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但應該要讓地方自己推動,」他說,若能結合純電巴士、地方商圈幣與永續餐廳,
旅遊就不只是移動,而是「能呼吸的經濟循環」。
返鄉創生的真實風景
蔡孟叡回憶當年跑遍百個鄉鎮的「漂鳥計畫」:
「我們鼓勵青年返鄉,但他們回去後發現,沒有資金、沒有通路、沒有同伴。」他說得坦率:「一個人返鄉,撐不起一座村。」
從加盟到在地:地方品牌的覺醒
節目中提到許多返鄉青年會開咖啡店、加盟連鎖,卻被質疑「不夠在地」。
蔡孟叡說:「加盟不是壞事,但缺乏文化就會空。」
他舉嘉義的中山路與文化路為例,
巷弄裡的每家店都有故事、有個性,那才是真正的「城市品牌」。
他補了一句:「就像日本秋葉原靠動漫成名,每個城市都該找到屬於自己的靈魂IP。」
漂綠與真永續:企業該怎麼做
談到「漂綠」現象,蔡孟叡說:
「很多企業以為捐錢就是永續,
但真正的永續,是讓你的技術與地方結合。」
他舉例:「烘焙企業若能技術移轉給庇護工場,一起推出聯名商品,那才叫共好。」
他笑說:「這樣的永續,才有香氣。」
利害關係人與供應鏈的關鍵
蔡孟叡提到,ESG的利害關係人不僅是股東與客戶,還包含員工與供應鏈。他提醒企業:「你做得再好,如果供應商沒跟上,你也不算永續。」
因此,他呼籲:
✏️定期舉辦永續課程與員工講座
✏️建立供應鏈碳盤查與綠色採購制度
✏️把「永續文化」當作企業DNA,而非行銷口號
未來的標案,永續已不是加分題,而是必答題。永續不是一個新名詞,而是人與城市學會善待彼此的老智慧。
💖王福闓 老師
台灣行銷傳播專業認證協會 理事長
品牌再造學院院長
中華品牌再造協會 榮譽理事長
凱義品牌整合行銷管理顧問公司 負責人&總顧問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闓老編的產業小屋 》《#轉角幸福科技島 》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
#蔡孟叡
#雲智永續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福闓
#行銷名家
#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闓老編的產業小屋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