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5
「2025三峽紅茶祭:三峽茶正紅」
十月的風,帶著淡淡的茶香。
「三峽茶正紅~2025三峽紅茶季」即將在國立臺北大學登場,兩天一夜的活動,把三峽的紅茶文化、百年歷史、在地人情一次端上桌。
你可以喝茶、看表演、野餐、聽音樂,也能親手體驗「揉茶趣」與「紅茶染燈籠」,一邊聞著茶香,一邊感受屬於三峽的故事。
從清朝走來的茶香記憶
三峽,是北臺灣最早種茶的地方之一。
早在清代乾隆年間(1763年),閩南移民就帶著茶種來到三峽落地生根。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三井集團看中這裡的地勢與氣候,設立了大型製茶廠「日東紅茶」,開始量產紅茶外銷到歐美與日本。那時候的三峽紅茶,可是日本天皇御用茶,也多次在國際博覽會中得獎,風光一時。
「那時候的大豹製茶場,一天能生產七千多斤紅茶,堪稱當時全東亞規模最大。」林炯任老師說。
他長年研究三峽茶史,讓這段被遺忘的產業記憶重新被看見。那些百年前從印度引進的阿薩姆茶樹,如今仍在山區靜靜生長,是最老的「見證者」。
蜜香紅茶:從蟲咬開始的奇蹟
而今天的三峽,紅茶又重新紅了起來。不同的是,這次的主角叫「蜜香紅茶」。
它的甜味不是加糖,而是來自「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芽。這種天然反應會讓茶葉發酵後散發出淡淡蜜香。
「要讓小綠葉蟬來訪,就不能噴農藥。」茶農戴文祥笑著說,「所以這些茶是自然共生的成果。」
他的家族四代都與茶為伍,老茶廠曾是他童年的遊樂場。返鄉後,他決定讓這段歷史重生。從保留阿薩姆老茶樹,到推廣生態製茶,戴文祥說:「紅茶不只是飲品,而是我們和土地的連結。」
從茶園到茶屋:茶的味道,也可以是故事的味道
另一位茶人李秀峯,從小在茶園長大,後來嫁入茶行。她原以為可以離開烈日與茶園,沒想到又被茶葉「綁」了回來。
「剛開始不懂做茶,從零學起。現在還帶著孩子一起體驗茶的文化。」
她觀察到年輕人愛喝紅茶,但多半是奶茶形式,於是她把茶融入牛奶糖,讓茶變得親近又好玩。
「不是每個人都習慣泡茶,但每個人都可能愛吃點甜的。」她笑說,「如果一顆牛奶糖能讓人認識三峽紅茶,這樣就夠了。」
活動裡的「三峽新茶魂」
今年紅茶季不只是市集,更像文化復興。林炯任老師、茶農戴文祥與李秀峯等人攜手,把紅茶從歷史檔案帶回生活現場。
他們說,這不只是茶產業的活動,更是「集體尋根」。
「我們想讓大家知道『三峽』,不只有碧螺春,還是紅茶的原鄉。」林老師語氣堅定。
來吧,一起聞茶香、看星空
今年活動從下午一路延續到夜晚。
白天有親子活動與茶席體驗;夜晚有弦樂、原舞、日本舞與吉他演唱。
到了晚上,《魔法阿嬤》與《1205號夢境》在星空電影院登場。
想悠閒?帶上野餐墊,坐在心湖草坪邊,看月光映著茶香,讓三峽的紅茶故事,慢慢滲進心裡。
當你在湖邊啜一口紅茶,也許那香氣裡,有百年前製茶工人的汗、有茶農守護的初心,也有三峽人,對土地最溫柔的告白。
《三峽茶正紅~2025三峽紅茶季》
✏️時間:10/10(五)~10/11(六)
14:00–21:00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 心湖草坪
✏️特色活動:紅茶染燈籠、功夫下午茶、歡樂下午茶、親子「揉茶趣」、音樂表演、星空電影院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烏漂天青三峽藍》《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戴文祥
#戴記茶坊
#青農聯誼會 會長
#李秀峯
#三峽茗茶祥興行
#林烱任 老師
#三峽插角國小 退休老師
#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 主持人
#財團法人樹春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烏漂天青三峽藍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