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4
「媒體人以信仰與堅持轉型公益,陪伴失親兒走出傷痛」
如果你認識宋憶嬌
她總是帶著溫柔的笑容與熱忱
或許在十六年前
你會見到她忙碌於各大媒體平台之間
籌劃專題、訪問名人、扛住截稿的壓力
那時的她專注於文字與故事
深信雜誌的力量
能讓人們看見更多可能
看似完美的媒體旅程
卻在十年後悄然轉向
「我想做些不一樣的事情,能幫助別人,對社會有點貢獻。」
那段憶嬌職涯轉型的日子
她離開了熟悉的媒體圈
將目光轉向陌生卻充滿意義的公益領域
憶嬌加入「失親兒基金會」的那一天
還帶著些許憧憬與不安
本以為工作內容只是辦活動、聯繫媒體
沒想到竟然還需要募款
因為她的第一項任務
就是在一個月內籌集100萬元
用於育幼院的運動會
對一個從未接觸過募款的人來說
這無疑是一場硬仗
但憶嬌憑著媒體時期磨練出的溝通能力
打電話、寫企劃、拜訪企業
她說:
「當你知道這些錢能讓孩子擁有一次美好的經歷時,就會覺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
「原來,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這樣大的改變。」
公益路上憶嬌體會到的不只是成就感
還有無數的挑戰
公益活動在媒體上常常難以獲得關注
她形容自己是「媒體生態的弱勢者」
因為邀請記者參加活動
常因為重大新聞被放鴿子
「有時候我都懷疑,這是不是報應,因為我以前在媒體時,可能也曾讓公關等得焦頭爛額。」憶嬌笑著說。
然而困難與挫折從未讓她放棄
因為每一筆資源
都是為了讓孩子們過得更好
而這便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儘管大多數的時間
憶嬌的工作是面對企業與媒體
但她仍珍惜每一次與孩子接觸的機會
有一年她特地參與基金會的夏令營
與兩位小女孩同住一個房間
營隊結束時小女孩偷偷塞給她一張紙條
上面寫著:「老師,你是我見過最溫柔的老師。」
這句話至今仍讓她感動不已
「原來,對孩子而言,陪伴和關心比什麼都重要。」
憶嬌在基金會工作的十六年裡
從未放棄過自己的信仰
她相信 神會在最困難的時刻帶領她
「有一次,外商企業的贊助因為規定卡住,無法撥款給我們。我們禱告之後,幾天內竟然收到通知說款項已經通過了。」
她深信這些奇蹟是信仰帶來的力量
每天早晨
基金會的同事們一起唱詩歌、禱告
為每個挑戰尋求力量
這樣的信仰支持
讓憶嬌在公益的道路上
不論多辛苦都能繼續前行
如今憶嬌仍持續為失親的孩子奔走
她希望透過基金會的努力
讓更多人了解失親兒的傷痛與需要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被愛、被陪伴的童年。」
「如果我們的努力,能讓他們多一點笑容、多一點希望,那就是最有價值的事。」
十六年的公益歲月
讓宋憶嬌成為一個
「用熱情與信仰照亮生命的點燈人」
這盞燈不只照亮孩子的未來
也點燃她心中的永恆使命
💖宋憶嬌
現任:
失親兒基金曾•發展部主任
曾任:
SUNG STUDIO 負責人
《LA VIE漂亮》雜誌•資深採編中國時報•專欄作者
《DECO居家》雜誌•主編
《傢飾》雜誌•執行編輯
《摩登家庭》雜誌•採訪編輯
#宋憶嬌
#失親兒基金會 發展部主任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