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深入探討「表達力」的養成,特別適合對公開演講感到畏懼,或希望增強口語表達技巧的聽眾。
徐禎秀從小不擅長表達,但透過環境影響、社團訓練與不斷實踐,逐步克服恐懼,成為專業演講者。
她分享的「畫面感演講技巧」,讓我們理解到,演講不只是傳遞資訊,更是創造共鳴與影響力的過程。
節目中還探討了即興演講的挑戰,如何在短短三分鐘內組織故事,並有效傳遞情感。
此外,對於內向者如何透過「循序漸進的學習法」來克服公開演講恐懼,提供了實用建議,
例如:從小範圍開始練習、錄音回顧表達方式、使用關鍵字記憶法,而非逐字背誦。
這些技巧讓演講變得不再那麼可怕,而是可以一步步培養的技能。
最後,節目強調:「世界給你壓力,老天也會給你一肩扛起的能力。」表達力是影響力的起點,
透過練習與成長,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這集節目不僅充滿溫度,也帶來滿滿的收穫,值得反覆回味!
內容重點:
從小培養表達力的重要性
內向者如何透過訓練克服怯場?
台灣與國外教育體系對於表達能力的培養差異。
演講的學習與突破
徐禎秀分享從「害怕被點名回答問題」到「自信演講」的成長歷程。
如何在社團(如健言社)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即興演講的挑戰與策略
3 分鐘即興演講的準備技巧:如何快速組織內容?
如何從個人經驗中提取故事,讓演講更具畫面感與溫度?
主持與演講的實戰技巧
如何應對現場突發狀況,維持臺風穩健?
透過肢體語言與聲音控制來增強演講效果。
如何克服公開演講的恐懼?
初學者如何從「背稿」過渡到「自然表達」?
如何利用錄音、錄影回顧自己的表達方式,逐步提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