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影響投資與交易決策的十三種常見「認知偏誤」。節目解釋了認知偏誤是大腦為節省能源而產生的思考捷徑,但在交易中常導致誤判與非理性行為。內容逐一解析了確認偏誤、過度自信、損失趨避、定錨效應、從眾效應、賭徒偏誤、後見之明、可得性偏誤、心理帳戶、自利偏差、稟賦效應、現狀偏誤及沉沒成本謬誤。

不僅解釋其定義與對交易的影響,也針對部分偏誤提供了具體的克服或調整方法,強調理解自身心理陷阱對提升交易判斷至關重要,因為人性弱點是影響交易成敗的持續因素。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Podcast節目表:

節目特色重點 (節目表形式):

(01:48) 認知偏誤解析:解釋認知偏誤是大腦為節省能源、避免過熱當機而發展出的思考捷徑,但在交易中可能導致誤判。
(04:07) 了解偏誤的重要性:強調心理因素對交易成敗的影響。
(05:36) 確認偏誤詳解:大腦會自動戴上濾鏡,只看見想看的資訊,並主動尋找支持既有觀點的證據。
(08:09) 過度自信剖析:投資人可能高估自身能力、低估風險,常伴隨「控制的幻覺」,尤其在連續獲利後更易出現。
(11:40) 損失趨避的影響:賠錢的痛苦感遠大於賺同等金額的快樂感(約兩倍以上),易導致太早停利或凹單不敢面對損失。
(16:17) 定錨效應的陷阱:決策時容易受到最先得到的資訊(錨點)強烈影響,例如特定的股價或指數整數關卡。
(19:51) 從眾效應(羊群效應):個體傾向順從多數人的行為或觀點,易造成FOMO或恐慌性拋售,部分原因為逃避個人決策責任。
(27:50) 賭徒偏誤的迷思:錯誤判斷獨立事件的機率,例如在連續虧損後,認為下一筆交易獲利的機率會因此提高。
(32:36) 可得性偏誤的盲點:傾向認為腦中容易想起或手邊容易取得的資訊更為重要,可能導致只買聽過的大公司等熟悉度偏誤。
(36:07) 心理帳戶的運作:人們會在心中不自覺地將錢財劃分到不同的心理帳戶,並對不同帳戶的錢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如用「贏來的錢」更容易冒險。
(40:00) 稟賦效應的固執:對於自己所擁有的物品(如股票)會給予更高的估值,持有時間越久越覺得有價值,導致捨不得停損。
(42:55) 現狀偏誤的惰性:寧願留在原地,不想做出任何改變的傾向,即使現狀並非最優,可能錯過調整部位或策略的時機。
(46:33) 沉沒成本謬誤的牽絆:在做決策時,過度考慮那些已經投入且無法回收的成本(時間、金錢、精力),導致在虧損的投資上繼續加碼或堅持無效策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