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深入探討了投資 ETF 在心理層面上的優勢與陷阱。內容從 ETF 如何提供投資框架、分散風險以降低情緒波動等心理優勢開始,幫助投資人建立長期穩定的投資心態。
剖析投資 ETF 時容易遇到的心理盲點,例如因績效比較而產生的「錯失恐懼症」(FOMO)、難以停損的「沉沒成本謬誤」,以及因生活不順遂而對 ETF 慢速回報感到不耐煩等問題。最後,節目提供了具體的應對策略,包括建立心理防火牆、學會擁抱無聊但有效的策略等,並為自己的投資行為建構更深層的意義,實現穩健的財務目標。
節目特色重點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5:00) 心理優勢一:提供投資的「框架錨點」 - 說明 ETF 如何做為一個明確的參考點,幫助投資者在茫茫股海中降低選擇的焦慮與認知負擔。
(06:41) 心理優勢二:分散化帶來的內建「安全感」 - 探討「不把雞蛋放同個籃子」如何滿足人類規避損失的天性,有效降低對單一公司爆雷的恐懼。
(08:10) 心理優勢三:平滑波動以降低「情緒耗損」 - 分析 ETF 較低的價格波動如何避免投資人心情大起大落,從而減少衝動交易的可能。
(09:24) 心理優勢四:更容易培養「長期投資心流」 - 指出因波動較低,投資人更能專注於長期目標與市場學習,而非被短期資訊干擾。
(10:31) 心理優勢五:簡化決策以提升「效率與紀律」 - 強調投資 ETF 只需判斷大方向,更容易建立如定期定額等機械化規則,有助於維持紀律。
(15:44) 心理陷阱一:產生「控制錯覺」,忽略系統性風險 - 提醒投資者,分散投資的安全感可能讓人忽略整體市場(如國際情勢)的系統性風險。
(17:06) 心理陷阱二:易受「FOMO」干擾,羨慕個股暴利 - 點出看見他人個股短期大賺時,內心產生的比較與焦慮,是 ETF 投資者最大的心魔之一。
(18:46) 心理陷阱三:陷入「沉沒成本」與「確認偏誤」的循環 - 解析為何長期投入的 ETF 即使表現不佳也難以停損,並會不自覺尋找利多消息來安慰自己。
(20:50) 心理陷阱四:小心「贏家的詛咒」,因安穩獲利而過度自信 - 警告長期從 ETF 穩定獲利可能導致過度自信,進而用賺來的錢從事高風險的隨意交易。
(21:40) 心理陷阱五:將「生活不滿」投射於交易,失去耐心 - 探討當現實生活不順時,人們容易將不滿轉嫁到 ETF 的「慢回報」上,進而放棄原有策略。
(23:18) 克服方法一:建立「心理防火牆」,隔絕情緒干擾 - 建議將工作、生活壓力與投資決策切開,設定固定時間關心,避免在情緒不佳時做決定。
(27:21) 克服方法二:學會「擁抱無聊但有效」的策略 - 強調投資者需從根本上接納 ETF 策略的「平淡」,才能抵抗追求刺激與高頻交易的誘惑。
(28:29) 克服方法三:練習「紀律性出金」,打破紙上富貴 - 分享定期將部分獲利實現,不僅能犒賞自己、強化正向循環,也能讓自己對風險更加敏感。
(30:14) 克服方法四:界定「知識與行為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 建議投資人清楚知道自己懂什麼、不懂什麼,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從而抵抗市場上所有機會的誘惑。
(32:43) 克服方法五:為投資行為「建構意義」,超越金錢 - 提出最終心法,將投資視為實現家庭幸福或人生理想的工具,而非純粹的金錢追逐,以此建立長期堅持的強大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