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節目深入探討了「領股息」這一投資策略背後的複雜心理 。首先分析了股息因其穩定的現金流而帶來的「確定感」魅力,但也指出了這可能導致「心理帳戶」錯覺和加劇「拗單」行為 。 接著剖析了高殖利率陷阱、月月配的本金風險以及機會成本等常見迷思 。

節目也論述股息策略的心理優缺點:它能提供強大的心理穩定性並培養紀律,但也可能讓投資者陷入忽略總回報的認知盲區 。 最後,提供了調整心態的實用方法,如進行股息再投入、反思性思考,並建議投資者主動創造現金流,以更全面的視角管理投資組合 。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2:02) 股息的魅力:現金流與確定性 - 分析為何股息策略吸引人,指出其提供的穩定現金流像是「確定感的安慰劑」,滿足了人性中規避不確定性的需求 7。
(04:37) 心理帳戶的錯覺 - 解釋「心理帳戶」效應,投資者傾向於將股息視為額外收入,產生一種實際上資產未增值的「控制錯覺」 8。
(06:34) 對拗單行為的影響 - 探討領股息心態如何加劇「拗單」(持有虧損部位不賣)行為,因為股息成了繼續持有的心理安慰劑 9。
(08:16) 高股息公司的迷思 - 破除「高股息等於好公司」的刻板印象,指出公司發放高股息也可能意味著缺乏再投資機會 10。
(10:21) 殖利率的陷阱 - 提醒投資者警惕高殖利率陷阱,其原因可能是股價下跌而非公司基本面優秀,需避免「定錨效應」的誤導 11。
(12:16) 月月配的風險 - 揭示月月配息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即配息來源可能是本金,導致投資者陷入總回報未增加的認知盲區 12。
(14:02) 機會成本的損失 - 強調為了等待配息可能錯失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需要衡量所付出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 13。
(17:07) 心理優點一:強大的心理穩定性 - 論述股息策略能提供強大的心理穩定,幫助投資者在市場動盪時避免非理性決策,減少認知負荷 14。
(20:42) 心理優點二:被動實現獲利 - 指出股息是一種將被動實現未實現盈利的方式,將帳面資本轉化為實際現金流,以對抗過度貪婪 15。
(21:50) 心理優點三:培養紀律與耐心 - 分析長期堅持股息策略的過程能有效培養投資者的紀律性和心理韌性,這種能力可以遷移到生活其他方面 16。
(24:28) 心理缺點:總回報的認知盲區 - 點出股息策略的最大缺點,即可能忽略總回報,陷入「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的困境 17。
(31:45) 心態調整一:股息再投入 - 建議將領到的股息進行再投入,將心態從「領錢」轉變為「持續參與公司成長」,以總回報角度審視投資 18。
(34:46) 心態調整二:反思性思考 - 提出透過反思性問題(如「若不發股息,我還會買嗎?」)來破除確認偏誤,檢驗買入的真實理由 19。
(37:42) 實踐方法:主動創造自己的配息 - 建議投資者學習主動進行資產「再平衡」,定期賣出部分獲利,自己為自己創造現金流,而不是被動等待公司派發 2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