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相信大家進到市場的第一個想法,大多都是:「我能夠賺多少錢?」

但很殘酷的,就是這個「我能夠賺多少錢?」,讓你產生非常多的情緒干擾。

因為你「沒辦法確定能夠賺多少錢」

你只能夠決定你能「做多少事」

我要先說,投資跟交易當然還是要賺錢,不過賺錢的過程、跟內容特別重要。

在「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裡面,有提到,過程型目標比結果型目標還要重要。

「結果型目標」是指,獲利多少錢、達到多少勝率等等。

而「過程型目標」則是你在投資與交易的過程中,完成什麼操作與程序,例如把資金管理控制在什麼範圍、把虧損下限控制在什麼區間,或是投資與交易計畫執行的效率如何

為什麼要重視過程型目標呢?主要有3個原因:

★增加控制感

結果你是無法控制的,過程你才能控制。

假設你今天為了要控制結果,就容易產生過度交易、過度槓桿的狀況,因為你無法控制結果。

當你把程序做好之後,你會產生信心,就算虧損出現了,你也會知道,大部分的問題來自於外部因素。

這會大幅降低你對於投資與交易的不確定性。

★降低過度聚焦結果的心理干擾

之前在EP.75「 過度聚焦結果(損益)的5個心理干擾」有提到5個"過度"聚焦損益的心理干擾

1.績效焦慮上升

很重視你的績效,就會產生過高的績效焦慮感。

2.認知能力下降

大腦認知資源有限,如果你一直關注交易結果,你就很難把認知資源轉移到交易程序。

像停損,是一種大腦的煞車動作,也很需要你的認知資源

3.風險趨避傾向上升、無法承擔風險

太聚焦損益,漸漸地會讓你不敢在投資與交易中冒險,不斷小賺小賠。

4.追求高確定性結果(過度追求不實際的勝率)

你會過度追求不實際的勝率、我覺得追求高勝率只是一個錯覺,因為過高的勝率,會造成你的賺賠比下降。

5.過度蒐集資訊

確認偏誤干擾、認知能力下降、不敢決策

★專注在投資與交易能力的提升

交易結果未必跟你的投資與交易能力有極高的關聯性,如果你是一個新手,在2021年拿100萬進入市場,你可能會翻倍,但2022年你可能會腰斬。

「用運氣賺來的錢,會用實力賠回去」

假如你只關注投資與交易的結果,沒有留意到其中的內涵,那麼就算你投資與交易的資歷再長,也很難有效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至於要怎麼設定一個正確、可行性高的心理與現實目標,可以參考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第14章會提到。

在市場中其實你能夠確定的東西不多,你的交易程序,是少數可以確定的東西。

有沒有做好盤前的行情研究、停損的規劃,資金的分配,加碼、減碼的規劃等等。

當你都做好之後,就看行情出來的狀況如何,再應對行情做調整。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RU6Gq2D8JrNBg23P7

●贊助交易心理內容創作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9c466e20-7a4f-4ecc-bb65-98eb06fb8837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