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前後,台灣新住民子女的出生率達到巔峰,現在的他們已經二十出頭,可能是你我的同學、或是職場上一起打滾的同事。如果他們不主動談起,也許我們都不會發現他們的背景。但是,他們為什麼不談?
昔日遭受文化歧視的「東南亞與台灣」二代子女,在新南向政策中,突然被期待成為「通往東南亞的橋梁」,但真正領受多元文化紅利的人有多少?
而被夾在地緣政治之間的兩岸婚姻子女,為避免「統戰工具」標籤,則需要花費更多力氣,證明自己愛台灣、是台灣共同體一部分。
「我就是台灣人,只是我的媽媽(爸爸) 來自於其他國家而已。」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分享61位接受訪談的「新二代」的多數認同立場。
當我們特別關注「不同之處」時,可能忽視彼此共同點——這集,邀請藍佩嘉分享「新二代」與他們的母親的田野訪談,從政策與時代變化,梳理新二代如何在社會期待的轉變下努力定位自己的身分。
05:07 台灣「新二代」的人數大概有多少?過去20年社會發生了什麼改變?
12:35 為什麼有了新政策的資源和鼓勵,「新二代」們反而內心糾結?
22:42 二代之間也不盡相同:台灣中國二代該如何自處?
30:15 「多元文化紅利」的燈塔,照亮的往往是已經上岸的人
38:19 台灣的民主社會,正處在移民政策的十字路口?
44:37 面對身分政治的尷尬,先看見真實生活的人
來賓|《成為「新二代」》作者、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陳曉威
📍延伸收聽:
【你還有中國戶口嗎?移民署清查1.2萬陸配及二代戶籍,一紙通知書背後的法律觀點與國安討論】https://pse.is/7jxz9y
📍延伸閱讀:
【在「中配二代」標籤背後,兩岸婚姻家庭子女的認同與真心話】https://pse.is/7jx9as
【清查1.2萬陸配及二代身分:一紙註銷中國戶口證明,同時指向安全與恐慌?】https://pse.is/7jx95t
💰報導者十週年,期待你跟我們一起走下去:https://pse.is/5953dg
👉十週年線上回顧,我們做了哪些事?https://10th.twreporter.or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