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對於五、六年級生來說,『看電影』是那個年代的奢侈娛樂和享受,也是一家大小、兄弟姊妹、同學相邀和男女朋友約會,最重要的相聚理由。原本一年到頭,大家也只有在過年、生日這些手頭寬裕的時候才會去看電影。這樣的習慣,隨著片商的商業操作後,陸續出現所謂春假檔、端午檔、暑假檔(還分一和二檔)、中秋檔、國慶檔和聖誕新年檔,慢慢地大家的習慣被改變。於是,有越來越多的理由可以去看場電影。
於是,只要碰到假期或是大片上檔,鹽埕處處可見排隊買票的人潮,以及花樣百出的黃牛家族。帽子是爸爸、椅子是嬤嬤、玻璃瓶是阿公、報紙一折,則是代表阿嬤,黃牛們引來民怨,但也代表電影的熱度。
而老鹽埕的戲院們,彼此更像是商量好似的,他們不單在首輪播映時彼此有儘量不衝場的默契,更在進入二輪播映時,還是有辦法把客人往鹽埕吸引,向飲料店借卡、跟黑輪攤買優待券,跑到廁所去避中間清場、拿票根帶無限個我的弟弟妹妹進場…這些都是那個年代大家都知道的默契,戲院們卻也始終心知肚明的默許大家。
還有戲院周邊數不完的零食攤,滷味、香腸黑輪烤魷魚攤、切盤水果、炸麻花球、爆米花、臭豆腐、彈珠汽水和冰鎮酸梅湯,在那個帶食進場無極限的年代,這些都是一定要邊看電影邊吃的美食。
以及一些鎖定男性族群,播放『藝術電影』的戲院。許多明明是寫著未滿成年不得觀看,那個時候的學生們,偏偏要透過變裝、借證件,就是要混進去一探『十八禁』的世界。
在那個屬於類比的年代,到鹽埕去『看電影』,是一種生活儀式、是一種快樂與溫暖的交流、更是一輩子最美好的分享與回憶。
隨著時間流逝,回想童年『看電影』的過程,其實長輩是在給大家一個相聚的理由。尤其是他們看到年輕一代一天天長大,漸漸地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朋友,若非藉著這樣的理由,誰還願意陪他們到鹽埕去走走逛逛,回想他們曾經擁有的老鹽埕?!
想聽到更多有關鹽埕電影院的543故事,歡迎收聽今天的節目。
我們節目,會固定在週五上傳「南方聲活/南方543」這系列的精彩內容。
如果今天的內容也讓你想起藏在記憶深處的老鹽埕時,更期待你能一起來和我們分享。
*有人還記得,曾在老鹽埕的戲院必帶進場的美食???歡迎大家幫我們回憶一下吧!!
#大笑阿叔 與蕭清元的鹽埕研究所。
┏━━━━━━━━ #南方聲活 ━━━━━━━━┓
點擊收聽▸ ▸ ▸ https://linktr.ee/duwei.sounds
南方聲活🅸🅶 www.instagram.com/duwei.sounds/
鹽埕研究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70243343682855/?ref=share
#高雄 #鹽埕 #國際戲院 #金城戲院 #新高戲院 #國宮戲院 #壽星戲院 # #深度旅遊 #景點 #品牌 #文化 #旅遊日記 #生活實踐家 #播客 #podcaster #南高屏 #廣播 #podcast #南方聲活 #南方聲音地圖 #時代感 #屏東 #台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