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如同鹽埕的任督二脈,由鹽埕圓環輻射出去的四條道路-大公、大仁、大勇和大智,他們雖有「大」之名,實際並不是很大的馬路,卻一肩扛起鹽埕最重要的城市象徵和商業活動,當然,也包含許多日積月累的老故事和老傳說。

本期2021南方聲活/南方543[我的老鹽埕系列]16-蕭清元所長將帶大家深入南方聽見這頂起鹽埕一片天的「四大」馬路。
……………………………………………………
若是以道路來形容一個城市的氣脈運走,大公路絕對是鹽埕最重要的三焦手少陽經脈,它沿著人體的無名指,繞過手臂肩部後直衝人體最重要的胸腹區域。

就像是它,源起壽山山底邊陲的鼓山二、三路,卻一路切過鹽埕最精華的建國、七賢路和新興、賴南、鹽埕三條特色街,以及最重要的大溝頂被它一切為二,成為大公和富野兩個市場,最終,直接進入鹽埕圓環。

提到大公路,一定要聊聊「大公陸橋」。它是一座銜接大公路與鼓山T字交接的陸橋,建成於日治時期的1934年,它不但是高雄第一橋, 更是台灣第一座鋼筋混擬土的現代化橋樑,由於跨越臨港線鐵道,這裡曾是貫通旗鼓鹽重要的咽喉。最終因為臨港火車線停駛,在2012年拆除並恢復它平面道路樣貌。

這座陸橋使用建材非常特別,幾乎都是來自高雄在地,它的鋼筋混凝土,是來自緊鄰壽山山腳底下的淺野水泥( 台灣水泥前身)外,用來填築引道路基的建材更是取自柴山的硓𥑮石。

這座橋的興築,不只為交通便利,除了就地取材便利性外,更為了彰顯高雄這個現代化進步的城市。但也開啟全台灣唯一一個在城市內採礦的現象,當年更對整個左營、鼓山、鹽埕地區造成產生污染危害,最終演變為延續數十年的公污抗爭事件。

短短一條大公路,動輒數十年的美食、老店比比皆是,今天更有不少懷抱巷弄創業精神的年輕實驗家們進駐,以及,試圖用現代化建築設計試圖打破都市傳說的建商..。

我一直在想,鹽埕竟會如此吸引人,一定是因為它在歷史上,用不同的角色和劇情,頃情演繹她與台灣的關係吧。那些小地方才聽的到的歷史人文和城市脈絡,特別是那些在在老城區小角落鮮活跳躍的角色,正是現代人物質豐足之餘,最需要的精神認同吧。

或許有一天,鹽埕會再度的蓬勃發展起來,但在面對這塊土地對我們的慷慨時,我們能用什麼去還報給她?鹽埕,不光只是用人情入味的地方,它更用時間的溫柔,默默提醒每一個在這裡找啟發的人,不要忘了用矛盾與誠實,去勇敢實踐你的初心。

想聽到更多有關鹽埕電影院的543故事,歡迎收聽今天的節目。
我們節目,固定上傳「南方聲活/南方543」這系列的精彩內容,如果也能讓你想起藏在記憶深處的老鹽埕時,更期待你能一起來和我們分享。
#大笑阿叔 與蕭清元的鹽埕研究所。
#感謝張哲生照片提供。
┏━━━━━━━━ #南方聲活 ━━━━━━━━┓
點擊收聽▸ ▸ ▸ https://linktr.ee/duwei.sounds
南方聲活🅸🅶 www.instagram.com/duwei.sounds/
鹽埕研究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70243343682855/?ref=share
#高雄 #鹽埕 #大公路 #ICCK #公有市場 #九龍大樓 #大公陸橋 #捷運輕軌 #深度旅遊 #景點 #品牌 #文化 #旅遊日記 #生活實踐家 #播客 #podcaster #南高屏 #廣播 #podcast #南方聲活 #南方聲音地圖 #時代感 #屏東 #台南
台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