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巷弄,是距離民眾生活最近的地方,更是一個城市最迷人的所在,許多人的美食記憶往往就是從這裡展開。鹽埕區的「大溝頂」就是這樣一個橫跨一甲子,和庶民日常以及城市脈搏緊密結合的巷弄。
這裡原是日治時期,為填築愛河支流「後壁港」,作為排水用途的大水溝,在1954年溝頂加蓋後聚集形形色色小攤販和小商行成為七個集中市場,「大溝頂」這個名詞就是由此而生。這七個集中商場,有的因為接近碼頭,成為販售舶來品集散地,有的因為緊鄰的主要街弄,成為金店、布莊的擴散腹地,但多半是以供應美食和時裝行業為主。3、40年前的它們,曾經是嘉南地區以南、甚至遠到台東地區百姓,心目中最時髦的百貨、最好吃的美食和五花八門找趣味的集中市場,卻也不敵時光歲月和人們對美感的追求,成了老城區裡黝黑陰暗的街弄。
這些年,「大溝頂」因為承載著許多高雄人的舊時記憶,以及許多動輒4、50年的傳統美食和獨特的老派氛圍,再度成為遊客拜訪鹽埕時,必定走訪的秘境。
今天的「南方543」單元-我的老鹽埕系列,我和鹽埕研究所蕭清元所長就要一起和大家探訪這處「大溝頂」。
……………………………………………………………………………………………………………………..
在民國50-70年代,當大人說要帶孩子去市區逛街走走時,大家說的可是當時的「鹽埕」。
當年,去逛街一定不能錯過兩個地方,一個是台灣第一家有手扶梯和電梯的五層樓百貨『大新百貨公司』,第二個,就是到『大溝頂』享受美食、買布料、定做衣服與採購名貴的用品。這條位在今天七賢路和瀨南街之間的加蓋排水溝渠,北起河西路、南到高雄港第三號碼頭間,被大量聚集的商家從中分割成東西兩條通道,搭配上兩旁的店鋪,它形成一條綿延好幾段,各自職掌分司的商圈區。就如同百貨公司強調的是直立式的樓層分工,「大溝頂」是透過中間分割的大馬路,將它提供服務的功能性各自分工。
因為瀕臨高雄港,這裡也是外國船員或是美國大兵們靠岸後休閒育樂的地方,七座市集商場聚集大量洋人、洋貨、洋玩意,再加上鹽埕區打從日治時代留下的料亭,這裡幾乎成為入台好貨、好料的第一站。當時的台灣,因為物資缺乏加上戒嚴時期,船員常私下偷帶外國貨品和在地人交易,於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水貨」便逐漸集散於此,但也成為港都第一代的流行文化創生地。
這些年,獨特的時光氛圍,也使得鹽埕老文化、老產業重新思考再出發,更吸引不少文青商店進駐這條巷弄,透過一個個小小店面,吸引大家用徒步走入鹽埕感受大船入港的風華。爾今,旅人在大溝頂逛街,看的不再是舶來專櫃的老物件,反而是那些能讓人懷舊心起的花露水和面霜!
人問,姊逛的是什麼?
姊說,咱逛的是老派生活帶來的新趣味。
歡迎固定在週五、六,收聽「南方聲活拾壹月號/南方543」這系列的精彩內容。
如果今天的內容也讓你想起藏在記憶深處的老鹽埕時,更期待你能一起來543一下。
#大笑阿叔 與蕭清元的鹽埕研究所。
┏━━━━━━━━ #南方聲活 ━━━━━━━━┓
點擊收聽▸ ▸ ▸ https://linktr.ee/duwei.sounds
南方聲活🅸🅶 www.instagram.com/duwei.sounds/
鹽埕研究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70243343682855/?ref=share
#高雄 #鹽埕 #大溝頂 #大公市集 #新樂市集 #舶來品 #小百貨 #美食 #高雄旅遊 #深度旅遊 #景點 #品牌 #文化 #旅遊日記 #生活實踐家 #播客 #podcaster #南高屏 #廣播 #podcast #南方聲活 #南方聲音地圖 #時代感 #屏東 #台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