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ic Gold Medalist Ms Lee Lai Shan @ Fireside
采訪者:吳業澧
Interviewer: Lawrence Ng
作為一個全職運動員,有沒有特別辛苦的經歷?
人們認為做運動員辛苦,不過做什麼也好,也會有挫折和吃苦都是過程的一部分。首先,做運動,例如滑浪風帆,體力需要適當的辛勞,也有精神上的負擔。加上滑浪風帆是戶外運動,我曾經在暴曬、暴雨,甚至最惡劣的下雪天比賽過。做運動員,尤其是參與滑浪風帆,體力上、心理上的挑戰都很多。不過,遇上挫折的時候,回顧初衷和自己訂下的目標,障礙(特別是心理上的障礙)便可迎刃而解。在我人生中,心理的辛苦大於體力的辛苦。我在1989年末才進港隊,很想在1990年亞運取得好成績,可是能力跟其它亞洲運動員的水平還有很大距離,於是與滑浪風帆會和新請來的教練到歐洲訓練了四個月。由業餘選手轉為全職運動員的過程體力消耗很大,自己身體因此未能適應,所以不小心,或是勞損,弄傷了腰部。當時只剩一年時間提升自己水平、追上其它運動員,卻因身體受傷不能訓練和比賽,心裡極為煎熬。1990年亞運時,我的腰還在痛,滑浪風帆除了比賽當刻自己操控以外,都由後備運動員幫忙控制。然而,比賽前把風帆駕駛到比賽場地,往往是搜集風向、調教風帆和適應海面情況的時間,沒有了這些步驟會影響比賽表現,所以我認為準備有所缺失。幸好那次比賽我還能應付得來,拿了一面銀牌,但是我不想重蹈覆轍。儘管有腰傷,心理上也煎熬,我依然沒有放棄,決心繼續參賽。
要克服困難,是否需要極大決心或明確的目標?
一定。沒有清晰的目標,便會迷失而不知道自己這麼辛苦為了什麼,在谷底裡會十分無助。若有清晰的目標,便能把自己拉回來,走正路。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前,你曾在不同國際賽事中贏得冠軍。比賽前,你認為勝算有多大?有想過自己會得獎嗎?
那次奧運前,我曾奪得世界、歐洲公開賽、亞洲賽冠軍等等許多獎項。我當然對自己有要求,不過面對著新的比賽,不論之前拿過什麼獎,也是要推倒重來,重新開始——不能說因為拿過世界冠軍,就一定能拿金牌。我只能以平常心處理每一場比賽。我當時的目標是前三名,不是奪冠。我在比賽前段比較保守,二、三、四名左右,平均發揮為主。此戰略是成功的,後來計算過,因為滑浪風帆比賽可以扣減最不理想的一場比賽的成績,自己只要在最後一場比賽拿第二名,便能拿到金牌。於是我在倒數第二的比賽開始,變得較為進取,最終在最後一場得第一名;以總成績計算,不算最後一場, 也有金牌。首先,無論以前什麼成績也好,都要以平常心面對新挑戰,由零開始。背負著名銜做事,反而會有壓力。其次,比賽時每一個部署也要有計劃,如比賽前段保守,後段因為機會大了,採用進取的策略。
知道你在比賽前被水母螫傷,有否影響心情?
一定有。我無非想在此大型、重要的比賽中發揮得好,可惜左腳被水母螫傷至失去知覺,站上滑浪風帆板有平衡的困難。此事發生於比賽前六分鐘,開始時的確有發脾氣,不停拍打滑浪風帆板,埋怨天意弄人,但我知道自怨自艾將使比賽一塌糊塗。幸好賽前不但訓練了技術,還認識了運動心理學,學會控制情緒和壓力,於是短短幾分鐘內調節了心情,然後投入比賽。傷勢令我不能在第一場比賽全程發揮,不過我還是得了第三名。我以此告訴自己,傷勢改善後必能有更好的成績。一件壞事換個角度來看,反成了我的推動力。
獲得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面奧運金牌,一時成名,生活中最大的轉變是什麼?
最大的轉變,或者說最不能適應的,是變了一個公眾人物。我常告訴自己作為一個運動員,責任是在比賽獲得好成績,為港增光。一夜之間變了一個焦點人物,的確會不習慣。我記得飛機一到達香港,機艙門一打開,迎接我的是相機拍照的聲音和不斷的閃光燈。我想,糟糕了,我將會面對很大的壓力。在滑浪風帆的比賽之中,我能夠自己下決定,想去哪裡便去哪裡,因此覺得自己是自由自在的。突然之間,人們的焦點都放在我身上了,當晚和翌日早上的行蹤都被報導過,令我極不適應。回到香港,過了祝捷會等活動後,我曾躲在一個沒人到訪、沒有電話訊號的地方把自己困住,因為就算戴著帽子外出,人們憑著背影也認得出我。本來想跟家人、朋友慶祝,但是外出便會被要求簽名、拍照等等,令我感到失去自由。這個情況使我很不舒服,甚至反感,掙扎了幾個月。後來我有尋求心理專家的意見,自己想清楚了,也跟朋友傾訴,換個角度看,發現原來也是一件好事。那些人因為喜歡我,才會這樣做,而且我回應他們也是間接提升了運動員的地位。以前,人們認為做運動員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甚至令人三餐不繼,可是這件事反映了做什麼也好,總有出頭天。能受人注意,未來能夠發展的,就是一件好事。明白了以後,我便開始放鬆了,開心了很多。我當初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傳媒,1996年奧運後,我的對手兼好友,同樣曾經是奧運金牌得主的新西蘭選手Barbara Kendall當晚跟我說,我回去後會有很大的轉變。她也是面對了公眾壓力的問題,躲在衣櫥裡。我跟她,或者是所有金牌選手,都可能要面對傳媒焦點。有人會享受這個過程,有人會嘗試化解心中的不快。
作為運動員最需要具備什麼特質?
最重要的是堅持的心。無論遇上什麼困難,也要堅持。也要有清晰的頭腦,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目標需要能夠實踐到的,不能過低或過高。目標過低會令人失去興趣而放棄,太高卻做不到。通過做運動員,可以獲得這些技巧。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在辛苦的時候不放棄,創高峰的時候再創高峰,也是要靠自己堅持下去。
現今香港許多家長認為做運動員沒有前途,對此有何看法?
我認為這個觀點已經隨著香港其它運動員取得佳績有所改變,可是比起運動發展了很久的國家(如美國、中國),香港還是比較落後。對於未來,到底是「錢」途,還是在做運動員時學到的東西比較重要?我小時候是個沒有方向的人,說話不流利,內斂,做事馬虎,做了運動員後,性格、做事態度、說話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轉變。不論一個運動員能否於其項目得到金牌,也會在過程中學到很多。將來退役,回到社會,能把所學在工作上運用。這些得益的價值是很高的。我不認為賺不到錢就是沒有前途,反而作為運動員學到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能應用在將來的工作中。有很多退役運動員沒有得到什麼特別的成績,可是回歸社會的時候卻做到很高的職位。可見做運動員不一定要獲得奧運金牌,最重要的是能夠把運動員生涯所學的應用於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有否鼓勵女兒將來也做運動員?
有很多事是要出自內心。強迫內心不想做運動員的人做運動員是沒有意思的。做運動員需要訓練,如果不想學也不會學到東西。如果她們想做運動員,我非常樂意支持她們,卻不會強迫她們。
對於香港體壇有何願景?
香港的體育發展在基層,或是精英運動員方面,都一直在進步而有成績的。不過,步伐可以更快。精英運動員方面,從前只有一兩個項目有好成績,如滑浪風帆、乒乓球,現在獲得佳績的項目多了,有羽毛球、乒乓球、劍擊、單車等等。香港有很多世界級的運動員,可見體育發展不斷進步,如果能夠加快速度,便可百花齊放了。
有什麼想對年輕人說?
如果有一個夢想,無論發生什麼事也好,也要堅持下去。我當初做運動員都時候,沒有人想過香港有人可以得到奧運金牌,但是只要肯堅持,走正確的路,便應該繼續下去。做任何職業,先要有夢想,堅持,然後實踐。
編輯:陳琛然
Editor: Jasmine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