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Mr. William So, General Manager of Ming Pao Publications, Vice President of Hong Kong Publishing Federation @ Fireside
Interviewer: Serene Zhai, Icy Ku, Wendy Chong
採訪者:翟庭悅、古冰心、蔣沛芸
今年書展可以順利舉行,你可否分享一下你的喜悅?書展有沒有事情是比較深刻的?
其實去年書展延期得比較倉猝,在開幕的兩三日前才宣佈延期。那時候所有攤位都已搭建好了,很多出版商都進場了。我們都明白因為疫情突然急轉,我們很無奈地要延期書展。出版社的損失挺嚴重的。首先所有攤位都搭建好, 搭建費用還是要付。另外由於每間出版社都預備了很多新書,付出了很多資金,資金壓力上相當大的。後期大家都努力地轉做網上推廣和銷售,但成果不大,網上書展只能做到實體書展的兩至三成的生意,所以去年下半年對香港出版社的經營壓力比較大。尤其是資金方面,因爲書展是直接面對讀者,讀者即時付款買書, 取消書展, 對於相對小型的出版社的現金流有相當大的壓力。初時他們說會延期到十二月,但看到疫情反復,大家都很忐忑,但很多我們認識的出版社還是很正面積極地籌備。所以我們認爲如果書展在十二月舉行並不樂觀,就應儘早通知參與的出版社,讓他們早一點預備,避免他們印好書本或完成很多籌備工作,因爲他們不能再承受這樣的一個衝擊。在去年十二月的書展開始前的一、二個星期我們看到疫情情況不太樂觀,於是決定延期書展。去年2020年是挺特別的,書展舉辦了三十幾屆,去年是唯一一届沒有舉行。以往就算遇到颱風,最多只是停運一、兩天。去年是過去三十幾年唯一一年沒有舉行,所以挺特別也打擊很大。今年我們看到情況比較穩定,所以大家都很期望七月的書展。不同的出版社都希望將去年印出來的新書加上今年的新書一下子介紹給讀者。在六月的時候大家都比較緊張,希望疫情會穩定,不會有太多的變化。我們很幸運今年能順利舉辦書展。我們沒有以前那麽擔心會在書展中出現確診個案。我們很安全地度過這七天。貿法局公佈了書展有83萬人流,對比2019年下跌了大概15%。我們在開始前都有預期過人流可能會跌,但沒有估計會跌得那麽厲害,因爲覺得很多去年沒有來書展的讀者都很期待能夠再次親身來到書展。可是今年書展的生意和銷售額都跌得比較大,我們相信是因爲疫情關係。另外我們也看到今年讀者逗留在書展的時間縮短了很多,尤其是帶小孩的家長。以往他們可能有半天甚至是一整天逗留在書展,現在尤其是星期五、六、日,有些人很早就已經離開,大家都始終擔心疫情, 不想逗留在人多的地方太久,尤其是小孩,家長會比較緊張。他們逗留在書展的時間少了就會影響生意,影響營業額。對於出版界來説,我認爲這兩年會是比較難忘。我看到大家都很努力想盡辦法補償他們在書展的損失。以往書展是個較重要的節目,出版商藉着這個機會將新書或作者推介給讀者,但由過去的半年到現在,有別於以往,很多出版社都用了很多新的方法,例如網上推廣、網上研討會、各種網上節目、甚至拍攝影片推介自己的新書,在疫情底下,這是一個改變。
DSE剛剛放榜,中六考生面對前途的選擇,有些可能成績未如理想。作爲一個過來人和長輩,你可否鼓勵一下大家?
每年書展我們都會聘請很多暑期工,今年有些都是中六DSE學生,我有跟他們談話,他們都很緊張。畢竟DSE是在香港的一個考試。大家都沒有辦法避免,因爲你要考完DSE才可以畢業。但你是否因爲一次的考試而完成你的前路呢?作爲過來人,我卻覺得未必的。其實前面有很多路可以選擇,如果今年考得不理想,是否明年再努力,再考過呢?如果你對於繼續升學不是感到很大的興趣,其實也有很多其他專科或專業可以去考慮。我的弟弟那時候都考得不好,但他很想讀法律,他最終考了兩、三年。那時候我們問他是否真的很想繼續讀書,他説他很想讀,而我們都很支持他。他第一年考得不好,於是他第二、三年自修,最後他成功考入香港大學修讀法律,而今天他正在做法律有關的工作。這個例子證明只要自己選擇好自己的路,我覺得家人都會支持的,除非是有很特別的原因。但我覺得家人在某程度上一定會支持你。哪怕你要用更多時間,那一、二年在你的人生裏面不是佔很大的比例。所以我認爲只要你堅持你就會做到。我覺得DSE不能決定你以後的路要怎麽走,你還有很多路可以選擇。我覺得歸根究底你要問自己想做什麽,你自己的目標是什麽。我們最怕的是聽到青年人說自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譬如在工作上,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你就會很投入地做,一定會成功。但如果你的工作根本不是你有興趣的東西,你就很難能夠堅持下去。我覺得大家應該想一想自己想做什麽,喜歡做什麽,然後跟著自己的方向去做。我認爲你們要多一點與家人溝通,DSE的同學都要靠家人支持才可在這個環境底下做得好。我覺得家人是會聽你們説話,只要你們肯講,他們都會想知道你想什麽。我知道有些小朋友不太想跟家人溝通,而家人卻非常着急,不知道自己的子女想做什麽,這是非常辛苦的。我認爲你們可以跟家人說出自己的想法,跟他們討論,拿到好的意見。我認爲一次的DSE考試不能夠決定你後來的路會是怎樣的。
你當初爲何會選擇做出版方面的工作呢?你一向都是向這一條路規劃,還是因機緣巧合而進入這一行?你有沒有一些啓蒙者或帶路人帶你入這一行?
其實我自己做出版做了很久。我在2001年,當初不是做出版的,我加入了一個集團,是做業務或巿場推廣的。我做了很多不同的業務範圍,包括零售,影片錄影帶發行等。我在那個集團裏面參與了不同的部門。我很感恩我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啓蒙上司。他跟我説我可以嘗試多點不同部門的崗位。他告訴我不要害怕,每一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業務和挑戰,我會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對我將來很有幫助。我在那十幾年間轉了很多不同的部門,說實話是辛苦的,因爲我要放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但相對來説這令我成長得快和學到很多東西。機緣巧合下當年博益出版社剛好要用人,他們就叫我去幫手,就這樣我就做了下去。以往我都有接觸過做出版業的人,對出版有點認識。出版業務是辛苦的,因爲它跟其他行業有點不同。始終出版是由零開始的。每一本書是由最開始構想一個題目,再找合適的作者去寫,到定稿,到最後期的封面設計,以及用什麽形式去印一本書,到最後出版後讀者是否喜歡,全部都是緊張的關頭。出版這個行業讓我接觸很多不同階層、背景的人。我比較幸運,是做綜合出版社,意思是我們不是出版教科書、生活類的書,我們比較綜合,是什麽類型的書都有出版。這令我們接觸人的層面很廣。由各種社會議題的書本到生活類的,例如食譜、旅游、插畫、漫畫、繪本等等我們都會有出版。這是比較吸引我一直做下去的原因,看到有發展,很有趣於是我就做到現在。今時今日在香港做出版要不斷的變。以往閲讀以實體的書本為主,但現今有很多電子化的書。現在報章雜誌越來越少,大家都在網上閲讀,這令出版行業要進行改變,除了實體書之外,還要有電子書,甚至要結合網上的渠道,可能我們要有影片,含活動性質的東西,迎合今天大家的口味和需要。我看到這個改變,挑戰是比較大的。可是我希望能夠繼續做下去。我暫時未看中有其他行業是我有興趣的。我覺得做出版時很有創意的,很多時候東西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我們要看作者自己和讀者的興趣和需求,再配合他們發行出相關的書本,我覺得這是挺有挑戰性的,所以我暫時還是做的很開心。
你做了那麽多年出版,你會對年輕的自己說什麽呢?你會否有一些建議或提醒?你有沒有後悔過走這一條路?
我覺得做人不應用“後悔“ 這兩個字,因爲如果你後悔,你就會永遠停留在失敗裏面,無法走出來。譬如說你自己過去做了一件錯事,但其實那件事已經發生了,即使你怎樣後悔和憤怒也無法改變事實。做錯事情也是一種經驗,人的經驗永遠是在失敗當中獲得的,所以不應該後悔。如果你不斷埋怨自己,你就不能向前走。時間是永遠向前走的,如果你永遠停留在過去,你不會做到什麽。做錯了就該承認,不應後悔,應繼續向前走。如果我能回頭,我會說爲何自己不更勤力讀書呢?其實學習是永遠不夠的,沒有人什麽知識都懂。我覺得學習不能永遠停留在某一個階段,無論在什麽崗位你都會學到新的東西,這不是讀完書或考完試就完成。你在工作上每一天都會學習新的知識。吸收知識就很靠自己,如果你常常封閉自己,覺得自己不需要學習,你的進步就會很慢,越來越停留在某個階段,過了一段時間,回望過去就會覺得後悔,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作爲分享,可能很多年輕人會覺得很老套,我們對年輕一代,包括DSE學生和大學生,不可以老說”當年“。當年的社會環境,營商環境、人的心態和想法,人的價值觀、甚至是社會都跟現在很不同。我們不能停留在當年,要代入現代年輕人的想法,才可以跟他們溝通...
因字數限制請在此閲讀完整文本:
Editor: Avery Lam, Jasmine Chan
編輯:林卓欣,陳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