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 Man Wah, Playwright and Performer of Sensational Sprouts Cantonese Opera Association, Former Fire Services Dept Senior Station Officer, Cantonese Opera Instructor at St. Paul's Convent School @ Fireside
Interviewer: Wendy Chong, Sydney Ma, Icy Ku, Lawrence Ng, Caton Kwok
採訪者:蔣沛芸 、古冰心、吳業澧、馬凱悅、郭峰瑜
您這一齣《唐伯虎》為天馬粵劇團的經典之作,您不只是演員,還是編劇。知道您是中大中文系畢業,語文根底深厚,請問可以說一下這齣戲的創作過程嗎?還有幕後是如何籌備的?
其實這齣戲比較久,是零五年的作品,距離現在已經十幾年,很長時間。當時我很年輕,寫一個名為唐伯虎的才子捲入科舉的作弊案,從此決定不再從事政治生涯,以詩畫為友,從此漂泊江湖,期間遇到一個女子——秋香,發覺她有一個純樸的心靈,與他所追求的一樣,追求精神的滿足而非金錢。他最初是因為秋香對他三笑,覺得她美麗,為了她賣身去華府,與他日夕相處之間發現她純樸的心靈,於是深深地愛上了她。二人亦互相傾慕。我希望有一個主題——得一知己而無憾。裡面亦有其他的角色,包括唐伯虎的表妹碧秋與華府的少爺,他們的這段姻緣只是從古至今門當戶對,表面上應該是很合的人間仙侶,但是其實兩人並不合,少爺認為家境富裕,不需努力考求功名,但碧秋表妹則認為人應該有所追求。兩人背景合拍,但是他們的精神是否能夠溝通呢?後續如何磨合,也是從古到今的一種現實問題。此劇乃笑戲,但也道出我人生的追求以及看到人生百態的表達。十幾年過去,每次重演時,我都會加以提升,無論是文字上或者表演的處理上都會有所改變,差不多隔年都會有這齣戲的演出,希望這次給予大家一個新的概念、新的感覺。
多謝你的介紹。我們知道粵劇裡表達的情懷也是非常特別,例如這一齣戲講到知音人是如何相處,朋友之間的友情亦是忠貞不渝,尤其這種愛情純真而美好。
聽聞您之前在St. Paul’s Convent (聖保祿中學)教中國戲曲課程,用以傳承粵劇,請問為何您會有這樣的想法以及會教授什麼內容?
感謝St. Paul’s Convent 的Sister Margaret 校長黃校長,因為我早前是做另一份政府工,因為想要全職投入粵劇工作而辭工,在我辭工之時,Sister Margaret 認識我,我也幫助學校舉辦過一些短期課程教授一百週年的戲曲表演,因此在我辭工之後就立即聯繫我問我有否興趣舉辦戲曲課程。因為我下午要排戲,夜晚要演出,所以我跟校長說只能上午在她學校,校長表示想在學校推行普及的戲曲教學,亦想做尖子培訓,於是請我設計方法,先於中一、二推廣,分開一半人輪流於上下學期學習家政和戲曲。在我去之前已經有這個設計,不過之前是學習茶藝和中國舞等其他藝術。中一戲曲班主要學習戲曲的元素、藝術特色、中國地方戲曲的異同以及戲曲做功的美學要求等學術資料,practical(運作)也會教授十個身段的動作,配合音樂來考試。一個學期大概六至七堂課的課程。中二主要集中於粵劇,因為中一已經教授中國地方戲曲,而香港則以粵語去演、講和唱的戲曲,即粵劇。中二會學習粵劇文化,如神功戲的文化以及古老的排場戲,也會特別介紹粵劇口白的種類——有韻、無韻,而practical就會教授詩白連動作、白籃、唱小曲,令同學對具有本土特色的表演藝術有初步了解和認識。除此之外,星期三下午也有一小時課外活動practical 學習粵劇的基本功、身段和唱歌,還有以及B-tech 的專業課程,每年只收生兩人,修讀兩年,以前是在英國國際地進行驗證,現在則為本地驗證,相當一個AS-Level 的課程。我已經於學校教授六年,有三屆B-tech的同學完成課程以及整個中學的同學都經歷過戲曲訓練,我認為校長擁有前瞻性,利用戲曲能夠教導同學對本土藝術文化有認識,因為戲曲包括文學,能令同學對文學欣賞加深了解。另外,通過戲曲表演,同學能夠訓練膽量,如何面對公眾去表演。許多學校都有一個課外活動或者短期的課程,但是能夠如此詳盡地設計普及和專業的教育,我認為St. Paul’s Convent給予了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很大的實踐和推廣粵劇的試點。
感謝您分享了您跟校長的一段故事,我認為您用心設計課程去教育粵劇,非常認真以及很有質素,得到了多方承認。想請問既然您有心教導後輩,設計了這麼完善的課程,有沒有想過推廣於其他學校?以及年輕人去學習這些東西有什麼好處呢?
其實要依靠學校和校長有否一個平台去進行。黃校長跟我是機緣巧合,首先由教學證書,而我在大學畢業之後教書,二十年前已經註冊為教師,為永久證明,而且我有戲曲正式Diploma的證書以及二十多年從事戲曲的經驗,合乎教學要求,才能夠開展這樣的課程,教統處也來驗證過我是否適合。首先要先找到這樣的教師,也有很多的同業有足夠的教育水平去進行教育工作,也要靠學校有這樣的想法去開展課程。戲曲的課程如果做得好,對學生的身心都有幫助,因為戲曲是綜合性的表演藝術,有色彩的美學和中國的身段美、舞台美、戲服美、化妝美等,是美學的綜合要求。學生能在同學面前進行表演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而且戲曲內容的意識為真善美的追求,包括愛情的忠貞、從一而終、無論受到任何金錢利慾的誘惑也不放棄追求愛情和正義,因為在大多數戲曲故事中都是邪不能勝正,也是教導要孝順父母、忠君愛國這些比較傳統的道德觀,最重要是在現實看到社會的不公,戲曲裡都是大團圓結局,讓我們看到一種心靈的解脫。這樣讓同學認識中國傳統的表演藝術,也能看到它們如何與這個時代並步發展,流傳下來很值得保留與推廣。
多謝你的分享,我亦意識到學習傳統中國藝術對學生有很多好處,例如可以認識傳統的思想、美德,因此我希望更多的學校能夠推廣這門技藝。
您是一個傳奇的人物,能文能武,當過十三年的消防隊長,當中的訓練遇到危險或生死關頭,需要即刻決策的能力,您認為這種訓練對您往後的人生以及演粵劇有什麼幫助?
這份工作對我幫助很大,首先我入消防的時候,開始沒有想過這麼難的,因為我文科出身,有考很多試,機械運動都與Phy(物理) Chem(生物) Bio(化學)有關,抽塞榫,以及如何抽水,抽水系統如何運作等知識,以及危險品科的化學物,要重新學習。作為一個讀文科的人要補習理科的知識,大學教導我們如何自我提升自己、自我求知,當時的網上沒有現在便利,02年二十年前沒有現在科技發達,需要找書閱讀、找同學教導我,幸好我是背書能手,要背誦法律的東西。一路以來,在工作上遇到困難,一面解決一面明白到人生的障礙只要有一個堅定的心一定要解決就能克服。我記得那半年的操班我沒有回過家,因為放假也要讀書,每禮拜要考三小時考試,非常辛苦,一個禮拜學的東西星期六就要考試,如果考不過就不能續約,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不敢怠慢。很不容易畢業了,覺得過到這一關人生就沒有任何過不了的困難,工作時遇到種種不同困難,因為消防處的同事都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社會階層與家庭背景,與不同人相處,我屬於中層管理,即上面有高級長官,下面有基層消防員,如何作為一個中層的溝通,把上面的意思表達給下面的同事聽,而下面同事的要求如何被上面的長官知道。做人處事的各種經驗令我覺得成長很快,正是這種的成長令我在寫劇本和表演的技藝上有新的啟發。
我覺得這樣地獄式的訓練需要人自律以及堅持,就像您現在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對粵劇的追求與熱愛,我覺得那個時候的積累對你以後粵劇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其實我有看過一些粵劇的角色非常剛強,而且有俠義精神,您覺得您的性格是否有俠義和忠義的精神?
那是一定,因為我做的是男性的工作,我在做戲時也是做男性的角色,所以更加容易去揣摩和處理,體能上也有優勢,因為經過這樣的訓練和十幾年的要求每年仍然要考體能試,因此我在做消防時每天都是跑10km(公里)沒有間斷,風雨不改,到現在我仍然每禮拜跑兩次,令自己的體能能達到標準,對我做戲有很大幫助。也是自律,令自己對工作永遠認真以及不能有怠懈的態度。
我覺得這種態度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現在資源物質比較富庶,但有時未必搏盡全力做到最好,因此應該向您學習永不言棄以及經過一次次的嘗試令自己進步。您離開消防局之後與中大的師妹創辦天馬粵劇團,有不少的粵劇課程是您幫忙編排的,創辦之時是否有一些困難或著有趣的經歷呢?
...
因字數限制請在此閲讀完整文本:
編輯:林婉晞
Editor: Hannah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