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Mr William Du: Mainland Affairs Manager of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and Partnership Director of Time Auction @ Fireside

Interviewer: Wendy Chong, Hannah Lam

採訪者:蔣沛芸、林婉晞

Language 語言:Mandarin 普通話

Wendy: 從你的採訪當中,我就可以看到你是一個非常擁抱改變而且不斷嘗試,一直就是以行動來為自己的目標付出努力的人,而聽說你為自己取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英文名字叫Will Do,請問這是真的嗎?

William: 對這個是很有意思,就是因為我的英文名叫William,然後呢一般人呢?如果比較親切呢,就叫will,那我後面呢是正好我的中文名字的那個拼音是d-u就du,所以很多人就will du will du。那我就說,欸,對呀,我說這個這個這個就是我的座右銘是吧?就是任何的事情啊,i will do it就是我要有這樣的一個,對任何一件事情,抱有這樣的一個必勝的,這樣的一個決心,而且我也很喜歡一句話叫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那這個Will呢?你可以理解成為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是吧?這是一種方法,一個這個意念,那我就說there is a will,我總是會有方法解決任何的問題啊,就是這個是這個英文名的由來。

Wendy:因為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就是有好像Nike的just do it的感覺,那種言出必行的精神,我們就可以在William身上可以看到,那我們現在進入我們正式的採訪。您2008年在理工大學讀社會應用學,而從此就開始了你的職業生涯和豐富多彩的人生。而其實我們現在也是中五中六生也需要面臨大學專業的選擇,那請問你可以介紹一下social science這個專業嗎?而且通常畢業生會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呢?

William: 好,我可能會講得稍微再大一點好嗎?就是首先我介紹一下我自己的這個學習的背景好啊,好啊,那我是這個出生於浙江嘉興啊,那麽我的中學都是在浙江南城的,那么在浙江讀書的時候呢?我覺得我是有一個非常想要了解世界的這樣的一個心。我就我覺得每一個中學生都是應該有抱著一顆好奇心來面對他們的學業,面對這個世界。那在這個過程當中呢,很巧的是呢,就是我有機會參加了一個model united nations叫模擬聯合國的活動,那麽在這個活動裡面呢,就被派到了香港,那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香港,那我第一次來到香港參加這個活動,在中文大學就對香港的大學呢,就有一個非常濃厚的興趣,因為我就覺得說,哎呀,香港的學校跟中國內地的學校非常的不一樣啊。而且呢,中國內地呢?它主要是以高考。高考以應試為主,但香港的話除了我們說的a level, o level 等等以外,其實香港的學校的錄取還要有面試,還要注重很多的這種課外的一些領袖力的培養,課外的活動,我就覺得很適合我自己個人的個性。因為我在中學階段,其實我是參加了學生會,參加了電視台,參加了很多學校的一些組織,所以我就覺得說我不但是學習,我也有很強的領導力,那麼香港的學校可能更適合我個人的發展。所以2008年就是這樣的一個機緣巧合,我就來了香港。但當時其實我是想要去讀journalism,就是新聞學的,所以我那個時候的top priority是浸會大學的新聞學,但是很遺憾的是浸會大學他沒有錄取我,但是理工大學錄取我了,但理工大學他又沒有新聞系,我當時就選了一個跟新聞比較相關,但是相對來說又比較broad ,比較更加大一點的這樣的一個學科,能夠讓我自己能夠先了解社會。如果我要去做一個記者,我首先要知道這個社會是怎麼樣的,我要知道社會科學裡面包含著一些什麼樣的內容。這個為什麼我會進入香港理工大學讀應用社會科學系。那麼這個社會科學其實是我們所謂文科的一個我認為是一個非常包羅萬象的這樣的學科,社會科學應該是整個文科的這樣的一個基礎。那麼在這個社會科學裡面,其實我學了很多應用型的科目,也學了很多基礎性的科目,所以包括社會科學的這個社會學,包括政治學,包括心理學,然後包括像當時有學到了一些邏輯,法律等等的,其實他都是在應用社會科學這個大的分類裡面的。但是我自己在理工大學我比較specialized,是社會政策還是偏向於說政策的方向,那麼是在後面的學年的比較多,是在一些譬如像房屋政策,教育政策、醫療政策等等,所以如果你來看的話,社會科學是一個大的分類,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分支,在分支裡面還可以再細分到比較小的這些item ,大概是這樣的一個背景。我是很有幸就來到了香港理工大學,就讀這個應用社會科學系的社會政策和行政管理專業。

Wendy: 我也覺得您好像您剛才所說的非常有洞察力,而且我覺得您也很會做決定,當時看到可能香港這邊有一些不一樣的學科和系統的話,就會自己去研究,然後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再去做一個專業的選擇,從而開展的另一番的天地。而聽您說的社會科學也是一個很豐富很廣泛的學習,而且我覺得他也是讓你很有人文關懷,好像你剛才所說的哲學還有政治什麼的都好像非常有趣,所以我們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考慮一下讀社會科學。我現在就問第二條問題,其實很多人中學的時候為了要報考大學而拼命讀書,但反而上了大學的話就會覺得比較laid back,但我感覺你就更加努力,很有闖勁。例如大學的時候你就要去參加一些海外的交流,看到不同的文化。3年期間去了6 個國家,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等。那麼請問這些大學的海外交流計劃是怎麼樣和本科的學習共存的,而且是不是只是利用暑假的時間進行了?

Wendy: 好,首先感謝你的問題,那麼我想借這個機會跟所有在收聽我們這個節目的很多的中學生的朋友們說,中學努力讀書,大學相對來說就不那麼努力,是一個錯誤的想法。怎麼說選擇我更相信的是中學不但要努力讀書,也要接觸社會,也要參加一些活動,也要認識多一些不同的朋友。到了大學以後應該是先難後易,什麼叫先難後易?一開始應該先要努力讀書,尤其是當別人都不努力的時候,你要趕緊努力讀書把你在大學第一年的GPA 能夠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到了大學的後面,這兩年你就可以相對來說,沒有別人那麼努力,但是你能夠保證你的GPA 不錯,你就可以去參加很多的海外的交換實習,能夠去參加很多的社會的活動。那麼這些會為你未來的職業的發展,找工作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所以我每一次都跟我大學的這些學弟學妹說,我說你們一進大學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不是放鬆了,不是玩,而是先要在第一年把GPA 保持在一個高度,因為很多人都是覺得說我中學非常辛苦了,我很努力考到了這個大學,我第一年我就放鬆一下,如果他第一年放鬆一下的話,他級別不高,但是後面學校的交換,學校的實習,包括你出來找工作GPA 還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衡量的標準。那麼你就相對來說在後面這兩年,你就又要趕GPA ,又要找工作,又要去海外交換,就會相對來說比較的辛苦,所以我覺得我希望大家能夠先在大學的頭一兩年把GPA 把它提高,然後就可以有多一些的時間去海外交換去實習,那麼你就可以能夠體驗更多的大學的生活。好,我自己只認為GP 不是only criteria ,不是唯一的標准,不是說每一個學生就一定是GPA 好,他就一定是個好學生,或者GPA 好,他就一定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他GPA 好就一定意味著他在工作崗位上面或者將來發展它也一定好,這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很無奈的是unfortunately 這個社會對GPA 是有一定的衡量標准的,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說我們要保證GPA 在一個不錯的水平,但是我們也要讓自己能夠多一些exposure ,多一些不同的這樣的一些體會體驗。那麼講到剛剛您問的問題,其實就是海外交換是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每一個大學它都有合作的院校,在很多不同的國家,那麼只要是能夠在學分credit 能夠轉回來的情況下,他是會鼓勵大家去報名的。那麼這種交換的計劃通常來說在這個大學的可能第三年是比較合適的,他可能維持一個學期或者一整年,在一個extorted location ,在一個海外的一個地方。怎麼樣去選擇這些交換的學生海外交換是要,看你第一年的GPA ,看你當時剛剛進入大學以後,參加的一些活動,你的領導力各方面他都會去衡量。那GPA 是個很重要的標准。我個人覺得說就是說這些一個學期或者一整年的這樣的一些交換計劃。適合大家去探索去申請的,但是有一些的專業,如果說你去交換了,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學分,或者影響到你在本身學業的這樣的一個發展,那麼所以不是每個專業的學生可能都有機會能去海外待一年,或者在一個學期,如果不行的話,我是很希望很鼓勵大家能夠在暑假寒假的時候去海外的這些summer programme ,夏季的這些夏令營,這些不同的一些海外的體驗,這些體驗當然學校也也會有一定的安排,大家也...

因字數限制請按此閲讀完整文本:

https://bit.ly/3JIZCzL

編輯:黃嘉玥、蔣沛芸

Editor: Claire Wong, Wendy C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