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生活好EZ|蘭陽走讀】

雙連埤第三代的回歸之路

謝震山的選擇:友善、保種

雙連埤友善耕作者謝震山 X 彭瀞儀

從高中到大學,機械科一直是謝震山的專業。畢業後回到宜蘭就業,做的是機械本科,但不曾忘記土地,只要一有時間,就回家幫忙農事。

2008年,因為金融海嘯選擇回家務農,遊刃有餘的他,時間變得更彈性,後來更利用閒暇投身生態講師行列,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橋樑。

四年前,因為一次土地公生的廟會辦桌,謝震山聽到鄰座在談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的「友善耕作」。自此,決定從改變自己做起,拋棄既有的慣行農法,回到故鄉雙連埤以友善耕作修復環境,並且持續復育雙連埤原生種「青鱂魚」(俗稱稻田魚)。

天道酬勤,萬物有靈,謝震山開始友善耕作的第二年,他緊鄰湖域旁的田間就出現嬌客,生態指標生物「臺北樹蛙」;而臺北樹蛙的出現,則是從他為了復育青鱂魚,在自家田間挖了一個池子開始。這無心插柳的美好,也印證了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一體」。

一路努力、一再堅持,謝震山從四年多前的兩分地開始,陸續說服周邊地主一起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目前栽種面積已經有八分地。謝震山說,農忙之餘他最喜歡在巡田水時細細看著田間的水生動植物,現在田間不僅有水生蕨類「滿江紅」、「茭白筍」註1、「青鱂魚」、「臺北樹蛙」,還有臺灣珍貴稀有一級保育類動物「柴棺龜」……。謝震山說,他很懷念小時候走出阿嬤家就能看到滿天熠熠星光,和無垠點點的螢火,期待雙連埤能早日重現往日的美好。

請聽【生活好EZ|蘭陽走讀】雙連埤第三代的回歸之路:謝震山的選擇—友善、保種_青農謝震山X 彭瀞儀

註1、

茭白筍與青鱂魚共生,謝震山命名為青鱂筍。

聽書|來賓

謝震山

雙連埤第三代

友善耕作者

照片提供、

宜蘭社區大學

謝震山

撰稿&制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粉 專|https://reurl.cc/g2MRzL

聽 書|https://reurl.cc/6Z0KVy

Podcast|https://reurl.cc/ErRV8g

飛碟聯播網線上聽APP

iOS 系統|https://reurl.cc/Y98ZNX

Android 系統|https://reurl.cc/Y98Z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