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市场的PD-1/PD-L1第一梯队正式成团出道,8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展开了贴身肉搏。
PD-1出现在中国市场上不足3年,虽然创新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但3年的时间对于广谱抗癌药PD-1来说,远未达到峰值。
据第三方测算数据,预期2020年,我国PD-1/PD-L1市场规模将达到132亿元人民币,2023年将达到664亿元人民币,并将于2030年增长至988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未来十年这一市场还有近8倍的增长空间。2020年,这8款产品将分享超百亿元的市场蛋糕。
目前,各家药企仍在大力拓展该产品的适应症范围。据悉,默沙东的PD-1产品已获批5项适应症,恒瑞则紧随其后,获批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4项,BMS的产品获批3项。这三个PD-1产品适应症拓展最快,也已率先获得肺癌、肝癌等大适应症。百济神州、信达、君实虽然获批适应症相对较少,但其他适应症陆续也在临近获批或申报的阶段。
从价格方面来看,国产PD-1在医保及慈善赠药后的价格约在10万元/年上下,相差不大,但进口产品则普遍较高。
而康方生物/正大天晴、基石药业等第二梯队厂家的同类产品也已申报上市,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期间,第二梯队的产品会陆续获批。
对于PD-1在中国的广阔市场而言,这仅仅只是开始。不难发现,PD-1/PD-L1已成为了一些创新药企切入商业化的第一批产品之一。例如君实、信达、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等,都将PD-1作为创新药企练兵及成长的市场。而创新药企的商业化能力则成为了关注焦点之一。
目前,销售较好的企业例如恒瑞、默沙东都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信达则借助医保实现了放量。而外企的产品也有其海外市场的表现和数据背书。对于立志做大的创新药企的商业化能力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百济神州目前在中美两国同时自建团队,康方生物则借助正大天晴之手切入商业化,信达、君实等通过挖来跨国药企人才组建商业化团队。
当然,从目前来看,只有一两家企业表示要建超大规模的销售团队,而大部分创新企业则依据产品获批进度来逐渐扩大规模,并将争取医保来减少对规模的依赖,这也是适合大多数创新药企的商业化路径。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的情况下,尽早实现产品销售峰值是共同的目标,医保则成为了他们目前最大的抓手。有此可见,2020年医保目录成为了这些药企的必争之地。但无论如何,PD-1/L1在中国市场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还有诸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