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大环境的确在复苏。近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4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762.7亿元,同比持平;实现利润4050.9亿元,同比下降0.9%。以上三项指标与2023年相比,一正一平一负,好过2023年均为负增长。


但工业端传导到CXO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这就造成了CXO业绩复苏明显滞后于工业板块。

梳理各家企业年报发现,有三个形势明显好转的现象:营收利润季度环比上升,在手订单数量增加,降本增效策略持续落地。


营收方面,除泰格医药外,每一家企业2024年第四季度都给出了亮眼的表现,为2025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局。药明康德第四季度收入达到115.4亿元,刷新2022年第四季度创下的单季度营收纪录;康龙化成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连续两个季度收入同比增幅超10%;凯莱英第四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超过45%;博腾股份第四季度营收约8.87亿元,为当年所有季度中最高营收。


订单量方面,各家CXO也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总额达到了493亿,同比增长47%;康龙化成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泰格2024年开发的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了22%;凯莱英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且“价格体系较好的欧美客户订单增速更快”;博腾未完成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近30%,交付周期主要在2025年及2026年上半年。


从5家上市CXO企业2024年的业绩来看,行业整体净利润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不同企业间下滑的幅度有所差异。数据显示,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较高的企业,净利润下滑幅度相对缓和;而国内市场营收占比较大的企业,则出现了业绩断崖式下滑,如泰格医药、博腾股份。


当前,国内创新药企受资金紧张的限制,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所以,出海是CXO企业获得新订单的不二选择。无论是CXO五大巨头,还是二三线中小CXO均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出海内卷”态势或将愈演愈烈。


与国内市场不同的是,包括跨国药企在内的海外创新药企更看重企业的内功与效率,成本并非唯一考虑要素。然而,即便在技术与服务水平相近的情况下,海外市场价格战依然难以避免,这无疑会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面对当前的竞争问题,五大CXO企业将“降本增效”作为2025年的关键词之一,希望借此提升企业在客户竞争中的优势但海外竞争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资源积累与投入。


所以,在“卷”海外的同时,CXO企业更需要修炼“内功”,一方面持续优化服务能力和质量,另一方面需加强在前沿细分领域的战略布局。从一些二三线的CXO企业的表现可见端倪,部分企业通过布局新技术实现业绩增长。比如,皓元医药与东曜药业,其依托小分子领域的技术优势,重点布局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领域,2024年的业绩颇为亮眼。


皓元医药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20.75%;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增长58.17%。东曜药业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0.9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41%。净利润为3475.7万元,成功扭转之前的亏损局面。


可以预判的是,对于CXO来说,出海拓客是破局关键,降本增效则是抵御价格战的核心策略。随着国内市场渐露复苏迹象,IPO政策逐步放开,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