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也似乎不顺利,7月27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后股价小幅下跌了4.23%,看上去是市场对其业绩并不买账。
从数据来看,BMS上半年营收225.6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约10亿美元。2022年专利到期的来那度胺是其中下滑最严重的产品,从2022年同期的52.98亿美元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32.18亿美元。然而,BMS并没有一款两位数增长的超级重磅炸弹“潜力股”,因而给了市场一些乏力的印象。其销售额最高的阿哌沙班带来了66.27亿美元的收入,但增长不到2亿美元,销售额第二的O药带来了43.47亿美元收入,增长也没有达到两位数。不过好在BMS的两款CAR-T产品显示出喜人的增长,其中,一款上半年销售额为2.7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比差点翻倍;另一款上半年收入1.7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熬到修美乐迎来“专利断崖”,又跨过辉瑞的新冠疫苗、新冠口服药两座大山后,默沙东的K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今年上半年终于凭借120.65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夺得“药王”桂冠。值得注意的是,K药即使已经半年卖了百亿美金,销售同比增长仍超过了20%。目前,K药已经覆盖了将近50项适应证。
从销售额层面来看,紧追K药的是BMS/辉瑞合作的阿哌沙班,不过显然这款产品已经增长乏力。有消息称,该药即将在2026年面临专利到期。阿哌沙班作为一款抗凝血剂,其拓展的市场空间也不及在实体瘤领域疗效极佳的PD-1单抗那样广阔。
如果从增长层面来看,跨国药企的产品中最具增长潜力的莫过于赛诺菲/再生元合作的度普利尤单抗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以度普利尤单抗为例,上半年销售额为48.78亿欧元,同比增长36.7%(CER),该药目前已经获批了哮喘、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等多项免疫领域适应证,并且赛诺菲还预计其销售峰值在近几年将达到130亿欧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赛诺菲而言,其在免疫领域的布局也似乎透露着大干一番事业的信号,除了度普利尤单抗外,赛诺菲还布局了10余项重磅管线。
此外,艾伯维的IL-23抑制剂也是具有挑战“药王”宝座能力的自免药物。一方面在于,IL-23这一靶点在自免领域可拓展空间极大;另一方面,艾伯维对该款药物的开发充满期待,颇有想要将其打造成下一个修美乐的“野心”。
此外,强生的达雷妥尤单抗也是“药王”的潜力股之一,其在上半年取得了46.95亿美元的销售额,增长也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