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同样砍管线的还有辉瑞,不过辉瑞更像是为资源利用优化,消化此前的多笔收购。辉瑞在一季报中披露停止了6II期临床项目,涉及4款在研药物,其中除了一款由辉瑞自主研发,其余都是辉瑞并购获得。

此外,阿斯利康也停止了一个项目的研发。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已经在20226月完成了III期临床试验,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阿斯利康也在2022年年报中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获批。但阿斯利康在一季报中解释是基于监管机构对于III期和II期试验数据审查的反馈。

2023年,辉瑞正在从抗新冠产品织造的梦里回归现实。辉瑞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收入预计下降26%183亿美元,主要因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收入下滑,两款产品在一季度一共收入71亿美元。而如果不计算抗新冠产品的贡献,收入增长仅约5%

再看辉瑞已上市的其他产品更是危机四伏,安全性问题和黑框警告持续影响着辉瑞的重磅炸弹类风湿新药,其一季度销售额2.37亿美元,同比下滑33%3亿美元大单品舒普深在一季度虽然收入增长64%,但已经进入中国集采,前途未卜。一边是新冠产品带来的充沛现金流,一边是除却新冠产品乏力增长的事实。辉瑞接下来的道路很清晰,通过“买买买”填充已经形成体系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寻得持续增长。不过辉瑞其实早已认知到抗新冠产品带来的高额增长就是南柯一梦,并在去年就做好了准备,一方面更明晰自身优势,布局了新的商业结构;另一方面对前两年抗新冠产品贡献的充沛现金流做出规划。去年第三季度,辉瑞进行了内部组织架构变革,建立了新的商业结构——以初级保健(主要为抗病毒产品)、专业护理(主要包括自免、罕见病类产品)以及抗肿瘤三大业务为主线,利用辉瑞的优势,未来也将围绕这三大业务开展新产品和新适应证的研发。

毕竟手握充沛现金流,辉瑞先是在2022年以116亿美元收购了拜奥海芬医药控股有限公司,获得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之后又以54亿美元收购了GBT获得了一款治疗罕见血液病的药物。,两款产品在一季度分别贡献了1.67亿美元和7100万美元的收入。

当然,这些也仅仅是小试牛刀。一季度,辉瑞又拟430亿美元并购ADC技术的元老级公司,从而直接“空降”跨国药企竞争火热的ADC领域,未来希望通过辉瑞在抗肿瘤领域的商业化优势+希根的研发优势,重拾抗肿瘤领域霸业。

同样在脱离新冠,回归主业的还有莫德纳。由于新冠疫苗需求的下滑,一季度产品收入仅为18亿美元,同比下降69%,净利润更是下滑了97.8%。这样来看,莫德纳似乎只是短暂地在TOP20里混了一下。莫德纳在一季度财报中披露,未来将继续聚焦mRNA疗法和疫苗的开发,目前正在开展联合治疗黑色素瘤和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还将推出6款呼吸道疫苗,预计到2027年年销售额将达到 80150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