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勤最新报告,2022年全球研发支出TOP20的跨国药企研发效率又回到新冠之前持续下降的趋势,并刷新了十年来的最低纪录,为1.2%。
长期追求研发“广度”的诺华,在最新的财报中明确,目标不再是研发“最多”的产品,而是“最有价值”的产品。诺华首席执行官在最近的电话会上强调,诺华正在成为一家100%的创新药公司,接下来将会简化组织模型,简化管道,并退出一些非核心领域,将“火力”集中在心血管、免疫学、神经科学、实体瘤以及血液学5大核心领域上。在小分子和生物制品之外,利用RNA、放射性配体、细胞和基因疗法平台开发创新疗法。
具体举措上,2022年诺华已经暂停了一些炎症性疾病和癌症项目的后期计划,包括一些III期临床试验:甚至是一些潜在明星重磅项目,也调整了风险预期和优先级。比如推迟了从百济神州处引进的项目进度。
而一向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第一大领域的强生决定将研发重点放在肿瘤药物的开发上,以实现其2025年6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其中多发性骨髓瘤产品组合是其向前发展的最重要增长动力。
杨森制药对其产品组合也进行了“全面审查”,决定对传染病和疫苗部门的业务进行全面改革,将两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营。随之而来的是管线的调整。
一份关于强生管线修订的备忘录称,该公司将继续投资所有治疗领域,但同时“降低一些项目的优先级”。而根据强生的内部文件,其传染病管线正在进行重大改革,多数正在开发的项目被削减了。
具体来看,强生正在结束其乙型和丁型肝炎疗法的工作,仅继续进行“遗留研究”;还停止了所有抗菌治疗的努力,以及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此外,强生还在逐步结束其新冠肺炎和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后者刚刚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失败,而新冠产品在大流行期间获得批准,但由于血栓问题,未能在市场上推广。对于该整合部门的未来,强生计划将重点放在流感、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的暴露前预防上。同时,这一调整预计将伴随着大规模的裁员。
此外,强生最近对其65亿美元收购的一家公司的主要药物近10种适应证进行了测试,已经暂停了一种罕见血液疾病的II期临床。在研发“变革”当中,强生也迎来了新的研发主管 约翰·里德。这是他第三次担任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主管。加入强生之前,约翰·里德担任赛诺菲全球研发主管,曾为赛诺菲研发转型奠定了基础,并通过“专注于一流和同类最佳药物”帮助重塑了公司发展。此外,他也曾在罗氏制药研究和早期开发部门担任研发主管,参与了罗氏大规模改组,关闭了位于美国新泽西的园区。从其过往的经验来看,在推出新的“重磅炸弹”药物方面,约翰·里德取得的成功有限,但他仍被业界视为中后期研发阶段当之无愧的专家。因为大药企药物研发临床中后期的一举一措都备受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
除了研发管线调整,以及伴随着的研发人才的变动,在研发效率逐年走低的情况下,提升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变得更为重要。更换CEO也许就是这一周期“改弦更张”的开始。
不久前,拜耳宣布迎来新CEO安德森,安斯泰来同样发布了新CEO任命通知。新任冈村直树于1986年加入安斯泰来,曾在财务、业务和战略等部门任职。此外,罗氏、强生等多家跨国药企也都在最近的年报季更换了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