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美之为美
说,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丑,也存在了。都知道了,善,之所以为善,也就知道什么是恶了。
有和无,是相对而生的,难和易,是互相成就的,长和短,也是相互比较而显现的。高和下,是相对而存在的,音节和旋律,是相互和谐的,先和后,是相随且有序的。这些都是恒久不变的。
因此,圣人,才会用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才会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实行德政教化。让万物,自然地产生,自由地发展,而非人为的创造,非强加人为的意志。功业成就了,不据为己有,正是因为,不据为己有,所以也就,不会失去。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刚刚给您解释的,是《道德经》里,关于美丑、难易、长短、高低等等的规律,原文是这样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是由分子、原子、中子、中微子等等的,玄而又玄的东西转化或组合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人和其他事物是同源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所以也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状态之中,而且和其他物体相互依赖,互相转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自身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会面临残酷的竞争,胜利了,我们欣喜若狂,失败了,我们痛苦彷徨。
日子,无论您感觉到,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都得一天天地过。即使是,您不愿意过了,除了自杀以外,谁又能阻止太阳的东升西落呢?那位朋友说了,我嫌日子过得太快了,可日子会为我们停留一分一秒吗?那是不会的,这日子,或者换个词说,时间,就像一辆疾驰的快车一样,载着我们向着死亡前进,我们想跳下来,那是徒然无用,白费心机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叫向死而生。
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矛盾,我们迷惘、无奈,到头来还不是同样的结局,何苦给自己制造那么多的苦恼呢?面对荣辱、得失、成败、哀乐、爱怨,为何不能从容不迫,泰然处之呢?这叫什么呢?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宠辱与共。
而,痛苦还是存在的,痛苦的缘由,是因为矛盾。矛盾之所以有,是因为头脑中,有了知识的概念,它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再由有知到矛盾的,一个自然形成过程。矛盾也是有着两面性的,一是好的,一是坏的,可我们的特点,就是只愿意接受好的结果,而不愿接受坏的结果,因而我们才会产生痛苦,我们才会感到迷惘,甚或是悲痛欲绝。这种坏情绪,经常困扰着我们,因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环境里,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而,“道”是无言的,也是无边际的,它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使万物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和巨大威力,但却无法对其,加以准确的描述,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牵强的,都没有恰当地、准确地概括出“道”的真义,正是因为这种不准确、不完全、不真实,也直接影响了我们对“道”的认识与领悟,所以我们也就无法真正融入到,“道”的无忧愁、无烦恼、自由自在的境界中去。
圣人明白“道”的绝对性和它的真实内涵,他们能抛弃和超越人类的自私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和事,这种无所作为的处世哲学,看似很是消极,却是一种真正的积极,是对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他们能真正地理解大道,并和大道融为一体,顺应自然和各种变化,也就无所谓得到和失去了,也就没有忧愁和烦恼了。
好,各位朋友们,敬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咱们在下一回,给您说说,这圣人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