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不争无尤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上一回我们讲到了无私,这一回,咱们说说,怎么做,才能达到无私呢。要说起来啊,这世间最高的德行,就有如水的品德。水,滋润养育着万物,但又不和万物争名夺利,水,来源于众人脚下,埋葬死人的土地里,所以水,是最接近于的。

最善之人,在人际交往中,善于为对方考虑;善于深谋远虑;善于以仁心待人;在谈吐上,善于恪守信用;在理政方面,善于治世;在处事方面,善于发挥优势;在决策行动上,善于掌控时机。

因此,惟有不争、谦让的美德,方能少有过失。

原文是这样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们知道,人每天都要喝水,来满足身体的需要,离开水,人就无法生存。不光是人,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无色无味,又无状,用什么形状的容器装它,它就呈什么形状。它生性温柔,像一个柔弱无比的少女,羞涩柔韧而又随遇而安。用水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用利斧砍它,它就默默承受,而不会受伤流血;将它无情地抛弃到空中,它会凝成水珠圆润地飘洒到地上,而不会摔得头破血流。这是因为,水,善于变化,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它遇冷凝结成冰,遇热变成气体,遇水合二为一,遇风翻滚成浪花一朵朵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温柔。它虽然看起来很渺小,但它成就了黄河长江的浩瀚,所有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它的特质,无论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它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这一点和我们人类恰好相反,人是钟情于高处的,仿佛只有不停地高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人都往高处走,所以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就会有人受伤,甚至亡命。水比人明智,它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老子声称,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质,是人类最应效仿的德行。

具体地讲,就是心胸要像水,组成的江河湖海一样,宽广无边;要像水的流势一样,谦虚卑下,万不可处处与人争高低。待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老实厚道。为人处世,要重诺守信,如同潮汐一般,起落守时。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地提到水,为得是强调,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写照和完美表达。他告诫世人,言谈举止要流水行云,循循善诱、悠然洒脱。对于统治者,施政时要像水一样,采取低姿态,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慢慢深入人心,要用怀柔政策,以柔克刚,断不能采用强硬措施逼民就范。

水是有灵性的,它懂得遵循自然,顺势而为,绝不与人相争,这样既成全了别人,也保全了自己,因而也就不会遭到他人的怨恨和嫉妒。我们人类一旦拥有了像水一样的品格,就能助人而自乐,与世无争,日子过得恬淡自然,就能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就能免去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等等。拥有了如水的品格,就能与大道协调一致,就会免去纷争、免去纷扰、免去痛苦、免去烦恼,就能过得逍遥自在。

好,今天咱先说到这儿,请您持续关注,下一回,咱们说说,这功遂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