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善为道者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古时那些得道之人,见解微妙而且精深通达,达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正因如此,这样人的品行特征,不易描述,但勉强地形容出来,就是:
行为稳妥谨慎,就像严冬赤脚过河。虑事缜密警觉,有如提防四方邻国来犯。神态庄严恭敬,就好像厅堂中的座上宾客。性格随和可亲,仿佛就像正在消融的冰块。为人敦厚质朴,如同未经雕琢过的原木。心胸旷达开阔,与空旷的山谷一般。
混处于人群之中,就好似江河浊流一样;安静起来,犹如风平浪静浩淼的大海;热情起来,像是永无止境,不知疲惫。
谁能在混浊的流水中静止下来,并慢慢地澄清;谁就能,在静而不发的环境中,崭露头角,慢慢成长起来。
遵循道,变化规律的人,并不指望任何事都要圆圆满满,由于不求圆满,所以也就能接受万事万物的亏损缺失和不完美了。
原文是这样写的,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dàn兮,其若海;飂liao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书接前文,老子承接上文的内容,继续为我们讲述,得道之人,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对于,得道之人的行为举止特点,做了详尽的概括,归结为以下七点。
一,是说,得道之人的每一步行动,都是无比警惕、小心的,就像冬天赤脚过河一样小心谨慎。我们都知道在冬天,沿着冰面过河,是十分危险的行为,一般人,在处理这种情形时,往往表现得粗心大意;而,得道者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表现出谨慎的处世态度。
二,是说,得道之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不逾越常规,制止自己的行动,使之不嚣张放肆,干扰邻居的生活。人是群居动物,得道之人也是人,他们不可能生活在人世之外,他们要生存,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建立密切的联系,离群独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当他们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处理矛盾的过程,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和处世哲学,周围的人,对其评价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最能映射一个人的真正本质。
三,得道之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情形之下,都会把自己摆在客人的位置,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地对待人和事。如果从生命的本质意义上来讲,人类,是大自然的普通客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没有生和死的选择,这是大道的必然规律。得道之人和大道同步,他们乖乖地做客人,严肃认真地对待日常生活琐事;庸人,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势必以尊贵的态度对待自己,而以嚣张的态度对待自然。老子主张,以客人般严肃认真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混过一世。
四,是讲,得道之人从自己的欲望、梦想中解脱出来,恢复为本我,就会有难以言表的轻松愉悦、悠然自得,正是如此,他们与人相处时,便会随和不争。这种感觉就像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河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消融,是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他们能冲破束缚自己的追求、意念、思维,完成对自己的征服。他们不执着于一事一物,了无牵挂;自然也就道遥自在。
五,说得是,得道之人以其端庄厚实的本质,能轻易地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因而表现出返璞归真的外在形象。敦厚实在的品格,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一直提倡和赞颂的。得道之人,具有真材实料,但却默默无闻。
六,得道之人的心胸辽阔,与山谷一般,空虚高深。他们能够藏污纳垢、包容万物,无所谓仇恨,没有亲戚和仇敌的对待,心中充满了友善。他们和没能体悟大道的人,有本质的不同。没领悟大道的人,喜欢洁净而厌恶污秽,有分别就有烦恼和祸患。得道之人,处污秽无所谓污秽,处清洁无所谓清洁,与外在世界浑然一体,他也就无所谓痛苦烦恼、祸患和灾难了。
七,是说,得道之人,头脑是清醒的,清醒的最高境界是,混浊的外在形象、透亮明净的内心,他和污浊的世界同为一体,不隔离不生疏,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也是修道的终点,它是平淡无奇的,没有浓墨重彩、大肆渲染,而是不显山露水,于平淡中见道之真谛。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没身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