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道亦乐得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书接前文,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什么意思呢?
治理事物,制定法律法规,要顺其自然。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制造的狂风骤雨呢?是天地。天地形成的狂风暴雨尚不能长久,又何况人的狂妄行为呢?
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合于道,从事于德的人合于德,失德失道的人,就会失去它们。合于道的人,道会乐于帮助他。合乎德的人,道就会使之有德。合乎失的人,道就会使他失道失德。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对于统治者而言,少发号施令是合乎自然规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自然界的狂风都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都下不到一整天,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平衡的∶疾生疾灭、迟生迟灭、有生有灭、无生无灭……老子在这一章里论述了,统治者实施不言之教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说明问题,比喻贴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通过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现象,来阐释遵循自然规律的大道和大德,我们人类只有合乎自然法则才能长久,具体而言,就是让我们的行为合于自然,合乎自然也就是按照大道和大德来行事。按照大道来行事的人,大道也乐于得到他,愿意和他和谐相处;按照大德行事的人,大德也乐于得到他,和他永远在一起;而不合乎道德的人,道德自然远离他,最后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天地在我们的眼里是神秘莫测的,而且蕴涵着巨大的力量。即使蕴藏着巨大力量的天地,也必须遵循自然的道德规律,我们人类无法和天地相比,天地的巨大都无力对抗自然,更何况藐小的人类呢?我们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做到合道合德,才能和大道德融为一体,并从中获得无限的益处;与之相反,如果我们违背大道大德,不但,得不到益处,而且会受到大道大德的遗弃,和大道大德相背离,必然会遭遇痛苦和灾祸。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正是这种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类会受到自然的奖惩,当人的行为合乎自然规律时,人就能从自然中受益,一旦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很多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人们为了眼前的小利,对森林乱砍滥伐,最后导致泥石流滑坡,死伤惨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总之,违背大道大德就等于自我毁灭。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自是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