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自是不彰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是站不牢靠的,大跨步前行,是走不远的,只看见自己的人不能明辨事理,自以为是的人辨不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显不出功劳,自高自大的人不可能长久。

以上这些行为从""的观点来看,只能称是∶"残羹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有道之人是不做这些事的。

书接前文,老子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规律之间存在的矛盾,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观点:人,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遵循自然大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不使行为和结果太过偏离、太过对立,矛盾太过尖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用脚尖是难以站立的,这是人的身体结构决定的。身体的全部重力都落到了两只脚上,所以脚长得厚实、宽阔,足以支撑起沉重的身躯,而一旦改变这种平衡,将全身的重力都集中到脚尖上,它是无法承担这一重任的,因为脚尖太瘦弱了,它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如果我们硬要将这一重任强加给它,这一强迫性的行为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就是所谓的不合"道德"

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其目的是为了站得高看得远,但脚尖不堪重负,所以只能是事与愿违,脚尖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违背了大道,其结果必然失败。

同理,跨的意思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走,这种走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一条腿抬起来还没等落下就要走第二步,这怎么可能呢?跨者是为了快才跨,但这么一跨就走不了路了。

跨是情绪焦躁的表现,由此可见,急于求成、焦急烦躁办不成事。跨这一动作本身也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的动作和行为是否能达到目的,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就是违背大道和大德的行为,自然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渴望的结果。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几句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反复出现过,如此这般,主要是强调其中始终贯通着老子的,以退为进、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

既然是"曲则全",那么不故意去表现、张扬自己是比较明智的行为;自以为是的人,是无法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的;自我炫耀是没有什么功劳可言的;自高自大是不能长久的。

总之,以上的行为和结果恰恰是背道而驰,这根本不是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老子形容这些行为是残羹赘瘤,是令人作呕的东西。

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做人不能太虚荣、太张扬、太狂妄自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虚荣心日增,我们如何身处闹市而抛却浮华,做一个大道大德之人,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可是针对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切实可行的答案。

老子作为一个几千年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系,对现代人而言,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对大道的透析及形成的处世哲学,是我们人类的思想瑰宝。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