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善行无辙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意思是说,善于行动的人,做事从不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留下漏洞让人指责;善于计数的人不用筹码;善于封闭的人,没有门闩却叫人无法打开;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索却没人解得开。

圣人善于救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圣人善于利用物,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叫作因循常道之理。

所以善人可以当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也可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善人的教导,不注重不善人的借鉴作用,看起来明智,其实很迷糊。这实在是高深奥妙的道理。

这一章老子沿着道的理论,他提出了"五善",即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的概念,这五善是合乎大道的,我们只有达到五善的境界,才能行动自如,同庖丁解牛一般。

善于行动的人,绝不会留下对自己不利的迹象,他们善于掩盖自己的行迹,

以达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在《三十六计》中第一计叫瞒天过海。意思就是将自己的行迹隐蔽起来,瞒过别人的眼睛,以达到自己"过海"的目的。而绝不是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人类,在处世上不如狐狸,狐狸生性狡猾,善于掩藏自己的行迹,结果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我们的确需要学习狐狸在一切行动中所具有的高度警惕性和敏感性。

当我们从小学说话,到长大成人后,不再是孩子了,而完全将自己交给社会时,要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时候,怎样才能既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不会留下一些漏洞让人指责,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完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被人挑出漏洞的人,才是真正的善言者,我们也许会存在这样的疑惑:小时候,我们只嗯啊几声,就能被家人理解,而长大后却常常遭到别人的误解和非议,原因何在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言多语失。所以,真正会说话的人并不是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能说到点子上,又无过失,不会被人抓住把柄的人。

我们知道有一种人善于心算,他们不需要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就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计算机有着惊人的计算速度,而且精确度也较高,人们无须开动脑筋思索计算,便可得出结果。然而计算机终究代替不了人类,因为计算机只能对有形的事物进行推算,而对于无形的东西,它根本不能把握。而人类却不同,我们人类,可以默记无形东西的发展运作和各种变化,从各种变化中寻求适合自己的理想的生存方式和状态,这种用心默识、默算的处世态度是老子无为处世哲学的一部分。

真正会封闭的人是不需要利用锁和闩的,这里的封闭具有积极的意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封闭自己不求更新,而是为了防止同类残害,而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需要。

不用绳索就能将人牢固地捆绑起来,是高明的捆绑者。在这里也是比喻的手法,借指对事物的掌控能力。这种掌控能力的获得,是他们依大道行事的结果。

以上"五善"是老子高深智慧的有力反映,也是他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复归于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