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为者败之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qù(去)或吹,或强或羸léi(雷),或载或隳huī(辉)。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说,要想治理天下而又主观去施为的,我看他根本达不到目的。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是不能凭主观意愿施为而改变的。凭主观意愿施为的,必定会失败。把持天下,把它据为私有的,也必定会失去。
世间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嘘暖,有的吹寒,有的强壮,有的瘦弱,有的受益,有的失落。因此圣人要除去极端,除去奢侈,除去过度。
顺应自然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独特方式,而不能人为地强加干涉,如果强加干涉就是违背大道,就会受到大道的惩罚,注定要遭受失败。任何事物都是这样,都不能违背大道的运行规则。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实施不言之教,只有这样才能定国安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其统治地位才能长久。
由于国家政权,是一种神圣并神秘的,无形的东西,君主就成为具有超然地位的权力象征,他不但可以裁断国家内部的一切矛盾,也能够全权处理国家外部的纠纷。
所以,国家政权的操纵者们,由于个人欲望的刺激,固然可能引导出一个辉煌局面,也经常由于个人的独断专行而引起国家之覆灭。
老子认为,国君虽然免不了,会有一些所谓大有作为的举动,但任何领导者都不应该用国家,来作为施展自己个人理想抱负的工具。
老子态度严厉地,警告那些野心勃勃的统治者,谁想以国家作为事业的赌注,谁就会失败;谁想长久把持国家作为个人私产,谁就会失去它。
因此圣人们治理国家,都是努力消除个人的那些偏执、奢华、过分的行为和方式。得道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就采取无为的方针来治理国家,所以也就不会失败;因为他不去支配百姓,所以也从来不会有什么失去的东西。这样一来,天下也就得到大治了。
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千人千面,也就是一千个人有一千张面孔,当然性格特征也迥然不同,各有所好∶有些人喜欢特立独行,而有些人喜爱随声附和;有的人帮助加温,有的人却吹着凉风;有的人很刚强好斗,有的人却瘦弱好欺;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却喜欢冒险。天下芸芸众生,而各人的性格又不相同,那么圣人该怎么去治理,才能确保人心归顺呢?
老子反复讲,要顺其自然,要每个人按照他们的不同特性,去生存和发展,而不要人为地去干涉,以确保人心安稳,因为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所以,圣人治国理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极端的事情去掉,把那些奢侈的东西去掉,把过分的行为去掉。这样一来,天下的人也就得到平衡和安定了。没有那些过分的人,或者过分的事,来干扰天下的百姓,天下的百姓也就能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以道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