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以道佐主
依照道的原则来辅佐君主的人,不靠兵威在天下逞强。用兵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停驻的地方,田地里必然会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定有凶荒的年岁。
善用兵的,要能够达到基本目的就立即停止,并不因为兵力强大,而耀武扬威。达到基本目的了,而不自大、不夸耀、不骄傲,更不自鸣得意认为战胜乃必然结果,这就是达到基本目的,而不自以为强。事物达到强盛之极点,就会走向衰亡,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
言归正传,老子在此,论述的重点是战事的问题。他着重讲战乱让广大人民付出离井背乡、妻离子散的惨重代价,战争是人类最残酷最愚昧的行为。这是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发的。
君王在治理天下时,必然有一些辅佐他的人,这些人在辅佐君王,管理臣民的同时,也操纵着军队,一旦他们过分夸大军事在整个统治中的作用和地位,势必会影响君王的想法,甚至会给君王带来争夺天下、穷兵黩武的治国主张,酿成不好的结果,也就成了必然,不论是胜是败,都会遭到报应。因为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危害,战争带给我们的是灾难、痛苦和衰亡。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就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就无法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定祥和。所以老子主张,用兵之道不是为了战争,不可以强兵天下;而是为保家卫国,为确保人民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而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一旦发生战争,必须用兵的时候,也要遵循大道的原则∶不过分用兵逞强,只要达到保全自身利益的目的,也就可以了;而且在达到目的以后,不要自满,不要骄纵,不要炫耀。
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引起别人的忌恨,也会使自己放松警惕,还会使自己放纵和腐化,这会使已经取得的胜利化为乌有。同时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合理的度,过度用兵以逞强和显示威风,只会落个一败涂地的下场。这就要求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应采用自然而然的做法,而不采取过分的行为,才能确保天下太平、国富民安。
老子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做事情不能太过头,太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当我们取得成绩时,不可沾沾自喜,更不可妄自尊大,而应该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否则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人们常常说的否极泰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常常用乐极生悲来形容那些得意忘形的人,也常常作为自己的警钟,快乐得忘了形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悲伤过度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们为什么这么难以把握自己的情绪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离大道太远了,无法和大道合二为一。
在情绪的掌控方面,老年人是年轻人的楷模,老年人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情感磨砺得比较坚忍,不容易冲动,也不会感情用事。而年轻人却不同,年轻人经不起风吹草动,稍遇挫折就会痛苦不已,特别是在情感方面。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每当回忆往事,总对自己年轻时的一次失恋经历感慨万千,为什么呢?因为他曾因失恋痛苦得想要自杀,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得到了自救。他形容自己当时真的已经达到了痛苦的极点,再也无法承受,他很佩服自己当时的猛回头,就是这一猛回头,成全了他的宝贵生命。
年轻人大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和痛苦,但处理的方法却不同,大多数人都只是一味地忍着伤痛,想起一次痛一次,而不是作为一次经验和教训,不懂得化悲痛为力量,没有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失败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能成全人的成功。所以,我们绝不能让坏情绪毁了自已的一生,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欣赏的眼光和快乐的心情。
好,各位朋友,今天就给您聊到这儿,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有道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