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知止不殆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书接前文,说,“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臣服的。王侯将相,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而然地服从于他。天地间阴阳之气相结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挥它,它就自然而然的均匀了。治理天下,就是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去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这就好像存在于天下的“道”,有如江海一样,一切河川、溪水自然臣服于它,最终也都归流于它。
道德在于万物,而万物也都受着道德的支配与调节。如果合乎了大道和大德,那么一切事情都会顺其自然,天下安定,人民幸福。然而大道和大德到底是什么呢?
至于那个大道,我们是永远也无法给它命名的,没有办法用一个固定的概念去描述它,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大到无穷大,小到无穷小。非要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概念去命名它,那就是"朴"字。虽然说那"朴"字微小精致,但谁也不能去支配它,或者让它臣服。或者说,反过来,它却主宰着人类万物。
只要人类中的圣人,能够守得住这个纯真的"朴",那么天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为他效劳服务。不仅如此,就连那天与地也会阴阳相交合,普降甘露,泽润万物。而那老百姓,则不需帝王侯公去下什么命令,也就自然平均和睦,无争无夺了。
但是,人类认识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一个最大的局限,就是必须设立概念和名份。因为没有概念和名份,我们也就无法进行思维和认识了。所以,对任何一件事物,我们都必须先给出一个概念来,然后才能在我们的思维系统里,进行运作。尽管我们的概念本身就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接近那个最终的真理。所以,谁也否定不了,概念的作用和意义,包括老子在内。尽管,他在强调着概念的局限性,但他一样却在运用着概念。因为一旦离开了概念,他自己也就无法讲话了,我们也就无法听懂,他在说些什么了。
所以,当人类的认识一开始,也就制定了名份和概念。不过老子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名份和概念,那就不要太执着于我们自己的认识。因为我们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只要我们知道适可而止,那就不会离开大道之朴太远了,自然也就不会招致灾难了。
大道生出天下万物,但也照样存在于天下万物之中。或者说,天下万物生于大道,但又回归于大道之中,生生灭灭不偏离大道。说得明白点,就如那天下的千万条河谷川流一样,尽管都汹涌澎湃,但最终还是会回归于大海的。
王侯将相治理天下,也应该像大道一样,善于处于下方,能够容纳天下万物。当然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人们都习惯于区别,喜欢美而厌恶丑,那些帝王贵族、王侯公卿,更是纵欲无度,如何能够处于下方,而接受天下万物呢?特别是,如果管理者心中,首先要是不平衡,爱憎分明的话,百姓又怎能得到他们的庇护,服从他们的管理呢?
在这儿,老子所要强调的是,对于管理者,也就是上层贵族,必须要能容纳天下万物,庇护万民百姓,因此,自己才能辅佐人主,而治理天下,永葆万年。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知人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