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其不为大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大道汜sì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永远没有私欲,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于它,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这回,老子借讲大道的人格化本性,而讲统治者怎样才能把社会治理成符合大道要求的社会。核心内容就是老子对小和大的阐述。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社会是与统治者的个人人格修为紧密相关的,个人人格修为是小道,而以个人人格修为的小道,去治理社会则能成就出大道。"常无欲"是个人人格修为的核心,只要统治者没有个人私欲,那么就不会把天下万物视为己有,从而也就会出现"万物归焉而不为主"的理想社会环境。老子的这一思想,与儒家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思想针锋相对的,可以说是老子对儒家的这一思想的批判。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什么是大道?事实上,老子在这里非常形象而具体地,描述出大道的存在形态。在老子眼里,天地之间的大道,像河水一般广泛流行、通达四方,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是如此存在的。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老子这两句话,把道的性质刻画得淋漓尽致,什么东西能够永远没有自己的欲望?只有大道,永远没有自己的欲望,没有欲望便不需要追求名声,所以它在自然万物中,也包括人类的眼里,始终是微不足道的渺小存在。
最后老子指出∶"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古代那些成功的圣人们,就是因为不认为自己伟大,才终成其伟大。
我们人类却与大道的做法截然不同,我们认为我们是万物之灵,我们有思想和意识。我们可以创造事物,也可以改变事物,所以我们就自认为我们是万物的主人,可以任意命令和指使万物,主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可以想怎样奴役就怎样奴役万物。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这种心态是多么的可悲和可叹!如果我们真是万物的主宰,那么在我们肆意蹂躏万物的时候,它们就只有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但是,为什么我们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呢?比如,大量砍伐树木,毁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结果使大地干旱,河流干涸,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又比如,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结果导致生态链被破坏,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殊不知,我们是依靠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我们也同样是从大道中衍生出来的。换而言之,大道是我们的主宰,万物为我们提供了生机和能量。
好,各位朋友,今儿个,就给您聊到这儿,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不可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