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欲歙固张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翻译出来的意思是,要想收敛它,必先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先增强它。要想废除它,必先推举它。要想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是微妙且明通的道理。

柔弱能战胜刚强。

鱼的生存不可以离开水,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用来吓唬人。

在这一回中,老子主要论述了事物的两重性,和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通过对这些矛盾的辩证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大道无言无为,无形无象,但它存在于有形的万物之中,有生就有死,有好就有坏。因为我们的有形世界所适用的法律,就是相对因果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互为生灭,谁也改变不了。而大道的本身,则完全不同,就如佛教的《摩诃mó h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也就是说,大道本身是断绝了等级的,只要与大道相合,也就不会有等级了。不与大道相合,就一定会有等级,就一定会走向自己所追求的事物的反面。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本段古文的前四句。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所谓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在以上所讲歙xī与张、弱与强、废与存、夺与予这四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老子宁可居于柔弱的一面。在对于人与物,做了深入而普遍的观察研究之后,他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涵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相反,看起来似乎强大刚烈的东西,由于它的显扬外露,往往失去发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外表。

我们知道大道是无言的、无形的、无声的,它无处不在。大道对我们的控制是我们能意识到、却无法感觉到的,这就是大道的平凡。而它不以声色相诱惑,不以名利作引诱,不以武力相威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使我们不得不顺从它的原则,归属它的怀抱,得到永久的安详和平静,永远不会受到伤害,这就是大道的伟大。大道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的平凡,而这才是老子所说的,大道的根本,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真谛。如果我们人类的领导者们,能够掌握大道的这种根本,能够效法大道那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做法,那么就无须用各种手段,来笼络人心,费尽心机地控制他人了。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归依到我们身旁,享受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宁、平等和祥和!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道恒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