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以为教父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今天咱们要说的,是跟这做人的情商有很大的关系。咱们闲言少叙,书接正文,
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gǔ,而王公以自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我们都知道,大道生出了一,一生出了二,二生出了三,三生出了万物。这和咱们开书时,所说的天地为始,意思相同,大道之无而生出了妙一,妙一而生出了天地的二,二生出了三,三衍生出了宇宙万物。我们从而可以推断出万物都在道中,既然万物都在道中,那么万物自然会怀抱着天,背负着地,天为阳地为阴,老子将阴阳理论和道德合在了一起,难免有些晦涩难懂。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句,其中的太极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它混沌未开浑然一体,无所谓两仪,也无所谓阴阳。阴阳既是相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和融合的,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相互排斥,是分隔裂变的产物,它们融合的表现是它们本是一个物体,来自同一种物质——太极,也就是道,就是一,正因为它们的这一特性,我们才可以将它们糅在一起,而成为"和气",天气阳而地气阴,万物生于天地间,自然带有阴阳二气,万物之所以生,是因为阴阳相合而生成的和气所致,和气使万物得以安宁和生生不息。
那么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
道生初始的一,初始的一又生出阴阳的二,阴阳二气交合而生三,混合的三生万物。
万物都背阴而抱阳,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和谐状态。
人之所厌恶的虽然是"孤单""寡和""不圆满",但王公却用这些词来称呼自己。所以世上事物有损必有益,有益必有损。古人所教诲的道理,我亦以此来教诲他人。"强悍的人不得好死",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开端。
我们生存的宇宙空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有雌雄之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雄性都有阳刚之气,而雌性刚好相反,具有阴柔之气,阳刚和阴柔是万物的特征,也是万物得以延续的基础。阳和阴相反相成,相互独立存在而又不可分割,二者相合而成和气。和气取的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因此,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只有和气为人,才合乎大道的规律要求,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任何凶神恶煞的行为,都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谈不上拥有人格和尊严。因为人和万物的特性,就是一个"和"字,和气的人就合乎大道,合乎大德,就会受到大道的拥护;相反,不和气就是不合乎大道,自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得不到尊重,等等。
我们往往喜欢风和日丽的天气,而憎恶阴雨潮湿的天气,也就是趋阳避阴的表现,谁都不喜欢鳏guān寡孤独,不喜欢被人遗弃,而王侯公卿却喜欢称呼自已为∶"孤寡、不穀",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这是自谦的说法,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脱离"和气",他们越是自谦,越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和尊敬,也就是损之有益。我们爱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就是"和气",也可以称为我们的人气。一个人气旺的人,不计个人得失,不贪占小便宜,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痛苦和烦恼。我们不可为一时的得失而大喜大悲,即使我们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有很多的不如意,甚至于被耻辱包裹,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们是消极躲避还是积极应对?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有冷静、平稳、和气地面对,才能战胜狂风骤雨,迎来美丽的彩虹。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不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