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大成若缺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咱们今天说说这,大成若缺。
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chù。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今儿个这一章回,从内容上和行文结构上看,可以说是前文里,第四十二章的继续,这第四十二章善贷且成,主要说的是道,这一章主要论述的是人格形态。在老子看来,大成、大盈的人若缺、若冲。什么是大成?对它的理解有两种∶一是"最圆满的东西";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何谓大成若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为什么要表现得有所欠缺呢?这不是人为地让其欠缺,而是他自身要保持欠缺,这是他自身的需要,因为这样他才能保持自己的成就,使发挥出来的作用永不衰退。这和老子上一章所主张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有着相同的渊源。这里的"有所欠缺"指什么呢?指做事情,要留有余地,做事留有余地的好处,是不但能够使自己进退自如,而且能使自己开创的事业得以源源不断地发展下去。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冲是冲动、冲击之意,引申为溃决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太丰盈的却呈溃决状,但它的作用是永不枯竭的。这一句和上一句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旨在告诉我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不可追求圆满无缺,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着冲"的状态,才能不至于走向极端、一败涂地。
"大巧若拙",意思是说最大的灵巧好像是笨拙的一样,老子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论述过,自己对灵巧和机巧的看法,他憎恶机巧,在他看来是机巧,把人类从朴素引向了奢华的歪门邪道。机巧不好,那拙劣就是好的吗?这很让咱们费解,机巧表现出笨拙的样子,就不是机巧了吗?那它又是什么呢?综观老子的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事事,无为是果皮,而无不为才是果实的真正内核。老子主张要像柔水一样与世无争,但并不是说要任人宰割,而是没人能与之争的不争。机巧也是如此,它本身并没有变,只是披了一件笨拙的外衣,这样的外衣有利于保护自己。
"大辩若讷"和"大巧若拙"道理相同,讲的也是生存的技巧和策略,其主要特点就是将自己高明的面目掩藏起来,装出一副软弱、低能、愚笨、木讷的样子给人看,而不是表现出强硬和锋芒毕露,这是十分睿智的处世方略。老子反对张扬,在他看来,当强壮者、富足者、当权者刻意炫耀自己的权位和财富时,那他的财富和地位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静取安静意,凉是心安静下来后的一种清凉的感觉,我们常常会在心烦意乱时感到心的烦闷和燥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欲海难平的结果。有欲望就有争夺,有争夺就有失败,有失败就有痛苦,苦海无边,而人生短暂,在苦海里啜泣chuò qì一生,这又何苦呢?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知足常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