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知足常足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婪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各诸侯之间的纷争连年起伏,战争给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劳苦大众,深受战争之苦。老子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对统治者接连不断发起的战争,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老子分析了战争的起因,他认为,战争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永不知足引起的,要想消灭战争,就必须从统治阶级的思想上下工夫,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并不能使国家强大,反而会削弱自己的统治,统治者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收敛贪婪的欲望,实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合乎大道的,合乎道,就会天下太平安定,否则就会战争频频,老百姓战死沙场、血流成河。这是老子所深恶痛绝的,老子同情人民的疾苦,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停止战争,无为而治!
"罪莫大于可欲",罪是罪恶、罪行或犯罪。什么是可欲?意思是,最大的犯罪就是放纵欲望。春秋时代,是一个欲望沸腾的时代,从国君到平民,无不在心中荡漾着对欲望的渴求。种种实际的和不切实际的欲望,弥漫于整个中原,致使老子把"可欲"视为一种罪恶。
"祸莫大于不知足",一般来说,不知足,虽然很容易使人产生出种种苦恼,但不知足,怎么能变成祸患?人类心灵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永远不知满足。不知满足,指引着人类跨越了人兽之间的巨大间隔。不知足,带动着人类,走出了漫长的原始蛮荒时代,不知足,鼓动着人类,逐渐脱离无知无识的愚昧状态,可以直接地说,不知足,是人类勃勃野心的反映,也是人类磅礴欲望的反映。所以,老子出于对朴素时代和无知无识状态的极端爱恋,把不知足,说成是人类最大的祸患,自有他的道理,并非是危言耸听。
"咎莫大于欲得",咎,是祸患或是过错、过失的意思;欲得,就是渴望得到的意思,全句,加以引申就是,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如果说可欲与不满足,对于个人来说,都能够引起罪恶、祸患的后果,那么贪得无厌,就不仅仅是可憎的,而且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纵欲,是在某种可以进行的条件下,而不知加以收敛的放肆行为。不知足,是一种个人主观能动性不知内敛的,进取行为,而贪得无厌,则是人心不知满足的,无限扩大。所以,贪婪对国家的统治者来说,往往会把国家引向无穷的灾难;贪婪对于普通人来说,则必然使自己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我们都知道,贪婪是一切灾祸的根源。统治者的贪婪,引起连年战乱,人民深受其苦;我们普通人,为自己的贪婪,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欲望的外向性,决定了我们对外在事物的贪婪欲求,是一个无底洞,我们为欲求,所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吸取教训,从贪婪中解脱出来呢?大道的德行,就是无欲无求,我们只有遵循大道,才能合乎大道的德行,做到无欲无争,无欲无争才是人生快乐的源泉,我们常说知足常乐,快乐是知足带给我们的最大奖赏。
好,各位朋友,今儿就给您说到这儿,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不行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