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德交归焉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一样。
用大道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不能作怪了。并不是鬼怪不愿作怪了,而是鬼怪作怪,也不能伤害人了。也不是鬼怪作怪,不能伤害人,而是,圣人根本就不伤害人。鬼怪和圣人两者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就能彼此相安无事了。
在上一章,老子主要讲述了,节俭少费在治国中的重要意义,老子虽然没有明言,治国必须秉承自然无为的宗旨,但节俭少费的前提条件,则必须是自然无为,有为则有费,实际上,老子强调的,还是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一章,老子所强调的,仍然是自然无为,如"以道莅天下",就是强调,以自然无为去治理天下。老子的无为思想贯穿于《道德经》的始终,不管是为官,还是为人,老子都提倡运用无为的思想来关照。
"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就是小鱼,我们都知道,小鱼的身体还没有长成,骨弱肉薄,一不小心就会将小鱼弄碎,因此烹煎小鱼时,所忌讳的,就是不断翻炒,如果不断翻炒,势必将小鱼煎碎。
老子不是说,治理国家像烹饪小鱼一样容易,而恰恰相反,小鱼并不容易烹煎,要多加小心,才能烹饪出整体的小鱼来,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统治者恣意妄为,势必导致国家的混乱,老子用烹饪小鱼,来比喻治理国家,旨在说明,无为而治的重要意义。统治者安静无为,不扰害百姓,否则,灾祸就要来临。
要保证国家的平安,执政者就必须小心谨慎,认真严肃,不能以主观意志,随意左右国家政治,这句话,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个极其复杂的治国谋略。
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治理社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相反,如果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够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之效。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鬼神,是各个民族都普遍信奉的传统信仰,其由来已久。鬼神是否真实存在?古今的看法和说法,都大相径庭,古人一般都相信鬼神的真实存在。
而按照现代社会的科学理论,鬼神自然是子虚乌有,它们不过是人心中畏惧、胆怯、妄虚的产物。此处且不必理会古今之是非,一般来说,在阳气鼓荡的时代,及刚气十足的人身上,都很难发现鬼神的踪影;而在一些阴气凄迷的年代,及一些虚弱、娇柔、神经质的人们身上,则往往有鬼神的莅临。
老子对于鬼神的态度,颇有现代精神。老子这里所说的道,是正气伸张的表现,它能压倒一切邪气,使充满邪气的鬼神,没有立足之地,甚至丧失了,它奇异怪诞的功能,因此鬼神在大道面前,就不敢为非作歹了。
鬼怪到底是什么?我们谁又能,客观地表述出鬼怪的真实面目呢?谁又真正地见到过鬼怪呢?鬼怪,只存在于我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它并非客观地存在,用老子的自然和谐思想来推衍,可以认定,鬼怪是自然界不和谐的产物,自然界不和谐而鬼怪生,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机器人试图消灭人类的穷凶极恶的场景,这多少有些虚构的成分在里面,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改变世界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自己的杀手
鬼怪,也不再单纯地指代我们头脑中青面獠牙的,怪物,而是,扩展到了科技领域,比如科技发明和人类欲望的产物∶洲际导弹、原子弹、氢弹,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人类现代的欲望,所生成的鬼怪。
这些鬼怪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的鬼怪,正在威胁人类正常的生活,只是人们只顾眼前的小利益,而故意回避了这些鬼怪的危害。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反对人有智慧,极力提倡无知无欲。
老子是从人类的本性出发,考察欲望的危害,这在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遵循自然大道,竭力削弱自身的欲望,这本身就是遵循了道德的标准。遵循了道德,鬼怪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威力,鬼怪不伤害人,人类相安无事,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一切都自自然然、和和美美了。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皆得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