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不争之德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善于领兵打仗的统领,不崇尚武力;善于打仗的主帅,不轻易被敌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将军,不与敌人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非常地谦恭。这就叫作不争的德行,这就叫作善于使用别人的能力,这就叫作符合自然之道,这是古代德的准则。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意思是说,一个高明的统兵之士,是不讲求武力的,善于指挥战争的人,是不容易被激怒的,善于克敌制胜的人,并不争一时之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别人表示谦下。老子并没有不允许士参加战争活动,但他反对,士仅仅充当一名只知披挂上阵和暴跳如雷的蛮横武夫。为什么士大夫不必是武艺高强的武士呢?我们知道,老子虽然反对智慧、谋略这些东西,但他尤其反对武力、暴力,以及一切强大有力的表现;他本人充满了智慧和谋略,在军事学方面,更有独到的见解和高深的韬略。在老子看来,当时,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兼并战争,简直就像小孩子的游戏一般可笑,无数辆兵车后面跟随着无数步兵,敌对双方的指挥官,都是些虎背熊腰的蛮勇之士,根本不讲也不懂什么策略、计划和深思熟虑,只经过极为短暂的相互冲撞,便胜负已分。

老子反对战争——"不以兵强于天下""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是老子的反战名言,这与他反对一切强大事物的态度,是相一致的。但老子的柔弱,并不是软弱,老子的不争,并不是屈从,这在老子对军事学的看法中,随处可见。

老子认为,以冷静的态度,来进行战争,才能制订出合理的计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是要寸土必争,斤斤计较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能够以不争的态度,来指挥战事,就往往能够把持全局、操纵战机、进退自如。善于用人的人,应该在态度上表现得谦下,这也是高明的策略。善于用人的人,一定是上级领导人,他们既然拥有用人的权力,为什么还要表现出谦下的姿态呢?老子以为,谦下是获得人心的最佳方式,一名领导者,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工作,尤其是一名军事指挥官,不可能独立进行一场战争。所以,他们必须依靠众人的力量,而依靠众人,便需要有一种态度来把众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在一般情形下,无论是政治领袖,还是军事指挥官,他们往往采取极端严厉的态度,来确立自己的威信和权威。但老子以为,采取谦下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善于用人,大众的心理往往是吃软不吃硬的。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哀者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