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哀者胜矣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兵家有言道∶"我不敢挑起战争,而宁愿防守,不敢盲目进攻一寸,而宁愿退后一尺。"这就是说,虽然有行动,却好像没有采取行动,虽然举起手臂,却好像没有举起手臂,虽然手执兵器,却好像没有兵器,虽然面对敌人,却好像没有敌人存在。灾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

所以在两军,势均力敌的情形下,怀有仁慈悲悯之心的军队,往往能取得胜利。

老子紧接上一章,对用兵之道做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我们都知道,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不可能为战争的双方出谋划策,但不能否定他的军事谋略上的才能。老子不仅是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而且也是军事家。

老子开篇引用兵家常说的话∶"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这里的主和客,是指战争的挑起者和被动迎战者,寸是极短的长度单位,尺比寸稍长,老子用尺和寸,来形容战争的不可轻易挑起性,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主张在不得已的战争中,要以退为进,切忌轻举冒进。这也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在军事中的具体运用。

在老子看来,主动出击去侵略别人的,其本身在道德仁义上,就已然输给了别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主动出击,对方就为正义而战。人都是有正义感的,对方的民众,因我们的贸然进攻,而心怀愤怒,其战争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其还击的力度就会很大,这对我们是极其不利的。相反,如果我们守而不攻,给对方主动出击的机会,我方的士兵就会愤然还击,制敌于败局。主动进犯别人微不足道的一寸,都会被对方视为凌辱,就会有遭受反击的可能,所以主动进犯别人,应极力避免;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后退一尺,我们表现出的,就是谦让和宽容的美德,虽然仅为微不足道的一尺,却会感化对方,使对方也以退让相待。在我国古代有"六尺巷"的佳话,讲的就是,为了一点地盘即将陷入械斗旋涡的双方,最后却因一方的主动退让,而化干戈为玉帛。我们一再说,老子是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战争带给广大劳苦人民的,是无尽的灾难和痛苦,这一切老子亲眼目睹,所以他想通过自己的呐喊,将战争的阴云驱赶殆尽。可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他不可能改变当时的形势,万般无奈之下,老子拿起手中的笔,抒发了自己的一腔赤诚。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这是一句难以理解的话,然而联系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理解,就不会显得晦涩难懂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行动,却好像没有采取行动,虽然举起手臂,却好像没有举起手臂,虽然手执兵器,却好像没有兵器,虽然面对敌人,却好像没有敌人存在。这听起来好像很玄乎,明明有的东西,怎么说好像没有呢?联系老子的思想体系,我们不难理解,这是老子无为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一切有却似无,看似无为却有为。

我们曾多次强调,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不是骄傲轻敌,而不做应战的准备。老子声称"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骄傲轻敌必败无疑,这是军事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军事思想,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任何骄傲自大轻视他人的行为,都是违反道德标准的,都会受到惩罚。

老子最后,以"哀者胜矣"作终结,点明了自己的主旨。这里的""不是悲

哀,而是心怀仁慈的意思。老子曾说仁慈,位居道之三宝之首,仁慈的另一个名词则是无为,用无为进攻,则可以得胜,守,则可以坚固。这和老子在此章所提出的,"哀者胜矣"意思相同。老子认为,应在战争中怀着一颗仁慈的内心,因为只有怀着一颗仁慈之心,才能在战争中不滥杀无辜的生灵。这种审慎的态度,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被褐hè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