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以其病病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所不知道的,这是很高明的。本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老子在这一章,谈到了人性的弱点之一∶自以为是。其表现是刚愎自用。老子在前边的章节里,提出过"自知者明"的观点,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真正地自知了,我们才不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意思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是高明的,而本来不知,却以为是知就是弊病了。老子针对当时的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病态,提出了严厉的控诉。他在对这些病态的人,做了剖析之后,又将圣人的"不病"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以此进行对照,结果不说自明了。圣人怎样呢?"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老子说,圣人没有毛病的原因是,圣人能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长此以往,他也就没有什么毛病了。
圣人贵在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所以圣人日臻完善,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生存,而是必须和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生活在大集体中的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呢?首先我们必须克服自以为是的弱点。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错了,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自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或犹豫不前更为可怕。这种盲目心理能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刚愎自用带给人的是失败的痛苦,而不是成功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为了事业的成功,或者爱情的成功,常常无所顾虑,勇往直前。这本来是好事,然而一旦走错路,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不肯悔改,结果
就会与自己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了。
刚愎之人,常常是狂妄之徒,狂妄的人常常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而自己也常常因为这种无意而受伤。有一些人,并不一定没有才华,他不能施展才华的原因,就是太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多少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
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大凡具有大将风度之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刚愎之人,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最糟糕的,要算是既刚愎而又无能之人,刚愎使他什么都敢干,无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糟。有时刚愎者,尽管心中已感觉到自己错了,但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而这一点最让周围的人受不了。固执是刚愎者的一个手段,用来获得想要的东西,别人越反对,他就越是非要不可。这种固执让别人讨厌。长此以往,他就会发现别人都躲着自己。
一个骄傲自满的人必定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面对一个狂妄而骄横的人,我们无须与之理论,时间自会证明他的实际价值,事实自会惩戒他的无知可笑。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原则。
要明白,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策略,才能处处掌握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刚愎者则恰恰相反,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完美无缺的,因而常常表现得骄横跋扈、一意孤行。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总是低估对手,这样就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导致判断失误,遭到失败。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自爱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