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天网恢恢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今天这一章,老子以一个"勇"字开篇,自然地牵引到了无为的人生哲学上。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里的"勇"是勇气、勇敢的意思。整句话的大意是,勇敢到无所不敢为时,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勇敢到有所顾忌时,就能保全性命。怎样理解呢?老子在这里的意思是,真正的勇敢是敢为而又有所不敢为,而不是恣意妄为、胆大包天。可是老子怎么又把生死和勇敢联系到一起了?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因果联系?老子没有具体说明,需要我们联系老子的思想体系去细细体味。
老子一贯主张无为,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前面的诸多章节中,老子一再为我们阐释了无为的内涵,这一章老子再一次提起,并提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
勇敢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转向反面,就不能称其为勇敢了,而只能称作鲁莽。鲁莽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在今天看来,鲁莽是不可能遭杀身之祸的,而在当时,就有可能会被杀,甚至株连九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老子所说的"勇于敢则杀"并非夸张之辞。
老子又说"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勇,程度不同结果就大相径庭,老子一贯主张自然无为之道,重柔弱而不重强悍妄为。我们都知道,自然之道是不可违逆的,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勇于敢"是恣意妄为,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举动,所以老子认为会招致杀身之祸。与此相反,"勇于不敢"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所以就"活",意思也就是能保全性命。老子将生死和勇提到同一高度来论述,可见把握好勇的度,是多么重要。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老子说,自然的法则是,不交战而善于取胜,不发言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宽缓从容却善于计谋。主要是说,自然不争不夺却赢得了万物的归顺和爱戴,不战而征服了万物。我们人类,之所以要"勇于敢",是因为有私心,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才和别人争夺、和自然争夺,大自然是不与人争的,所以它取得了万物。人在争取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所谓的勇敢。这种勇敢是违逆天道,注定要遭受失败的。
最后老子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八个大字作结,八个大字如同八支无形的,而又杀伤力极强的枪,时刻瞄准着,为所欲为的统治者、无所不敢的亡命之徒……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民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