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崔Sir白话说典籍系列之《道德经》无以生为

朋友们,您好,我是崔Sir

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人民之所以会遭受饥荒,是因为统治者榨取吞食赋税过多,故而遭受饥荒。

老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多欲暴敛,故而难以治理。人民之所以轻死去冒犯法律,是因为统治者奉养奢侈,将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人民无以为生,故而轻死去冒犯法律。

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这一章顺承上一章,继续讲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对抗。我们都知道,自从阶级出现之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旦统治者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那么人民生活就会富足幸福,国家太平安定,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就会稳固。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追求自身的安逸,而不顾人民的死活,对人民大加盘剥,人民就会轻生,进而铤而走险,不惜一切代价反抗统治者的压迫。而统治阶级也会不甘示弱,对人民施以严酷的镇压,最后,以你死我活的结局而告终。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子在此,以直截了当的言辞揭示了人民忍饥挨饿的原因,人民之所以要忍受饥饿的煎熬,并不是因为人民懒惰,收不到可供解决温饱的粮食,而是因为人民的粮食都被贪婪、淫逸的统治者盘剥殆尽了,所以人民不得不忍饥挨饿,日子过得不堪其苦,繁重的赋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又无食物满足人民基本的温饱需求,所以人民起来反抗,也是很必然的事。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对于人民的反抗,统治阶级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会想尽各种酷刑来对付人

民的反抗,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以其上之有为",这里的"有为"是指统治者的强作妄为,统治者强作妄为,结果会怎样呢?当然是"是以难治"。人民难以治理是统治阶级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妄为和蛮横导致的。人民难治了,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国家的混乱,直至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被颠覆,这是统治阶级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可他们又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老子在此以直截了当、明白易懂的言语,向统治者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他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他的目的,并不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人民的生活寻找一个幸福的出口,而不是永远被捆在统治阶级的妄为、高压之下。

这一章老子又提出了"民不畏死"的问题,人民为什么会不怕死,为什么会轻视死亡呢?前文书中,我们已做了阐释,在这里老子再一次提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生命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一旦人民对死都已不再重视,那么问题就十分严重了。老子对"民之轻死"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透析,他说,是因"其上求生之厚""求生之厚"是指统治者对自己的奉养过于丰厚奢侈,统治者过于注重自身的安逸、享受,这就必然会减损人民对物质的占有和利用,人民缺衣少食,连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而统治者却穷凶极欲、恣意妄为。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人民实在忍无可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超越法制。这是容易理解的,人民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满足不了,生是一种折磨,死反倒成了一种解脱。

老子在结尾,以"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作终结,点出了统治者应坚持的人生态度。在老子看来,不追求生命丰厚的人,比厚养自己生命的人更胜一筹。

好,各位朋友,请您持续关注本系列作品,下一回,咱们再说说,这强大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