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Botree Software

Shows

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FMCG Insights & Sales Automation Strategies with VasuIn this episode of Behind the Boardroom, we sit down with Vasu, a seasoned expert with over 35 years in the FMCG industry, having worked with Glaxo, Danone, Mars Wrigley, and Perfetti Van Melle. From a candid conversations discussing on his major milestones in FMCG, including the launch of Boomer & Center Fresh to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Vasu shares first hand experiences of driving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in sales, market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oin us as we uncover✅ The role of 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 Sales Automation in FMCG growth...2025-04-0121 min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Shriram Manikantan’s Insights on Excelling in FMCG Sales | Behind the BoardroomJoin us in this engaging episode of Behind the Boardroom, powered by Botree Software, where we connect with FMCG sales leader Shriram Manikantan.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in optimizing distribution networks and solving complex business challenges, Shriram shares:His journey in the FMCG industry.1. Key strategies for cracking market dynamics and building strong distribution networks.2. The role of discipline in maintaining sales success.3. Insights into how technology is reshaping sales operations.4. Don't miss this deep dive into actionable tips and thought leadership that can inspire and transform your approach...2025-03-0244 min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How Marico is Shaping the Future of FMCG Through Digital InnovationIn this episode of Behind the Boardroom, Vrijesh Nagathan, the Chief Information &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ficer (CIDTO) at Marico, shar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the iconic FMCG giant is naviga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landscape. From innovative products like Parachute, Saffola, and Live On to co-creating solutions with Botree Software, Vrijesh discusses how Marico continues to lead the way in the fast-evolving FMCG industry.Key Highlights from Vrijesh's Insights:Digital 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Vrijesh emphasizes how Marico is leveraging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o stay ahead in the competitive FMCG space, ensuring that the company...2025-01-3024 min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Driv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t Royal Canin | Behind the BoardroomIn this engaging episode of Behind the Boardroom,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 host Shenbagamoorthi sits down with Mehjabin Shaikh, Sales OPS Tech Executive at Royal Canin India. Discover how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re transforming daily operations, enhancing user experiences, and driving efficiency in distribution and sales force automation (DMS & SFA). Mehjabin Shaikh shares inspiring stories of overcoming challenges, implementing cutting-edge solutions, and collaborating with Botree Software's exceptional support and delivery teams. 📌 Highlights: 👉 Mejabin’s role in driving tech innovations at Royal Canin👉 Real-world challenges and their swift resolution through Botree's su...2025-01-281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20【寒冬賞花 —— 身心愉快的旅遊,也要留意飲食】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20【寒冬賞花 —— 身心愉快的旅遊,也要留意飲食】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休閒旅遊的風氣越來越興盛,許多人會在假日陪伴家中長輩、或者是退休人士自身,都會到郊區、郊山等景點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活動筋骨。 冬末春初,也邀約 60 歲的後中年友人一起到正開滿櫻花的六龜、藤枝賞花、爬爬步道。 一大清早就出門,很幸運地在抵達時,山林也放大景回饋,走著階梯、步道,一路都是山凹的雲海風光,以及滿山盛開的櫻花。大家也拿出手機相機拍了不少美照。 身心雖然愉快、輕快不少,在回程的路上,却發生了一件事情:同行的 60 歲友人,頻尿的情況明顯,短短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就跑了快十次廁所。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冬季中老年人外出旅遊時,應該留意的幾個小事項。 在櫻花公園賞櫻之後,很自然地就是在停車場的部落假日市集吃點東西,消費一下,再上路。以素食為主的我們,因為天氣冷,每人都點了碗熱騰騰的燒仙草、一盤炸蔬菜、60歲友人也順道在炸蔬菜攤點了碗白蘿蔔湯。 寒流的天氣裡,山區的風景却很美麗,然而,這個時候,中老年人容易有腎陽虛頻尿的情況,再加上「仙草」本來就是清熱的青草,即使是熱飲,也還是偏涼性,再加上一碗蘿蔔湯,也是涼性、下氣的,喝了許多熱湯,同車同行的其它人,雖然沒有跑廁所的現象,60歲友人却明顯地頻尿了。 再細想她平常的體質,一方面體型較瘦小,平常工作偶爾要搬重物、較勞動;一方面早晨也學習現在流行的早晨兩顆蛋的高蛋白飲食一段時間了。 於是,也叮嚀她中老年後,飲食要留意營養均衡,不適合再過度攝取蛋白質,避免反而造成腎臟的負擔。回到高雄,也安排了溫灸後腰部命門的修補。 負重物、搬重物、勞動,容易傷腰腎;體格瘦弱者容易腎陽虛;長時間高蛋白飲食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慢性腎炎;再加上本來只是即興吃點小吃的餐點,都是利尿、清火的,在寒流的天氣下,最後就導致了這趟“頻頻跑廁所”的賞花之旅了。 真實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在中老年冬季旅遊時,別忘了腰部保暖,飲食方面也要稍微注意一下寒、熱、溫、涼,才能有趟身心愉快的旅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5-01-16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9【冬季的好蔬食 —— 蘊含中藥「潤腸丸」方義的家常菜】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9【冬季的好蔬食 —— 蘊含中藥「潤腸丸」方義的家常菜】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在歷代許多醫書、藥典裡面都有記載一個方子,名稱是「潤腸丸」;現在的許多大科學中藥製藥廠,也都有這個配方。 「潤腸丸」,顧名思義就是治療便秘的,有潤滑腸壁、刺激腸壁蠕動、阻止腸道吸收過多水份而導致排便困難,與瀉藥不同,溫和、且幾乎沒有絞痛的副作用。 「潤腸丸」的君藥(也就是主要的成份)是“二仁”:桃仁、火麻仁,這兩種“仁”,就是“種子仁”的意思,植物的種子仁,像是“杏仁”、“桃仁”、“酸棗仁” ……等等,都是「種子」部位的藥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因為富含油脂,所以有很好的“潤腸通便”功效。 「潤腸丸」除了以“二仁”(兩種種子仁藥材)為主之外,其它的成份歷代醫書藥典有些不同,但是,大致上是搭配活血、和溫散的藥材。 當然,中藥方劑還是要由專業的中醫師來綜合診斷。那麼,我們平常有什麼方法可以運用呢? 今天就來介紹一道:「堅果雲耳炒芥蘭菜」 以鈣質含量非常高的「芥蘭菜」,搭配「雲耳(也就是黑木耳)」,一點薑絲,一起炒好後,再加上綜合堅果醬。如果是貧血體質的,可以再灑上一點枸杞子、紅棗在菜餚上面。 「芥蘭菜」我們在上一個單集介紹過,如果沒有「芥蘭」的話,也可以採用其它綠色蔬菜代替。 雲耳/黑木耳,在中醫本草是調養“血病”的常用食材,可以調經、潤腸通便、療養痔瘡問題、化瘀活血、還可以預防老年斑,以現代營養學來說,雲耳/黑木耳富含膠質、鐵質之外,也被稱為“血管清道夫”、“食物中的阿斯匹林”,所以我們將黑木耳搭配進來。 加上一點薑絲,起鍋後,再拌入“綜合堅果醬”,這是取溫散、和剛才介紹過的「潤腸丸」的君藥“二仁”植物性油脂的意義,市面上的“綜合堅果醬”,建議大家購買無鹽、無糖、無添加物的,一般“綜合堅果醬”會有六、七種不同種類混合,營養豐富。如此一來,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飲食「潤腸丸」就出來了。 在冬春時節,無論是習慣性便秘、老年人、生產後血虛、或排便乾燥困難、肛門痔瘡等術後保健、過度減重 ...... 等等導致的排便困難,都很有幫助喔。 最後,我們聊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雖然,今天介紹了“植物性油脂”的益處,但是,“油”類/脂肪類在食物裡面,是需要消化吸收的時間最長的,也就是說,它比蛋白質、澱粉、纖維 ...... 等,在胃腸裡面消化吸收的時間都要長,所以,請不要過量食用喔! 此外,如果本來就有胃潰瘍的體質,除了少量攝取,也要注意吃飽飯後,不要立刻躺在床上、或者睡著,應該要稍微走動一下,避免消化不良、胃悶、胃脹 ...... 等不舒服的現象。 今天介紹的是以中藥「潤腸丸」藥方的方義,來設計的家常飲食:「堅果雲耳炒芥蘭菜」,很適合大眾,大家煮起來吧!!! 飲食還是需要以均衡為主,祝福大家健康無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5-01-13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8【冬季的好蔬食 —— 芥蘭菜補鈣、明目、養心】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8【冬季的好蔬食 —— 芥蘭菜補鈣、明目、養心】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主婦們,總能買到又漂亮、又新鮮、美味可口的各種好食材。 近日返家探望父母,媽媽拿出一把白花芥蘭菜,連到家中作客的阿姨都讚美說:這菜真漂亮,哪裡買的,我待會兒也要去買一把。 想到自己不久前才在山區跟養蜂人家買了一把他們栽種的黃花芥蘭,看起來還真是不一樣。原來,芥蘭菜有白花、黃花兩個品種。專業耕種的,與小農自家栽種的也很不一樣。(上回山區購買的,回家整理時,每把都有大大的菜蟲呢) 媽媽炒好後的芥蘭菜,果然清脆可口。 冬季芥蘭有著美麗花苔,花、莖、葉都可以食用,跟羽衣甘藍是同一家族喔,所以英文名字是 Chinese Kale,是冬季盛產的十字花科蔬菜大家族成員,在營養學方面,向來以富含鈣質、葉黃素聞名,所以中醫當然也視為 “入肝經” 的天然食材,對於筋骨、眼睛、舒壓、保養血管、排便等有幫助。 (肝開竅於目、肝藏血、肝主疏洩、肝主筋),這也就是為什麼芥蘭菜經常搭配牛肉來炒,因為牛肉在中醫學來說是補血的肉品選擇(補氣一般搭配雞肉,補陽則多選擇羊肉,補陰則用豬肉)。蔬食/素食者,則可以搭配菇類、豆皮,或者是堅果醬,一樣營養豐富。 冬天,在中醫學飲食五味的部分,有“吃辛味,潤、開,益腎” 和 “吃苦味,養心氣” 的看法。冬季盛產的“芥蘭菜”,正巧符合這樣的節氣味道,是冬天建議大家的好蔬菜。 當然,如果本身是體質虛弱、手腳冰涼、腸胃功能差的,就不太適合了。 此外,如果購買的芥蘭菜苦味明顯,可以在烹煮時加入一粒冰糖,就可以改善口感(不過現在盛產的芥蘭,一般都青、脆,沒什麼苦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5-01-09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7【冬季的好蔬食 —— 古醫書的智慧】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7【冬季的好蔬食 —— 古醫書的智慧】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新、舊曆年之間,也就是節氣「小寒」、和「大寒」,天氣越來越涼,身邊不少蔬食、素食的友人。 恰巧,採買到新改良的大糯米椒,於是就動手做了道「豆豉糯米椒炒豆乾」。 在「節氣飲食與生活中醫」的課堂上,曾經介紹過“豆豉”這個屬於釀造類的食材,今天剛好藉由這道菜餚,再來跟大家聊一聊,被記載在《本草綱目》裡面的“豆豉”。 一般,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家裡煮菜烹調用的“豆豉”,無論濕的、或乾的,都是以“鹽巴”和“黑豆”這兩種食材為主角而發酵的;但是,中藥行裡面銷售的,就完全不同了,中藥行裡頭賣的通常稱為“淡豆豉”,是以中藥材“青蒿”、“桑葉”等等藥材,去蒸曬、發酵的,中醫用在治療調理傷寒感冒、和一些胃腸不舒服的症狀。所以,大眾普遍地不會到中藥行去購買“豆豉”。 細讀《本草綱目》書裡的記載,便會發現,原來,像是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道菜:「豆豉糯米椒炒豆乾」,在古時,就是天氣冷時,用來調養傷風感冒、通關節的。古時候,將“鹹豆豉”,和薑、橘皮、紫蘇、杏仁等,搭配在一起,來達到發汗、通關節、解鼻塞的作用。 這道「豆豉糯米椒炒豆乾」,用“鹹豆豉”,和薑末、青龍椒(也就是糯米椒)一起炒,啊!不就是古時的藥書、藥典的配方嗎?搭配先炒過的豆乾一起再炒勻,就是一道適合素食者的冬季佳餚。介紹給大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5-01-06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6【「草本腰蒸」 —— 增加免疫力、預防髖關節退化】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6【「草本腰蒸」 —— 增加免疫力、預防髖關節退化】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帶家中長輩去做「藥草足蒸」時,總會增加「藥草腰蒸」的部分。今天來聊一聊「腰蒸」、「藥草蒸腰」的好處。    許多人都聽過“小孩屁股三把火(囡仔人尻川三斗ㄉㄠˋ火)”的俚語,是比喻孩童氣血旺盛,新陳代謝率快,體質較溫熱,屁股是暖和的,比較不怕冷。    可是,你知道成年人,許多人的臀部是冷冰冰的嗎?特別是,體質虛弱、久坐族、免疫力低下、精神委靡、有婦科問題者、以及老年人 ...... 等等。東方醫學古法「藥草腰蒸」,便可以改善與保健上述的這些問題。    透過坐在藥草蒸桶上的方法,讓整個骨盆腔部位進行薰蒸療法。如此一來,有行氣、活血、化瘀、消腫等好處,可以溫經通絡,也就是促進局部微循環、改善新陳代謝率、所以對修復受損的組織有幫助。    熏蒸法,跟泡澡不太一樣。    藥草薰蒸,在蒸氣打開毛細孔的同時,也讓藥草更深入滲透、可充分作用在局部。    台灣近幾年來,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在中老年族群,常見膝關節、與髖關節置換手術,而且在手術後,還是需要長期保健,除非是意外傷害,大家都希望能避免。    對於腰腿部的退化、關節炎 …… 等問題,今天介紹的「藥草腰蒸」、或者藥草坐浴、冬季泡天然湯泉 …… 等等,都是很適合作為長期預防保健的方法。推薦給大家,一起運用傳承好幾世代的古法智慧, “預防勝於治療” 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5-01-02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5【工作太忙碌,“去濕氣才不會累”?!—— 你用對方法了嗎?】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5【工作太忙碌,“去濕氣才不會累”?!—— 你用對方法了嗎?】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每年的農曆新年前,都是許多行業特別忙碌的旺季。最近,就有位朋友,在業務興隆期間,體力也難免透支,偶然間聊起,他提到最近聽人介紹了腳底去濕貼布,貼完之後整個人却非常疲倦,但是,最近工作真的好忙碌,她問到:「不是說,去濕氣,人比較不會累嗎?」    聽了這樣的見解與誤會,連忙跟她說明:“濕氣重,人容易累、容易感到疲倦”,是因為中醫學談“濕阻氣機”,她的這種情況,屬於“濕阻氣機”裡的“氣虛”狀況。也就是說,人因為生活忙碌、體能消耗較多,所以,氣虛導致身體的代謝不良,所以有一般大眾口耳相傳的“濕氣重”的現象。而因為代謝差、濕氣重(也就是身體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不佳),所以,人就更容易感到倦怠、困頓、懶散,這就是中醫學說的“濕阻氣機”。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建議她補充睡眠、飲食注重營養充足,如果因為工作需求,真的忙壞了、睡眠也不足,則可以在這段期間,攝取些「綜合維他命」來幫助體能,在中醫的部分,則一般會給予補益氣血、升陽、和疏肝理氣的藥方與藥膳,是以“補法”為主。    而她所聽說的市面上的“祛濕氣”的腳底貼片,許多是以“排毒”為訴求,貼在腳底一晚後變黑,是因為裡面的藥材成分:活血化瘀、溫熱、出汗,所以早上起床會發現貼布變潮濕、變黑了。但是,在農曆新年前工作大忙碌、體能消耗較多、加上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本來就大量消耗了,如果用到這樣的“瀉法”貼布,並不太適當喔。    生活中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也一起來認識 “補法“、和”瀉法”的基本觀念和不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30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4【走路,抗老化;兼談上下坡的好方法】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4【走路,抗老化;兼談上下坡的好方法】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年底,過了冬至,節氣來到小寒、大寒,也是南台灣梅花一一綻放的時節。 到台南楠西的梅嶺百年古梅區,走登山步道,順道賞梅花。    中醫學最簡單的保健方法之一,就是:散步、走路。人,一走動,就行氣、活血。 大家聽過「人老,腰腿先老」,走路、散步,就能強腰、健腿、保肝、護腎。    走著「梅龍古道」、「觀音步道」,穿梭在已經綻放白梅花的古樹園之間,沿著階梯而上,一覽無遺寬廣的嘉南平原、曾文水庫風光。   “上坡慢慢走樓梯,回程選擇產業道路、緩坡行” 是中老年旅遊低海拔郊山的好方法。    在一開始、體力還好時,爬爬坡、爬爬階梯,鍛鍊心肺機能、也趁機跨拉開腿部內側與後方肌肉;下坡、回程時,則避免一路直下階梯,許多人以為回程下坡、下樓梯是最輕鬆的,其實,這時候膝蓋關節、骨盆、腿部的衝擊力反而最大,自己看到長輩上下樓梯時,才不免心中一驚,特別提出來提醒大家~    所以,回程時,便為長輩們選擇走了產業道路,平坦的路面、緩坡,即使不用登山杖,也好很多。    平常,許多捷運站的出入口,手扶梯都只有上樓單向的,所以,也這樣提醒、叮嚀著上了年紀的親友、學生們,搭乘捷運時,可以乘    現代的運動治療學,對於人體組織結構研究透徹,所以,有許多簡易的方法可以學習。例如:上、下樓梯,都應該以 “外八字”的方式走路,也就是腳著地的位置,要在骨盆的外側,這樣兩腳輪流 “外八字” 走路,這樣很自然地骨盆會左右擺動,上半身脊椎則是挺直的,這樣一來,身體就不會過度依賴大腿的肌肉,反而是軀幹部主軸的脊椎、骨盆,有節奏地在帶動著上、下樓,所以容易感到輕鬆、不容易累,也不容易受傷。    好的方法與觀念,讓人生與生活有品質,更可以善待自己與他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26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3【冬季的白玉蘿蔔 & 食補】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3【冬季的白玉蘿蔔 & 食補】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如果在冬季 12 月出遊到高雄美濃,便會看到四處的“拔蘿蔔”看板、旗幟,以及路邊賣著新鮮白玉蘿蔔的攤販。    對都市人來說,無論是農事體驗、或者園藝治療、或者只是單純的享受親手現採的新鮮蔬果、農家樂,都是愉快的旅程。    今年,也帶著家中長輩一起旅遊美濃,吃著粄條、清炒野蓮、客家封菜高麗菜封 ...... 等等,藍天、白雲、綠地、小吃,是怡人的冬季輕旅行好去處。    買了好幾斤白玉蘿蔔,親手以台灣本土就有生產的中藥材:梔子、薑黃、洛神,醃漬蘿蔔。    稍微洗淨 - 刷皮 - 風乾 - 鹽漬 - (到)出水 - 石壓(古法是用石頭壓著,現在則可以運用大鍋子裝水來替代) - (一邊也)煮醬汁(將梔子、洛神等分別跟糖、糯米醋、水等一起煮沸均勻) - (然後)開始醃漬。    大約 3 天後,就會完全入味、色澤漂亮,呈現天然的黃色、和淡紅色兩種口味。    中醫學和老一輩提倡的「冬吃蘿蔔」,讓冬季的人們,腸胃負擔輕、解膩、消火氣。 所以,在《本草綱目》裡面寫白蘿蔔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喔。    白蘿蔔的巧妙搭配,便有許多不同的功效、作用。 ■醃漬時加入梔子、薑黃作為天然染色料,除了色澤漂亮,還可以活血、清血; ■醃漬時加微酸的洛神當作染料,則可以開胃、助消化、消脂、舒壓放鬆; ■加上蜂蜜、冰糖,除了解油膩、脹氣之外,還對熱性咳嗽、有黃痰、難咳出的老痰有幫助; ■如果搭配白胡椒、薑片煮熱湯,則就對著涼咳嗽有幫助; ■用老菜脯、雞肉、薑來燉雞湯,整腸、消脹氣之外,對於久咳、感冒收尾就是道清淡的補湯。 大家也運用冬季盛產的蘿蔔,來準備些節氣飲食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23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2【寶寶&苦瓜】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2【寶寶 & 苦瓜】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手機傳來了封訊息,詢問:「請問嬰幼兒適合吃苦瓜嗎?」看了愣了一下,心想,對方對中醫和保健都感興趣,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呢? —— 原來,是家中剛生了頭胎的晚輩,為了執行 “避免孩子將來挑食” 的理念,所以,主動餵了寶寶吃苦瓜,還分享了寶寶皺眉欲哭的照片。   長輩們一般可能會想到,怎麼可能有人會給寶寶吃苦瓜呢?!然而,實際上關於嬰幼兒副食品的網路文章中,有不少都寫著苦瓜可以退火,所以,自己製作副食品時,可以加入少許的說法 ...... 所以,今天來聊聊「嬰幼兒與苦瓜」這一個話題。並沒有要成為一言堂,只是來提供點中醫學的觀點。 ➤ 中醫學認為「苦味走骨,骨病無多食苦」,這句話出自於《黃帝內經》     雖然,寶寶當然沒有《內經》中說的「骨病」,但是,由於嬰幼兒的身體,包括了骨骼、內臟、肌肉等各個組織都嬌嫩、初生,“成長、發育” 才是這個階段的重點,所以,一般不會主動提供苦味飲食,避免影響發育。    嬰幼兒的生長,與“腎精氣”和“胃氣”息息相關。苦味,易傷腎,影響骨髓、腦髓;也易傷脾胃氣。所以,在《內經》中說「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 《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 所以,在嬰幼兒階段是不適宜的。    而寶寶的母親想要達到的“不挑食”育兒理念,可以在兒童期、青少年時期,點滴言教、身教於家庭教育中。 ➤苦味食材和藥材,有能“清”、能“燥”的特性      苦味,的確有能清熱瀉火的作用。然而,寶寶有多餘的火氣嗎?是大人們應先觀察的,因為正常有“生理之火”,也就是人體溫暖的體溫、氣血流動,長養著內臟和身體組織的發育呢!   網路文章寫道「嬰幼兒便秘,可以在副食品中加入點苦瓜」。那麼,大人們可以先想想,寶寶的飲食是否太燥熱了,才酌加少許苦瓜。因為,這時候清瀉的是“胃火”,如果不是因為飲食太溫熱導致胃火而便秘,那麼不但徒勞無功,還害了孩子。例如:孩子體虛,導致虛性便秘,就不適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19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1【原來,口水分泌跟健康有關係 !!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1【原來,口水分泌跟健康有關係 !!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週末,跟年輕的學生聊到人體孔竅的分泌物像是眼淚、鼻水、口水等,跟內臟的關係。 中醫有「五液」和五臟的說法: 眼睛跟肝有關係,所以淚(眼淚)為肝之液;肺管呼吸,所以涕(鼻涕、鼻水)為肺之液 ...... 等等。 而週末,主要聊的是口水、唾液。 當說到,口水的分泌跟脾、腎有關係時,對中醫有興趣,但沒什麼概念的年輕學生很驚訝。然後提到,有時候他睡覺會流口水,所以是因為脾腎虛弱嗎? 口水,在中醫學來說,唾液的“唾”、和流涎的“涎”,都是口水、都是口中的津液。 比較濃稠的是“唾”,較清稀的是“涎”。 如果一個人口乾口苦、口水少,而且有些腰膝酸軟無力的現象、老化的現象,一般跟腎陰虛比較有關係,這很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平常的飲食,要避免吃太鹹、或太油膩的食物,並且補充一些枸杞、桑椹、黑木耳等; 如果是年紀大、口水過多,則可以吃些栗子、蓮子、芡實、胡桃等,來改善。 而“涎”,是較清稀的口水,可以幫助我們吞嚥與消化食物。如果脾胃虛弱,吃東西就會沒什麼味道、而且口水會過多,這時候就要避免飲食吃太涼、太生冷,要養養脾胃,可以煮四神粥來吃;相對地,如果飲食太辛辣、太燥熱了,胃火太旺,就可能會口乾涎(也就是口水)少,那就要吃清淡一點、忌口辛辣、油膩的食物,吃些青菜、水果。 而年輕學生問的晚上睡覺時流口水的問題,詢問了一下他的飲食習慣,並觀察他的體質情況,則是屬於中醫裡的“胃有飲食停滯”的脾胃濕熱現象,應該要避免睡前吃宵夜,晚餐太晚吃、或者晚上吃得太豐盛、太油膩等,這樣晚上睡覺時就不會再流口水了。 聽了上面的說明,是不是恍然大悟,原來,口腔裡口水的分泌,跟我們身體的健康、還有日常飲食,都息息相關呢! 有口水、涎唾分泌過多或過少的人,不妨從平常的飲食方面先開始改善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16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0【“滑”開步伐吧! — 輕鬆活絡腰、臀、腿!】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0【“滑”開步伐吧! — 輕鬆活絡腰、臀、腿!】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早晨,約了六十多歲已退休的學生一起到公園,推薦她使用許多公園內都有的一項免費公設:「滑步機」,也是健身房裡面,一定會有的器材機器之一。 「滑步機」的設計,主要是將兩個腳掌放在踏板上,然後前後滑開步伐。所以,非常自然地會將兩腿前後拉開、劈開。 在中醫學的部分,「滑步機」可以輔助我們: 1. 首先,自然地活動到”鼠蹊部”(也就是胯下的大淋巴群位置),這是人體很容易累積毒素的部位,也是中醫裡消化系統經絡的必經位置。 2. 自然地活動到臀部下面的「承扶穴」,也就是屁股跟大腿連接的部位。許多成年人的這個部位都冷冰冰的,這部位是大眾循環很差的部位,特別是久坐族、慢性疲勞、或者體質虛弱的人。除了有“翹臀”的好處之外🤣,更可以幫助下肢雙腿的循環代謝。 3.自然地活動到腰部深層的「腰大肌」。「腰大肌」從我們人體胸椎的最後一節,經過全部的腰椎兩旁,最後連結到股骨(也就是大腿骨),是我們腰臀部非常重要的大肌肉,是連接軀幹和兩腿的。不但跟活動相關,還保護著我們的腎臟和位在腰部、臀部的血管。 在中醫經絡裡,也有許多相對應的穴道在這個部位。 我們可以在使用「滑步機」時,將注意力稍微放在「腰大肌」位置,也就是運用”意為前導”的方式,幫助自己活動、運動到這部分的肌肉,久而久之,在平常走路的時候,我們便可以自然地擺動到這個位置。如此一來,對於腰臀部與脊椎、腎臟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深層肌筋膜按摩喔,還可以預防背痛、膝蓋受傷、疲倦感、委靡不安等等狀況。 引薦學生使用「滑步機」,一方面是基於上述的益處;另一方面也是長期觀察到許多人因為腿部的肌肉筋膜很緊,若要他做劈腿、伸展的動作,一時之間是劈不開的,而很多人一感到疼痛就容易放棄了,使用「滑步機」則可以協助、幫大忙,輕鬆活動到!! 這些就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公共設施,大家不知道是否有注意到呢? 最近,聽母親談到一位生病的長輩正面臨著“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家庭失和情況,聽了心中不免感慨。 經常,就近地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散散步,及善用體貼的公設,來幫助自己愛護身體,生命將更光澤、可愛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12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9【頭部「四神聰穴」按摩 — 提神醒腦,安神放鬆】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9【頭部「四神聰穴」按摩 — 提神醒腦,安神放鬆】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位於頭頂中央周圍位置的「四神聰穴」,同時有 “醒神” 和 “安神”,穴道雙向調整的特性。 所以,可以改善:頭痛、眩暈、昏沈、健忘、失眠、癲癇、中風、高低血壓、精神不集中、腦神經衰弱 …… 等等問題。 現代人,常有這些狀況,平常可以按摩「四神聰穴」,來做保健。 ◼︎ 找出百會穴、四神聰穴 1. 當我們把耳朵對折時,最上面就是“耳尖”2. 然後,我們將雙手大姆指放在耳尖上,兩手像戴髮箍般圈在頭部上方,中指尖在頭頂中央相碰觸的位置,便是「百會穴」。 3.「四神聰穴」位置:頭頂正中央,百會穴的前後左右各 1 寸處(就是一個大拇指寬),共 4 穴。 ◼︎ 按摩的方法 可以用“十字型”按摩法;也可以以“劃圓圈”的方式來按摩。 1. 首先是“十字型”按摩法(前後左右推動按摩); 2. 然後是“劃圓圈”按摩法(在穴位劃圓揉按)。 「四神聰」,共四個穴。每個穴道,都可以按摩大約 30 下。然後,再換到另外一個穴道,一一按摩。 這些動作,可以重複約兩三輪。力道以感受到輕微痛感即可,無須過度用力。若是頭部緊繃、疼痛感明顯的人,可以在按摩時配合吐氣幫助放鬆,並且按摩後稍微熱敷一下後頸部。 這組穴位,除了適合青壯年紓壓醒腦,中老年人提陽通絡,也相當適合家中青少年學童們,讀書、壓力大、用腦過度等情況。大家不妨試一試。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0902 min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Behind the Boardroom - A Podcast series By Botree SoftwareUnveiling Royal Canin’s Digital Vision | Behind the Boardroom In the very first episode of Behind the Boardroom, where we delve into Royal Canin India’s transformative journey in the digital age!In this episode, Aritra Chakraborty, Digital Technologies Lead at Royal Canin India, shares how technology is reshaping pet care, enhancing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nd fortifying cybersecurity measures. Join our host, Shenbagamoorthi, VP - Service Delivery at Botree Software, as they explore innovation,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nd the future of pet care through the len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Don’t miss this inspiring conversation packed with insights, success stories, and actionable ideas for driv...2024-12-0522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8【頭皮按摩好處多,放鬆身心的簡易日常保健】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8【頭皮按摩好處多,放鬆身心的簡易日常保健】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你想過頭皮與頭蓋骨,其實是分離的組織嗎? 喜歡 SPA 沙龍洗髮的頭皮舒適按摩感嗎? 在東方醫學來看, 頭部,有許多經絡穴道,可以保健全身健康; 此外,針灸也有「頭皮針」,就是根據大腦皮層的功能來定位的, 這些都在國際上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被認可。 要介紹給大家的,是在日常居家保健方面的運用~ ➤方法 方法很簡單,就是: 運用手指指腹,按摩頭部。要訣是將頭皮 “推移、鬆動”,使得頭皮暫離開原先的位置。 我們可以以 “劃十字” 的方式,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來推動、鬆動頭皮。 此外,在前髮際與後髮際兩個部位,也別忘了要按摩喔。這兩個部位的相應穴道,也非常地多。 我們可以沿著髮際線慢慢地按摩~ 祝福大家健康、少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0501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7【從中醫“髓海空虛”,認識預防醫學】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7【從中醫“髓海空虛”,認識預防醫學】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陸續在前幾個單集中,介紹了冬季食補食療的食材們,也談到了一個觀念,原來,中醫學認為補腎與脊髓、腦髓的健康有關係。 中醫有句診斷的話:“髓海空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髓海”指的是“腦”、“腦髓”,也有說成“精髓空虛”的,“精氣神”的“精”。 “髓海空虛”、或者“精髓空虛”的症狀就是:健忘、遲鈍、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暈眩、頭暈等,甚至於癡呆; 同時,也會表現在骨髓、牙髓上,所有也可能會有:牙齒搖動、骨質疏鬆、骨傷例如骨裂、骨折等不容易痊癒、四肢酸軟(特別是兩腿無力、腿痠、腿軟)、還有背部脊椎冷痛 ...... 等等。 大家有沒有發現,上面這些現象很容易產生在中老年、以及孕婦產婦身上?而且連帶著他們的睡眠品質也會不好。所以,中醫有一些藥方是專門針對髓海空虛的,可以找居住地附近的執業中醫師做專業調理、調養。 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怎麼保健呢? 這陣子,正巧有人問到:家中的長輩記憶力越來越差(例如:出門忘記關爐火)等狀況, 聽起來的確會讓晚輩們很擔心安全問題。 所以,今天這個單集,首先是提醒一下,前幾個單集介紹的食材,可以在冬季特別補充一下,特別是中老年人、或者體質虛弱者。 此外,除了藥方、日常的飲食之外,還有一些是簡單、易做的。 首先,當然是「運動、休閒」。 運動、休閒的好處非常廣泛,最簡單來說,就是會讓人體的氣機通暢,中醫學也談:『氣行,才能血行』。 氣血,是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組織都需要的基本營養,如果氣血不通暢,就很容易生病、情緒不佳,身心都每況愈下。最後,就僅能靠醫療、藥劑藥方來治療了。    現在的社會風氣,雖然大眾已經越來越注意運動、休閒了,但是,對於上一代,以及忙碌於學業、工作、家庭生活的許多人來說,還是很缺乏運動、休閒的好習慣,總是覺得沒空、沒精神去做這些好像很浪費時間的事。所以,我們特別再提醒一下。    養成運動、休閒的好習慣,是最棒的預防醫學了,更是“賺很大”的聰明投資,“活越久、領越多”:)也是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一致認同可以讓精神、情緒變好的最簡單方法。    請大家點開前幾個單集收聽、複習,並且在生活中運用吧!    同時,也別忘了養成「運動、休閒」的好習慣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2-02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6【從中醫學看冬令食補、食療(3)】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6【從中醫學看冬令食補、食療(3)】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前兩個單集,我們陸續聊了「冬吃蘿蔔,夏吃薑」、以及黑色、紫紅色的食材補腎。 今天,繼續介紹原來有一大類“長得像腎”的食材,也是補腎的。 例如:栗子、核桃、胡桃。 ➤栗子,在中醫學素有“腎之果”的稱號,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C、E的堅果,在中醫,被視為補脾胃、強身健骨的食材。連蘇東坡都曾經寫文讚美過,並且提到,吃栗子要細嚼ㄐㄧㄠˊ慢嚥ㄧㄢˋ,讓口腔的口水自然出現,對身體最有益處。 因為,口腔的唾液ㄧˋ,跟我們身體的脾、腎功能息息相關,古人可是把口水比喻成“瓊漿玉液ㄧㄝˋ”喔,因為健康的人體,口水分泌是正常的、不會太多或太少,而且也是消化液的一種,唾液ㄧㄝˋ裡面的消化酶ㄇㄟˊ正可以分解澱粉。 ➤核桃,也同樣是堅果,富含油脂,以現代營養學來看,核桃具有豐富的亞麻酸、DHA等,可以健腦益智。在中醫學則說是補腎、抗老化、預防虛喘的。而且,還有一大好處,就是“潤腸通便”。 有些老年人、生產後的婦女、或者過度減重而營養失調的青壯年,有時候會因為疏忽了飲食中需要攝取的好油脂ㄓ的比例,所以有中醫形容為“虛性便秘”的困擾,核桃便是很好的食材,還可以搭配補血的紅棗、桂圓一起當藥膳點心,美味可口。 也可以入菜、燉湯、煮粥、做成甜點。 今天,介紹這兩味大眾熟悉的中醫冬季食補材料:栗子、核桃。這也是冬季孝親的點心,很適合銀髮族、中老年人。 也提醒大家,兩者的熱量都不少,平常不要吃過多,免得消化不良。此外核桃的油脂ㄓ豐富,所以在急性腹瀉、拉肚子時、和感冒期間、或者上火時,都不適合再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1-2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5【從中醫學看冬令食補、食療(2)】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5【從中醫學看冬令食補、食療(2)】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冬季的日常飲食、食補、食療。 冬季,從中醫學來說,「補腎」是很重要的。 因為,古中醫重視大自然的陰陽、五行,和人體小自然的內臟、經絡、氣血等等的相呼應關係。 在《黃帝內經》的《陰陽應象大論》這一篇裡面就談到許多。 例如:冬季,天氣是寒冷的,相應自然五行元素裡面的水,身體要注意的部位是骨頭,內臟是腎,相應在顏色方面是黑色。 我們多舉一個相對的例子,大家就更能夠了解: 夏天,天氣是炎熱的,相應自然五行元素裡面的火(五行裡面的火代表溫熱,水則代表寒冷),身體要注意的部位是血管,內臟是心臟,相應在顏色方面是紅色。 這些是中醫學的基本觀念,食補、食療,以致於針灸、開藥方,都跟這些基本理論有關係。 所以,冬天,我們會建議吃些“黑黑”的食材、藥材來補腎。例如: ➤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何首烏」(市面上許多藥膳像是“何首烏燉雞湯”、甚至有些由中醫師代言推薦的「漢方洗髮精」就標榜有可以讓頭髮烏黑亮麗的「何首烏」,大家聽過頭髮跟腎有關係吧!頭髮的生長、脫落、光澤或毛燥,跟肝腎有關係),還有四物湯、十全大補湯裡面一定會有的主要藥材「熟地黃」...... 等等,都是黑色的藥材,所以藥膳補湯才會是黑黑的,這些都是補腎的中藥材。 ➤在食材方面,則有大家熟悉的:黑黑的黑豆、黑芝麻、黑米,和黑木耳、還有龍眼乾(也就是桂圓) ...... 等等; ➤另外,大家都聽過“紅得發紫、紫的發黑”這句話吧!套用在食材方面,許多深紫色的食材,也都入腎經喔。 例如:枸杞、葡萄、桑椹、紫米、紫菜 ...... 等等。 所以,許多家庭在冬天會煮些:桂圓紫米粥、芝麻糊、十全大補湯、何首烏雞湯,一些婦女與中老年人平常會在黑豆漿裡面加入黑芝麻來補身體,還有炒青菜時,會在起鍋前抓一把枸杞灑在葉綠色蔬菜上面,不但好看、也增添營養 ...... 等等,這些都是一些常見的補腎陰、補腎水的食補、食療。 今天,介紹這些“黑黑黑”與“紫色”食材、常見藥膳給大家。在冬季,一起運用看看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1-25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4【從中醫學看冬令食補、食療(1)】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4【從中醫學看冬令食補、食療(1)】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冬天了,許多家庭都有冬令進補的習慣,天氣冷,身邊不少人都關心起冬季要吃些什麼來補身體呢?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醫學怎麼看冬季的日常飲食、食補、食療。 首先,我們來談:「冬吃蘿蔔」。 很多人都聽過「冬吃蘿蔔,夏吃薑」的養生方法。第一次聽到的人,則會很訝異地問到: 「蘿蔔不是聽說是寒的嗎?然後,薑是熱的。怎麼反而冬天很冷時吃蘿蔔,夏天很熱要吃薑,是不是說反了?」 許多頭一回聽到這說法的人,幾乎都有這樣很直覺的疑問。 可見,大眾對於中醫學談飲食的寒、熱、溫、涼特性的觀念,是深植在日常生活中的。 只不過,沒有進一步再去瞭解清楚。 原來,因為飲食吃吃、喝喝,一經口就直接進入內臟了,所以,中醫學才會提醒大家飲食要均衡。 例如:夏天,我們一定會很自然地多吃了些冰飲、涼飲、沙拉、水果、還有各種涼爽、降火氣的飲食,所以,中醫學才提醒大家,記得搭配一下有“暖胃、止嘔”功效的薑,避免飲食太寒涼了,造成腹瀉、拉肚子、腹部冰冷的問題。 冬季,大眾普遍會主動吃些熱量高、烹煮像是火鍋、燒烤、燉鍋、紅燒 ...... 的飲食,也會喝些熱飲,甚至許多人會進補,所以,中醫學也才提醒大家,要吃些涼性的白蘿蔔和青菜,而且白蘿蔔有幫助消化、水分多的好處,很適合平衡冬天溫熱的飲食,讓身體不會太燥熱。 而且,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自然與人體小自然之間的關聯,真的很奇妙。夏季,正好是生薑、嫩薑盛產的季節;而冬天,則是白蘿蔔盛產的時間喔~大自然都幫大家準備好了,是非常「當令」的節氣飲食呢!! 今天,我們先講這一個很簡單的觀念: 冬天,我們會主動想吃些溫熱的飲食,讓身體暖和,所以,古中醫便提醒大家:冬天要多吃白蘿蔔、蔬菜,這樣就可以避免上火的問題喔。 下一個單集,我們再繼續談冬季的食補、食療觀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1-21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3【冬季:早晚餐要溫食,頭頸胸多活動】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3【冬季:早晚餐要溫食,頭頸胸多活動】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冬天到了,在日常生活的部分,我們還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是晚上與早餐,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太涼。由於台灣地處熱帶、副熱帶,剛入冬白天的天氣還是蠻暖和的,再加上許多人因為忙碌,餐飲就會選擇簡便為主,如果到了中年之後,或者平常的體質就是虛寒的人、易怕冷、手腳容易冰冷的,早晚餐再喝冷飲、冰飲、或者蔬果太多了,就容易傷到胃氣。我們人體的經絡,胃經、膽經、膀胱、腎經的經氣,都跟腿部有關係,容易造成骨盆腔、以及雙腿的無力、循環差,人也容易疲倦、打不起精神,聽起來很奇妙,實際上卻跟人體的陽氣有關係。 這一點,是可以提醒大家的,早餐、晚餐,盡量選擇溫熱的食物,避免冷飲、冰飲,以及蔬果太多。如果時間上來不及,或者體重控制,熱湯、熱飲、熱咖啡還是較佳的選擇。 另外,再介紹一個冬季人體日常保健的部位:頭、頸部。 第一是保暖,避免肩頸部位著涼,可以透過圍巾、領巾、平常穿背心等方式來避免肩頸部受寒。 第二則是平常可以做:抬頭、低頭、抬頭、低頭的運動,慢慢地做。以及擴胸、伸展手臂的簡單動作。 現代人普遍有彎腰駝背的現象,經常低頭滑手機,到了中老年時頸椎、脖子的問題就呈現出來。每天早晚、或者有空擋的時候,稍微做幾下低頭、抬頭、擴胸、伸展手臂的簡單動作,就可以改善頭、頸、胸部的循環。 長年觀察下來,能夠身體健康少病的人,許多都有一些善待身心的好習慣。 我們除了儲蓄、理財讓生活富足之外,也要多為健康儲蓄,每天點滴地做些活動、運動,並且主動留意飲食、起居,身體就會回報我們好的品質與健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1-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2【抗老化:散步、不久坐,一個簡單的動作】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2【抗老化:散步、不久坐,一個簡單的動作】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已經是冬天了,秋冬的南台灣早晚有點涼,卻很適合做戶外運動的人們。 中年退休之後,最簡單的保健,就是要出門散散步 經常走路有多好呢?從中醫學來看,腳的六條經脈,肝、腎、脾經跟慢性病、老化息息相關,而膽、胃、膀胱經,則是跟消化、泌尿功能有關係。所以經常走路是很好的保健。此外,當我們走路散步時,因為腰臀部以及肩膀手臂自然的擺動這些部位可以帶動全身的筋膜系統。例如,自古在中醫學就談到腰部的帶脈它是總束經脈的。 那麼,如果是年輕人、青壯年,要忙著上班上學,再加上生理機能還沒有開始退化,主要的保健,則是要注意避免久坐,才不會讓腰部臀部的氣血循環停滯。 京天,我們來介紹一個所有的年齡層,而且不分男女都可以經常做的一個冬天的保健動作:就是站著,然後向前彎下腰,然後,以兩手的手掌,上下按摩搓摩兩腿的小腿肚部位。 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保健心血管、抗老化。 大家一起來試試看^^ 今天,我們聊的是:抗老化的日常保健。 中老年、退休後,別忘了散散步、多走路。 年輕人,則是要避免久坐。 這些都是身體的經絡、筋膜有關係喔。 還有一個向前彎腰,用手摩擦兩腳小腿肚的簡單保健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1-14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四季EP1【腎主冬,宜食辛】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 腎主冬,宜食辛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入冬了,所以我們來聊聊中醫學在冬季,特別重視些什麼。 最近,跟一位年輕人聊到節氣飲食,講冬季的部分,才一開始,他看到講義裡面的第一句《黃帝內經》裡面的話:“腎主冬,宜食辛”,就先問了:「為什麼呢?腎,為什麼跟冬天有關係。」有時候,跟完全沒接觸過中醫學的人聊聊天,才能更瞭解大眾的想法。 我們今天,就先來聊一下,為什麼《黃帝內經》裡面寫“腎,主冬”。 因為中醫學,以大自然的陰陽、五行,與人體的臟腑,視為息息相關的一體。 在大自然當中,五行木、火、土、金、水,跟人體的五臟是有相對應的,例如:大自然中最熱的是火,而涼的是水,所以,夏天為火,冬天為水,然後,全身的動能、溫度,都依靠心臟的跳動、血液循環,所以,心為火。而腎、膀胱,跟人體的水分代謝有關係,我們的尿液由腎產生,也跟人身體內的體液、血液的品質相關,所以腎為水。這是最初步的概念。 在冬天,因為天氣變冷了,我們出汗的機會自然變少,因為冷的時候,皮膚毛細孔是自然收縮的,體表的血液循環也不會像感覺熱的時候那麼旺盛,人體發熱、排汗,是身體為了降溫的自然反應嘛! 所以,在冬天,我們要吃些“酸、苦、甘、辛、鹹”,這些食物味道中的“辛”味,因為,“辛”味的特性,是會讓人體的毛細孔打開、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這樣身體的循環好了,用中醫的話來說,是通氣了、氣的運行是好的,那麼,身體內體液、水份、血液的運作也是好的。 所以,在冬天,古中醫學會建議人們吃些五行屬於”辛“的食材,例如像是蔥、薑、白蘿蔔 ...... 等食材。 蔥、薑,是辛香料,本身味道就是明顯辛味;蘿蔔,一般白蘿蔔、菜頭(台語菜頭)是冬天盛產的,也是大自然的禮物,現代營養學還有許多研究發現白蘿蔔裡面的芥子油成份,所以有辛味,芥子油成份可以跟多種酶(蛋白酶、澱粉酶的”酶“,酉字旁的那個“酶”)跟酶作用,形成具有辛辣味的抗癌成分;而且白蘿蔔含鉀、維生素C,可以幫助降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古中醫與現代營養學的對照一致,是不是很有趣呢? 入冬了,今天一開始剛大家聊的是:“腎主冬,宜食辛”。冬天時,我們可以吃些幫助皮膚表面毛細孔打開、促進血液循環的飲食,讓身體的血液、水份、體液的運作代謝良好。 *原典出處: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色黑,宜食辛。 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黃帝內經草‧素問‧藏氣法時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1-11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21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南瓜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EP21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南瓜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台灣四季都產南瓜,香甜的南瓜,是許多素食者常用的補血溫性食材。脾胃若虛寒,容易生濕痰,所以,南瓜也有潤肺治咳止喘的益處,可以幫助化痰排膿。 但是,對於濕熱體質、平日飲食口味厚重的族群,反而是發物。 所以,在冬季、春天的餐桌上常見到;炎熱、濕氣重的夏天、暑假,反而大家食用和烹煮的意願較不高。 其實,夏日,流汗多,容易血虛,南瓜補血,是好食材。 但是,的確,許多平日生活壓力大、外食族、燥熱體質的,吃了南瓜,身體反而產生一些不舒服,例如:眼睛分泌物增多黏膩、肚子脹氣、排便黏馬桶、排不乾淨、皮膚溼疹過敏……等等濕熱問題。 那麼,夏季烹煮南瓜,應如何避免溼熱呢? 1. 少量運用(例如,在菜餚、湯品中,切片少量運用。反而增加湯頭的甜味與香氣) 2. 搭配些涼性、行氣食材。例如:芹菜、番茄、冬瓜、甜菜根、甜椒 ……等等。 以上是夏季炎熱、濕熱季節,烹煮南瓜的方法;至於冬天、春季,就經常見到搭配些堅果、玉米、鮮奶油等較高熱量的食材囉~ 在廚房,多瞭解些食材們的寒、熱、溫、涼等特性,人人都是藥膳食補大師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0-17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20 寒氣,易傷血、傷筋骨:淺談冬季日常食補與藥膳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EP20 寒氣,易傷血、傷筋骨 — 淺談冬季日常食補與藥膳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秋冬日,即使是位居熱帶、亞熱帶的台灣,依然要注意寒氣傷人體正陽保衛力。要留意保暖,特別是易忽略的肩頸、後背、腰、腿部位,尤其是家中的老年人。   中醫學有 “寒氣易傷血氣”、“寒凝則氣滯,氣滯則血瘀”的看法,所以冬季容易有筋骨、關節、心血管等方面的問題,而深秋則許多人開始會有皮膚乾燥搔癢的困擾。 ➤常見的藥膳湯品 & 食補 在台灣非常普及的秋冬季藥膳,就是補血代表方「四物湯」,和益氣血代表方「八珍湯」,以及綜合四物、八珍,再加上固表的黃耆、溫陽的肉桂組成的「十全大補湯」。這些常見的中藥材藥膳做的湯底,不外乎補益氣血,增進能量,使身體可以健康運作。所以,在秋冬季,總可以普遍地在大街小巷、或者市場、超市等地方,看到各式藥膳湯、藥膳藥材包,廣受大眾歡迎。此外,在秋冬,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食材燉湯,例如:南瓜燉湯,也可以補血氣。烹煮時,可以先用苦茶油,先將切成丁的蕃茄和南瓜、加少許薑粉一起炒勻,之後再加入清水,蓋上鍋蓋悶煮至軟熟,作為湯底。當然,也可以運用食物調理機、燉鍋等其他鍋具。有了湯底之後,可以再依照個人或家庭喜愛的口味,再放入一些食材,例如:乾果、菇類、香草 ...... 等等,便是連素食者都可食用的「南瓜補血湯」。 而入冬後即將盛產的甜菜根,則可搭配蘋果、胡蘿蔔、洋蔥等,這些溫性、補益,入心、脾經的食材一起食用,也很適宜。 此外,還有經典的羅宋湯,除了主角高麗菜、芹菜、馬鈴薯三味,加入甜菜根也很適合。還有些甜湯,也是深秋、冬令補氣血的經典,例如:「甜酒釀蛋花湯」。將熱水煮開,倒入打散的蛋漿,最後關火後再加入一湯勺的甜酒釀,便是冬季血虛體弱、易手腳冰冷者的好甜品,甚至可以再加入幾顆桂圓肉。 「桂圓紫米粥」、「八寶粥」 …… 等等,也都是健脾、益腎、助氣血的冬日甜湯。煮時有個小訣竅,是桂圓肉可以先用米酒浸泡過,加入穀物粥品內後,會更香甜、活血。 「預防勝於治療」,一直是自古中醫學所注重的 “未病保健”、與 “治初病” 觀念,在秋冬,喝點藥膳、食補湯品,滋養氣血,幫助「骨正筋柔」,增進免疫力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0-14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9 一家人吃飯,點餐有學問(下):工作環境、性別、體質 ...... 有不同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EP19 一家人吃飯,點餐有學問(下)~ 工作環境、性別、體質 ...... 有不同】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先前的單集聊到,原來即使是已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年的中年夫妻,也會因為體質不同,而對相同的飲食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例如:同樣是吃咖哩飯,一個覺得身體暖和放鬆(體質較虛寒),另一位則當晚痔瘡發作(體質偏燥熱,辛香料又過於辛辣刺激)。我們再介紹另一對青壯年夫妻的例子~ ➤ 工作環境、性別、體質,有差別     三、四十歲的青壯年,一般多正在工作事業上忙碌,即使有共同建立的家庭,但是許多人週間上班期間還是各自外用三餐,未必有時間一起在家坐在餐桌前享受居家美食,或者頂多早餐或晚餐可以一起吃飯分享彼此生活。     遇到一對夫妻,先生的工作,常需要跑外勤、巡視業務區域,南台灣四季天氣晴朗,每天都曬足了陽光;太太則是公司行號的會計部門主管,從早到晚都在冷氣房內,長期久坐。     在課程期間,各自深入與他們聊到日常生活,發現先生常有上火、流汗過多、偏頭痛的困擾,體型則高瘦,是典型的木行人,再加上工作常在炎熱的戶外,容易有陰虛火旺問題。太太則皮膚白皙、體型圓潤,久坐辦公室、空調環境,長期有婦科月經不調的困擾。     有次聊到日常飲食,太太提到老公很喜歡喝綠豆湯,可是她自己不太愛喝,也就趁機說明了倆位因為工作環境體質上的差異,產生了對食物的不同偏好。     綠豆清熱、退肝火,在炎熱的南台灣白天跑外勤,自然有消火氣的好處;可是,綠豆湯卻剛好是太太不適合的,婦科虛寒的女性,喝點溫熱補血的紅豆湯,更加適宜。     伴侶相處,需要磨合的事情很多,這對綠豆與紅豆夫妻,也因為瞭解了彼此的體質、與工作環境的差異,而從這麼小的飲食中,彼此多了份瞭解與尊重。推而廣之,在一些理財、家務方面的觀念差異,也能多思考寬廣一些,很多小爭執也就迎刃而解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0-10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8 一家人吃飯,點餐有學問(上):幽默感,與咖哩飯!EP18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EP18 一家人吃飯,點餐有學問(上)~ 幽默感,與咖哩飯!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先前的單集中,介紹了一篇關於夫妻「同床異“溫”」,一個怕冷、一個喊熱的生活例子,從中醫學角度來看怎麼同樣的天氣、同一張床,為何倆人卻感受不同 —- 原來,多了一份瞭解,更能有和諧的相處品質。     今天,再來聊聊除了睡覺之外,原來,即使是一家人,結婚數十載了,吃飯也跟體質有關係~ ➤ 幽默感,是相處靈丹     由於課堂上,大多是女性學員,難免大家在提問或閒談之間,關於老公、孩子的話題不斷,總能引起熱烈討論與關注。前幾年,有本日文翻譯書籍在台灣出版,談到一個專有名詞:「夫源病」,書的封面副標題就寫著“太太の疾病,90%是老公造成的”。一提到這本書名,立刻引起學員們的興奮與討論,異口同聲地開玩笑點頭認同。     其實,書名雖然戲謔,卻是由醫師從身心與臨床經驗的角度,來寫夫妻相處健康之道的 。會在課堂間談到這本書,也是有感於許多已婚婦女的身心不適症狀,例如:憂躁鬱、失眠、耳鳴、暈眩、頭痛、經期不順、消化不良 ......,若深入仔細瞭解,很多都與家庭夫妻關係相關,平常跟學生們也常談到婚姻之中的情緒、壓力對於生理的影響。偶然間看到這樣希望能“對症下藥”的大眾書籍出版,當然要在課堂上提一提了。     沒想到,有一天午後,在人行道上偶遇了一位退休學員,剛跟老公用完餐正散步返家。學生熱情地介紹著彼此,同時也跟先生提到我們課堂上聊到的「夫源病」,趁機會跟先生說 :「你看 90% 的病都是老公造成的」;沒想到,學員老公反應機靈,一秒回道:「對啊,而且老公的病 100% 都是老婆造成的」。我在一旁看著這樣的機鋒妙語,也只好笑著跟學生說:「妳輸了」。三人相視,哈哈大笑。 ➤ 咖喱飯,點餐有學問     難得的偶遇,深諳食材與飲食之道的學生,也跟老公一起回饋了他們的心得。原來,倆人剛從印度餐廳用完午餐,點了完全不同的咖哩餐,因為自從在課堂上學習到咖哩辛香料的成份、特性之後,平日飲食較清淡、喜歡蔬食的太太,發現偶爾吃盤咖哩飯,總覺得暖和、放鬆;而尚未退休,又經常有應酬、飲食豐厚的先生,則每回吃了過辣或以咖哩粉乾炒的餐點,回去就痔瘡發作了。中年了,人生事看多了,談笑之間將這份生活飲食領悟分享出來,現在,先生懂得多攝取些蔬菜、水果,偶爾一起到印度餐廳,也懂得點些蔬菜較多的甘味燴咖哩了。     原來,“難相處”、“不合”,是可以透過幽默感、與對於身心的認識,而多了份包容與體貼。你說是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0-07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7 中老年夫妻,同床一個喊冷、一個怕熱!第三季EP7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中老年夫妻,同床一個喊冷、一個怕熱!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秋日,陸續聽了好幾對六、七十歲夫妻,談到一個現象: 晚上睡覺,先生不想開冷氣,太太熱到滿身汗;或者,太太冷氣要調 24 度,先生調到27、8度的,結果因為太太說會流汗,先生裹著棉被一整晚 ...... 。 ➤ 陽虛易怕冷、陰虛易發熱     中醫學理論,我們就不談太多。但是,中醫講“氣血、陰陽”—-  “陽虛易怕冷,陰虛易發熱” 的基本保健觀念,還是可認識一下的。     隨著年紀,心、腎機能的減弱、衰退,使得人體常呈現“心陽虛”、“腎陽虛”的現象,最基本的症狀,就是變得比年輕時怕冷。 →→日常保健:         所以,中醫學,會建議夏季時勿經常出汗過多、冬季時要保暖,平常則可以做些促     進心肺機能的運動,例如:退休後可以多到戶外空氣好的地方,爬爬緩坡、郊山等;青     壯年時,則可以做點快走、階梯有氧的運動。 →→家常飲食:        在飲食的部分,則可以運用一些辛香料烹煮食物,不但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讓身    體發汗排毒。    女性,則因為 “經、帶、胎、產” 先天體質差異,而與容易在年紀漸長過程中發生“陰虛”  現象,主要關聯的是 “肝、脾、腎” 系統,這些直接影響著內分泌,與身體血液、體液。 →→日常保健:         平常留意保暖下腹部、腰腿部,主動作些腰臀腿的拉筋或運動,都可以保健到足三     陰經(就是肝經、脾經、腎經)。 →→家常飲食:         並且可以運用一些“滋陰養血”的飲食,例如:紫色(紫米、藍莓、葡萄、紫菜、桑     椹......等)、紅色(紅豆、胡蘿蔔、櫻桃、番茄、蔓越莓、覆盆子、枸杞、紅棗.....等)     、黑色系(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參、魚皮、桂圓肉......等)這些食材滋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10-03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6 今天起,洗澡時,加長一分鐘邊洗邊按摩這個部位吧!第三季EP16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今天起,洗澡時,加長一分鐘邊洗邊按摩這個部位吧!】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今天起,洗澡時,加長一分鐘邊洗邊按摩這個部位吧!” 你是否觀察、發現過,身邊有些中老年人的頸部、脖子,年紀大了很容易長斑、長肉芽、小贅瘤等呢?或者,有些人越來越下巴內縮、脖子變短;或者,才剛中年就變成火雞脖子、不胖卻雙下巴明顯 ...... 以上的現象,其實很常見。 這些,除了與脊椎、頸椎有關係,平日要做些運動、活動保健之外,今天,我們先聊聊每天都可以簡單做到的保養: 就是洗澡時,好好洗脖子。 有人可能很納悶,洗澡當然會洗到脖子啊!那麼,不妨我們再檢查一下、洗得細緻一點。更能預防上述的問題喔 Step 1 首先是,洗頸部的時候,確實地 抬頭、延長整個頸部,因為許多人隨著年紀漸長,都有駝背、低頭的習慣 然後,左轉頭洗右側脖子、右轉頭洗左側脖子的同時,也都要好好延長頸部肌肉, 將肥皂泡沫確實地塗抹在脖子上,也趁機多按摩幾下 在清洗兩側脖子的時候,要從耳朵後方一路清洗與按摩到鎖骨上方,因為這兩個部位,不但有淋巴結,也是中醫重要的保健穴道:「翳風穴」和「缺盆穴」的位置。 每天洗澡洗脖子時,順道按摩清洗到耳朵後方與鎖骨上方這兩個部位,可以幫助新陳代謝,改善肩頸僵硬、睡眠品質、偏頭痛,保健頭面部五官 ...... 很多的好處,還能夠避免掉一開始我們談到的中老年人常見的脖子皮膚長東西、內縮、變短、不胖卻雙下巴明顯等等現象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30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5 給健康、亞健康者,關於尿液的第一堂課15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給健康、亞健康者,關於尿液的第一堂課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近日,在一次偶然的茶敘中,一位大約六十歲,保養得宜的女士,聊到了尿液的問題。 網路上有大量的中西醫資訊,談到尿液和健康的關係,教導大眾幾種基本的分辨方法,例如: 淡黃色一般表示正常,而且喝水量、體內的水分是足夠的; 如果尿的顏色太黃,則表示身體缺乏水分了; 如果尿的顏色接近橘色或茶褐色,要留意肝膽方面的問題; 若尿液有點紅色或粉色,可能有血尿情況、或者藥物的影響; 如果排尿是混濁的,則可能有感染的問題 ...... 等等。 生活中,如同我們呼吸般自然的“吃、喝、拉、撒、睡”,自古便是中醫相當注重的。 也是每個人日常就可以留意的,這樣便是很好的預防醫學方法。 例如,那天聊到的是在身體還不錯、沒什麼病痛的情況之下,因為對方也邁向中老年了,所以提到尿色淺黃、淡黃色,和接近透明有什麼不同。 因為知道對方有運動、偶爾爬山的習慣,而且平常的作息也規律而勤快,所以,便以“排汗量”和“尿的顏色”;以及氣候、飲食、年齡的基本影響這幾個部分,來作為思考和觀察的建議。 首先,我們來聊聊氣候和飲食、年齡的部分: 一般來說,在夏季炎熱與冬季寒涼的情況下,同一個人,在生活作息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夏天的尿液顏色會比較黃,而冬天的尿色則比較淡。原因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所以,無論有沒有流汗,人體的皮膚表面毛細孔都是比較打開的,這是人體天生的散熱和調節體溫的機制。所以,因為有些水分從皮膚表面蒸發了,尿的顏色就會比冬天皮膚毛細孔比較關閉的情況時黃,尿色夏天會比較淺黃色、尿量相對較少,而冬天顏色會比較清、尿量較多。 飲食的部分,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吃的食物偏溫熱,尿色就會較黃;相對的,如果飲食都比較清淡、寒涼,尿色就會比較清淡。 年紀的部分也是,隨著年齡,到了中老年,因為陽氣弱,特別是腰部的腎陽和胸口的心陽較年輕時弱了,所以尿色就會較淡、比較容易頻尿 ...... 等等。 此外,排汗多的人,相對的排尿量就會減少,色澤也會較黃(但是這是正常的,只要留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就可以了)。 一次茶敘的閒談,也分享給大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26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4 聽古中醫談身體的夢示(下):十五不足第三季EP14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EP14 聽古中醫談人因為生病而做的夢(下):十五不足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我們繼續介紹《黃帝內經》裡面講到的跟因為身體生病了,十五個相關夢境的其它部分: 第六,如果膀胱的正氣不足,功能不好、或者內臟受損了,就容易夢遊、或者夢見在夢裡遊蕩。膀胱經絡,是人體最長的經絡之一,從頭部到腳趾,而且跟脊椎、和大小腿都有關係。所以跟行走有關係。 第七,如果胃的正氣不足,功能不好、或者內臟受損了,就容易在夢中吃吃喝喝,夢到在吃東西。 第八,如果大腸的正氣不足,所以病邪侵入大腸,就容易夢見田野。 接下來,如果小腸的正氣不足,所以病邪侵入小腸,就容易夢見聚落城邑和交通要衝。 如果膽的正氣不足,所以病邪侵入膽,就容易夢見跟人打官司和爭鬥,或者是自殺、自殘。黃帝內經,在別的篇章裡面寫道「膽是中正之官,跟決斷力有關係,有機會我們再介紹。 「十五不足」裡面,除了上述的內臟之外,還有談到身體的一些部位,例如: 如果人體的生殖器正氣不足、有病痛,容易夢到性交。 或者如果邪氣入侵小腿部位,容易夢到雖然邁步向前走,卻不能前進,或者居住在深邃的地下。 如果邪氣入侵到尿道或直腸部位,容易夢到正在上廁所、小便和大便。 諸如此類。 如果是因為十五不足引起的疾病,透過夢境幫助了解病邪的位置之後,就會運用補、瀉法裡面的“補法”來做治療。 《黃帝內經》的這一篇,將人的身體和心理、意識呈現在夢境的部分,做了一些醫理上的介紹。是不是相當有趣呢? 當然,不是所有的夢境,都跟身體的疾病有關係,不過,身心一體卻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在現代的醫學與身心科裡面,也越來越多人正在研究這個領域喔。 *原典出處:『...... 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於肝,則夢山林樹木;客於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于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于膀胱,則夢遊行;客于胃,則夢飲食;客于大腸,則夢田野;客于小腸,則夢聚邑沖衢;客于膽,則夢鬥訟自刳;客于陰器,則夢接內;客于項,則夢斬首;客于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于胞䐈,則夢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也。』 —《黃帝內經‧靈樞‧邪淫發夢四十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23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3 聽古中醫談身體的夢示(中):十五不足第三季EP13 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EP13聽古中醫談人因為生病而做的夢(中):十五不足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做夢,夢到什麼?這件事情,《黃帝內經》古中醫裡面,這一篇的篇名,就叫做「淫邪發夢」。 古時候,將現代人所謂的無論是外在的病毒、細菌;或者是內在身心的情緒、壓力、負能量 ...... 等等,都稱為“邪氣”。 那些邪氣,會跟著我們身體的營衛氣血一起走,然後也會跟著我們的魂魄一起、密合了,因為中醫學認為人體的內臟跟魄力、精神、意志力等息息相關,所以當然生病時,就會睡不好、並且經常做夢。 既然身體失去平衡時,人很容易因為病邪而做夢,那麼它是怎麼樣呈現的呢? 上次我們介紹了「十二盛」,就是邪氣本身太旺盛了。古中醫會先運用補瀉法,當中的“瀉法”,就是先排除掉邪氣,也就是導致生病的原因。 今天要介紹的,是另外一部分,就是「十五不足」,十五不足是因為正氣的不足,所以,導致邪氣盛,因為不足所以被疾病邪氣侵入、被影響。換句現代的話,就是:免疫力差、抵抗力弱、身體虛,所以導致生病了。 所以,在《黃帝內經》的原文裡面會用“客”(客人的客、作客的客)這個字來形容,描寫病邪客於心、客於肺、作客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也就是說,例如因為心氣不足,所以讓病邪之氣,作客在這個部位。 今天,我們來介紹《黃帝內經》裡面講到的跟「十五不足」相關的夢境: 首先,是人體如果心的正氣不足,所以病邪侵入心,就容易夢見山丘上有火光、或者煙火,因為心在人體的上部位,五行屬於火,跟血液、血管相關。 第二是,如果肺的正氣不足,所以病邪侵入肺,就容易夢見在飛翔或上升,或者看到金屬類的奇特東西;肺臟是在人身體最高位置的內臟,它的五行是屬於金的(木火土金水,裡面的金)。 第三,如果肝的正氣不足,功能不好、或者內臟受損了,所以病邪侵入肝,就容易夢見山林樹木,肝的五行是屬木的。 第四,如果脾的正氣不足,功能不好、或者內臟受損了,就容易夢見丘陵和大湖泊的地方、地形,或者是夢到風雨毀壞了房屋。因為脾的五行屬土,而且跟人體的氣的運行通不通暢、跟身體的濕氣最有關係,所以中醫有句話說:“脾,主濕”。 第五,如果腎的正氣不足,功能不好、或者內臟受損了,就容易夢見身臨深淵,或者是被水淹沒。這是因為腎屬水,跟人體代謝水液最有關係。 為了避免一個單集過長、輸入的訊息太多,我們將十五不足,分為兩個部分來談。今天先介紹到這邊,下集再繼續~ *原典出處:『...... 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於肝,則夢山林樹木;客於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于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于膀胱,則夢遊行;客于胃,則夢飲食;客于大腸,則夢田野;客于小腸,則夢聚邑沖衢;客于膽,則夢鬥訟自刳;客于陰器,則夢接內;客于項,則夢斬首;客于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于胞䐈,則夢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也。』 —《黃帝內經‧靈樞‧邪淫發夢四十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19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2 聽古中醫談身體的夢示(上):十二盛第三季EP12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聽古中醫談身體的夢示(上):十二盛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16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1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紫蘇第三季EP11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EP11f07廚房常見的中藥材:紫蘇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那些家常的廚房配角們~紫蘇    我們聊了“薑”在飲食方面擔任的重要角色。    繼續聊聊除了飯、麵、蔬菜、各類肉品 ...... 之外,烹調不可或缺的其他配角們~今天介紹有預防感冒、和胃腸保健方面好處的「紫蘇葉」。    中醫怎麼看紫蘇葉呢?為什麼中藥行的藥櫃裡面,都有紫蘇這味藥材?它不是香草、香料嗎? ➤解魚、蟹毒    課堂廚房曾經跟花東的自然農法農夫家,購買曬乾了的紫蘇葉,示範講解了紫蘇常用來解魚、蟹毒的特性,例如:紫蘇鹽石斑、紫蘇橘絲干貝 ...... 等搭配方法。先將曬乾後的紫蘇葉弄碎,混合一些天然海鹽(因為海鹽的風味比較有層次)或橘皮,然後在鮮魚蒸好後,或者乾煎干貝之後,輕輕薄薄地一層撒在料理表面,就是道充滿食材原味、扮相又好的菜餚,而且還好消化、避免過敏的益處。    有些人,吃了蝦、蟹等甲殼類、多足的食材之後,很容易過敏,家中如果有加紫蘇釀的梅子,就趕緊泡杯紫蘇梅茶,也有幫助(不過前提是水產海產食材,沒有不新鮮的情況)。 ➤行氣止嘔、理氣安胎    夏天,或者因為台灣地處熱帶、副熱帶,四季都有可能因為天氣濕熱,飲食不節制,而發生肚子脹氣、胸悶、有噁心感的脾胃氣滯、氣不通現象。中藥方裡面有像是「藿香正氣散」這一類的方子可以用,方子裡面就有紫蘇,來搭配主角藿香,另外還有大家所熟悉的陳皮等其他藥材。    紫蘇,常跟陳皮搭配,像是一些安胎藥,孕婦胎動不安的,就可以用紫蘇搭配陳皮來泡茶或者入菜。    這些都是用在胃腸脾胃不舒服的情況的。 ➤發汗、解表、宣肺    在中藥材中,紫蘇有“發汗解表、行氣寬中”的作用,用在“開鬱散氣”方面(鬱悶的鬱)。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人體氣不通時,水液就代謝不佳、停滯,濕氣重。在胸部就容易有痰飲,在腹部就會有悶、脹、消化不良的現象。所以,中醫有些用在咳嗽痰多的方子,甚至氣喘、胸悶的,裡面都有氣味芳香的紫蘇葉。    《傷寒論》裡面,就有生薑加上紫蘇的「半夏厚朴湯」,薑常常跟紫蘇搭配在一起,來溫肺散寒化痰止嘔,像是咳嗽、痰多這類症狀。    紫蘇葉富含揮發油,溫性,有芳香化濕的作用,對於在身體橫膈膜以上的上焦肺部,以及橫膈膜與肚臍之間的中焦消化脾胃症狀,都有幫助。    食療方面,紫蘇梅清粥就是道簡便的料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12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10 熱金桔茶可以潤肺止咳嗎?第三季EP10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熱金桔茶可以潤肺止咳嗎?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秋日,在《節氣飲食&生活中醫》課堂上,聊到潤肺燥、止咳的觀念與家常飲食調養,像是白木耳、杏仁、百合等食材的特性與運用。一般來說,中醫學分為「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兩大類。前者,多受天氣、環境、生活作息影響,也就是大眾觀念中的感冒、或過敏、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後者,則與體質、情緒壓力、年紀或飲食作息等相關。 ➤ 耳鼻喉科診所的衛教單      下課前,開放大家提問與分享相關見聞。一位學員提到:有次咳嗽就醫,曾在一間耳鼻喉科診所,拿到一張衛教單,上面的飲食禁忌,除了一些辛辣、菸酒、刺激物之外,也寫到金桔茶。後來,發現喝了金桔茶之後,果然咳嗽地更嚴重了 ...... 大家聽了也紛紛好奇起來。         其實,咳嗽真的分為很多種類,《黃帝內經 · 素問 · 欬論》就寫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許多民眾平常喜歡購買金桔醬、金桔/橘茶,在秋冬沖泡熱呼呼地“保養”,有時候家中孩童感冒咳嗽,也用來沖泡給孩子止咳。所以自然出現這樣的衛教提醒~ ➤ 中醫怎麼看~   在中醫一些飲食醫書裡,也提到糖漬金桔。主要用在:理氣、解鬱、化痰、醒酒,而不是外感咳嗽。    也就是說,糖金桔的主要好處是:以性味辛、酸、溫,而行散脾胃氣滯,而不是大眾誤以為的潤肺止咳。         如果肺熱、肺燥、肺陰虛、肺氣虛 ...... 等症型,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加重咳嗽症狀。但是,對於消化不良、胸悶鬱結、傷酒等族群,反而有幫助。畢竟,中醫學談「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許多人都有個常識,或者曾聽中西醫師提到,感冒咳嗽急性期間,盡量飲食清淡、少吃甜食,否則容易生痰飲,加重病情。試想,熱金桔/橘茶在製作時,難免需要大量用糖漬或熬煮,加上金桔本身就是辛、酸的,所以耳鼻喉科診所,才會有那樣的提醒。 ➤ 善用廚房寶~     不過,也曾遇過主婦分享家中孩子喝了手工自製的熱桔茶,感冒咳嗽現象好轉很多的,因為小孩平常喜愛喝冰飲、偏肉食,體格健壯卻常有痰飲;而且,媽媽特別選用冰糖、麥芽膏來取代白砂糖。所以,飲食調養與食療食補,主要還是需稍加了解食材的特性,才能夠作好的判斷。此外,若症狀明顯,還是請教醫護人員較佳。     秋冬時節,本土的熱金桔茶還是廣受歡迎的天然飲品,明白其“理氣、解鬱、化痰、醒酒”的好處,自然可以在平常開心飲用 —- 消食積、解鬱悶、化痰飲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09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9 超前部署避免埋伏咳嗽第三季EP9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超前部署避免埋伏的咳嗽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 中醫裡的預防醫學     中醫學裡面有許多關於“預防醫學”的部分,例如,中醫聖經《黃帝內經》裡面就寫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     意思是說,秋季天氣特色是乾燥的,在內臟五行規律方面,主要相應的是“肺臟”。中醫對肺臟有一些傳神的描述,如:肺屬金,五行 “金” 的特色是 “清淨、收斂、沈降” ,所以說 “肺為嬌臟”,嬌滴滴的,肺熱、肺寒、肺濕、肺燥 ...... 等等,都可能引起咳嗽、胸痛等現象。 ➤“肺,主通調水道”     我們談回今天要說的“秋傷於濕,冬必咳嗽”。     喜愛中醫學的人,多少有些概念了,人體的濕氣,主要跟脾胃功能相關。但是,其實,“肺,為水之上源”、“肺,主通調水道”,人體的水液代謝,跟肺的健康相關。如果肺氣虛、心肺機能差,身體毛細孔出汗、和散熱的作用就差。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再來,因為夏末初秋是雨季,天氣潮濕,這時候脾胃功能相對是較弱的。     中醫有句名言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身體的消化系統,是中醫學認為身體痰飲的來源,脾胃功能一差,人體水道系統就不通,身體水飲停滯,到了冬季,天氣冷了,許多人的胸口肺區,負擔就更大了,就出現莫名地咳嗽,可是又不是明顯的感冒。這些是我們可以預防的。 ➤生活中的方法     現代人,幸也不幸。大環境的污染、霾害、以及這些年來的疫情,讓我們嬌滴滴、喜歡乾淨的肺臟好辛苦。但是,相對地,空氣清淨機、除濕機、口罩的誕生,讓我們可以簡單地保護來自環境的傷害;交通的便利,也讓大家可以安排運動休閒的時間,好好鍛鍊心肺機能,或者是旅遊”換肺“ —- 到空氣好的鄉間,或者中低海拔高度的郊山走走,讓喜歡好空氣的肺臟進補一下^^~ ➤日常飲食保健     在節氣飲食,對於脾胃的部分:蓮子、芡實、山藥、菱角、香菇、味噌 ...... 等,可以顧護脾胃;各種豆類、和玉米、冬瓜等,可以清熱利尿。     然後,肺系的部分:絲瓜、竹笙、蓮藕,這些 “網絡” 很明顯的,對肺的組織很好,你看有絲瓜有絲瓜絡、竹笙是網狀的、蓮藕有孔而且絲絲分明,都跟肺的組織很相像,可以“清肺”。此外,熱呼呼的杏仁茶,可以宣肺;滑溜溜的白木耳,可以潤肺;白蘿蔔,降肺氣;水梨,清肺熱。這些都可以做為日常飲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0507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8 淺談孩子的多汗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三季EP8【 淺談孩子的多汗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的汗多。 不少家中有兒童、青少年的年輕媽媽在課堂上問過,家中的婆婆或者自己的媽媽會叮嚀:「怎麼小孩常常滿身汗呢?」、或者「出那麼多汗,身體太虛了,要補一下啦!」。 於是,大家會認真地討論起來,到底小孩怎麼那麼容易流汗呢?需不需要去看醫生呢?要不要進補呢? 養兒育女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父母們大部份都很甘之如飴,面對種種陪伴生命成長的過程,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基本的。 兒童,不像成人般(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已經可以輕鬆說明表達身體不舒適的情況,所以,他們的吃、喝、拉、撒、睡等等的品質表現,是中醫觀察健康與否的基本方法。另外,還有一個部分就是“汗”的情況。中醫有種說法是“汗為心液”(汗是代表心的液體)、及“汗血同源”、“氣隨汗脫”。 人如果不出汗、或者出汗過多,都應該要留意是不是身體不舒服的徵兆。孩子容易出汗、或者流汗過多,是許多家長擔憂的問題,一來是容易吹到風之後感冒;二來也擔心大量出汗身體會不會因此而虛弱;或者是因為身體有狀況,所以,汗才會那麼多呢?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 如果時常無故出汗,或者出汗過多,就要注意是不是病理性的出汗 最後就是我們要排除感染性疾病等等,這些醫師都可以確診,疾病應積極治療。 幫助孩子順利健康地成長發育。 虛汗和實汗的方法 胃口差、挑食也比較明顯,皮膚也比較沒有光澤等等 因為肥胖,家裏過早給予 中醫看汗出過多的症型,頭部頸部肩背和上半身,皮膚溫度可能會比較低,還兼有晚上睡覺時會盜汗,虛症氣陰兩虛,盜汗的現象,這樣的孩子容易口乾口渴,沒什麼舌苔,人也會比較瘦小。 如果是實症的部分,口味較重,導致脾胃有些濕熱的現象,肚子容易脹,容易有消化不良、食積的現象。 最後我們來介紹一下,虛症的部分,家常的食療,中醫有個很有名的方子,甘麥大棗湯,也就是一般人說的紅棗,第二個是可以用黃耆去蒸蛋,  ‧ 烤山藥餅  ‧ 麥片、小麥粥 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孩子們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9-0209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6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下)《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第三季EP6【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下)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繼續談《黃帝內經》在《舉痛論》裡,關於「百病生於氣」,介紹的九種氣機後面的幾種。 我們知道中醫非常注重情緒壓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黃帝內經》裡面,也有一篇寫到各種情緒,因為會影響到人體的氣機,所以也會讓人生病。這一篇的篇名就叫做《舉痛論》。 在《舉痛論》裡面,很清楚地寫到:「百病生於氣」。 很多的疾病,都跟人體的氣機失調有關係 然後,舉了九種不同的氣機的失調,所產生的疾病。其中就包括了情緒的怒、喜、思、悲、恐、驚;以及寒、熱和勞損。 ➤情緒 ‧ 怒則氣上(第三季EP5) ‧ 喜則氣緩(第三季EP5) ‧ 悲則氣消(第三季EP5) ‧ 恐則氣下 ‧ 驚則氣亂 ‧ 思則氣結 ➤疲勞、勞動 ‧ 勞則氣耗 ➤環境、氣候 ‧ 寒則氣收 ‧ 炅則氣泄 連續兩集,我們完整介紹了《舉痛論》裡面影響人體健康的九種“氣”,將《黃帝內經》裡面的原文放在文字稿的最後面附註的地方。在生活當中,大家不妨一起試著覺察情緒、和寒熱等,對健康的影響,走在預防醫學的路上。 —————— *《黃帝內經》原典: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歧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日常保健,請參考「第一季」的:  ‧ EP12【拍一拍,清痰排濁氣,過不去的心結也鬆開】— 百病生於氣(1)  ‧ EP13【百病生於氣,百病起於寒:熱敷的好處】— 百病生於氣(2)  ‧ EP14【小孩受驚嚇,容易尿床和影響發育?】— 百病生於氣(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8-26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5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上)《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第三季EP5【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上)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先前,曾談過數篇關於「百病生於氣」的主題,我們列舉在文字稿後面附註的地方。今天,來做一個整體性的完整介紹~ 我們知道中醫非常注重情緒壓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黃帝內經》裡面,也有一篇寫到各種情緒,因為會影響到人體的氣機,所以也會讓人生病。這一篇的篇名就叫做《舉痛論》。 在《舉痛論》裡面,很清楚地寫到:「百病生於氣」。 很多的疾病,都跟人體的氣機失調有關係 然後,舉了九種不同的氣機的失調,所產生的疾病。其中就包括了情緒的怒、喜、思、悲、恐、驚;以及寒、熱和勞損。 ■ 怒則氣上 ■ 喜則氣緩 ■ 悲則氣消  今天,我們先聊人體的氣機中的前幾種引發人體不舒服、疾病等等的情緒能量,下一個的單集,再繼續談完《黃帝內經》裡面介紹的九種氣機後面的幾種。大家也不妨聽聽先前介紹過的關於百病生於氣的日常保健方法。 —————— *日常運用: 請參考「第一季」的:  ‧ EP12【拍一拍,清痰排濁氣,過不去的心結也鬆開】— 百病生於氣(1)  ‧ EP13【百病生於氣,百病起於寒:熱敷的好處】— 百病生於氣(2)  ‧ EP14【小孩受驚嚇,容易尿床和影響發育?】— 百病生於氣(3) 身體的不適 大怒容易使肝氣上逆 氣血往頭上衝的現象 嘔血吐血 或者五行為木 木乘土 因為壓力造成的腸 發怒會讓人體的氣機 喜則氣緩會讓人和順 所以說是氣緩 讓人和氣 中醫學病理現象 太緩了心悸失眠甚至於 過度 悲則氣消,悲哀太過 肺志主悲 閉塞不通 鬱悶悶阻在胸中 所以說是氣消 上氣不接下氣 而且感到全身無力呢? 今天,我們先聊人體的氣機中的前幾種引發人體不舒服、疾病等等的情緒能量,下一個的單集,再繼續談完《黃帝內經》裡面介紹的九種氣機後面的幾種。大家也不妨聽聽先前介紹過的關於百病生於氣的日常保健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8-22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4《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下) 中醫裡也有“開鬼門”?!《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第三季EP4【《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下) 中醫裡也有“開鬼門”?!】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再繼續談《黃帝內經 · 素問 · 湯液醪醴》這一篇另一部分的預防醫學智慧,一樣將經典的原文放在文字稿的最後面。 黃帝問說:當人體的內臟陽氣虛弱,不能夠正常的代謝、輸布水液,導致水氣充滿在皮膚、而肢體浮腫,該怎麼辦呢? 然後,便是《黃帝內經》裡面很有名的中醫治療方法:“開鬼門,潔淨府”了!剛好在錄製這一個單集時,也剛進入農曆七月,很符合時令。 什麼是中醫的“開鬼門,潔淨府”呢?,在《湯液醪醴》這一篇裡面提到:將體內累積的腐穢代謝掉,身體自然就恢復健康。就像現代人說的排毒、新陳代謝率要好是一樣的。在讓病人做些運動,注意衣服的保暖,針灸浮腫的部位去除水濕,調理氣血,這樣透過毛細孔出汗、和大小便通暢的方法。肺氣足打開汗孔,就是“開鬼門”;大小便通暢,就是“潔淨府”,人體能夠正常的流汗、同時排泄正常,正陽之氣才能夠通暢,自然內臟功能就健康、精神好,少病少惱了。這些孔竅、穴道,自古許多中醫與道家典籍就稱它們為“鬼穴”呢! 沒想到《黃帝內經》裡的古老東方醫學智慧,其實完全符合現代預防醫學觀念吧! 大家也不妨落實在生活當中,與家人一起從運動、散步、爬山、瑜伽、飲食、睡眠、清潔、按摩、藥草、旅行、喜悅、感謝 ...... 等種種,實踐預防醫學。 ------------------- *原典出處: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藏陽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柰何。 歧伯曰: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踈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帝曰:善。』—《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十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8-19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3《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上) 古時用甘酒(醪醴)治病《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第三季EP3【《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上) 古時用甘酒(醪醴)治病】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來聊聊《黃帝內經》中,很簡短的一篇,看古中醫如何教導治病、養生的根本智慧。我們用很白話的方式來談,並且將原文放在文字稿最後面。 《黃帝內經》中有一篇篇名是,就是湯湯水水、和醪醴,什麼是醪醴呢?醪醴是像現在的甘酒,我們知道甘酒是用五穀像是一般最常見的是白米米麴釀製發酵的,口味甘甜有發酵味道、像酒一般。古時候人們生病了,這樣子就可以痊癒了。為什麼呢? — 因為“生活簡單、身心能量穩定安定”。 所以,喝些米湯、一些發酵的醪醴、甘酒,正氣補足了,就自然痊癒了。 可是,到了後來、現代,一有疾病,一定要用針、用藥來治療。甚至於即使是用針灸、砭石、甚至現代也可以理解為包括了大大小小的手術,以及服用藥物,也未必可以完全康復。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疾病的成因太複雜了,不但人們不關心養生之道、符合四時節氣的觀念,各種欲望、或者憂愁煩惱也多,所以氣血衰弱、不通暢;對外在環境、氣候等等的免疫力不足、抗壓力也差,精神狀況不好、慢性疲勞、睡眠差 ...... 等等。所以,即使是對症下藥,也不一定能康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病人和醫生不能好好合作,比如說:藥拿回家後,並沒有好好服用;醫護人員叮嚀的衛教、一些該注意的基本事項也不在意;對醫師有所隱瞞 ...... 等等,都有關係的。 《黃帝內經》中的這一篇,講的都是預防疾病、養生、與治療康復的力量。前半篇告訴我們,人的免疫力跟精神、情緒、好的觀念息息相關,並且透過簡單的飲食、及胃腸功能的運作正常,就可以正氣足、身心安康。否則的話,即使是用針用藥治療了,也未必可以痊癒。 下一篇,我們再進一步談這篇提到的另外一部位的預防醫學觀念。 --------------- *原典出處: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應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十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8-15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2 雨季,對身體的影響與飲食建議《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第三季EP2【 雨季,對身體的影響與飲食建議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夏秋之交,是颱風與多雨的季節。 連日的雨天,大家家中的除濕機水箱是不是滿滿的水呢? 人體受環境的影響很大,並不是只有炎熱、寒氣會影響皮膚毛細孔怕熱、怕冷這麼單一,濕、燥(潮溼、乾燥),以及現代人必須面對的空污(空氣污染)問題,也都是環境影響身心健康的直接原因。這些,自古的醫學就很重視。 先前,在炎熱的夏季,大家在生活中都攝取了較多的蔬菜、水果,來消暑氣。例如:玉米、胡蘿蔔、絲瓜、苦瓜、豆類、冬瓜、西瓜…... 等等蔬果,還有不少像是冬瓜茶、綠茶、麥仔茶、檸檬汁、高山烏龍茶等飲料來解渴消暑;整個夏季下來,消化道胃腸的部分承受的很多寒涼的飲食。現在進入長夏初秋的雨季了,如果再以上面的飲食為主,很容易有食慾差、噁心感、胸悶喘不過氣、身體沈重、排尿不順、排便粘膩有排不乾淨感的狀況喔。 那麼怎麼改善呢?這幾天,就先煮食了四神湯,這道常見的顧護脾腎的傳統大眾藥膳,在雨季,還特別加了胡椒粉、嫩薑絲、芝麻香油 ,暖胃之外,也行氣利水,不易脹氣。 今天早晨,窗外一樣下著西南氣流及海陸風輻合影響的大雨,就自然地煮了鍋熱鹹粥,一樣暖胃、助發汗,並且加入了清肝火的海帶芽(雨後的熱氣讓許多人火氣都不小)、以及嫩薑絲幫助和胃、止嘔 ......,這樣簡單的家常料理,便可以幫助濕氣、熱氣、寒氣(寒氣是呆冷氣房整天下來的結果)濕、熱、寒錯雜的影響,緩解了身體的不適感。雨季,主要應避免的是減少冰涼和過甜的飲食。 《黃帝內經》裡面寫道“困於濕,首如裹“、還有”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以及”濕性趨下”...... 等等,這些是告訴我們,別小看環境與體質的潮濕,很容易因為身體氣機不通暢,頭部有沈重、困重的感覺,或者筋骨容易出問題,關節痛、行動不方便、疼痛感發作等等;而且容易發生在膝蓋、腿部的關節。排尿不順也是常見的。 所以,在雨季時,家中有老幼婦孺的,尤其是有高齡、長照、慢性病患的,別忘了要留意家中除濕的部分,避免掉上面對身體的影響喔。健康、亞健康的族群,也可以從飲食等方面,保持好狀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8-12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21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南瓜第二季EP21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南瓜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台灣四季都產南瓜,香甜的南瓜,是許多素食者常用的補血溫性食材。脾胃若虛寒,容易生濕痰,所以,南瓜也有潤肺治咳止喘的益處,可以幫助化痰排膿。 但是,對於濕熱體質、平日飲食口味厚重的族群,反而是發物。 所以,在冬季、春天的餐桌上常見到;炎熱、濕氣重的夏天、暑假,反而大家食用和烹煮的意願較不高。 其實,夏日,流汗多,容易血虛,南瓜補血,是好食材。 但是,的確,許多平日生活壓力大、外食族、燥熱體質的,吃了南瓜,身體反而產生一些不舒服,例如:眼睛分泌物增多黏膩、肚子脹氣、排便黏馬桶、排不乾淨、皮膚溼疹過敏……等等濕熱問題。 那麼,夏季烹煮南瓜,應如何避免溼熱呢? 1. 少量運用(例如,在菜餚、湯品中,切片少量運用。反而增加湯頭的甜味與香氣) 2. 搭配些涼性、行氣食材。例如:芹菜、番茄、冬瓜、甜菜根、甜椒 ……等等。 以上是夏季炎熱、濕熱季節,烹煮南瓜的方法;至於冬天、春季,就經常見到搭配些堅果、玉米、鮮奶油等較高熱量的食材囉~ 在廚房,多瞭解些食材們的寒、熱、溫、涼等特性,人人都是藥膳食補大師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7-29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20 銀髮族的呼吸不暢、微喘:胸腔的線第二季EP20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 銀髮族的呼吸不暢、微喘:胸腔的線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晚間,聽見友人家中長輩有輕微肺積水現象、易喘,醫師開了利尿劑之後,才稍微緩解。 也曾經聽另一位學生提到,先前確診,在經過中醫治療、服中藥、多休息而康復後,一直都有胸悶、微喘的現象。 中醫學認為,肺、脾、腎,三臟的健康,是人體水道系統的內臟關鍵力量。也就是在上焦的肺、中焦的脾、下焦的腎,上中下三個主要內臟機能。 那麼,在有上述現象時,我們該如何協助緩解呢? ➤呼吸法 首先,要開始練習胸腔的深呼吸法,來幫助緊繃的體表與深層肌肉放鬆。 「緩慢的深呼吸」—- 慢慢地深吸、再慢慢地放鬆釋放掉,“ 吸、吐,都是用鼻子” 來進行,不要從嘴巴 !! 在肺部不通暢時,胸腔的肌肉是緊繃的,這樣子呼吸練習,胸腔、橫膈膜肌肉筋膜,都會慢慢被按摩(自體)、放鬆開來。也會感覺到肺部越來越舒服、像是被安撫了。 一開始不容易做,所以請很耐心的慢慢練習。 一定要好好好好的練習,不要怕辛苦、不要急 !!! ➤胸部按摩 接著,是胸部兩個部份的按摩 • 第一部分是: 兩側腋窩下方、胸肋側面,以手掌心,慢慢的上下摩擦產熱,幫助緊繃的筋膜、肌肉放鬆。 從腋窩到橫隔膜這一段位置,上下反覆摩擦產熱,不需用力按摩。 • 第二部分是: 胸口正中央的胸骨,也是以手掌心覆蓋胸骨,然後上下摩擦產熱。夾胸骨兩側的,是腎經的一整排穴道,多達六個穴道 — 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可以幫助我們寬胸、理氣、平喘。 上面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希望自他親友,都能少病少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7-26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8 身體免疫力大提升:神闕穴第二季EP18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 身體免疫力大提升:神闕穴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身體有些大穴道,有很關鍵性的保健作用,很值得大眾好好去認識,例如:今天要介紹的「神闕穴」 在腹部的肚臍,自古被稱為「神闕穴」,顧名思義,它跟我們的“神氣、真氣”相關,保健「神闕穴」,精神好。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健呢? ➤首先是「摩腹法」--- 按摩肚子,好處多 位在經絡任督二脈中的任脈上,跟內臟健康很有關係。 肚臍周圍是腸子,負責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和體力,與身體廢棄物的排洩相關。 腸子的走向,是從右下腹部開始,一直到左下腹部。 所以,平常,我們可以將手掌心,蓋在肚臍眼上,順時針揉按神闕穴周圍。幫助促進代謝,提升免疫力~ ➤神闕穴的保健,來有另外一個常見方法,就是「藥草穴位貼」,這是運用草藥貼敷在穴位上的古法,讓藥草透過皮膚的通透、與經絡的運行,在相對應的穴道上,達到調節與呵護的作用。「神闕穴」便是經常被建議運用「藥草穴位貼」的穴道,一般採用藥材:「艾草」,來進行穴道貼敷。 「神闕穴藥草穴位貼」,有強身健體、健胃整腸,暖宮等益處,特別是對於老化、陽虛易腹瀉、怕冷的體質。 在中醫針灸的臨床治療上,則常會運用「灸」法,也就是用艾條溫灸的方法來調養。現代大眾的日常保健,則可以運用「神闕穴穴位貼」的方法,較便利安全。 今天介紹的是,位在身體肚臍眼的「神闕穴」。祝福大家:健康,少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7-13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7 便秘好煩惱?天樞穴來幫忙第二季EP17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 便秘好煩惱?天樞穴來幫忙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身體有些小毛病,是大眾普遍困擾的,例如:肩頸痠痛、睡眠品質、以及便秘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市面上幫助腸道蠕動的保健品很多,可見現代大眾對於便秘隱憂相當重視。中醫學穴道裡面有一個各型便秘的好用穴位:「天樞穴」。 「天樞穴」,是胃經循行路線上的穴道,本穴同時也是“大腸募穴”(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在胸腹部的腧穴),可以調整腸道的蠕動功能,是中醫針灸臨床經常運用到的穴道之一。 ❖ 穴道在哪裡?天樞穴,水平於肚臍,在肚臍旁 2 寸(大約 3 指橫寬),位在腹直肌中。 ❖ 日常保健天樞穴的按摩保健,一般採 “指壓法”、“指揉法” 兩種手法。 將食指、中指兩指併攏,以手指的指腹來進行 “指壓法” 和 “指揉法”。“指壓法”的手法較重,一般用於體質較強壯者、青壯年、實證和熱症的族群;“指揉法”則手法較輕,一般用於老弱婦孺、體質較虛弱瘦小者、及虛證和寒熱的族群。每次進行按摩 3 ~ 5 分鐘。 ❖ 與其它穴道的搭配 ‧ 若是老年人、體質弱、貧血、腸胃虛寒 … 等虛性便秘,除了按摩「天樞穴」之外,可以  再搭配位在小腿上的胃經補穴「足三里」。有神經衰弱現象者,可以搭配手腕上方手臂  內側面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幫助安定。  ‧ 若是因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而氣滯便秘,除了按摩「天樞穴」之外,可以搭配手背  虎口部位的「合谷穴」或足背上第一、二掌趾間的「太衝穴」。  ‧ 若是因為飲食口味重,過食油膩、辛辣、肉類 …… 等,而造成的實證、熱證便秘,除了  按摩「天樞穴」之外,可以搭配手肘外側橫紋端的大腸經專門瀉熱的穴道「曲池穴」,或  者位在足背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凹陷位置的胃經清熱滎穴「內庭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7-11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6 幫助消化,緩解食積:合谷、內關第二季EP16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 幫助消化,緩解食積:合谷、內關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7-0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5 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第二季EP15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這兩天,朋友聊到了「肌少症」,他提到大家年紀漸長,要特別注重飲食的營養和比例,並且提到自己平常經常會做深蹲,每天散步,並且很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朋友的熱心腸,幫了不少人,於是我們聊到了從中醫學來看,「脾胃主四肢」、「脾胃主肌肉」的觀念。 營養師們建議長輩能夠「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我們從這四點來看~ ➤第一,吃得下 許多中老年人,有時有胃口差、沒食慾的現象,這跟內臟機能退化有關。  ‧ 特別是在夏季、雨季,氣候潮濕時,如果發現胃口差、有軟便現象,可以烹煮四神湯,並且加入一點白胡椒粉,幫助健脾腎、去濕氣。  ‧ 另外,可以運用一點酸酸甜甜的滋味,例如:醋、梅子、番茄、鳳梨、檸檬等,來入菜,提振食慾。  ‧ 用餐的環境與心情也很重要,親友陪伴或偶爾外出與朋友聚餐,都是好方法。 ➤第二,吃得夠 如果,進食量不足,不但會有無法順利排便的現象,也會因此營養不良,導致體力差、肌肉量不足。 如果因為一些慢性疾病,或者消化系統問題,有較吃不下的現象,要怎麼辦呢? →→→ 我們可以採取 “少量多餐” 的方法,來改善。 ➤第三,吃得對 衛福部國健署有針對台灣民眾健康,提出了「我的餐盤」的飲食建議。這樣營養才會均衡。 其中包括了:米飯跟蔬菜份量一樣多(米飯和雜糧的比例,建議為 3:1。過多雜糧和粗食,易)蛋白質大約一掌心大小水果大約拳頭大小,量要比蔬菜少堅果種子一小茶匙,大約拇指第一節大小我們可以依照上面的比例來進餐。 大眾葷食者,不要忽略蔬菜、水果攝取的足夠量。 素食、蔬食者,則不要忽略蛋白質的攝取量,豆類蛋白質含量並不輸魚、肉、奶類,要記得攝取。 米飯和雜糧的比例,建議為 3:1,脾胃差的人可以調整至 5:1。過多雜糧和粗食纖維素,不一定會更健康,有時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許多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會主動減少澱粉類的攝取來幫助降低血糖、減重,但是不要完全不吃米飯穀物這類主食喔,「脾胃主肌肉」的基本營養攝取,米飯雜糧主食很重要。 ➤第四,吃得巧 選擇新鮮、乾淨的食材,以及當令當季的蔬果很重要。經常有新聞報導中老年人為了方便、節儉,吃了不夠新鮮的食物而住院的現象,特別在夏季,要十分注意。 此外,也要使用好品質的油脂,確實達到 “少油、少鹽、少糖” 的基本原則。 動物性的油脂一般來說,比植物性油脂所含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高,這是我們要有的基本觀念。 許多人知道 Omega - 3 屬於好的油脂,跟人體的新陳代謝、循環、健康息息相關,許多人知道深海魚、魚油的 Omega - 3 含量就很高。 那麼,素食者要怎麼攝取呢? —— 我們可以從堅果類,像是亞麻籽、核桃、南瓜籽,來攝取,都富含 Omega - 3。 最後,我們也要知道食物的「消化時間」。 各種食物和營養素,需要的消化時間長短不一樣喔 水果、蔬菜、五穀雜糧、蛋白質、脂肪, 需要的時間長短分別是:水果 < />水果、蔬菜,一般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消化了,所以容易餓 蛋白質和脂肪、油脂類,則需要 2 ~ 4 小時,所以也容易有飽足感喔因為脂肪類的消化時間最長,所以,我們在烹煮時,使用的油量的多寡,也會影響到消化時間,用的油量越多,我們的胃腸需要的消化時間也就越長。 最後,再複習一次,消化時間長短是: 水果 < /> 祝福大家與家人,都健康、少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6-2808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4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鹽第二季EP 14 【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鹽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鹽。 ➤ 鹽的性味歸經&禁忌     在食材藥材中,鹽,味鹹、性寒。歸腎、肺、大小腸經。     在「五臟」肝、心、脾、肺、腎,與「五味」酸、苦、甘、辛、鹹的對應中,鹹味相應於腎,所以,咳喘、氣喘、水腫的人,要少吃鹹味,鹹味會讓喘嗽的人,痰飲誘發想吐;或者水腫加重。 ➤ 烹飪之外,鹽的常用法 ◼︎ 用鹽巴殺青蔬果,是做醃梅子、涼拌小黃瓜、醃漬白蘿蔔時常用的方法,我們會發現,鹽巴會讓食材中的水分釋放出來。 ◼︎鹹味,走「血分」,所以有血液方面疾病的人,飲食要少吃鹹,控制食用量。而牙齒容易出血的人,則可以用鹽水漱口,有益牙齒牙床。 ◼︎現代越來越多人喜歡運動,注重蛋白質的的攝取,每天吃水煮蛋的人很多。但是,蛋白質不易消化 — 別忘了,加一點點鹽巴,鹹味下氣,可以助消化、避免脹氣喔 ~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分享給大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6-2601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3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薑第二季EP13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薑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廚房的小兵立大功 — 薑篇     在《飲食&生活中醫》的課堂上,我們常談到食材的“佐料、調味”的重要性,這些常被忽略、看似習慣的烹調方法,不僅是為了美味可口,還是來自於中醫中藥學藥材配伍的生活化例子。     例如家家戶戶廚房中常用的辛香料:薑。在知名的醫聖張仲景醫書《傷寒論》中的113 個方子,其中就有多達過半數的 59 個藥方用到薑,包括了生薑、乾薑和薑汁。其中,用生薑的方就有 37 方。 ➤薑的好處     薑有散寒、溫中、活血、止嘔、解毒 ...... 等功效。所以,在烹調肉類、海鮮時,我們常用到薑,來去腥、解毒。 ➤從體質方面來看:     陽虛的人,中醫藥方常用乾薑;生薑,則常用在有水濕的症狀當中。     所以,運用在生活當中:冬季我們都用乾薑、老薑、乾薑粉;夏季和雨季濕氣重,我們則鼓勵多用生薑、嫩薑。不只是產季的關係。 ➤從身體的部分來看: ▪︎ 上焦&散寒     生薑,偏走上焦,所以,著涼受寒感冒,可以盡量用生薑,發散的作用較強。但是,如果是身體虛弱、或者年老者,那麼就要減量,或者改用剛長出來的嫩薑,或者用蔥、薑、豆豉混合運用,搭配熱稀飯等等,避免薑發散、耗散的力量太大。     另外,一樣是水氣、濕氣,如過是因為體質虛弱、虛寒,造成體內胸肺部很多痰飲、口水痰涎多的,就用乾薑了。與外在環境氣候造成的濕氣選用生薑,不相同。  ▪︎ 中焦&消化     如果是,腸胃虛寒引起的各種不舒服,例如:噁心感、嘔吐、腹瀉、排便不成形 ...... 等等,就會用乾薑,因為乾薑比生薑溫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6-24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2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茯苓第二季EP12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 【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茯苓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 茯苓 四神湯裡面的中藥材們,都是健補先後天之本的脾、腎的,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正氣足,身體健康了,自然就不會有遺漏(流口水、白帶過多、遺精、頻尿等問題)。 因為都是“平補”的藥材,不溫不涼,所以全家大小都很適合食用,但是,在感冒時、身體受感染時,就不太適合,因為四神湯裡有像蓮子、芡實這一類的收澀藥,我們一般在感冒、身體發炎時,是不進補的。 茯苓,這味中藥材,沒有什麼味道,一樣是平性的。但是,它也入脾,我們中醫補中焦脾氣時,常用來搭配其他藥材。 茯苓主要是利濕氣的,脾氣,最怕濕,濕氣停滯,所以,許多女性常說“我身體很濕”,跟喝水多寡,有時候沒什麼關係,而常常是跟身體不能運化水濕有關係,跟心、脾、腎這些系統比較有關係,其中,又以有“運化水濕”作用的“脾”最有關係。 ➤如果容易氣虛、濕氣重,有容易疲倦、懶得說話、食慾不振的脾虛現象的,可以用茯苓搭配人參、黨參等藥材,或者將茯苓跟胚芽米、板栗(栗子)一起煮飯、或煮粥。 ➤濕氣重,停滯在體內,身體水濕代謝不良的,容易有腹瀉、或小便不通暢的現象,就可以加糙米、玉米,一起熬粥,可以補脾氣、兼利尿。 ➤茯苓也歸心系,所以古時候許多宮廷藥膳裡頭,也常運用到茯苓,對心悸、失眠,一些中醫說偏“心脾兩虛”的體質很適合,像是一些容易操煩的、更年期的族群,就很適合。跟蓮子、紅棗等一起煮成甜湯。 最後,我們講一下禁忌: 雖然,茯苓沒什麼味道,是平性的,《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上品中藥材,很適合做藥膳、食補的搭配,但是畢竟是利水滲濕的藥材,所以,如果體質是氣虛汗過多,已經有內臟下垂、慣性流產等現象的人,茯苓不要單獨使用,必須搭配其他補氣、固澀藥材來用,可以直接運用四神湯,比較恰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6-21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1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蓮子、淮山第二季EP11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 【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蓮子、淮山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 蓮子 ➤收澀藥 蓮子和芡實,都是中藥材裡面的“收澀藥”,也就是說他們對於脾虛,像是消化不良、容易腹瀉,女性分泌物白帶過多;或者小孩子尿床、中老年人夜尿晚上常起來上廁所,年輕男性遺精的腎虛體質,都有幫助,所以,稱為“收澀藥”。 ➤性味歸經 蓮子,一樣是性平,不溫不涼的,甘味、香甜比芡實更明顯。在藥材的歸經方面,除了先天的腎、後天的脾之外,還多了歸心經。所以,像是婦女、特別是中年婦女,常見的心脾兩虛的容易心悸、失眠、虛煩的體質,像是桂圓、蓮子一起煮成甜湯(這道甜湯可以不用再另外加糖,桂圓本身就可以代替糖),這道甜湯就有很好的滋陰、養血、安眠的好處。 ➤烹煮 蓮子,也很適合煮飯、或者煮粥,煮的時候,不需要事先浸泡,直接加入白米裡面一起煮就可以了。如果是青壯年,煮粥、或者燉湯時,還可以加入 3 、5 根蓮子心一起,整個湯頭會很清香。 一般大眾最常煮的就是「白木耳蓮子湯」,其實,蓮子運用在飲食、食補方面,變化很多,不但適合熬粥、各種湯品、甚至是菜餚,都很適合加入一些蓮子。大家不妨可以多嘗試變化運用~ 淮山 ➤性味歸經 淮山就是我們一般稱的山藥。甘、平的性味,讓淮山煮起來的口味也很好。淮山,和先前已經介紹過的芡實、蓮子,這三味家中冰箱常見的中藥材,都是補脾、腎的,但是,淮山不像蓮子、和芡實,歸屬於中藥材裡的收澀藥,它主要是補氣的。除了補脾、腎之外,還多了一個歸經:歸肺經。 ➤搭配 許多人都聽過,山藥是天然的雌激素。 ■ 淮山,有很好的養陰效果,主要用在中老年人,如果是虛喘、久咳體質的“肺腎陰虛”體質的,我們可以用“麥門冬”這味補肺陰的藥材,跟山藥一起煮湯,或者熬粥。 ■ 若是婦女更年期,或者中老年,覺得容易口渴、燥熱的,也可以跟著黃耆,一起煮像是山藥黃耆排骨湯,是很好的食補。 ■ 小孩子、青少年,不愛吃飯,又容易累、懶洋洋地,氣血又不佳,我們可以搭配黨參、茯苓,來煮粥。 ■ 在平常煮四神湯,或者用淮山來煮稀飯、燉湯時,可以買些新鮮山藥,跟中藥材乾品淮山,一起煮,口味很好。 ➤烹煮 擔心脹氣的人,可以加點胡椒粉,讓消化好一些。 在《節氣飲食》的餐桌課堂上,示範過新鮮山藥切薄片,上面可以稍微塗抹一點奶油,若是用無鹽奶油就灑上一點點薄鹽、玫瑰鹽,偶爾還可以再放一點起司,然後放入烤箱烤成山藥點心。這道料理很受歡迎,是很美味的食補,過去曾經做給肝癌的患者吃。也推薦給大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6-19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0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芡實第二季EP10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 【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芡實 】 在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芡實 在四神湯包裡面,煮起來像爆米花一樣會開花的就是「芡實」。它其實跟另一味台灣大眾熟悉的「蓮子」一樣,是生長在池塘裡面的蓮科的水生植物,成熟的種子。 就像許多主婦會用蓮藕粉來勾芡一樣,勾芡的 “芡” ,原本就是指芡實的粉末,一樣可以用來勾芡。 許多老中醫,會建議在雨季,或者家中有老年人時,可以買包芡實放在家裡面,經常煮些芡實飯、或者芡實粥,在《節氣飲食》的廚房課堂上,我也一定會推薦這道中醫家常食補給大家。因為,中醫談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芡實」性平,不溫不涼,味道有淡淡的甘味,香甜味。然後,它不但健脾、而且固腎,這些都剛好是老、弱、婦、孺,家中老年人、小孩、婦女、體質弱的人需要的。所以,偶爾煮煮芡實飯、芡實粥,是很恰當的。 雨季時,或者體質脾虛、腎虛,身體濕氣重,水液代謝不好,就可以將白飯裡面加一些芡實來煮。 ➤芡實飯,怎麼煮呢? 芡實,要先浸泡在飲用水中,大約二、三十分鐘,然後直接加到白米裡面,放入電鍋一起煮,通常我會再滴一小滴的油,整鍋飯會很鬆軟香甜。 我們再看看芡實的一些中醫功效,和烹煮的建議: *首先,是脾虛然後容易腹瀉的體質,我們可以搭配茯苓、或者紅豆。這些可以利濕氣的材料。   夏季天氣濕熱的時候,還可以酌加薏苡仁,也就是薏仁。不過,虛寒體質,像是偏瘦、氣血虛、容易怕冷、手腳冰冷、婦科弱的人,平常就不需要加薏仁了,因為薏仁偏寒。 *如果女性分泌物白帶多,可以搭配補脾氣的黨參、和山藥。煮粥、燉湯,都很適合。 *若是家裡面有小孩、老年人的,脾腎較虛的,可能會有頻尿、晚上起來尿尿、甚至尿床的現象。青春期男孩子,有遺精現象的,蓮子、和芡實,可以一起用。這是很美味的組合,可以直接煮成芡實蓮子飯,芡實和蓮子的比例不要太高,會比較可口,記得芡實要先泡水過。 *然後,也可以煮成甜湯,最後再加點桂花蜜,就不會太甜,而且還有個清香感。 上面介紹的,一般大眾也都很適合在平日,或者雨季時煮來吃。 ➤最後,我們講一下不適合吃芡實的族群: 像是便秘、有食積(累積的積)、容易肚子脹滿、脹氣,以及感冒時、還有體質燥熱的族群,就不太適合芡實料理。 ➤芡實與四神湯其它材料的不同: 芡實,和蓮子、淮山(就是山藥),常一起用。他們就是四神湯裡面的主要材料。但是,其實各自還是有些不同,芡實的功效,比較偏下焦,所以像是剛才講的慢性腹瀉、女性白帶、小孩老人容易夜尿 ….. ,如果是屬於脾腎虛的體質,芡實就可以幫忙。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4-06-17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8【 淺談孩子的多汗 】EP08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淺談孩子的多汗 】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的汗多。 不少家中有兒童、青少年的年輕媽媽在課堂上問過,家中的婆婆或者自己的媽媽會叮嚀:「怎麼小孩常常滿身汗呢?」、或者「出那麼多汗,身體太虛了,要補一下啦!」。 於是,大家會認真地討論起來,到底小孩怎麼那麼容易流汗呢?需不需要去看醫生呢?要不要進補呢? 養兒育女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父母們大部份都很甘之如飴,面對種種陪伴生命成長的過程,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基本的。 兒童,不像成人般(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已經可以輕鬆說明表達身體不舒適的情況,所以,他們的吃、喝、拉、撒、睡等等的品質表現,是中醫觀察健康與否的基本方法。另外,還有一個部分就是“汗”的情況。中醫有種說法是“汗為心液”(汗是代表心的液體)、及“汗血同源”、“氣隨汗脫”。 人如果不出汗、或者出汗過多,都應該要留意是不是身體不舒服的徵兆。孩子容易出汗、或者流汗過多,是許多家長擔憂的問題,一來是容易吹到風之後感冒;二來也擔心大量出汗身體會不會因此而虛弱;或者是因為身體有狀況,所以,汗才會那麼多呢?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9-0110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7中醫看涎唾(口水)的醫案分享EP07《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中醫看涎唾(口水)的醫案分享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8-2912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6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下)EP06《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下) 】 今天,繼續談《黃帝內經》在《舉痛論》裡,關於「百病生於氣」,介紹的九種氣機後面的幾種。 我們知道中醫非常注重情緒壓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黃帝內經》裡面,也有一篇寫到各種情緒,因為會影響到人體的氣機,所以也會讓人生病。這一篇的篇名就叫做《舉痛論》。 在《舉痛論》裡面,很清楚地寫到:「百病生於氣」,很多的疾病,都跟人體的氣機失調有關係。 然後,舉了九種不同的氣機的失調,所產生的疾病。其中就包括了情緒的怒、喜、思、悲、恐、驚;以及寒、熱和勞損。 ➤情緒 ‧ 怒則氣上(EP05) ‧ 喜則氣緩(EP05) ‧ 悲則氣消(EP05) ‧ 恐則氣下 ‧ 驚則氣亂 ‧ 思則氣結 ➤疲勞、勞動 ‧ 勞則氣耗 ➤環境、氣候 ‧ 寒則氣收 ‧ 炅則氣泄 連續兩集,我們完整介紹了《舉痛論》裡面影響人體健康的九種“氣”,將《黃帝內經》裡面的原文放在文字稿的最後面附註的地方。在生活當中,大家不妨一起試著覺察情緒、和寒熱等,對健康的影響,走在預防醫學的路上。 —————— *《黃帝內經》原典: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歧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日常保健,請參考「第一季」的:  ‧ EP12【拍一拍,清痰排濁氣,過不去的心結也鬆開】— 百病生於氣(1)  ‧ EP13【百病生於氣,百病起於寒:熱敷的好處】— 百病生於氣(2)  ‧ EP14【小孩受驚嚇,容易尿床和影響發育?】— 百病生於氣(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8-25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5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 (上)EP05《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各種情緒跟人體的“氣”有緊密關係喔!! 】 先前,曾談過數篇關於「百病生於氣」的主題,我們列舉在文字稿後面附註的地方。今天,來做一個整體性的完整介紹~ 我們知道中醫非常注重情緒壓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黃帝內經》裡面,也有一篇寫到各種情緒,因為會影響到人體的氣機,所以也會讓人生病。這一篇的篇名就叫做《舉痛論》。 在《舉痛論》裡面,很清楚地寫到:「百病生於氣」,很多的疾病,都跟人體的氣機失調有關係。 然後,舉了九種不同的氣機的失調,所產生的疾病。其中就包括了情緒的怒、喜、思、悲、恐、驚;以及寒、熱和勞損。 ■ 怒則氣上 ■ 喜則氣緩 ■ 悲則氣消  今天,我們先聊人體的氣機中的前幾種引發人體不舒服、疾病等等的情緒能量,下一個的單集,再繼續談完《黃帝內經》裡面介紹的九種氣機後面的幾種。大家也不妨聽聽先前介紹過的關於百病生於氣的日常保健方法。 —————— *日常運用: 請參考「第一季」的:  ‧ EP12【拍一拍,清痰排濁氣,過不去的心結也鬆開】— 百病生於氣(1)  ‧ EP13【百病生於氣,百病起於寒:熱敷的好處】— 百病生於氣(2)  ‧ EP14【小孩受驚嚇,容易尿床和影響發育?】— 百病生於氣(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8-22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4《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下) 中醫裡也有“開鬼門”?!EP04《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下) 中醫裡也有“開鬼門”?!】 今天,再繼續談《黃帝內經 · 素問 · 湯液醪醴》這一篇另一部分的預防醫學智慧,一樣將經典的原文放在文字稿的最後面。 黃帝問說:當人體的內臟陽氣虛弱,不能夠正常的代謝、輸布水液,導致水氣充滿在皮膚、而肢體浮腫,該怎麼辦呢? 然後,便是《黃帝內經》裡面很有名的中醫治療方法:“開鬼門,潔淨府”了!剛好在錄製這一個單集時,也剛進入農曆七月,很符合時令。 什麼是中醫的“開鬼門,潔淨府”呢?,在《湯液醪醴》這一篇裡面提到:將體內累積的腐穢代謝掉,身體自然就恢復健康。就像現代人說的排毒、新陳代謝率要好是一樣的。在讓病人做些運動,注意衣服的保暖,針灸浮腫的部位去除水濕,調理氣血,這樣透過毛細孔出汗、和大小便通暢的方法。肺氣足打開汗孔,就是“開鬼門”;大小便通暢,就是“潔淨府”,人體能夠正常的流汗、同時排泄正常,正陽之氣才能夠通暢,自然內臟功能就健康、精神好,少病少惱了。這些孔竅、穴道,自古許多中醫與道家典籍就稱它們為“鬼穴”呢! 沒想到《黃帝內經》裡的古老東方醫學智慧,其實完全符合現代預防醫學觀念吧! 大家也不妨落實在生活當中,與家人一起從運動、散步、爬山、瑜伽、飲食、睡眠、清潔、按摩、藥草、旅行、喜悅、感謝 ...... 等種種,實踐預防醫學。 ---------------------- *原典出處: 1.『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藏陽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柰何。 歧伯曰: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踈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帝曰:善。』—《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十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8-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3《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上) 古時用甘酒(醪醴)治病EP03《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黃帝內經》中的預防醫學(上)古時用甘酒(醪醴)治病 】 今天,來聊聊《黃帝內經》中,很簡短的一篇,看古中醫如何教導治病、養生的根本智慧。我們用很白話的方式來談,並且將原文放在文字稿最後面。 《黃帝內經》中有一篇篇名是,就是湯湯水水、和醪醴,什麼是醪醴呢?醪醴是像現在的甘酒,我們知道甘酒是用五穀像是一般最常見的是白米米麴釀製發酵的,口味甘甜有發酵味道、像酒一般。古時候人們生病了,這樣子就可以痊癒了。為什麼呢? — 因為“生活簡單、身心能量穩定安定”。 所以,喝些米湯、一些發酵的醪醴、甘酒,正氣補足了,就自然痊癒了。 可是,到了後來、現代,一有疾病,一定要用針、用藥來治療。甚至於即使是用針灸、砭石、甚至現代也可以理解為包括了大大小小的手術,以及服用藥物,也未必可以完全康復。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疾病的成因太複雜了,不但人們不關心養生之道、符合四時節氣的觀念,各種欲望、或者憂愁煩惱也多,所以氣血衰弱、不通暢;對外在環境、氣候等等的免疫力不足、抗壓力也差,精神狀況不好、慢性疲勞、睡眠差 ...... 等等。所以,即使是對症下藥,也不一定能康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病人和醫生不能好好合作,比如說:藥拿回家後,並沒有好好服用;醫護人員叮嚀的衛教、一些該注意的基本事項也不在意;對醫師有所隱瞞 ...... 等等,都有關係的。 《黃帝內經》中的這一篇,講的都是預防疾病、養生、與治療康復的力量。前半篇告訴我們,人的免疫力跟精神、情緒、好的觀念息息相關,並且透過簡單的飲食、及胃腸功能的運作正常,就可以正氣足、身心安康。否則的話,即使是用針用藥治療了,也未必可以痊癒。 下一篇,我們再進一步談這篇提到的另外一部位的預防醫學觀念。 -------------------- *原典出處: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應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十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8-15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2 雨季,對身體的影響與飲食建議EP02《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雨季,對身體的影響與飲食建議 】 夏秋之交,是颱風與多雨的季節。 連日的雨天,大家家中的除濕機水箱是不是滿滿的水呢? 人體受環境的影響很大,並不是只有炎熱、寒氣會影響皮膚毛細孔怕熱、怕冷這麼單一,濕、燥(潮溼、乾燥),以及現代人必須面對的空污(空氣污染)問題,也都是環境影響身心健康的直接原因。這些,自古的醫學就很重視。 先前,在炎熱的夏季,大家在生活中都攝取了較多的蔬菜、水果,來消暑氣。例如:玉米、胡蘿蔔、絲瓜、苦瓜、豆類、冬瓜、西瓜…... 等等蔬果,還有不少像是冬瓜茶、綠茶、麥仔茶、檸檬汁、高山烏龍茶等飲料來解渴消暑;整個夏季下來,消化道胃腸的部分承受的很多寒涼的飲食。現在進入長夏初秋的雨季了,如果再以上面的飲食為主,很容易有食慾差、噁心感、胸悶喘不過氣、身體沈重、排尿不順、排便粘膩有排不乾淨感的狀況喔。 那麼怎麼改善呢?這幾天,就先煮食了四神湯,這道常見的顧護脾腎的傳統大眾藥膳,在雨季,還特別加了胡椒粉、嫩薑絲、芝麻香油 ,暖胃之外,也行氣利水,不易脹氣。 今天早晨,窗外一樣下著西南氣流及海陸風輻合影響的大雨,就自然地煮了鍋熱鹹粥,一樣暖胃、助發汗,並且加入了清肝火的海帶芽(雨後的熱氣讓許多人火氣都不小)、以及嫩薑絲幫助和胃、止嘔 ......,這樣簡單的家常料理,便可以幫助濕氣、熱氣、寒氣(寒氣是呆冷氣房整天下來的結果)濕、熱、寒錯雜的影響,緩解了身體的不適感。雨季,主要應避免的是減少冰涼和過甜的飲食。 《黃帝內經》裡面寫道“困於濕,首如裹“、還有”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以及”濕性趨下”...... 等等,這些是告訴我們,別小看環境與體質的潮濕,很容易因為身體氣機不通暢,頭部有沈重、困重的感覺,或者筋骨容易出問題,關節痛、行動不方便、疼痛感發作等等;而且容易發生在膝蓋、腿部的關節。排尿不順也是常見的。 所以,在雨季時,家中有老幼婦孺的,尤其是有高齡、長照、慢性病患的,別忘了要留意家中除濕的部分,避免掉上面對身體的影響喔。健康、亞健康的族群,也可以從飲食等方面,保持好狀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8-11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三季EP01 肺,魄之處EP01《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肺,魄之處 】 很快地,立秋了。 許多對中醫學有興趣的人,都聽說過秋天的主氣是“燥”,天氣比較乾燥(當然這不包括初秋時因為颱風、氣流等帶來的豐沛雨量),另外就是相對應的主要臟腑內臟是肺。 所以,今天先來聊一聊中醫學怎麼看肺臟的系統,跟我們的身心有哪些關係。 我們首先談《黃帝內經》裡面記載的:〝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中醫學看主要的五臟,跟身心機能是有密切關係的。 比如說,肺臟跟魂魄的“魄”有關係。大家不要誤會魂魄是講很快要到的中元普渡。 在中醫學的領域裡面,肺,是「魄」之處。中醫談:魄是屬於人體本能的感覺和動作,例如:耳朵的聽覺、眼睛的視覺、皮膚的冷熱痛癢感覺,肢體的動作、嬰兒吸奶的動作和啼哭 ...... 等等,都屬於魄的範圍。所以,在《類經》中也寫道:「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 所以,肺氣旺則人的體魄健全,動作協調,耳聰目明,感覺靈敏;相反地,肺病氣虛魄弱,便容易導致神志病變、負能量、負面思考很多。此外,肺氣足,那麼人全身的皮膚、毛細孔對於冷熱痛癢... 等反應功能就正常,而且皮膚好、柔潤有光澤喔。 在平常,我們就要多注意肺活量,透過一些運動,或者是呼吸法的練習,以及飲食的營養均衡,好好呵護肺臟。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肺,是魄之處”,跟我們許多本能的感覺和動作相關,也與肌膚漂亮有光澤相關。 ------------------------------ *原典出處: 1.〝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 2.《類經‧臟象類》:「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 3.《靈樞‧本神》談:「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肺藏氣,氣舍魄」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8-08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15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下)《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15【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下)】 我們繼續來談如果身體生病、不舒服時,在飲食的口味方面,我們該注意些什麼?該避免什麼呢? ➤苦味 接著,是“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前面的單集聊過,苦味是苦寒、苦燥的,有瀉火、燥濕的功效,所以,苦味的氣是往下走的。我們人體的骨頭、骨髓,跟腎的精氣有關係,如果已經不足、虛損了,那麼再吃苦的味道,就更嚴重了。 ➤鹹味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大家都知道,血是鹹味的,有時候口腔裡有傷口,就會嚐到微微的鹹味。 血液ㄧㄝˋ裡面的鹹味,跟鈉和鈣鉀離子有關,這些都是無機鹽類。也跟細胞的通透性和壓力有關係,所以吃得太鹹,身體向外排這些過多的有機鹽類,不但看起來容易水腫,而且皮膚也會因為體內水分減少(減少是因為要排除過多的有機鹽),皮膚就會看起來很差,會色素沈澱或者長斑。而且,也會導致血壓高的問題,存積的過多鹽份,也會造成內臟,腎臟、膀胱、心血管、胃等的負擔。 所以,古中醫自古,就跟大家說“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因為跟上面講的這些都有關係。太鹹,就會造成“脈凝泣而變色”,就是血管血液的問題;然後吃太鹹之後,即使大量喝水,也會造成水腫、心臟和腎臟的負擔。所以,特別是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 ➤辛味 最後,我們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前面的單集介紹過,辛味、辛香味的特性,是“能散、能行”,大多是“熱性的”。 所以,辛味是五種飲食味道裡面,最耗氣的,如果一個人的氣虛損了,再吃太辛辣,就會消耗、耗損更多。所以這樣說~~~ 古中醫很注重飲食的味道,透由連續的幾個單集,跟大家聊一聊 ^^ 以上介紹的是《黃帝內經》裡《宣明五氣》篇裡談的生病時飲食味道的禁忌。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13 流汗可以排毒?-- 氣血同源,有些人不適合出太多汗《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13【 流汗可以排毒?-- 氣血同源,有些人不適合出太多汗 】 什麼是營氣(脈內)和衛氣(脈外)? (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 有對中醫頗感興趣的人問:什麼是衛氣、營血? 兩部分都是《內經》裡面說的“水谷精微”,也就是從日常飲食的營養來的(這跟現代我們知道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素維持各個部位的健康,是一樣的)。 衛氣(保衛的衛、衛生的衛),是在脈外;營氣、營血,是在脈內。但是來源都跟飲食的營養有關係。 所以,《內經》裡面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意思就是說,失血、血虛的,不可以發汗;汗多、大汗傷氣的,不可以失血。 這個在很有名的醫書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裡面講很多,有些藥方是讓人發汗散寒氣的,用藥方的禁忌,就是人在出血、或者血虛的時候,不適合使用。 如果從日常生活保健來看,那麼,虛弱或者貧血的人,不太適合出太多汗。 舉一些例子,有次泡溫泉時,就遇到過一位體型偏瘦的中年女性,因為在桑拿室烤箱裡待太久,出了很多汗(很多女性,覺得排汗可以幫助排毒、讓皮膚漂亮),沒想到就暈倒了。這是氣虛再大量出汗的例子。 另外,則是月經期,我們也不適合大量出汗,身體會更容易累、更虛。 如果有貧血問題,像是有些女性有地中海貧血問題;或者男性因為痔瘡出血,有時候血紅素也會降至很低 ......,都不適合用大量出汗的方法來保養身體健康;疲勞的時候也是。 中醫學看待氣和血,血與汗,其實都是同樣的來源,體力差、疲倦時,再烤箱、蒸汽、或者用一些熱療法、或者泡溫泉、泡藥草、泡澡等等,溫度太高、出汗過多,都很容易虛脫、甚至昏倒。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出汗就是排毒,就是對身體好。在虛弱的時候、月經期、年紀大了、或者有貧血問題、心臟疾病 ...... 等等,都要避免出太多汗。 ◼︎叮嚀 ➤最後,跟大家分享中醫學出汗排寒,一般以“微出汗”為主,就是身體感覺到熱熱、暖暖的 、濕濕的、開始發汗了,其實就有幫助了。 ➤出汗之後,也應該補充一些水分、電解質等等, ➤並且注意不要著涼,不要立刻沖冷水,或吹風,要等到身體降溫之後,較沒有發熱現象 ,也就是皮膚的毛細孔不再大開擴張,開始收縮起來了,再沖澡、或者是騎車回家。這樣 才不會讓寒氣、濕氣,從皮膚毛孔跑到身體裡。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衛氣營血”,中醫的觀念是:“氣血同源”。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14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上):酸、甘《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14【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上)】 前面,我們聊了《黃帝內經》記載了各種食物、藥材的味道,今天,我們進一步來談談,那麼,如果身體生病、有狀況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該避免什麼呢? 在《黃帝內經》裡,有一篇《宣明五氣》,就在講這個部分:生病時的飲食味道的禁忌。 經文說: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這些是五種味道的禁忌。 ➤酸味 因為,酸的味道是收斂的,本來入肝,對柔軟筋膜好,但是,如果筋骨或者消化系統,已經生病了,就不適合了,這點前面有專集我們聊過。 ➤甘味 首先,甘味、甘甜味道,入脾胃,主身體的肌肉,我們前面有專集介紹過「希望年輕、肌肉有彈性」要注意保養脾胃,吃些甘味食材。但是,一樣的如果肌肉的疾病就要減少甘味的攝取。什麼意思呢?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糖尿病」,我們都知道,糖尿病被稱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不但有吃多、喝多、尿多的狀況,而且到後來,還會四肢削瘦、或者尿有甜味。而且,平日在飲食方面,就要注意減少糖分的攝取,而且不是一昧地減肥,而是要解決糖的吸收問題,身體體質的問題。 糖尿病的“四肢肌肉削瘦”,就是一種肉病,要少吃甘甜的味道。 還有一個也很常見的例子,就是皮膚濕疹,我們都知道有濕疹慢性困擾,或者濕疹急性發作時,飲食的禁忌,都是要少吃糖、甜食等,特別是加工製品,像是蛋糕、甜的零食、甜的飲料等等,不然就很難痊癒。 這些都是常見的“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的例子。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12 中醫把脈好神奇 — 淺談健康的人的脈《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12【 中醫把脈好神奇 — 淺談健康的人的脈 】 許多人最嘖嘖稱奇的,莫過於中醫學的脈診、把脈了:)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健康的人的脈 —— ➤什麼是平脈? 在《黃帝內經》裡面有一篇《平人氣象論》,在這一篇裡面的第一句話,就問說:「平人的脈是怎麼樣的?」 “平人”是指什麼呢?“平人”就是一般人、平常人,也就是健康的人。 而“平脈”,就是指健康的人的脈象、一般正常的脈象。 《黃帝內經》裡面記載,平脈,是“一息四到五至”的, 也就是“一息(一個氣息)”跳動 4、5下。 一呼一吸,是一息,在一呼一吸之間,平人的脈,也就是無病之人、健康的人的脈,跳動四~五次。 (*內經記載:「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現代西醫學研究,一般人平常每分鐘呼吸約 12 ~ 18 次,而如果安靜下來,心跳每分鐘大約跳動60~85下。換算一下,是不是跟古中醫講的也是很一致的。 內經裡面也提到了,如果一個人一呼一吸間,總共只跳動四次,那麼就是“少氣”,有氣虛、氣不足的現象;而一息也就是一呼一吸,若跳動超過了六次,是病脈,超過八次,就有危險了。 古中醫,對於心跳過快、或者過慢,對身體的負擔,都是有提到的。 大家也可以試著摸摸自己的「橈動脈」,也就是在手腕ㄨㄢˇ的大拇指魚際腕橫紋後方的量脈搏的位置,中醫把脈是在這邊,體驗看看喔~~~ ➤接著,我們聊聊有胃氣 《平人氣象論》裡面寫到脈象,也講了“胃氣”的觀念。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在中醫學裡面,平脈,也被稱為有胃、有神、有根。 胃,是腸胃的胃;神,是精神的神;根,是根本的根。 因為,人的氣血與飲食營養有關係,胃是人體的水穀之海,所以要有胃氣。 簡單來說,就是把脈的時候,摸到的脈象是:和緩而有力、從容有節律、不快不慢。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黃帝內經》裡《平人氣象論》介紹給我們的一般健康人的脈象。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11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衝任二脈《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11【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衝任二脈 】 上一個單集,我們聊了在《黃帝內經》的裡面,記載人一生的生理變化,裡面跟牙齒有關的部分。今天,我們再來看看關於“生育”的部分~ 講到“生育”,生兒育女,當然跟賀爾蒙有關係囉。這也是現代許多青壯年很關心的,不孕不育的困擾,讓許多人紛紛四處求醫、求秘方。 我們看《內經》的原典是這樣寫的: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 二七、二八(就是女孩子十四歲、男孩子十六歲的時候),都已經可以正常生育有孩子了。 這邊提到了“天癸至(就是戊己庚辛壬癸的那個字)”,“天癸至”、“太衝脈盛、“腎氣盛”,這些都是跟人的生長發育和生育能力最相關的。 我們再來看, “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八,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這邊則寫到“天癸竭(枯竭)”、“太衝脈衰少、“任脈虛”、“腎氣衰”,女性大約七七四十九、男性八八六十四,就無法生孩子了。可見“天癸”、“太衝脈、“任脈”、“腎氣”這些緊密關係著生育能力。 中醫學在看婦科、男科、生殖系統功能時,最基本的就是調理“衝、任”兩條經脈,以及“腎氣”。生長發育遲緩、和早衰老化問題,也是要調養“衝、任”二脈,和“腎氣”。 補腎、養腎,這些我們常聽說,也學習過不少。 “衝、任”二脈,在《黃帝內經·靈樞·五音五味》篇裡面,被記載是“經絡之海”,說“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行背裡,為經絡之海”。“衝、任”二脈,都是從人體的子宮,下丹田那邊的位子開始的。 那麼,什麼是「衝脈」呢? 「任脈」跟懷孕的“妊娠”的女字旁部首的“妊”相關; 「衝脈」後世中醫稱作十二經脈之海,跟子宮、月經緊密相關。 中藥材裡面一些藥就有調補“衝、任”脈的功效。另外,因為這兩條脈都從下腹部內開始,所以,自古中醫學才講究腰腹部不要著涼到,要保暖,而且要有力。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保養方法。 現在流行一些低腰、露腰的衣服,在愛美之虞,我們回到家中,還是要避免腰腹部著涼。還有,月經期間,更是保暖腰腹部。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10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牙齒《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10【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牙齒 】 大家覺得在古中醫的聖經《黃帝內經》裡,一開始最先會記載什麼呢? 今天,我們來談在《內經。素問》這一部裡的第一卷第一篇篇。 在這一篇裡面,談到了以前人的壽命,是可以健康有品質地活到大約一百歲的,能終其天年。 不過,後來大部分的人,因為種種生活不良習慣、身心欲望的關係,都在半百左右就衰老了 ......。 另外,還提到了我們今天主要要聊的,在許多中醫書籍裡,都會談到的,男女一生的生長規律。 大家先聽一下原典怎麼記載: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男性的部分,也從八、二八、三八、四八 ......,一直記載到八八六十四歲。寫到一般人不能生育了的年齡。 經文裡面寫女性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就是七歲、十四歲、二十一、二十八等等);然後男性的八、二八、三八,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 ....,這些是數學,古時候黃帝內經就有了。 原來早在內經裡面,就說明了人一生的生理變化,特別是在生長發育的部分。提到人的一生都和腎氣有關。而女性是以七為數;男子以八為倍數。 我們都知道女性的發育比較早比較快,像是青春期就很明顯,女孩子會先進入青春期,而一般男孩子會晚一兩年。 所以,男女的第一個階段,女子七歲和男八歲,都是說“腎氣盛,齒更髮長”,乳牙就會更換,頭髮更茂密了。前面的單集,我們曾經提過,中醫學來看,“齒為骨之餘”,我們的骨頭和牙齒,都跟腎氣足有關係,跟賀爾蒙有關係的。 所以,在《內經》這一大段談人一輩子生理變化的記載裡,後面又繼續寫道: 女,三七(第三個七,也就是二十一歲左右),男姓是第三個八,三八(二十四歲左右)都寫說:“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就是牙齒都完全長齊了,現代西醫學牙科,也是這樣談的,所有的牙齒包括智齒等,在這個年齡左右,會長完整。因為,智齒也就是人的第三大臼齒,長的時間比較晚,大約在《內經》裡面說的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之前,而這時候我們的身心發育都比較成熟了,所以就稱為“智齒”。 然後,這一整篇裡面,後面又寫道:當“腎氣衰,髮墮齒槁”,以及,“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瀉。” 告訴我們,當人衰老時,內臟的精氣沒有那麼飽滿了,那麼,腎的功能就會不足,所以,頭髮會變少、牙齒也會鬆脫、會掉。這樣子寫一輩子腎水腎氣跟人牙齒的關係。 現代人,因為生活環境比較舒適,營養也充足,平均年齡普遍增加了。這幾年內政部公告的台灣平均年齡,已經超過八十歲了。如果,希望牙齒的品質好些,除了預防蛀牙問題、口腔清潔之外,我們全身的健康,也都會影響到牙齒本身,特別是腎精、腎氣喔。 今天,我們先聊在《上古天真論》裡面,談人一生的生理變化,裡面跟牙齒相關的記載。下次,我們繼續看其它的部分~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9 五味的陰陽與幫助(下)《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09【 食材、藥材,味道的陰陽與幫助(下):酸、苦、鹹味】 上次,介紹在《黃帝內經》裡談到食物與藥材的「五味」味道的陰陽屬性和它們的用途、功效。談到“辛味”、“甘味”和“淡味”三種味道,都是陽性的。“辛甘發散為陽,淡味滲泄為陽”。 今天,再繼續談其它三種屬於陰性的味道:“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酸、苦、鹹”,這三種味道。 ➤酸味 首先,“酸”味,我們先前介紹過,談過:“酸傷筋”,還有“酸味,感冒發燒、經期、跌打損傷,不適合 !!”,原因都是因為酸味主收澀、收斂的特性,你看我們吃到酸的東西,身體都會忍不住收縮一下嘛~ 所以在藥材裡面,許多都用在汗多、盜汗、腹瀉、遺尿、遺精方面。酸味主收澀的特色,正好和辛味辛香味主散的特性相反。 此外,酸味入肝,並且有收斂收澀作用之外,也能生津止渴、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所以,酸味主收,在陰陽方面,是陰性的。 ➤苦味 接著,是苦味,苦味的食材和藥材,有能“清”、能“燥”的特性。 苦味,主要能清熱瀉火,例如:苦茶、苦瓜、茶葉 ...... 等等,大眾熟悉的,苦味基本上有一大類是苦寒的,比較涼性,所以在陰陽方面,是陰性的。 另外,還有些苦味的食材藥材,則是苦燥的特性明顯,像是咖啡就是苦燥的,大家想想,上火發炎時一般我們就不會喝咖啡,因為會更燥。苦燥的藥材可以燥濕,用來治療濕症,像是著名的藥膏「三黃膏」、傷科常用來敷急性發炎傷口的「三黃粉」,裡面的黃芩、黃連、黃柏,這三黃,主要就是苦寒、苦燥的,用來消炎、止血,然後特別適合“濕性、濕潤”像是流組織液、化膿的傷口,就是說傷口濕濕的,這些苦燥的藥材,特別有幫助。 苦味,因為能“清泄”、能“燥”的特性,所以在「五味」當中的陰陽屬性,是陰性的,常用在清熱和燥濕方面。 ➤鹹味 最後,是“鹹味”。鹹味有,能下、能軟的特性。 因為鹹味能“下氣”。大家想一下,我們吃太多甜味、甘味的食材,中焦肚子容易堵堵的、消化不良;可是,鹹味則是會下氣,不一樣。所以,有些人煮紅豆湯這一類容易脹氣的甜湯時,會加一小茶匙鹽巴,就發現不太會肚子脹了。 不過,因為鹹味的氣是往下走的,所以老年人、慢性病患(特別是心臟病、腎病的人)、體質虛寒的,都要少鹽份。 另外,鹹味還有“軟堅”的特性,可以軟化體內的腫塊、廢棄物。像是海帶、海菜、昆布,這些,就都有所謂“軟堅散結”的作用,中醫學就運用在治療像是甲狀腺腫大、便秘、高血脂等問題,所以,許多長輩、主婦都會叮嚀要吃些海帶、海藻等等。 鹹味,因為能下氣、能軟堅硬的特性,所以是陰性的。 所以,在黃帝內經裡面就記載著,這些味道。因為有「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就是說,我們日常飲食的味道,也要攝取均衡,身體的氣機才會通暢喔~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7 五味的陰陽與幫助(上)《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07【 食材、藥材,味道的陰陽與幫助(上):辛味】 今天,來聊一聊“味道”,我們日常飲食、吃東西的味道。我們聽過“五味”,就是指“酸、苦、甘、辛、鹹”,這五種基本的味道,“酸的、苦的、甘甜的、鹹的、和辛辣辛香的”。其實,中醫還有一個“淡”味,“平淡”的“淡”,就是沒什麼特別的味道的意思,像是四神湯裡面的茯苓片,就是淡味,因為它沒什麼味道。 在《黃帝內經·靈樞》的《至真要大論》篇裡面,有談到食物與藥材,這些「五味」的陰陽屬性和它們的用途、功效,這部分在中藥材、食材裡面很重要。我們今天來介紹~ 原文是這樣的: 「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辣的、和辛辣辛香的,還有甘甜的味道,和沒什麼味道的淡味,這三種味道,在陰陽的屬性方面,是陽性的。 ➤辛味 我們先來看辛味,中醫學的辛味(辛苦的“辛”),其實不是只指辛辣的東西,像是辣椒、花椒、蔥、薑、蒜、胡椒、芥末、洋蔥、肉桂 ...... 等等。還有辛香味很明顯的,也都是辛味。所以,像是紫蘇葉、薄荷葉、香菜、韭菜、甚至於是玫瑰花、菊花、金銀花、紅花;種種香,例如:檀香、安息香、藿香、沈香、丁香 ...... 等等,都屬於中醫學裡面的“辛味”。 大家有沒有發現?—— “辛味”,有許多是熱性的,像是那些辛辣味道的,全部是熱性的,所以是陰陽裡面的“陽性”(以寒熱來說,熱是陽,寒是陰嘛);此外,“辛味”還多半有 “能散、能行” 的特性,所以,我們會發現感冒著涼了,喝熱薑湯、洋蔥湯、蔥白湯 ...... 等可以散寒;然後,辛香明顯的,許多都有“行氣、通血脈”的特性,像是玫瑰花、紅花等等;而且,中藥材裡面許多可以製香的,可以開心竅醒神的、可以安神的香,也都屬於“辛味”。 因為是“熱性的”、或者是“能散、能行” 的特性,所以,是陰陽裡面的“陽性”。“陽性”適合調理寒的、陰的症狀。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8 五味的陰陽與幫助(中)《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08【 食材、藥材,味道的陰陽與幫助(中):甘、淡味】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黃帝內經》的《至真要大論》篇裡,談到食物與藥材的「五味」的陰陽屬性和它們的用途、功效。 今天要聊的是甘味,和沒什麼味道的淡味~ ➤甘味 再來,我們聊聊“甘味”也是陽性的。 甘味的食材和藥材,主要的特性作用是:“能補”、“能緩”(緩和的緩)例如:甘草,是有名的可以“緩”和藥性解毒的藥材,所以許多藥方裡面都有放甘草;“甘味”對應脾,可以健補脾胃,所以,許多根莖類和穀類的食材,像是地瓜、南瓜、蓮藕、百合、白米 ...... 等甘味食物,都可以補益人體的中焦消化系統,可以補氣血,然後也因為“脾主肌肉”,甘味入脾胃,所以能緩解肌肉痙ㄐㄧㄥˋ攣、緊繃的虛勞、疼痛。 不過,因為“甘味”的“能補”、“能緩”特性,所以,甘味食材、補藥都不能攝取食用太多,以免氣機緩慢、不動、停滯阻塞了。 ➤淡味 至於,沒什麼味道的淡味,因為有“滲泄”(滲透的滲,排泄、泄露的泄),這個“滲泄”的特性,所以是陽性的(我們知道,陰陽裡面,陰是不太動的、靜的;而陽是活動的、幫助推動的)。 像是茯苓、豬苓、澤瀉、薏仁 ...... 等等藥材,主要就是“利水滲濕”用的,可以幫助通利小便、消水腫等等。 在食材與藥材味道的陰陽,五味當中的 “辛味”、“甘味”和“淡味”三種味道,都是陽性的。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4 百病生於氣( 3 )《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04【 小孩受驚嚇,容易尿床和影響發育? 】 —— 百病生於氣( 3 ) 前兩次,我們聊到《黃帝內經·舉痛論》裡面說「百病生於氣」,介紹了排胸口濁氣、和熱敷的好處,這兩種生活保健方法。 今天,再來聊聊,《舉痛論》中記載的:「恐則氣下」,裡面說「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另外在《靈樞》裡面的一篇篇也提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 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家中有老人跟小孩的,更特別要注意喔~~ 中醫學認為腎臟藏精,而腎主骨,這些跟生長發育、老化,還有骨質疏鬆、腦記憶力減退有關係。 因此,若恐懼,使腎臟損傷,自然就產生精的損傷,骨痠痿厥。 還有,恐而傷腎,導致腎精不能往上奉,整個氣機是在下部的。這也就是小孩子如果受驚嚇,為什麼老一輩很在意,而且小孩通常受驚嚇之後,容易尿床、甚至於反應變得遲鈍的原因。 因為腎精無法往上奉了,腎精腎氣跟我們的骨髓、腦髓ㄙㄨㄟˇ、生長發育都有關係,這樣子對小孩是影響很大的。 青壯年,因為發育完整了,內臟的臟器和身體的骨骼各種身體組織等,都長好了,氣血、意志力也都比較飽滿、穩定,所以除非大的天災人禍,不然較少會有這些現象。 但是,老人家與小孩子,就要特別留意了,長期或者突然的恐懼,會造成他們生理上的影響。 我們應該給予安撫、舒緩,並且主動解除恐懼的原因。另外,就是可以補補腎精、腎氣,這些在中藥藥方方面都是有的。可以尋求中醫診所稍微調補一下。 今天聊的是,“百病生於氣”裡面的“恐則氣下”,對於小孩和老人,我們要留意~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2 百病生於氣( 1 )《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拍一拍,清痰排濁氣,過不去的心結也鬆開 ...... 】 —— 百病生於氣( 1 ) 在好不容易經歷過疫情之後,大家都更珍惜健康與身邊親友。 但是,難免在節氣交替時,或者忙碌、壓力大、生活變動時,容易有免疫缺口,感冒了~ 《黃帝內經。靈樞》裡面有一篇談各種病痛的,叫做《舉痛論》。 這一篇,講一個中醫觀念:「百病,生於氣」。意思是人體的氣、氣機,如果失調、不順、不通暢,就會生病。 今天,我們先來舉一小個例子,讓身心舒暢~ ➤原文是這樣的: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什麼意思呢? —— 人,有時候難免會有些負面情緒,或者在生活中不如意的煩惱,過不去的心結。雖然,只能好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但是,也好需要自己能夠承受得住,能夠有智慧面對。 負面情緒,累積在胸口,人就會消沉、氣不通,甚至於生病、感冒發燒、沒有勁~ ➤瞭解之後,我們來學一個簡單的方法:從身體來改變,身體的氣通了,人就不知道為什麼會輕鬆很多喔,也有好的力量去面對困難了~~ 這個方法是:拍打胸口兩側的“肩窩”。 我們的胸口兩側,連接肩膀的位置,都各有一個凹窩。 彎腰駝背、萎靡ㄇㄧˇ不振、得過且過的人,這裡是閉鎖的; 抬頭挺胸、胸襟開闊、正面積極的人,這邊是平坦開闊的,相對地胸部和心臟、肺臟這裡的氣,都是通暢的,風水好的,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所以,胸口兩側的“肩窩”,很重要!! 這裡有我們「手太陰肺經」的第一、第二個穴道:中府穴、雲門穴。 所以,當我們情緒不佳、遇到過不去的心結時;或者是肺炎、痰多時;還有遇到環境空污指數高的日子,我們都可以這樣做: 首先,用手掌分別拍打兩邊的肩窩,然後,做些擴胸或者調整胸椎的動作(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有駝背的現象,很少能“抬頭挺胸”。老化後就更明顯), 最簡單的,就是做伸懶腰、張開雙手擴胸的動作。 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幫助肩膀與胸背部放鬆(不會僵硬、氣血不通暢), 還可以有很好的:清痰飲、排濁氣的好處。 在現在空汙嚴重的大環境, 大家不妨多做做這些保養。 忙碌的生活中,許多壓力、競爭。有時候,面對親友也會有些相處上、或者低潮時的情緒。 身心是一體的,從 “從身體著手”,也自然能超越許多過不去的負面能量 —— 這一點,是很妙不可言的部分:)) 預防勝於治療,這個簡單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5 身體毛髮的保養《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05【 身體 “毛、髮” 的保養 】 我們常說毛髮、一個人毛髮很多或者稀疏ㄕㄨ,再看看今天要介紹的《黃帝內經》裡面的這一篇,原來,毛跟髮是不一樣的啊,而且跟不同的內臟有關係喔~! ➤在《黃帝內經》的《六節藏象論》裡面寫到: “肺者,其華在毛,其充在皮”; “腎者,其華在髮,其充在骨”。 原來,頭髮跟肝腎比較有關係(但分岔是肺); 而身體的毛、汗毛跟肺氣比較有關係。 ➤那麼,後面那一句,“肺者,其充在皮” 和 “腎者,其充在骨”,跟毛髮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在中醫學裡面,腎的相關系統,與生長發育、還有老化息息相關,跟內分泌、賀爾蒙有關係,也跟骨頭、骨髓相關。 你看我們在發育的過程中,是不是也長骨頭、和生長板有關係呢? 女性的懷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是不是這些賀爾蒙變化比較大的階段,也容易有掉髮、或骨質疏鬆的狀況?!所以,中醫學才說“腎者,其華在髮,其充在骨”,所以中藥材裡面才有入腎的何首烏,名字就是可以滋補讓頭髮烏黑而來的。許多婦女和中老年人,補充黑芝麻、黑豆、黑紫米、黑棗、枸杞、蛋、奶、豆類 ...... 等這些食材,也都跟滋養腎、補充賀爾蒙有關係。這些都與烏髮、減緩白髮、骨質疏鬆 ...... 等問題相關。頭髮,也是“血之餘”(剩餘、多餘的餘),也就是說,血虛、貧血的體質,頭髮容易斷裂、乾枯、白髮。像是許多烏黑髮的藥膳裡面,就有補血的藥材,像是熟地黃等等。平常飲食的部分,我們則是要注意營養均衡、定時飲食。■ 而壓力過大肝火旺,或者吃太油膩胃火旺,這些胃腸肝膽消化系統火旺的問題,則容易引起掉頭髮。要多吃些深綠色蔬菜、桑椹、海帶、黑木耳 ...... 等,幫助清火、促進身體的代謝。 ■至於,中醫學說“肺者,其華在毛,其充在皮”,主要是指身體的毛、汗毛跟肺氣比較有關係,皮膚表面的毛細孔的開闔也是肺在管的。 我們身體的呼吸系統,最大的呼吸器官,是皮膚毛細孔嘛!!肺氣足,皮膚的呼吸功能、也就是毛細孔打開、關閉,排汗、和體溫調節的功能才會好。另外就是,白髮、掉髮,跟肝腎有關;容易分岔、毛躁,卻有可能與肺虛有關係。“肺,主皮毛”除了汗腺、皮膚,還會影響到頭髮。 補肺氣、滋肺陰,除了大眾熟悉的西洋參、百合、山藥,一些中藥材像是藥膳包裡面常出現的沙參、麥門冬,也都很不錯。另外,就是要適度地做些運動,戶外休閒更好,讓新鮮的空氣與活動,幫助身體的代謝和氣機更好,這樣平常飲食的營養,才能正常的運輸到全身,不會有氣虛的體質。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黃帝內經》裡面,關於毛、髮的日常保養~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3 百病生於氣( 2 )《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03【 百病生於氣,百病起於寒:熱敷的好處 】 —— 百病生於氣( 2 ) 上一篇,我們聊到《黃帝內經·舉痛論》裡面說「百病生於氣」,介紹了排胸口濁氣的生活保健方法。 今天再來聊聊,《舉痛論》中記載:「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並且列舉了多達十幾種因為“寒氣”,讓身體疼痛的症狀~➤所以,經常鼓勵家庭中,可以準備一塊熱敷墊,外出則可以運用暖暖包,或者女性在經期時,也都可以運用~~~ ➤下面進一步介紹給大家~~~ 我們都知道“熱脹冷縮”的道理,在古中醫《黃帝內經》裡面,也很早就記載著身體的不同部位如果受寒氣停留,就會產生各種疼痛。 簡單說,就是:“寒,則肌肉筋脈血管等收縮(凝固,氣不通不動了);然後,就造成疼痛。 我們舉一些例子,人體特別要保暖的部位。 ➤有些人到中醫診所做治療,應該都有些經驗,有些診所會在針灸留針(針留在身上)的時候,一邊幫病人照射遠紅外線,或者,推拿師父會用熱敷墊,還有一些症狀,會配合艾條熱療法來治療。特別是冬天,或者是病人體質虛弱的情況下。 暖、保暖,可以讓氣血活絡,血液循環好,讓治療的效果好。 ➤大家很容易肩頸痠痛,基本上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環都是不太好的,所以,我們就可以運用熱敷的方法,許多人去美髮洗頭剪燙髮,或者做臉時,美容師會用熱呼呼的毛巾,熱敷在脖子上,再稍微按摩一下,許多人都瞬間覺得好放鬆、好舒服。我們在家中,也可以用這樣簡單的方法,用熱毛巾,敷敷後肩頸部位,幫助放鬆一整天的疲勞和僵硬。➤另外,像是女性月經期經痛,特別是少女們,在直接吃止痛藥成藥之前,不妨ㄈㄤˊ先試試熱敷小腹,通常安撫、解除的作用就很好喔。許多高中、大學期間的女孩子,都很喜歡這個自然的方法。 這些簡單的生活保健,介紹給大家~~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6 雙手萬能《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EP06【 雙手萬能 — 經絡的風水 】 常建議沒事要多按摩一下雙手,從手指頭、指蹼ㄆㄨˇ、手背、手腕,甚至一直到前手臂、到手肘。 也收到過許多人很可貴的回饋,許多困擾、毛病都解除了、復原了。其中包括了:手部反覆發作的腱鞘囊腫、風濕性關節炎、尿道炎、手指彎曲無力 ...... 等等,是不是很神奇呢? 而且,其實健康時便適合經常保健喔~ ➤我們為什麼要按摩雙手呢?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黃帝內經。靈樞》裡面的第一篇、第二篇,九鍼十二原、本輸兩篇,記載到: 人體內臟的經脈氣血,在我們的手和腳,特別是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部位,有像大自然的水流一樣的特別穴道。 經脈的氣血,在這些位在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部位的穴道,就像大自然中,水從地面井口水源處湧出來,然後,慢慢從小水流變大、輸布、流經,然後到手肘、和腳的膝蓋,像是流進大海、大湖、水庫一樣。而且,就像大自然般,流動通暢、穩定,就是好風水。 所以,中醫針灸治病扎針,常常扎位於手腳的這些穴道。 這是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部,很重要的原因。中醫穴道將這些稱為:「五腧穴」,每一條內臟的經絡都有。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怎麼保健和運用呢? —— 我們可以經常按摩一下手指頭、手指指蹼ㄆㄨˇ、手背,然後活動一下手腕、伸展手臂,兩腳也是一樣。 這麼簡單的保健,其實跟全身的循環還有內臟保健竟然都有關係呢~~ 今天介紹的是,《黃帝內經》在《靈樞》的第一篇就講的經絡風水。 日常保健的方法是:按摩手指頭、手指指蹼ㄆㄨˇ、手背,然後活動一下手腕、伸展手臂,兩腳也是一樣。 大家試試看,一起來維護身體好風水^^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一季EP01 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EP11《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 中醫學有許多 “上醫治未病” 的觀念,也就是現代人說的 “預防醫學”。 在《 黃帝內經 》裡面處處可見,許多與節氣相關的篇章,也提醒著人們如何預防疾病。 例如:《 黃帝內經 》中的《 四氣調神大論 》,顧名思義,就是介紹四氣,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我們該如何調養身心。 現在是春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一篇裡說的春天,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怎麼做?—— 先唸一段經典裡面的原文給大家:「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講春季的三個月的這一段,我們來簡介給大家~ 第一句:「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是告訴大家: 「春季的三個月,在大自然四季的變化中,正當萬物生長的時候,欣欣向榮。」我們常聽說的春生夏長就是這個意思,春天是草木發芽、新生的時候,也像是人的童年般,生氣蓬勃。 第二句:「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ㄆㄧ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就是各種生活裡的方法了: ➤“夜臥早起”,是春天可以晚點睡但要早起(大家可能以為中醫學是不是四季都寫早起?—— 其實,在冬季,《 四氣調神大論 》裡就談到要“早臥晚起”,因為冬季是氣機閉藏的季節,適合多休養生息。這邊寫春天要早起,是因為萬物的氣機是生發的。) ➤“廣步於庭”,是多散散步,讓氣機通暢,順應春天蓬勃的氣息。 ➤“被髮緩形”,是常梳梳頭髮,不要綁太緊;也要常伸展一下身體。這些都是讓氣機通暢的簡單方法。 ➤“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是說:要多鼓勵、給予,珍惜機會和成長的空間;少點剝奪、打壓。像是家中的孩童,是人一生中的春天,就要多鼓勵、給予。怎麼會提到這些呢?—— 因為古中醫、《黃帝內經》裡面很注重天人相應,春天大地是長養一切的時候,所以,人做事情也應該如此,就會順利、事半功倍。相對地,像古時候重的刑罰會安排在秋天,例如:我們聽過“秋決”,古時候死刑犯,都是安排在秋後處決的。秋天天地的氣機,是肅殺之氣,五行屬於金的,是要開始收割、收藏的季節。 ➤最後一句寫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是告訴我們上面這些:早起、散步、常梳頭髮、常伸展身體、給予鼓勵和珍惜機會 ...... 等等, 這些都是春天的養生方法,如果不遵守就容易傷肝、傷肝氣,夏季就容易出現身體虛寒的問題喔~~ 是不是很有趣呢?~~ 我們再回顧一次,春季,我們可以簡單地做:早起、散步、常梳頭髮、常伸展身體、給予鼓勵和珍惜機會 ...... 等等。這樣不但就是養生之道,還是避免夏季體質差的簡單方法喔~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8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21f06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南瓜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EP21f06 【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南瓜 】 台灣四季都產南瓜,香甜的南瓜,是許多素食者常用的補血溫性食材。脾胃若虛寒,容易生濕痰,所以,南瓜也有潤肺治咳止喘的益處,可以幫助化痰排膿。 但是,對於濕熱體質、平日飲食口味厚重的族群,反而是發物。 所以,在冬季、春天的餐桌上常見到;炎熱、濕氣重的夏天、暑假,反而大家食用和烹煮的意願較不高。 其實,夏日,流汗多,容易血虛,南瓜補血,是好食材。 但是,的確,許多平日生活壓力大、外食族、燥熱體質的,吃了南瓜,身體反而產生一些不舒服,例如:眼睛分泌物增多黏膩、肚子脹氣、排便黏馬桶、排不乾淨、皮膚溼疹過敏……等等濕熱問題。 那麼,夏季烹煮南瓜,應如何避免溼熱呢? 1. 少量運用(例如,在菜餚、湯品中,切片少量運用。反而增加湯頭的甜味與香氣) 2. 搭配些涼性、行氣食材。例如:芹菜、番茄、冬瓜、甜菜根、甜椒 ……等等。 以上是夏季炎熱、濕熱季節,烹煮南瓜的方法;至於冬天、春季,就經常見到搭配些堅果、玉米、鮮奶油等較高熱量的食材囉~ 在廚房,多瞭解些食材們的寒、熱、溫、涼等特性,人人都是藥膳食補大師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1003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20 經絡穴道:銀髮族的呼吸不暢、微喘:胸腔的線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EP20【 銀髮族的呼吸不暢、微喘:胸腔的線 】 晚間,聽見友人家中長輩有輕微肺積水現象、易喘,醫師開了利尿劑之後,才稍微緩解。 也曾經聽另一位學生提到,先前確診,在經過中醫治療、服中藥、多休息而康復後,一直都有胸悶、微喘的現象。 中醫學認為,肺、脾、腎,三臟的健康,是人體水道系統的內臟關鍵力量。也就是在上焦的肺、中焦的脾、下焦的腎,上中下三個主要內臟機能。 那麼,在有上述現象時,我們該如何協助緩解呢? ➤呼吸法 首先,要開始練習胸腔的深呼吸法,來幫助緊繃的體表與深層肌肉放鬆。 「緩慢的深呼吸」—- 慢慢地深吸、再慢慢地放鬆釋放掉,“ 吸、吐,都是用鼻子” 來進行,不要從嘴巴 !! 在肺部不通暢時,胸腔的肌肉是緊繃的,這樣子呼吸練習,胸腔、橫膈膜肌肉筋膜,都會慢慢被按摩(自體)、放鬆開來。也會感覺到肺部越來越舒服、像是被安撫了。 一開始不容易做,所以請很耐心的慢慢練習。 一定要好好好好的練習,不要怕辛苦、不要急 !!!➤ ➤按摩法 接著,是胸部兩個部份的按摩 第一部分是:兩側腋窩下方、胸肋側面,以手掌心,慢慢的上下摩擦產熱,幫助緊繃的筋膜、肌肉放鬆。 從腋窩到橫隔膜這一段位置,上下反覆摩擦產熱,不需用力按摩。 第二部分是:胸口正中央的胸骨,也是以手掌心覆蓋胸骨,然後上下摩擦產熱。夾胸骨兩側的,是腎經的一整排穴道,多達六個穴道 — 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可以幫助我們寬胸、理氣、平喘。 上面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希望自他親友,都能少病少憂。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06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9 守護活力,抗老化:命門穴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EP19【 守護活力,抗老化:命門穴 】 在上一個單集中提到:身體有些大穴道,有很關鍵性的保健作用,很值得大眾好好去認識,今天要介紹的是「命門穴」。 「命門穴」,位在人體的“督脈”上,武俠小說裡赫赫有名的“打通任督二脈”的“督脈”,可見對人體的幫助很大。 「命門穴」的位置,是在後背部脊椎的第二腰椎棘突下,我們怎麼找到「命門穴」呢? 一般會以找到肚臍位置,然後相對於肚臍的正後方後背部平肚臍高度位置,就是「命門穴」。 「命門穴」,自古是溫腎陽、補腎的主要穴道,有“生命之門”的關鍵意思。 例如,下焦虛寒、年老、四肢冰冷、怕冷的體質、人體較疲憊時,以及改善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功能,強健腰腿、改善腰腿無力痠軟麻 ...... 等等,自古都會以溫灸「命門穴」來做保健。平常,我們也可以運用藥草穴位貼,或者是以兩手的手掌心,將後腰部「命門穴」按摩暖和,作為保健。 「命門穴」因為是督脈的穴道,督脈是貫穿整個脊椎、入腦的,也是人體所有陰陽的陽脈之海。所以,「命門穴」對於守護活力、精力、提升免疫力、抗老化、避免失智 ...... 等,都很有幫助。 今天介紹的是,位在身體肚臍正後方的後腰部上的「命門穴」。祝福大家:健康,少憂~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7-03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8 經絡穴道:身體免疫力大提升 -- 神闕穴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EP18【 身體免疫力大提升:神闕穴 】 身體有些大穴道,有很關鍵性的保健作用,很值得大眾好好去認識,例如:今天要介紹的「神闕穴」 在腹部的肚臍,自古被稱為「神闕穴」,顧名思義,它跟我們的“神氣、真氣”相關,保健「神闕穴」,精神好。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健呢? ➤首先是「摩腹法」--- 按摩肚子,好處多 位在經絡任督二脈中的任脈上,跟內臟健康很有關係。 肚臍周圍是腸子,負責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和體力,與身體廢棄物的排洩相關。 腸子的走向,是從右下腹部開始,一直到左下腹部。 所以,平常,我們可以將手掌心,蓋在肚臍眼上,順時針揉按神闕穴周圍。幫助促進代謝,提升免疫力~ ➤神闕穴的保健,來有另外一個常見方法,就是「藥草穴位貼」,這是運用草藥貼敷在穴位上的古法,讓藥草透過皮膚的通透、與經絡的運行,在相對應的穴道上,達到調節與呵護的作用。「神闕穴」便是經常被建議運用「藥草穴位貼」的穴道,一般採用藥材:「艾草」,來進行穴道貼敷。 「神闕穴藥草穴位貼」,有強身健體、健胃整腸,暖宮等益處,特別是對於老化、陽虛易腹瀉、怕冷的體質。 在中醫針灸的臨床治療上,則常會運用「灸」法,也就是用艾條溫灸的方法來調養。現代大眾的日常保健,則可以運用「神闕穴穴位貼」的方法,較便利安全。 今天介紹的是,位在身體肚臍眼的「神闕穴」。祝福大家:健康,少憂~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29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7 經絡穴道:便秘好煩惱?天樞穴來幫忙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經絡穴道 EP17【 便秘好煩惱?天樞穴來幫忙 】      身體有些小毛病,是大眾普遍困擾的,例如:肩頸痠痛、睡眠品質、以及便秘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市面上幫助腸道蠕動的保健品很多,可見現代大眾對於便秘隱憂相當重視。中醫學穴道裡面有一個各型便秘的好用穴位:「天樞穴」。     「天樞穴」,是胃經循行路線上的穴道,本穴同時也是“大腸募穴”(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在胸腹部的腧穴),可以調整腸道的蠕動功能,是中醫針灸臨床經常運用到的穴道之一。 ❖ 穴道在哪裡?     天樞穴,水平於肚臍,在肚臍旁 2 寸(大約 3 指橫寬),位在腹直肌中。 ❖ 日常保健     天樞穴的按摩保健,一般採 “指壓法”、“指揉法” 兩種手法。     將食指、中指兩指併攏,以手指的指腹來進行 “指壓法” 和 “指揉法”。“指壓法”的手法較重,一般用於體質較強壯者、青壯年、實證和熱症的族群;“指揉法”則手法較輕,一般用於老弱婦孺、體質較虛弱瘦小者、及虛證和寒熱的族群。     每次進行按摩 3 ~ 5 分鐘。 ❖ 與其它穴道的搭配  • 若是老年人、體質弱、貧血、腸胃虛寒 … 等虛性便秘,除了按摩「天樞穴」之外,可以   再搭配位在小腿上的胃經補穴「足三里」。有神經衰弱現象者,可以搭配手腕上方手臂   內側面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幫助安定。  • 若是因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而氣滯便秘,除了按摩「天樞穴」之外,可以搭配手背   虎口部位的「合谷穴」。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26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6 經絡穴道:幫助消化、緩解食積:合谷、內關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EP16 經絡穴道: 【 幫助消化、緩解食積:合谷、內關 】 今天,正巧是端午佳節,除了親友團聚,難免會吃些美味可口的粽子。     平日,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下了班、或者週末假日,或與同事、親友相聚時,常以聚餐、吃吃喝喝來舒壓或交流。平常家中也不乏各種食材、零嘴。所以,消化道食積的困擾不少。     中醫學有“消食導滯”的方法,透由幫助胃腸蠕動,調理身體氣機,以改善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的困擾。大家較耳熟能詳的一組體穴:合谷、內關。 合谷穴 LI4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原穴」具有調理臟腑本身的疾病的特點)。在人體穴道中,「合谷」總排名在廣為大眾認識的穴道中的前三名,因為功效的廣泛,讓本穴有 “萬用穴” 之名,開關通竅、行氣止痛的特點,特別適合運用在身體氣血的協調。     「合谷穴」有很好的和胃通腸的功效,消化不良時,若要搭配其他穴道,首先按摩合谷穴,更收事半功倍之效。 ◼︎ 穴道位置:在手掌手背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位置。 ◼︎ 按摩方法:以另一手的大拇指指腹,按壓或揉按合谷穴約 30 秒。 內關穴 PC6     「內關穴」,是心包經上的穴道,除了寧心安神之外,更常運用在和胃降逆、寬胸理氣方面。可幫助緩解因為食積、消化不良,而產生的打嗝、胃食道逆流、胸悶、胃部脹滿等。 ◼︎ 穴道位置:手掌心向上,在手腕橫紋上方三根手指橫寬的位置,也就是上 2 寸位置。 ◼︎ 按摩方法:以另一手的大拇指指腹,按壓或揉按內關穴約 30 秒。 祝福大家健康、少憂。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22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5 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EP15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 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 】 這兩天,朋友聊到了「肌少症」,他提到大家年紀漸長,要特別注重飲食的營養和比例,並且提到自己平常經常會做深蹲,每天散步,並且很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朋友的熱心腸,幫了不少人,於是我們聊到了從中醫學來看,「脾胃主四肢」、「脾胃主肌肉」的觀念。 營養師們建議長輩能夠「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我們從這四點來看~ ➤第一,吃得下 許多中老年人,有時有胃口差、沒食慾的現象,這跟內臟機能退化有關。  ‧ 特別是在夏季、雨季,氣候潮濕時,如果發現胃口差、有軟便現象,可以烹煮四神湯,並且加入一點白胡椒粉,幫助健脾腎、去濕氣。  ‧ 另外,可以運用一點酸酸甜甜的滋味,例如:醋、梅子、番茄、鳳梨、檸檬等,來入菜,提振食慾。  ‧ 用餐的環境與心情也很重要,親友陪伴或偶爾外出與朋友聚餐,都是好方法。 ➤第二,吃得夠 如果,進食量不足,不但會有無法順利排便的現象,也會因此營養不良,導致體力差、肌肉量不足。 如果因為一些慢性疾病,或者消化系統問題,有較吃不下的現象,要怎麼辦呢? →→→ 我們可以採取 “少量多餐” 的方法,來改善。 ➤第三,吃得對 衛福部國健署有針對台灣民眾健康,提出了「我的餐盤」的飲食建議。這樣營養才會均衡。 其中包括了:米飯跟蔬菜份量一樣多(米飯和雜糧的比例,建議為 3:1。過多雜糧和粗食,易)蛋白質大約一掌心大小水果大約拳頭大小,量要比蔬菜少堅果種子一小茶匙,大約拇指第一節大小我們可以依照上面的比例來進餐。 大眾葷食者,不要忽略蔬菜、水果攝取的足夠量。 素食、蔬食者,則不要忽略蛋白質的攝取量,豆類蛋白質含量並不輸魚、肉、奶類,要記得攝取。 米飯和雜糧的比例,建議為 3:1,脾胃差的人可以調整至 5:1。過多雜糧和粗食纖維素,不一定會更健康,有時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許多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會主動減少澱粉類的攝取來幫助降低血糖、減重,但是不要完全不吃米飯穀物這類主食喔,「脾胃主肌肉」的基本營養攝取,米飯雜糧主食很重要。 ➤第四,吃得巧 • 選擇新鮮、乾淨的食材,以及當令當季的蔬果很重要。經常有新聞報導中老年人為了方便、節儉,吃了不夠新鮮的食物而住院的現象,特別在夏季,要十分注意。 • 此外,也要使用好品質的油脂,確實達到 “少油、少鹽、少糖” 的基本原則。 ✓ 動物性的油脂一般來說,比植物性油脂所含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高,這是我們要有的基本觀念。 ✓ 許多人知道 Omega - 3 屬於好的油脂,跟人體的新陳代謝、循環、健康息息相關,許多人知道深海魚、魚油的 Omega - 3 含量就很高。那麼,素食者要怎麼攝取呢? —— 我們可以從堅果類,像是亞麻籽、核桃、南瓜籽,來攝取,都富含 Omega - 3。 • 最後,我們也要知道食物的「消化時間」。 各種食物和營養素,需要的消化時間長短不一樣喔。 水果、蔬菜、五穀雜糧、蛋白質、脂肪,需要的時間長短分別是:水果 < /> 水果、蔬菜,一般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消化了,所以容易餓 蛋白質和脂肪、油脂類,則需要 2 ~ 4 小時,所以也容易有飽足感喔因為脂肪類的消化時間最長,所以,我們在烹煮時,使用的油量的多寡,也會影響到消化時間,用的油量越多,我們的胃腸需要的消化時間也就越長。 再複習一次,消化時間長短是:水果 < /> 祝福大家與家人,都健康、少憂~~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1909 minBBC Good Food Show Summer - 15th - 18th June 2023 - NEC Birmingham - Show InterviewsBBC Good Food Show Summer - 15th - 18th June 2023 - NEC Birmingham - Show InterviewsPeter Schaebbicke - Botree Farms Cambodian Pepper - 17th June 2023Peter Schaebbicke - Botree Farms Cambodian Pepper - 17th June 20232023-06-1707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4f05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鹽【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鹽 】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鹽。 ➤ 鹽的性味歸經&禁忌     在食材藥材中,鹽,味鹹、性寒。歸腎、肺、大小腸經。     在「五臟」肝、心、脾、肺、腎,與「五味」酸、苦、甘、辛、鹹的對應中,鹹味相應於腎,所以,咳喘、氣喘、水腫的人,要少吃鹹味,鹹味會讓喘嗽的人,痰飲誘發想吐;或者水腫加重。 ➤ 烹飪之外,鹽的常用法用鹽巴殺青蔬果,是做醃梅子、涼拌小黃瓜、醃漬白蘿蔔時常用的方法,我們會發現,鹽巴會讓食材中的水分釋放出來。鹹味,走「血分」,所以有血液方面疾病的人,飲食要少吃鹹,控制食用量。而牙齒容易出血的人,則可以用鹽水漱口,有益牙齒牙床。現代越來越多人喜歡運動,注重蛋白質的的攝取,每天吃水煮蛋的人很多。但是,蛋白質不易消化 — 別忘了,加一點點鹽巴,鹹味下氣,可以助消化、避免脹氣喔 ~ 廚房裡的生活中醫,分享給大家~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1502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3f04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薑【 EP13f04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薑 】 廚房的小兵立大功 — 薑篇     在《飲食&生活中醫》的課堂上,我們常談到食材的“佐料、調味”的重要性,這些常被忽略、看似習慣的烹調方法,不僅是為了美味可口,還是來自於中醫中藥學藥材配伍的生活化例子。     例如家家戶戶廚房中常用的辛香料:薑。在知名的醫聖張仲景醫書《傷寒論》中的113 個方子,其中就有多達過半數的 59 個藥方用到薑,包括了生薑、乾薑和薑汁。其中,用生薑的方就有 37 方。 ➤薑的好處     薑有散寒、溫中、活血、止嘔、解毒 ...... 等功效。所以,在烹調肉類、海鮮時,我們常用到薑,來去腥、解毒。 ➤從體質方面來看:     陽虛的人,中醫藥方常用乾薑;生薑,則常用在有水濕的症狀當中。     所以,運用在生活當中:冬季我們都用乾薑、老薑、乾薑粉;夏季和雨季濕氣重,我們則鼓勵多用生薑、嫩薑。不只是產季的關係。 ➤從身體的部分來看: ▪︎ 上焦&散寒     生薑,偏走上焦,所以,著涼受寒感冒,可以盡量用生薑,發散的作用較強。但是,如果是身體虛弱、或者年老者,那麼就要減量,或者改用剛長出來的嫩薑,或者用蔥、薑、豆豉混合運用,搭配熱稀飯等等,避免薑發散、耗散的力量太大。     另外,一樣是水氣、濕氣,如過是因為體質虛弱、虛寒,造成體內胸肺部很多痰飲、口水痰涎多的,就用乾薑了。與外在環境氣候造成的濕氣選用生薑,不相同。  ▪︎ 中焦&消化     如果是,腸胃虛寒引起的各種不舒服,例如:噁心感、嘔吐、腹瀉、排便不成形 ...... 等等,就會用乾薑,因為乾薑比生薑溫熱。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12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2f03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茯苓EP12【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茯苓】 四神湯裡面的中藥材們,都是健補先後天之本的脾、腎的,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正氣足,身體健康了,自然就不會有遺漏(流口水、白帶過多、遺精、頻尿等問題)。因為都是“平補”的藥材,不溫不涼,所以全家大小都很適合食用,但是,在感冒時、身體受感染時,就不太適合,因為四神湯裡有像蓮子、芡實這一類的收澀藥,我們一般在感冒、身體發炎時,是不進補的。 茯苓,這味中藥材,沒有什麼味道,一樣是平性的。但是,它也入脾,我們中醫補中焦脾氣時,常用來搭配其他藥材。 茯苓主要是利濕氣的,脾氣,最怕濕,濕氣停滯,所以,許多女性常說“我身體很濕”,跟喝水多寡,有時候沒什麼關係,而常常是跟身體不能運化水濕有關係,跟心、脾、腎這些系統比較有關係,其中,又以有“運化水濕”作用的“脾”最有關係。 ➤如果容易氣虛、濕氣重,有容易疲倦、懶得說話、食慾不振的脾虛現象的,可以用茯苓搭配人參、黨參等藥材,或者將茯苓跟胚芽米、板栗(栗子)一起煮飯、或煮粥。 ➤濕氣重,停滯在體內,身體水濕代謝不良的,容易有腹瀉、或小便不通暢的現象,就可以加糙米、玉米,一起熬粥,可以補脾氣、兼利尿。 ➤茯苓也歸心系,所以古時候許多宮廷藥膳裡頭,也常運用到茯苓,對心悸、失眠,一些中醫說偏“心脾兩虛”的體質很適合,像是一些容易操煩的、更年期的族群,就很適合。跟蓮子、紅棗等一起煮成甜湯。 最後,我們講一下禁忌: 雖然,茯苓沒什麼味道,是平性的,《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上品中藥材,很適合做藥膳、食補的搭配,但是畢竟是利水滲濕的藥材,所以,如果體質是氣虛汗過多,已經有內臟下垂、慣性流產等現象的人,茯苓不要單獨使用,必須搭配其他補氣、固澀藥材來用,可以直接運用四神湯,比較恰當。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0804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1f02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蓮子、淮山【 EPf02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蓮子、淮山 】 蓮子 ➤收澀藥 蓮子和芡實,都是中藥材裡面的“收澀藥”,也就是說他們對於脾虛,像是消化不良、容易腹瀉,女性分泌物白帶過多;或者小孩子尿床、中老年人夜尿晚上常起來上廁所,年輕男性遺精的腎虛體質,都有幫助,所以,稱為“收澀藥”。 ➤性味歸經 蓮子,一樣是性平,不溫不涼的,甘味、香甜比芡實更明顯。在藥材的歸經方面,除了先天的腎、後天的脾之外,還多了歸心經。所以,像是婦女、特別是中年婦女,常見的心脾兩虛的容易心悸、失眠、虛煩的體質,像是桂圓、蓮子一起煮成甜湯(這道甜湯可以不用再另外加糖,桂圓本身就可以代替糖),這道甜湯就有很好的滋陰、養血、安眠的好處。 ➤烹煮 蓮子,也很適合煮飯、或者煮粥,煮的時候,不需要事先浸泡,直接加入白米裡面一起煮就可以了。如果是青壯年,煮粥、或者燉湯時,還可以加入 3 、5 根蓮子心一起,整個湯頭會很清香。 一般大眾最常煮的就是「白木耳蓮子湯」,其實,蓮子運用在飲食、食補方面,變化很多,不但適合熬粥、各種湯品、甚至是菜餚,都很適合加入一些蓮子。大家不妨可以多嘗試變化運用~ 淮山 ➤性味歸經 淮山就是我們一般稱的山藥。甘、平的性味,讓淮山煮起來的口味也很好。淮山,和先前已經介紹過的芡實、蓮子,這三味家中冰箱常見的中藥材,都是補脾、腎的,但是,淮山不像蓮子、和芡實,歸屬於中藥材裡的收澀藥,它主要是補氣的。除了補脾、腎之外,還多了一個歸經:歸肺經。 ➤搭配 許多人都聽過,山藥是天然的雌激素。 ■ 淮山,有很好的養陰效果,主要用在中老年人,如果是虛喘、久咳體質的“肺腎陰虛”體質的,我們可以用“麥門冬”這味補肺陰的藥材,跟山藥一起煮湯,或者熬粥。 ■ 若是婦女更年期,或者中老年,覺得容易口渴、燥熱的,也可以跟著黃耆,一起煮像是山藥黃耆排骨湯,是很好的食補。 ■ 小孩子、青少年,不愛吃飯,又容易累、懶洋洋地,氣血又不佳,我們可以搭配黨參、茯苓,來煮粥。 ■ 在平常煮四神湯,或者用淮山來煮稀飯、燉湯時,可以買些新鮮山藥,跟中藥材乾品淮山,一起煮,口味很好。 ➤烹煮 擔心脹氣的人,可以加點胡椒粉,讓消化好一些。 在《節氣飲食》的餐桌課堂上,示範過新鮮山藥切薄片,上面可以稍微塗抹一點奶油,若是用無鹽奶油就灑上一點點薄鹽、玫瑰鹽,偶爾還可以再放一點起司,然後放入烤箱烤成山藥點心。這道料理很受歡迎,是很美味的食補,過去曾經做給肝癌的患者吃。也推薦給大家~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0507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10f01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芡實EPf01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 【 廚房常見的中藥材:芡實 】 在四神湯包裡面,煮起來像爆米花一樣會開花的就是「芡實」。它其實跟另一味台灣大眾熟悉的「蓮子」一樣,是生長在池塘裡面的蓮科的水生植物,成熟的種子。 就像許多主婦會用蓮藕粉來勾芡一樣,勾芡的 “芡” ,原本就是指芡實的粉末,一樣可以用來勾芡。 許多老中醫,會建議在雨季,或者家中有老年人時,可以買包芡實放在家裡面,經常煮些芡實飯、或者芡實粥,在《節氣飲食》的廚房課堂上,我也一定會推薦這道中醫家常食補給大家。因為,中醫談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芡實」性平,不溫不涼,味道有淡淡的甘味,香甜味。然後,它不但健脾、而且固腎,這些都剛好是老、弱、婦、孺,家中老年人、小孩、婦女、體質弱的人需要的。所以,偶爾煮煮芡實飯、芡實粥,是很恰當的。 雨季時,或者體質脾虛、腎虛,身體濕氣重,水液代謝不好,就可以將白飯裡面加一些芡實來煮。 ➤芡實飯,怎麼煮呢? 芡實,要先浸泡在飲用水中,大約二、三十分鐘,然後直接加到白米裡面,放入電鍋一起煮,通常我會再滴一小滴的油,整鍋飯會很鬆軟香甜。 我們再看看芡實的一些中醫功效,和烹煮的建議: *首先,是脾虛然後容易腹瀉的體質,我們可以搭配茯苓、或者紅豆。這些可以利濕氣的材料。   夏季天氣濕熱的時候,還可以酌加薏苡仁,也就是薏仁。不過,虛寒體質,像是偏瘦、氣血虛、容易怕冷、手腳冰冷、婦科弱的人,平常就不需要加薏仁了,因為薏仁偏寒。 *如果女性分泌物白帶多,可以搭配補脾氣的黨參、和山藥。煮粥、燉湯,都很適合。 *若是家裡面有小孩、老年人的,脾腎較虛的,可能會有頻尿、晚上起來尿尿、甚至尿床的現象。青春期男孩子,有遺精現象的,蓮子、和芡實,可以一起用。這是很美味的組合,可以直接煮成芡實蓮子飯,芡實和蓮子的比例不要太高,會比較可口,記得芡實要先泡水過。 *然後,也可以煮成甜湯,最後再加點桂花蜜,就不會太甜,而且還有個清香感。 上面介紹的,一般大眾也都很適合在平日,或者雨季時煮來吃。 ➤不適合吃芡實的族群: 像是便秘、有食積(累積的積)、容易肚子脹滿、脹氣,以及感冒時、還有體質燥熱的族群,就不太適合芡實料理。 ➤芡實與四神湯其它材料的不同: 芡實,和蓮子、淮山(就是山藥),常一起用。他們就是四神湯裡面的主要材料。但是,其實各自還是有些不同,芡實的功效,比較偏下焦,所以像是剛才講的慢性腹瀉、女性白帶、小孩老人容易夜尿 ….. ,如果是屬於脾腎虛的體質,芡實就可以幫忙。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6-01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9 為什麼吃太補傷身體?「壯火食氣」EP09《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為什麼吃太補傷身體?「壯火食氣」 】 在《黃帝內經 · 陰陽應象大論》篇,顧名思義,講了好多關於陰陽的基本道理,我們慢慢介紹給大家~~ 中醫有句名言“壯火食氣”,如果用來談食補、食療,是很重要的基本觀念,也是容易忽略的。 好多觀念,我們透過生活化的實際例子來推廣。 舉個例子,韓劇幾年前有部收視率很高的穿越劇、偶像劇《名不虛傳》。裡面有段男主角許任醫師,去治療醫院 VIP貴賓閔會長的劇情,就很值得一提。 劇情是這樣的,許任醫師,到閔會長家中看病,會長剛好買了一批名貴藥酒,藥酒的價錢可以抵許任好幾年的工資薪水。許任卻跟會長說,他的陽氣過剩,那些名貴藥酒對會長反而是毒中之毒,一邊還吩咐會長家中傭人趕緊將名貴藥酒倒了。 有權有勢當會長的,總是身邊不乏讚美他面泛紅光、聲如洪鐘的,哪裡受得了許任的善意指正,立即發脾氣、並且搶救他名貴的藥酒。 其實,許任的診斷是沒錯的,這樣的劇情,也深入淺出的介紹了中醫的陰陽應該平衡,「陰平陽密」的智慧。 《黃帝內經》裡面說的「壯火食氣」、「壯火散氣」,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過度進補,讓陽氣過於旺盛,反而身體會失去平衡,最後反而更加虛損。 我們進一步來說明: 經文是這樣寫的:「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一般溫性、味薄的飲食、藥材,可以補養人的氣血,所以說少火生氣,可以使氣壯。 而熱性的、大熱的、味厚重的飲食、藥材,容易消耗人的正氣,所以會使得氣衰。對於人體來說,反而是過多的、有害的了。 更何況,陰陽就像太極圖一樣,應該是平衡的,人就會輕安、健康。否則,就會有「陽勝則陰病」的問題,就是說,陽熱過於強盛,人體的陰,像是陰血、陰的津液等等,就會受到損傷、消耗。 所以,劇中的主角許任醫師,才會那樣跟閔會長說,雖然倒掉了價格昂貴的藥酒,卻其實是真的很不適合已經“面泛紅光、聲如洪鐘”,陽氣已經很旺盛的閔會長的。反而,更適合劇情中安排的,許任將其中一缸藥酒送給了一旁在閔會長家中幫傭的婦人,身體已經虛損的、陽氣不足的才適合的。而不是藥材名貴就是好藥膳。 今天,透過這個故事,來談「壯火散氣,少火生氣」,特別是在大眾飲食營養豐富、又剛好是夏季的現在。在進補藥膳、或者購買健康食品、輔助食品時,要看到底身體需不需要,否則反而代謝不掉,傷害到身體。 以及在日常用餐時,熱量高(像是甜食、油膩的)、難消化(像是高蛋白飲食)、以及口味調味重、特別是辛辣的、燒烤油炸的食物,都可能讓身體越吃越虛、越累,外表氣色好,其實已經內耗、內虛損了。大家有沒有發現,中西醫的許多觀念、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喔。 提供給大家參考~~~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2907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8 夏天留意“熱傷氣”,特別是家中有老人、幼童的EP08《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夏天留意“熱傷氣”,特別是家中有老人、幼童的 】 課堂上,有人提到家族中的長輩,最近常說胃口很差、有噁心想吐的感覺、脾氣也不好、常生氣罵人 ......。由於天氣炎熱,便問了學員長輩的居家環境,果然,老人家節省慣了,雖然經濟優渥,夏天卻捨不得開冷氣降溫,這樣的情況,數年來已經跟好幾位朋友、學員聊過。 年輕還在就讀中醫時,便曾被一則新聞吸引,內容是關於歐洲熱浪,當地政府呼籲民眾,特別是老人們,盡量到有冷氣的公共場所,像是百貨公司等地方,或者森林樹下、湖泊等涼爽的戶外;後來,仔細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歐洲許多先進國家,在夏季每當熱浪來臨時,不但易引起森林大火,即使在現代,仍然有老人、病人、一些獨居者,因為熱浪而有生命危險、甚至於死亡。 這個新聞消息,在課堂上後來運用來加深大家的印象,不要小看炎熱的天氣,中暑、身體不舒服的人,即使是現代科技進步、醫療資訊豐富,依然常見。 《黃帝內經 · 陰陽應象大論》篇裡面,提到了“熱傷氣”的觀念,也就是說,夏天是非常耗氣的,古人有避暑山莊、現代人有暑假,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炎熱的天氣,很容易損耗到人體的陽氣,不但容易感到疲倦、無力,也容易造成心臟的負擔。 許多人以為,冬季天氣冷,才需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發作;其實,夏季心臟疾病發作也不少見。衛福部也曾經呼籲過,夏天氣溫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也比平常增加,還有夏季流汗,身體水分蒸發也讓血液變得黏稠,容易出現心臟、血管問題,心悸、心肌梗塞等,都有可能發生喔。 這些都是古中醫談的“熱傷氣”,以及“心主血脈”的白話說明。 或許,有人好奇,怎麼一聽就先詢問學員的長輩是不是熱到了呢?—— 因為,夏季無端地煩躁、發脾氣,經常是體內有熱、有瘀、有瘀阻。 又為什麼胃口會差、還有反胃、噁心感呢??—— 炎熱,傷氣、傷津液(身體內的水分等等),當然疲倦胃口差;更何況,因為天氣熱,一般就會吃喝些清涼的飲食,結果,就導致消化系統脾胃虛寒了,所以,噁心、想吐。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 )運用空調、或者電扇、水冷扇等等,讓室溫降下來; 2 )在中午時要避免曝曬,長輩們不妨睡睡午覺、養心安神; 3 )保持通風、補充水分; 4 )穿著方面,可盡量選擇棉麻等透氣材質,或者涼感衣等;此外,淺色衣服、帽子等也都有幫助; 5 )飲食方面,選擇清淡、平和的食物,避免過多辛香料、調味料,以免上火; 6 )手掌心的勞宮穴(就是手掌心最凹陷的地方)、還有彎曲手肘,手肘內側肘橫紋靠近小指頭那一側的曲澤穴,這兩個穴道可以按摩、拍打,有清熱、寧心的幫助。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 夏天,因為天氣炎熱,所以皮膚毛細孔會自然打開,或者流汗,來幫助散熱、調節體溫。無形中,就會有,“熱傷氣”、“熱傷津液”的狀況,會造成心血管的負擔。所以,大家別忘了避暑的基本常識,特別是家中有長輩與幼童、還有病人的。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在藏為心,...... 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 ,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2507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7 中醫的舌診:心開竅於舌EP7《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中醫的舌診:心開竅於舌 】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中醫很神奇的「舌診」,裡面一些大家日常就可以注意的。 上一集,我們聊到「心,在味為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心,在竅為舌」。 ■「舌尖區」 如果,我們看一個人的舌尖紅通通的,通常就是心火旺、最近睡得很不好、或者熬夜,或者有很煩心的事情了。如果舌尖紅的面積大一些,有時候是肺火旺,例如感冒了、正在咳嗽、發燒,舌頭前端就會紅通通的。因為舌頭前端象徵的是我們人體上焦心、肺的位置。 ■「小紅點」 看過不少人有舌尖紅,甚至於有一些小紅點,當場都會詢問一下,是不是最近睡不好、或者有事情煩惱、或者心臟有時候會亂跳,許多人都笑說中醫像在算命一下,怎麼知道的? —— 其實就是中醫的一些診斷的方法,像是現在介紹的「望診」裡面的「舌診」。 ■「小褐點」 有些人的舌尖,則不是有小紅點,而是有小小的褐色的點點,這是瘀斑、瘀點,要慎防心臟病、心血管瘀阻、中風的發生,中醫說的氣滯血瘀、陰虛,這時候應該要主動開始運動囉。飲食、作息的部分,也要趕快做些調整。畢竟,等到病倒了才來治療,都是很得不償失的。 聽到這邊,大家是否想先看看自己與家人的舌頭了呢? ■「舌尖色淡」 再來,相反的,有些人的舌尖顏色很淡,甚至於整個舌頭的色澤都很淡,沒什麼血色,就要注意是否有心血不足、血虛的問題。這些一樣是心臟病的前兆,我們聽說過缺血性心臟病吧!也要主動注重一下日常的營養與作息囉,身體已經虛損了。 ■「舌僵、舌麻」 家中有長輩的人,則還要注意,如果長輩說舌頭麻麻的、或者講話有點口齒不清、有舌頭僵硬的現象,都有可能跟急、慢性病,心臟病、動脈硬化、中風、腦部或者頸部脖子的神經問題有關係,請不要輕忽。 今天,以《黃帝內經 · 陰陽應象大論》裡面說的「心開竅於舌」,來介紹一些簡單的中醫「舌診」方法。當然,「舌診」還有更多的內容細節,如果生病了就需要專業醫療人員來確認。 今天這些簡易的自我健康檢查,大家可以運用在生活中~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在藏為心,...... 在竅為舌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2205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6「心,在味為苦」所以養心要吃苦味嗎?EP6《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心,在味為苦」— 所以養心要吃苦味嗎? 】 夏天到了,所以我們來談談《黃帝內經》裡面五行的“火行”,相應於天氣是“熱”。經典裡面的原文,我們放在文字稿的下方。 今天,先來聊「味道」: 一開始,《黃帝內經》說:「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以及「在臟為心 ...... 在味為苦」。 所以,夏天養心,是要我們吃些苦味嗎?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部份。 苦味,大家知道一般都有“清熱、瀉火降火”的功效,最明顯的,例如:苦茶、苦瓜、蓮子心等。 的確是這樣的,中藥材裡面像是韓劇中常出現的“清心丸”,劇中人物只要一緊張、或者一生氣,就會演出趕快吞一顆“清心丸”的劇情。韓國的“清心丸”,其實就是中藥裡常聽說的“牛黃清心丸”,裡面的牛黃、和黃芩,味道都很苦,藥也是苦寒的。 在台灣,很多民眾熟悉的類似的中藥成藥,則是“穿心蓮”、“蓮心茶”,也一樣是苦寒的。 大家覺得這些可以養心安神嗎?答案當然不是囉~~原來,苦寒的藥物或者食材,主要是心火旺、身體有痰熱擾心的時候才用的,一般不會這樣保健心血管喔。 心火旺盛,是會有口乾、口苦、尿黃、心煩,甚至嚴重的話,會有口舌潰爛、心悸、高血壓、昏迷等問題的。不是一般的養心安神,保養心血管喔。 我們知道,人如果操煩、心煩、睡眠不足,上火了,心火旺、肝火旺,就會口苦。因為你看火燒東西,到最後就是碳化,就是苦味。人體如果上火,也是嘴巴很容易覺得有苦味。這時候,其實只要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就可以清火、降火氣囉。 更何況夏天的瓜果類很多,最常見的西瓜、小黃瓜、絲瓜 ...... 等等,都有很好的清熱、退火好處。 苦味,除非是中醫辯證的“痰火擾心”,有“實火”的症狀,一般我們不用太苦的飲食,或者藥材來養心喔。 苦味,如果是虛火的體質,例如有些中年、老年人,西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體質虛的,不但不能養心,可能還會因為苦味的苦寒、清火的特性,讓人體更虛,心氣、心陽更不足,造成心臟的更多負擔。 有一回,在夏季天氣很炎熱時,請長輩到生意很好的、許多健身人士很喜歡的夏威夷料理店,雖然餐點中有些海鮮蛋白質,但是因為除了份量少的主食外,就是大量新鮮的蔬食,年輕人吃的清爽、津津有味,曾經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長輩,卻感到身體不適,原因就是吃太涼了,傷心、也傷脾胃。後來還趕緊去喝了碗熱湯,才覺得舒服些。 同樣的道理,體質虛弱、老弱婦孺、有慢性病、三高、心血管疾病的族群,即使在夏天,都不適合吃太冰涼、或者太多苦味的食材的。 否則,很容易導致心陽虛弱、心氣虛損,對心臟的負擔更大。所以,《黃帝內經 · 陰陽應象大論》裡面說「苦傷氣」。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心,在味為苦」— 所以養心要吃苦味嗎?因為苦味多寒涼,而且主要有清熱瀉火作用,所以,除非有實火的症狀、現象,否則,是不適合用苦味食材、藥材來保養心血管的喔!! 中醫養心,反而很注重養心陽、養心氣、滋心陰,所以,不是用清火來養心喔~ 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比如說吃苦瓜,也可以用蒜頭來炒,你看許多餐館裡賣的金沙苦瓜,就是用鹹蛋黃、蒜頭,來炒苦瓜。涼拌的話,則可以加些胡麻醬。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輩,不要吃多。 覺得煩躁、有些上火了,可以吃些酸酸甜甜的水果,或者多喝水,吃些蔬菜、瓜果,都有幫助;還有,注意睡眠的充足。這些就是最簡單的生活中的養心之道。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味為苦,......,苦傷氣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1809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5「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下)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lgq50ecv00fw01tb7v365 EP5《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下)】 《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篇,是《素問》裡面的第二篇,一開始就跟我們說的很重要的事。 在先前幾個單集裡面,我們已經談了許多。 今天,我們繼續來談: 《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篇裡,大家熟悉的中醫學名言: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兩句話。 今天要講的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的:“秋冬養陰” 部分。 《四氣調神大論》裡面說: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如果在秋季沒有保養好,相應的五行屬金的收斂、氣向下肅降的作用就不足,肺部就會不通暢、皮膚會乾燥、或者鼻子鼻孔乾、或有乾咳的現象,也會導致胸腔有脹滿的感覺,咳嗽、痰多、胸悶、氣短、氣不順。 如果在冬天沒有保養好,相應的五行屬水的閉藏作用就不好,腎氣就會不足、虛弱,導致腹瀉、拉肚子、頻尿、手腳冰冷、怕冷,或者委靡ㄇㄧˇ、精神差、免疫力低下、嗜睡 ...... 等等問題。 所以,“秋冬養陰”是要我們順應好秋收、冬藏的大自然規律。比如說: 先前講的春天、夏天,睡眠時間,都是“夜臥早起”,可以“晚睡早起”的,晚睡不是到凌晨才睡,還是在半夜前子時前就要入睡,也就是最晚還是11點前就要入睡了。晚睡早起,是因為春、夏天的陽氣旺盛,人體也可以珍惜、順天行,好好地舒展陽氣。 但是,秋天、冬天的睡眠,就要開始收藏了。秋季要“早臥早起”,就是要開始早點睡了,要收斂陽氣了; 冬天,則是“早臥晚起”,不但要早點睡、也不需要太早起床,應該要充分地休息,這樣才符合冬藏的特性,要保存好照顧好陽氣。不過,這邊的晚起,不是睡到中午喔,現代人普遍起床的晚,《黃帝內經》裡面只是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等到太陽出來後才起床,不是天還矇矇亮五點多就起床了,大家別誤會了。 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裡面,春夏秋冬的睡眠時間,是順應四季的變化,不太一樣的。 我們透過睡眠時間,來為大家說明“秋冬養陰”的“四氣調神”原則,調什麼神呢?調理我們人體內臟陰陽的精神。 這樣子是符合這一篇裡面,最後說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預防醫學的觀念的。也是中醫《黃帝內經》一直在強調的!! 《黃帝內經》在這一篇最後一段說,如果不順應著“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根本大原則,而違逆自然律,是許多人體質差的慢性原因。有智慧的人,不是在生病之後才去治療,而是在身體的功能還沒有紊亂前就好好預防的。 最後一句話,語重心長的說:“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 。就是說,如果疾病已經形成,然後才去用藥治療,身體的功能紊亂之後才去進行調理,就如同這個譬喻:口渴了然後才去掘井,戰鬥已經開始然後才去鑄造武器—樣,不是太晚了嗎?是很愚笨的。 《黃帝內經 ‧ 四氣調神大論》這一篇,有許多中醫學很重要的預防醫學的觀念,我們總共分成了六個單集慢慢地介紹給大家。也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夠走在預防醫學的路上~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 」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 ———————————— *相關單集: 1. EP1「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 2. EP2「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 3. 第一季「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4. EP3「夏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5. EP4「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上)」 6. EP5「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下)」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1507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4「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上)EP4《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上) 】 《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篇,是《素問》裡面的第二篇,一開始就跟我們說的很重要的事。 在先前幾個單集裡面,我們已經談了許多。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的是: 常聽說的中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生病,在還沒有生病前先預防),這兩句很有名的話,就是從《四氣調神大論》篇裡面出來的喔^^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句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不治已病,治未病”。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如果在春季沒有保養好,相應的五行屬木的生發契機就不足,肝氣就會鬱悶而病變; 如果在夏天沒有保養好,相應的五行屬火的溫熱就不夠,心氣就會損傷、出現虛寒無力空洞的問題。 這是 “春夏養陽” 的原因,所以,我們鼓勵大家春天要出門春遊、走春,多走走、看看、曬曬太陽。 飲食方面則主動攝取些根莖類和五穀的營養,還有一點辛香的蔬菜。 根莖類和五穀是像土壤般健補脾胃土,幫助肝木生發氣機的,像是山藥、地瓜、南瓜、蓮子、馬鈴薯、米飯、小米、蓮藕 ...... 等等; 辛香的蔬菜,像是蔥、薑、韭菜、洋蔥、各種芽菜、芹菜、香菜、芫荽、紫蘇 ......,這些都是辛溫助陽的食材,很“發”的,所以要攝取,但也要注意不要過量,才不會上火。 夏天,則是要避免吃太冰涼,各種涼品、瓜果類比較寒的飲食,盡量在中午前、白天食用; 還有冷氣和電扇等,不要直接對著身體吹,很容易在無形中受了風寒; 要稍微運動,讓自己可以自然地流汗,但是不要一直出大汗,避免陽氣和陰液水分流失太多。 心情愉快、四處旅遊,或者做些開心的活動。忙碌於學業或工作的,也可以適度運動、慢步操場兩三圈(一般小學、中學,學校操場跑道大概是兩百~四百公尺左右;大學的會再大一些),不但流流汗、活動筋骨,還有很好的舒壓效果。假日,也可以排排郊山、市郊的低海拔山;或者打打球。讓陽氣可以自然地活動、發散。 不過都要留意,在出汗之後,不要立刻吹風、喝冰飲,還要補充一些電解質水份。 俗話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的養生方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夏季那麼炎熱了,為什麼還要吃熱性的薑呢?原因就是,夏天我們很容易飲食太寒涼了,很容易傷到脾胃,所以,主動在烹飪烹調時,加入一些生薑(夏季產的薑,剛好是最需要的嫩薑、生薑),可以幫助我們暖胃、還有很好的利水的效果,所以,生薑、嫩薑皮是不要削皮的,因為皮的部分,最利水。 今天,我們談的是「春夏養陽」,春天夏天要順天行,善養身體的陽氣,這樣才能健康、少病痛。還會為秋冬做好體質的準備。 下一集,我們再繼續談「秋冬養陰」。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1107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3 夏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3《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夏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 聽過前兩集,《四氣調神大論》裡,告訴我們:很多的疾病或症狀,都是前一個季節就留下、造成的。 我們要繼續跟大家聊聊現在夏季了 --【夏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內經》原典裡面,總共我們分三句話來說: 第一句「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這句話是說: 在夏天,是萬物最繁盛秀美的季節,天地的氣機上下交通著,萬物也開花結果了。這個季節,陽氣旺盛,可以晚睡早起,活動的時間長一些。並且不要對白天的長時間和炎熱感到失去耐心或厭煩(我們知道夏天的白天時間是四季中最長的嘛)。 很多人會以為,睡眠不是應該 “早睡早起,身體好” 嗎?怎麼《黃帝內經》教我們可以“晚睡早起”呢? 這是相對於其他季節來說的。 像是冬天,是白天短、夜晚長,大自然陰陽的陰氣比較多,《黃帝內經》就說冬天要“早睡晚起”了,讓身體修復睡眠的時間長一點。 四季的睡眠入睡和起床時間,古人是很順應大自然的喔。 大家在開始重視節氣飲食的同時,也不妨學習一下古人這個睡眠的生活智慧~ 我們再繼續看原典的第二句話「無厭於日,使志無怒」 這句話是說: 不要對時間較長的白天,以及炎熱的氣候,感到不耐煩;使情緒保持平、不煩躁易怒。我們知道夏季天氣熱,五行是主“火”的,相對應的內臟是“心”,“心主火”,所以,我們常聽說“心火旺”、“上火了”,養心之道,最基本的就是 “避暑” 和 “少生氣” !! 就是不要熱到了,特別是上年紀的人,還有不要隨便生氣,很傷心喔,凡事看開一點,多接觸一些開心的人、事、物~ 第三句「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這句話是說: 夏天的炎熱,自然的使人氣色有光彩,使身體的陽氣能夠得到宣散,就像人把愉快歡喜的心情表露在外一樣。 所以,人在夏季,也是要多活動的,多走到戶外。年輕人可以盡量發揮興趣、專長,中老年人、或退休後,也可以多安排些旅遊、聚餐餐敘等等。 活動和運動,會讓身體的毛細孔能夠自然的排汗,這樣心、肺機能就會健康。 這些都是夏天節氣相應於“長”、“長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養生方法。 我們再複習一下,夏季,陽氣旺盛、蓬勃,所以,人要“順勢而為”: 1. 白天好好活動,可以晚點睡、早點起床(晚睡不是熬夜喔)。 2. 然後,要注意避暑、不要熱到了;還有心緒心情保持愉快,盡量少生氣,避免心火旺,傷心氣。 3. 還有,身體的毛細孔要能夠自然的排汗,這樣心、肺機能才會健康。 以上,是夏天的三個月,《黃帝內經》提醒我們的保健方法。大家一起來實踐喔~~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相關單集: 1. EP1「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 2. EP2「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 3. 第一季「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4. EP3「夏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5. EP4「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上)」 6. EP5「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下)」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08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2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EP2《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 】 在先前的單集中,我們聊到《黃帝內經》透由人體小自然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道理,教我們如何避免往後容易發生的疾病。 今天,我們再聊聊秋、冬兩個季節,應該留意、預防的。 秋天,秋收,秋天是收割、收藏的季節,就像人生中的中年一般,要開始準備退休了。 退休,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了,而是不再向青壯年般四處奔波打拼、好多念頭想法、勞神傷形,要收斂起先前向外宣散的神氣、精力。一樣早起但是也要早點休息,生活與情緒安定寧靜。這些都是秋季與中年的養生之道。 如果違逆了秋氣應該收斂養護之道,到了冬天天氣寒涼時,就會因為養護閉藏的力量不足,很容易有腹瀉的症狀。 人體的脾陽虛、腎陽虛,明顯地、容易造成的症狀,都是腹瀉,也就是大家聽說的中醫講的中焦虛寒、或下焦虛寒的問題。 秋收之道,其實是養護精氣,就像人到了中年,即便是身體健康、外型年輕,也慢慢地不再適合像青壯年般衝鋒陷陣、體力充沛,適合盡情去挑戰、歷練了。收斂起鋒芒,隨份隨力,自在從容,如此才有好品質的中老年生活。 不然,過度消耗體力、心神,隨著年齡生理的退化,終究容易傷到正陽之氣,到了老年就容易體虛、有病痛。 最後,我們來談冬季。 冬藏,冬季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如果在溫帶地區,是會水面結冰、而作物休耕。 所以,人也應盡量不擾動陽氣,要“早臥晚起”,早點睡而不要太早起床,充分休息。 並且“去寒就溫”,也就是避免寒冷著涼,保持溫暖;還有,要注意“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意思是不要讓皮膚毛細孔不當張開出汗,使得陽氣大量喪失。 在台灣副熱帶氣候的我們比較難體會,因為冬季也不會太寒冷, 天氣寒冷的時候或地區,保暖是相當重要的,我們不會靠一直運動產熱來避寒過冬對嗎?心肺的負擔會過重,能量也會耗損掉。 中醫學講的運動流汗可以“排寒”,是讓身體的氣機通暢,進而透由毛孔排出人體“多餘的、滯留的”寒邪,而不是天氣環境本身的寒冷。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不要傷寒了。 冬季,如果保暖、閉藏、休息不足,就會傷害到先天之本腎氣、腎陽,虛弱了。 到了春天,應供給春天要煥發生長的能量就不足,而產生手腳四肢無力、冰涼的症狀。腎,又是主骨髓的,所以更容易呈現在四肢方面的痿弱無力上,陽氣不足,所以四肢末梢冰冷。 我們用兩集單集來說明《黃帝內經》裡面的預防醫學智慧。體質與疾病,許多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防微杜漸”、“順應自然”,是古中醫教導我們的方法。 ------------------------------- *原典:《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 「秋三月,...... 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相關單集: 1. EP1「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 2. EP2「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 3. 第一季「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4. EP3「夏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5. EP4「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上)」 6. EP5「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下)」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0406 min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生活中醫,說給你聽第二季EP01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EP1《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 】 在先前的單集中,我們曾經聊過【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初步介紹了《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 《四氣調神大論》,是《黃帝內經》裡介紹中醫 “上醫治未病” 觀念,也就是現代人說的 “預防醫學”的主要篇章。 裡面,除了談一年四氣,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應該怎麼生活作息與睡眠,和好的心態對應之外。 還有一部分,是告訴我們:很多的疾病或症狀,都是先前留下的、累積造成的。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部分。 (此外,建議大家在聽這個單集前,可以先溫習收聽先前的單集【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內經》裡聊到,春夏秋冬各自對應著自然萬物生長收藏的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如果在春天違逆了應有的作息方法,夏天就容易感冒、或出現一些身體虛寒的症狀 在夏季違逆了,秋季就容易有些寒熱症狀; 在秋天違逆了,冬天就容易有腹瀉現象; 在冬季違逆了,就會導致來年的春季有四肢無力冰冷的問題。 哇~《黃帝內經》是怎麼知道這些以後會發生的疾病的?是卜卦、算命、預言嗎?其實,這是古中醫學很有智慧的觀察,也是人體小自然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說明。 這個單集,我們先聊聊春、夏兩個季節。 在春天,萬物生氣蓬勃、草木萌芽時節,也就像是人一生中的嬰幼兒、兒童時期。 這個季節,陽氣是非常旺盛的,也就是許多人曾聽過的中醫認為「春夏要養陽」,意思就是“順勢而為”,在春天要好好呵護好“陽氣的生發”,讓免疫力、生命的氣息,能夠順暢發展。 所以,如果在春天違逆了這個自然律,就像兒童不給予他足夠的營養,不多鼓勵他成長,那麼,就會發育不好。 在預防醫學的部分也是,春季違逆了大地陽氣的生氣蓬勃氣息,不足了、受損了,那麼,夏季就會因為陽氣不足,而身體相對地虛寒。 或許,大家會納悶,夏天天氣那麼熱,怎麼可能還會有寒症?怎麼會有虛寒的症狀呢? 那是因為,正因為夏季炎熱,難免我們會在作息方面納個涼、吹吹風、吃些退火、清涼的飲食,而因為春天該養的陽氣不足、能量不夠,所以,到了夏季,就很容易吹到風、或者吃了點涼性食物,就感冒了、胃腸就受不了了。 就像兒童時期,營養不足、體質虛,到了青春期就沒辦法好好抽高、長得好,是一樣的道理。 夏季,是大自然中能量飽滿、萬物繁榮茂盛的季節; 就像人生中的青壯年,是精華階段,體能、智力、反應各方面都很充沛, 正是應該充分發揮,在人生綻放光彩、才能的時候。 一樣是符合「春夏養陽」時。 所以,《黃帝內經》裡面就說夏季時,人們可以晚睡早起,而且情緒是平和不煩不怒的,經文中說“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意思就是說讓身體的陽氣能夠自然地宣散,就像是把愉快歡喜的心情“所愛”表露出來一般,這些是符合“夏長”,夏季節氣相應“長養”的生活方法。 就如同人在青春期、青壯年,充分去發揮長才、好好培養並展現自身的能力與興趣喜好,讓生命力、陽氣,能夠順暢地流動,儲備中老年的資糧,而不是消沈、壓抑、憂鬱、裹足不前,日後到了中老年徒留遺憾,甚至生活困難不安。 所以,如果在夏季違逆了天地長養的自然律,陽氣沒有得到充分的長養、宣發,那麼,到了秋季,秋收的季節,收斂的力量就不足,就容易生病,甚至於到了冬季更會重病難癒。 試著想想,如果青壯年身心都虛損了,到了中年難免更力不從心,若沒有好好修復調養,再到老年,有時候就更讓人無能為力了。 《黃帝內經》這本古中醫醫書,是不是充滿了人生智慧呢?! —— 許多的疾病,都無法依賴藥物、手術啊!! ------------------------------- *原典:《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 「春三月,......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相關單集: 1. EP1「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 2. EP2「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 3. 第一季「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4. EP3「夏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5. EP4「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上)」 6. EP5「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智慧(下)」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2023-05-01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