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Charlotte Perriand

Shows

Designaholic2025-04-2257 minCulte2025-03-0304 minBehind The Design2025-02-2502 minBehind The Design2025-02-1103 minLa prescription culturelle2025-02-1114 minUn podcast, une œuvre2025-01-3132 mintvmountain la télévision montagne alpinisme ski de randonnée sur le web basée au Pays du Mont-Blanc2025-01-2350 mintvmountain la télévision montagne alpinisme ski de randonnée sur le web basée au Pays du Mont-Blanc2025-01-0750 minDu Grand Art2025-01-0608 minBehind The Design2024-12-1002 minBehind The Design2024-12-0303 minWomen Designers You Should Know2024-10-2257 minLes Histoires de l\'art2024-10-0803 minBehind The Design2024-09-1803 min【ラジオ】今日は何のイス2024-07-2810 minARCHI COOL2024-03-2016 minHistoriquement vôtre - Stéphane Bern - Intégrale2024-02-1041 minLes Engagé(e)s2023-12-1034 minMaudits Artistes2023-06-2536 minBetyle2023-06-1302 minGābl Media Continuing Education2023-06-0431 mincoses modernes2023-05-2439 minEscapades RTR2023-04-281h 00L\'essence2023-02-051h 17Main mrousseau4 channel2023-01-1100 minArquitetura Objetiva2023-01-1120 minalt-Tokyo
alt-Tokyo#007: 八木保さん: アートディレクター: 西海岸から再発見した日本の美意識、暮らしに溶け込んだ社会貢献、食べることはクリエイティブalt-Tokyo では、kurkku alternative代表、江良慶介が、循環をテーマに、実践者の皆さん、コミュニティの皆さんと共に、課題を深掘りし、一緒に取り組める、オルタナティブな仕組みを提供していきます。第7回では、アートディレクター、八木保さんに、西海岸から再発見した日本の美意識について、日常の暮らしに溶け込んだ社会貢献について、そして、食べることとクリエイティブについてお話をうかがいました。kurkku alternativeのwebサイト、https://kurkku-alt.jpにて、収録内容の全文をお読みいただき、エピソードで登場したキーワードへのリンクを辿ることができます。音声とあわせてご活用ください。八木保1984年に渡米、アメリカのアパレルメーカー「ESPRIT」のアートディレクターを担う。 その後、サンフランシスコに Tamotsu Yagi Design を設立。 1995年に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近代美術館(SF MoMA)開館時に個展を開催。 以後、100点以上の作品が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近代美術館のコレクションとなる。 2000年にスティーブ ジョブスと共に、Apple Storeのコンセプトおよびコンサルティングを手掛ける。 2011年、JAPAN HOUSE Los Angelesのクリエイティブディレクションを担当する。現在はカリフォルニアを拠点に、世界中でさまざまなプロジェクトに携わっている。 ジャン プルーヴェ展のほか、目で食の世界を味わう展覧会 eye eAt 展 も京都で開催中。 近著に「CHARLOTTE PERRIAND and JEAN PROUVÉ・A COLLECTION of TAMOTSU YAGI」(CHARIOTS ON FIRE PRESS)など井田順子慶應義塾大学環境情報学部卒 浜野総合研究所入社、2005年 株式会社乃村工藝社、2010年 CPCenterに在籍し、都市型商業施設プロデュースにおけるコンセプトづくりやMD計画を実施。2012年よりフリーランス。商業施設開発に加え、業態開発やブランド開発事業も多数実施。主な実績:商業施設開発プロデュース|QFRONT、二子玉川rise、東京ミッドタウン、GRAND FRONT OSAKA、京都タワーSANDO、Shibuya Scramble Square業態開発プロデュース|CHEESE GARDEN、Food Showリニューアル、cafe & bakery熱海、ギャラリー&サロンkojin kyoto「eye eAt」展など。Key Words: kojin kyoto, Tamotsu Yagi Design, ESPRIT, 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近代美術館(SFMOMA), ベニス(カリフォルニア), ジャン プルーヴェ(Jean Prouvé), ダグラス トンプキンス(Douglas Tompkins), 倉俣史郎, スティーブ ジョブス(Steve Jobs), イヴォン シュイナード(Yvon Chouinard), ピート モンドリアン(Piet Mondrian), 坂茂, THE NORTH FACE, アリス ウォータース(Alice Waters), シェ パニーズ(Chez Panisse), エディブルスクールヤード(the Edible Schoolyard), AID&COMFORT Ⅱ, 石岡瑛子, ローリー アンダーソン(Laurie Anderson), フィリップ グラス(Philip Glass), dosa, クリスティーナ キム(Christina Kim), フリッチョフ カプラ(Fritjof Capra), エルムウッド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Elmwood Institute), タオ自然学, ソール バス(Saul Bass), 谷口吉生, 広島中工場, ドライブ マイ カー, 百味存, 横山夫紀子, 原川慎一郎, Noma, ブッチャーズドーター(Butcher’s daughter), ヴィーガン, インポッシブルバーガー(Impossible burger), シェフズテーブル, ジェリー ベックリー(Gerry Beckley), 名前のない馬(A Horse With No Name), パトリックセガン(Patrick Seguin), 緒方慎一郎, DOVER STREET MARKET, 写真展「Gerry Beckley’s America」10月21日〜10月25日 kojin kyotoにて
2022-10-2049 minNaakt op een kleedje2022-07-1430 minLe Vrai du Faux2022-07-1304 minQu\'est-ce que la mode ?2022-06-2051 minBruxelles ma Belge2022-05-3150 minLe Trait2022-05-1357 minچهره‌ها و گفتگوها
چهره‌ها و گفتگوهاسیمین نطّاق: ایرانیان شاید نخستین قومی بودند که از هنر گرافیک و طرح‌های انتزاعی بهرۀ کاربردی گرفتند«چهره‌ها و گفتگوها» این بار میزبان هنرمندی است که در بوستان آفرینش‌های بصری بویژه در طراحی گرافیک و عکاسی خانه دارد و در این پهنه بیش و پیش از همه به طراحی چاپ پرداخته و علاوه بر آفرینش‌ بسیاری طرح‌ روی جلد، تدوین و اجرای هنری شمار فراوانی کتب ارزشمند را بر عهده داشته است. سیمین ـ سِلیا نطّاق، در این گفتگو به تعریف هنر گرافیک می‌پردازد و یادآوری می‌کند که چگونه ایرانیان باستان از این هنر برای گویا کردن ابزار زندگی روزمره بهره می‌بردند. این گفتگو برای نخستین بار در ۱۴ ژانویۀ ۲۰۱٧ از این رادیو پخش گردید و اینک در اختیار کاربران قرار می‌گیرد. میهمان این هفتۀ «چهره‌ها و گفتگوها» با هنر و کاردانی خود، عرضۀ آثار دیگران را رنگ و جلائی تازه بخشیده و برگ‌های کاغذ را که زندگی این و توانگری آن دیگری را بر خود دارند، از ارج و غنای بسیار برخوردار ساخته است. سه جلد کتاب اختصاص یافته به آثار شارلوت پِرییان «Charlotte Perriand»، معمار و طراح فرانسوی، که نامش در کنار لوکوربوزیه «Le Corbusier» و پیِّر ژَنره «Pierre Jeanneret» در تاریخ معماری و دیزاین فرانسه ثبت شده است، از کارهای اوست. سلسله کتب اختصاص یافته به دکوراتورهای دهه‌های گوناگون و یا تک نگاری‌های هنری در بارۀ هنرمندانی چون «Marc du Plantier»، «Robert Couturier» و یا «Maxime Old» نیز توسط او طرح و به اجرا گذاشته شده است. کلیۀ این آثار که از سوی انتشاراتی نورما (Norma) درپاریس چاپ شده، در زمرۀ کتب نفیس قرار دارند.میهمان این هفتۀ «چهره‌ها و گفتگوها» سیمین سلیا نطّاق است که در رشتۀ گرافیک، ادبیات فرانسه و نشانه شناسی و ارتباطات بصری تحصیل کرده و در کار طراحی پرتوان و چیره دست شده است.او در این گفتگو با اشاره به ناآشنائی بسیاری از مردم با هنر گرافیک، تاکید می‌کند که شاید بهترین تعریف برای این فن و هنر این باشد که «گرافیگ رسانه‌ایست که رسانه‌های دیگر را گویاتر می‌کند».سیمین نطّاق یادآوری می‌کند که ایرانیان باستان از نخستین کسانی بودند که از گرافیک بهرۀ کارکردی گرفتند، چرا که اگر به کوزه‌های بدست آمده از تپۀ سیَلک بنگریم می‌بینیم که هر یک از آنها نشانۀ ویژه‌ای دارد که کارکرد آن را بیان می‌کند و از این راه است که پی می‌بریم این یک برای ذخیرۀ آب و آن دیگری برای ذخیرۀ آرد بکار می‌رفته است.او ابزارهای اصلی کار یک گرافیست را پیش از همه «نگرش» و پس از آن «شناخت فرم‌ها از جمله حروف» می‌داند و می‌گوید شناخت موضوعی که با طراحی گرافیک گویائی می‌یابد نیز بسیار اهمیت دارد.سیمین نطّاق در این گفتگو به جنبه‌های فرهنگی ـ هنری و نیز اجتماعی ـ سیاسی گرافیک اشاره می‌کند و می‌گوید هر اثری بستری آمیخته از این همه دارد.او در این گفتگو به چگونگی گرایش خود به هنر گرافیک می‌پردازد و به زندگی خود در سرزمین زادگاه و سپس در فرانسه اشاره دارد.این گفتگو را می‌توانید در اینجا گوش کنید... 
2022-04-2722 miniNCONTRi2022-03-0436 minLe goût de M2022-02-1842 miniNCONTRi2022-02-1601 minShe Builds Podcast2022-02-1537 minKonfekt Korner2021-12-3059 minKonfekt Korner2021-12-3000 minaBcd - Le podcast de l\'École Bleue2021-12-1727 minL\'âme à lire2021-12-1718 minDesigner Stefano Pasotti2021-11-2018 minDesigner Stefano Pasotti2021-11-2018 minCéline Ferrary2021-11-0937 minLE DESIGN SUR ÉCOUTE2021-11-0105 minLe Trait2021-10-2937 minDesígnios2021-09-3030 minPablocast2021-09-1402 minBande à part2021-09-1228 minNouveau Modèle2021-08-271h 20NXT A Position: der Architekturessay2021-08-1305 minOÙ EST LE BEAU ?2021-08-0546 minDesign Journeys2021-07-271h 35FranceFineArt2021-07-1318 minFront Row2021-06-2428 minArts & Ideas2021-06-0844 minLes Femmes Artistes sont Dangereuses !2021-05-201h 32Vormtaal2021-04-2615 minDesigner Stefano Pasotti2021-04-2106 minDesigner Stefano Pasotti2021-04-2106 minHeroínas de la Arquitectura2021-04-0908 minMain nicolas.abeillon channel2021-04-0700 minJUSTE SOUS L\'ETOILE2021-03-1824 minLe Trait2021-03-1335 minOÙ EST LE BEAU ?2021-03-0446 min33 \'PICCOLE\' STORIE DI DESIGN2021-02-1903 minDesign Journeys2021-02-091h 35Designers Marocains2020-12-2048 minUne Tout Autre Histoire2020-12-1321 min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
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05. 住在机器里的建筑师可以带你远走高飞的香水 Bonjour~ 上次我介绍了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就是香奈儿女士她那位集结20年代前卫艺术味道的好友诗人,同时我也提到了法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鼻祖,影响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坛。考克多(Cocteau)曾这么形容波德莱尔:"他的目光逐渐落在我们的身上,就像星光照射到我们一样。"其实,波德莱尔的目光也照射到香水业界,我想,每个做香水创意的人的书架上,都应该要有他的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 你看!这是60年代法文版的《恶之花》,我去年在巴黎旧书摊寻宝找到的,书皮已经很破损了,但是一翻起书页,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质感、温度、声音,甚至闻到淡淡的油墨的味道呢。你闻一闻,是不是可以体会波德莱尔强调的审美上的"通感",那种"香味、颜色和声音交相呼应"呢? 波德莱尔在首版《恶之花》上的笔记 波德莱尔的作品的确"诗中有香",我再举他另一个与香气有关的作品《Les Projets》 ,这是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Le Spleen de Paris)中的第二十四篇。波德莱尔在这篇散文诗里提到,有天他写诗写累了,就在巴黎的街道上散步,放空的脑袋突然闪入一个念头,想象他和他的恋人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筑爱巢:第一个地方是皇宫;第二个地方是靠海的热带小木屋,里头充满着玫瑰与麝香的香气;第三个地方是一个小旅馆。 波德莱尔回到家后突然意识到,他这个想象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外出旅行。他问自己:"为什么?当我的灵魂可以如此地灵活自如,我干嘛活受罪、强迫自己的身体改变位置?" 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63 其实,波德莱尔的想象和香水的本质很类似,因为香水是一种可以激发享受的愉悦,把这种气味的想象力穿在身上,自己就是一个可以"远走高飞"的光环了,而且还香香的。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不是也说过吗,"嗅觉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能送我们穿越数千里,穿过所有往日的时光……" 所以,穿上一款香水...... 比如穿上香奈儿CUIR DE RUSSIE(俄罗斯皮革香水),你就可以体验到俄罗斯骑士的魅力、白桦树皮油经过曝晒后的靴子皮革、以及充满阳光气息的烟草香,这款代表20年代俄罗斯贵族的经典气息;穿上香奈儿Paris-Riviera(香奈儿之水[巴黎-里维埃拉]),你可以想象南法地中海的蔚蓝海岸,炙热苦橙花香所营造的夏日假期;穿上香奈儿Paris-Biarritz(香奈儿之水[巴黎-比亚丽兹]),可以想象夹带柑橘果香和岩兰草香的大西洋的比亚丽兹海风。 感觉香水长了翅膀,可以带到我们远走高飞去旅行呢…… 香水与建筑,一种令人回味的关联性 的确,气味有关空间,而空间有关建筑。所以,香水和建筑也有一种令人回味的关联性。实际上,我们是可以通过嗅觉来体验建筑的。 想一想,我们在建筑物里活动,随着时间的流转,人身上的气味便与建筑物本身的气味相互融合成为一体,并且永久地烙印在脑海里了。 你觉不觉得,无论我们有没有宗教信仰,只要一进去神圣的空间,比如寺庙与教堂,我们便莫名地感觉平安喜乐?那是因为宗教活动与气味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些香薰、香火、蜡烛、鲜花的气味和那些圣经、佛经与签纸的气味,萦绕在空中……久而久之,便和人们的气味一起悄悄地渗入墙壁、柱子、还有家具,变成一种神圣严肃的氛围了。 再举一个例子,巴黎的康朋街31号(31 Rue Cambon)。1918年,香奈儿女士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精品店。而她的私人寓所以及工作室就在楼上。1921年,她开始在店内陈列时尚配饰,还有第一款与香奈儿时装和帽饰搭配的五号香水。可以这么说,康朋街31号见证了巴黎"疯狂年代"(Années folles)的上流社会、艺术、文化的历史,见证了前卫设计师香奈儿的毫无畏惧的创造力。 镶满镜子的回旋楼梯,以Art déco,也就是装饰艺术风格贯穿整幢建筑,灵动地捕捉折射光线与气味,我可以感受到空间里散发出的一股独特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你可以从香奈儿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这款闻起来优雅温暖的柑苔香调香水去体验。 香奈儿在镶满镜子的回旋楼梯上,1954 现在,或许你会问我:"可是,Della,音乐和香水都是隐形看不到的,它们都有notes,这点可是跟坚实而有形的建筑学不同的哟~" Well,建筑看起来的确刚硬,但是它的创意和香水一样,可以是异想天开或是形而上学的想象。而且两者还有跨界的共同点,例如: 结构——建筑的地基对应的是香水的后调,地面上的架构对应的是香水的中调,屋顶对应的是香水的前调。 纹理/质地——描述建筑纹理的语言与香水是重叠的:我们说大理石光滑,钢铁凉爽;我们说树脂木材很温暖,还有上光和抛光、金属感、粗糙、锋利...... 这些形容词,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香水给人的感受。比如香奈儿五号里的乙醛,给我一种干净、清爽的金属感(metallic);而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与Misia香水里头的鸢尾花,则让我闻出一种粉粉如石膏雕像的触感。 原料/成分——建筑物的原料有木材、金属、混凝土、石头、玻璃、水泥等等,而香水的成分有花朵、木头、香辛料、芳香草本植物、树脂、草与根等等。每一个原料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和历史,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原料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会是创意的一大考量。 如果创作的是一个艺术作品,那么原料的来源更得讲究:就建筑来说,美丽的泰姬陵结合了印度建筑和波斯建筑风格,它的建材使用了来自印度各地,还有亚洲包括中国、阿拉伯与阿富汗等地的材料。就香水来说,香奈儿五号香精里头的灵魂成分,比如五月玫瑰、茉莉,就是来自香水的诞生地,格拉斯。 美学——香水与建筑,都在追求一种平衡感的美学,也在挑战空间的感知度。两者的结构目的当然是创造优秀的作品,不过,对美的追求就是能让在这个空间里的人受到感动,走出了这个空间还能让人回味。 在这里跟你吐个自己的槽:其实,我在纽约念研究所时本想读建筑系,但我的数学实在是太烂了,怕以后把房子给盖歪了,只好摸摸鼻子改念视觉传达。但是,这并不减少我对建筑的欣赏。因为有"怕把房子盖歪"的恐慌,所以你可以猜得出,我绝对不是解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粉丝。对于设计,我向来喜欢简洁主义,所以我是戴着黑框圆眼镜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信徒。 欸,你有瑞士法郎十元纸钞吗?你看,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被称为"功能主义建筑之父",他可是瑞士人的骄傲呢~ 10元瑞士法郎纸币上的勒·柯布西耶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命运真是捉弄人,我那么想当建筑师,最后成为香水设计师。可是你知道吗?那位我喜欢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他从小的愿望是当画家。 1917年,勒·柯布西耶从瑞士家乡拉绍德封小镇(La Chaux-de-Fonds)搬到巴黎,开了一个设计工作室。他原先是打算用建筑谋生,来圆他的画家梦想,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建筑比绘画更受人喜欢。后来,他遇见了法国立体派画家阿梅德·奥占芳(Amédée Ozenfant),两人一拍即合。Ozenfant介绍了立体派画家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毕加索(Picasso)、胡安·格里斯(Juan Gris)给他认识。而且,从1920年开始,两人合编《新精神》杂志(L';Esprit Nouveau),也就是从这本杂志开始,本名叫Charles Édouard-Jeanneret 的勒,开始用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这个笔名发表文章。 为什么改了名啊?因为他要反映自己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候,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塑造自己。 勒·柯布西耶与Ozenfant一起开创了名为纯粹主义(Purism)的绘画新运动,取名叫做纯粹主义(Purism)的灵感,来自于静物画的作品中那种描绘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纯净感。纯粹主义强调以"去芜存菁"的方式,将物品呈现出一种纯净、简单的形式。 1920年,勒·柯布西耶的画作《静物与叠板》(Still Life with a Stack of Plates)就是纯粹主义的最好例证之一,它表明了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并且提倡以审美的方式来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杯子、瓶子,还有盘子这些可用机器复制的东西。 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翻译成英文是《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在这本书中,勒·柯布西耶阐述了自己是如何受到现代新兴理念的启发来进行建筑设计的,这其中包括了现代汽车、飞机、船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也是在这本书里,他宣称,房子就是一个"居住的机器",这也总结了他早期的设计理念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和基本态度。 Le Corbusier,1933 "装饰艺术"(Art déco)术语背后的人 在1925年巴黎世博会期间,勒·柯布西耶忙着为他的杂志《新精神》撰写一系列关于展览的文章,标题为 《1925年世博:艺术装饰》(1925 Expo: Arts Déco),这些文章日后被合并成一本书《今日装饰艺术》(L'art décoratif d'aujourd'hui)。被人形容善于辩论的勒·柯布西耶在这本书里头,对世博会上那些过度强调色彩缤纷与奢华物品的行为进行了大炮似的抨击,并且认为,家具等实用的物品不应该有装饰。他的结论是 "现代装饰即无装饰", 而这个结论反映了他对现代主义的思维,那就是建筑必须要向古典主义,特别是巴洛克风格之前的建筑学习,满足简单的生活机能就可以,不必再加上琐碎的、颓废的、装饰的、贵族的美学风格。 对了,我之前不是说过,勒·柯布西耶从小的愿望其实是当一个专职的画家、而不是建筑师吗?有趣的是,这个"事与愿违"的魔咒再一次发生在他身上——他为了书写方便,把1925年巴黎世博那长长一大串"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的全名,缩写为"1925 Expo: Arts Déco"。他是历史上最早使用"Art déco"这个术语的人之一,结果,原本最想和装饰艺术风格划清界限的勒·柯布西耶,从此和Art déco风格连上一条紧密的线。 既然Art déco和勒·柯布西耶以及香奈儿女士的美学理念有关系,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再介绍一下—— Art déco,中文通常叫做"装饰艺术",是一种从1920到1930年代的家具、装饰艺术和建筑的设计风格,几何形状是它的主要特征。你可以把装饰艺术当成新艺术(Art Nouveau)的继承和反叛来看。Art déco与新艺术风格的主要区别在于立体主义的影响,这使得从设计的总体上来看,它有较明显的几何特征。不过虽然如此,某些装饰派艺术的设计中,仍然保留了新艺术的设计基因,比如植物造形的图像还有弯弯绕绕的曲线。 请注意:装饰艺术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有时相互矛盾的风格所组成。它的灵感来自古代埃及艺术,阿兹特克人和其他古代中美洲的艺术,但是1925年后也受到现代船舶,火车和汽车设计的影响,同时它还借用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简约灵感,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和包豪斯(Bauhaus)风格等。装饰艺术的风格影响了家具、装饰艺术、时尚、纺织品、珠宝、摄影,还包括建筑,比如电影院及酒店等等的设计。我个人相当欣赏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就是Art déco风格的最佳典范。 纽约克莱斯勒大厦的尖顶 减法的设计 勒·柯布西耶不仅仅是个建筑师,也是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对于建筑美学,他追求和谐的几何对称与简洁。他和女建筑师夏洛特·佩里安德(Charlotte Perriand)推广"椅子是可以坐的机器"的设计定义,一起合作了一系列的家具设计。这个被开发成沙发的躺椅和扶手椅的家具系列,如今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室内设计典范,而且到现在还是无龄感 (timeless) 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了,我记得研究所上的那堂香水包装课,同样带着圆眼镜、也是建筑师出身的教授,为了要介绍香奈儿五号香水瓶的简约设计,还特别引用了勒·柯布西耶说的一句话:"简洁的能力意味着消除不必要的东西,从而使必要的东西可以说话。" 后来我发现,其实香奈儿女士也曾经说过"永远摘除,从不添加",让我会心一笑。所以,再次凝视五号香水瓶与包装设计,我终于可以体会香奈儿的"减法"美学。她的设计理念是——内容永远要比包装更重要,而简练的外表可以彰显最基本的元素。我向两位设计大师偷学创意,从此"减法"美学也成为我设计工作的最高宗旨。 结语 对了,其实"减法"风格不但运用在设计上,也可以运用在创意生活上。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2019年的一场演讲,当时一位年轻的设计师很苦恼地问我:如何突破创意的瓶颈? 其实他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创意人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梦魇,尤其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感觉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实际上却又无所适从。 我的方法当然不见得适用每一个人,但是每当我为想不出点子伤脑筋的时候,我会运用"减法"原则来按摩大脑。所以,当我想做一个短视频,我不会懊恼身边没有最好的摄影器材,因为手机也可以拍出一种创意出来;当我旅行时,没有电脑可以执行完美干净的3d创意概念图,我会用手边仅有的24色彩色铅笔构思设计拍照传给客户,他们照样买单。 我发现,在涉及到创意的时候,"限制"其实代表着"自由"。手边有多少就做多少事的认知,让我接受自己的极限,可以继续前进。所以,创造力不仅仅是我们"选择投入"的东西,也是我们"选择离开"的东西。这点,我想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和设计师香奈儿女士绝对赞同。
2020-11-0319 min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
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05. 住在机器里的建筑师可以带你远走高飞的香水 Bonjour~ 上次我介绍了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就是香奈儿女士她那位集结20年代前卫艺术味道的好友诗人,同时我也提到了法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鼻祖,影响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坛。考克多(Cocteau)曾这么形容波德莱尔:“他的目光逐渐落在我们的身上,就像星光照射到我们一样。”其实,波德莱尔的目光也照射到香水业界,我想,每个做香水创意的人的书架上,都应该要有他的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 你看!这是60年代法文版的《恶之花》,我去年在巴黎旧书摊寻宝找到的,书皮已经很破损了,但是一翻起书页,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质感、温度、声音,甚至闻到淡淡的油墨的味道呢。你闻一闻,是不是可以体会波德莱尔强调的审美上的“通感”,那种“香味、颜色和声音交相呼应”呢? 波德莱尔在首版《恶之花》上的笔记 波德莱尔的作品的确“诗中有香”,我再举他另一个与香气有关的作品《Les Projets》 ,这是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Le Spleen de Paris)中的第二十四篇。波德莱尔在这篇散文诗里提到,有天他写诗写累了,就在巴黎的街道上散步,放空的脑袋突然闪入一个念头,想象他和他的恋人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筑爱巢:第一个地方是皇宫;第二个地方是靠海的热带小木屋,里头充满着玫瑰与麝香的香气;第三个地方是一个小旅馆。 波德莱尔回到家后突然意识到,他这个想象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外出旅行。他问自己:“为什么?当我的灵魂可以如此地灵活自如,我干嘛活受罪、强迫自己的身体改变位置?” 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63 其实,波德莱尔的想象和香水的本质很类似,因为香水是一种可以激发享受的愉悦,把这种气味的想象力穿在身上,自己就是一个可以“远走高飞”的光环了,而且还香香的。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不是也说过吗,“嗅觉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能送我们穿越数千里,穿过所有往日的时光……” 所以,穿上一款香水...... 比如穿上香奈儿CUIR DE RUSSIE(俄罗斯皮革香水),你就可以体验到俄罗斯骑士的魅力、白桦树皮油经过曝晒后的靴子皮革、以及充满阳光气息的烟草香,这款代表20年代俄罗斯贵族的经典气息;穿上香奈儿Paris-Riviera(香奈儿之水[巴黎-里维埃拉]),你可以想象南法地中海的蔚蓝海岸,炙热苦橙花香所营造的夏日假期;穿上香奈儿Paris-Biarritz(香奈儿之水[巴黎-比亚丽兹]),可以想象夹带柑橘果香和岩兰草香的大西洋的比亚丽兹海风。 感觉香水长了翅膀,可以带到我们远走高飞去旅行呢…… 香水与建筑,一种令人回味的关联性 的确,气味有关空间,而空间有关建筑。所以,香水和建筑也有一种令人回味的关联性。实际上,我们是可以通过嗅觉来体验建筑的。 想一想,我们在建筑物里活动,随着时间的流转,人身上的气味便与建筑物本身的气味相互融合成为一体,并且永久地烙印在脑海里了。 你觉不觉得,无论我们有没有宗教信仰,只要一进去神圣的空间,比如寺庙与教堂,我们便莫名地感觉平安喜乐?那是因为宗教活动与气味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些香薰、香火、蜡烛、鲜花的气味和那些圣经、佛经与签纸的气味,萦绕在空中……久而久之,便和人们的气味一起悄悄地渗入墙壁、柱子、还有家具,变成一种神圣严肃的氛围了。 再举一个例子,巴黎的康朋街31号(31 Rue Cambon)。1918年,香奈儿女士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精品店。而她的私人寓所以及工作室就在楼上。1921年,她开始在店内陈列时尚配饰,还有第一款与香奈儿时装和帽饰搭配的五号香水。可以这么说,康朋街31号见证了巴黎“疯狂年代”(Années folles)的上流社会、艺术、文化的历史,见证了前卫设计师香奈儿的毫无畏惧的创造力。 镶满镜子的回旋楼梯,以Art déco,也就是装饰艺术风格贯穿整幢建筑,灵动地捕捉折射光线与气味,我可以感受到空间里散发出的一股独特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你可以从香奈儿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这款闻起来优雅温暖的柑苔香调香水去体验。 香奈儿在镶满镜子的回旋楼梯上,1954 现在,或许你会问我:“可是,Della,音乐和香水都是隐形看不到的,它们都有notes,这点可是跟坚实而有形的建筑学不同的哟~” Well,建筑看起来的确刚硬,但是它的创意和香水一样,可以是异想天开或是形而上学的想象。而且两者还有跨界的共同点,例如: 结构——建筑的地基对应的是香水的后调,地面上的架构对应的是香水的中调,屋顶对应的是香水的前调。 纹理/质地——描述建筑纹理的语言与香水是重叠的:我们说大理石光滑,钢铁凉爽;我们说树脂木材很温暖,还有上光和抛光、金属感、粗糙、锋利...... 这些形容词,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香水给人的感受。比如香奈儿五号里的乙醛,给我一种干净、清爽的金属感(metallic);而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与Misia香水里头的鸢尾花,则让我闻出一种粉粉如石膏雕像的触感。 原料/成分——建筑物的原料有木材、金属、混凝土、石头、玻璃、水泥等等,而香水的成分有花朵、木头、香辛料、芳香草本植物、树脂、草与根等等。每一个原料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和历史,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原料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会是创意的一大考量。 如果创作的是一个艺术作品,那么原料的来源更得讲究:就建筑来说,美丽的泰姬陵结合了印度建筑和波斯建筑风格,它的建材使用了来自印度各地,还有亚洲包括中国、阿拉伯与阿富汗等地的材料。就香水来说,香奈儿五号香精里头的灵魂成分,比如五月玫瑰、茉莉,就是来自香水的诞生地,格拉斯。 美学——香水与建筑,都在追求一种平衡感的美学,也在挑战空间的感知度。两者的结构目的当然是创造优秀的作品,不过,对美的追求就是能让在这个空间里的人受到感动,走出了这个空间还能让人回味。 在这里跟你吐个自己的槽:其实,我在纽约念研究所时本想读建筑系,但我的数学实在是太烂了,怕以后把房子给盖歪了,只好摸摸鼻子改念视觉传达。但是,这并不减少我对建筑的欣赏。因为有“怕把房子盖歪”的恐慌,所以你可以猜得出,我绝对不是解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粉丝。对于设计,我向来喜欢简洁主义,所以我是戴着黑框圆眼镜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信徒。 欸,你有瑞士法郎十元纸钞吗?你看,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被称为“功能主义建筑之父”,他可是瑞士人的骄傲呢~ 10元瑞士法郎纸币上的勒·柯布西耶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命运真是捉弄人,我那么想当建筑师,最后成为香水设计师。可是你知道吗?那位我喜欢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他从小的愿望是当画家。 1917年,勒·柯布西耶从瑞士家乡拉绍德封小镇(La Chaux-de-Fonds)搬到巴黎,开了一个设计工作室。他原先是打算用建筑谋生,来圆他的画家梦想,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建筑比绘画更受人喜欢。后来,他遇见了法国立体派画家阿梅德·奥占芳(Amédée Ozenfant),两人一拍即合。Ozenfant介绍了立体派画家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毕加索(Picasso)、胡安·格里斯(Juan Gris)给他认识。而且,从1920年开始,两人合编《新精神》杂志(L’Esprit Nouveau),也就是从这本杂志开始,本名叫Charles Édouard-Jeanneret 的勒,开始用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这个笔名发表文章。 为什么改了名啊?因为他要反映自己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候,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塑造自己。 勒·柯布西耶与Ozenfant一起开创了名为纯粹主义(Purism)的绘画新运动,取名叫做纯粹主义(Purism)的灵感,来自于静物画的作品中那种描绘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纯净感。纯粹主义强调以“去芜存菁”的方式,将物品呈现出一种纯净、简单的形式。 1920年,勒·柯布西耶的画作《静物与叠板》(Still Life with a Stack of Plates)就是纯粹主义的最好例证之一,它表明了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并且提倡以审美的方式来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杯子、瓶子,还有盘子这些可用机器复制的东西。 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翻译成英文是《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在这本书中,勒·柯布西耶阐述了自己是如何受到现代新兴理念的启发来进行建筑设计的,这其中包括了现代汽车、飞机、船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也是在这本书里,他宣称,房子就是一个“居住的机器”,这也总结了他早期的设计理念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和基本态度。 Le Corbusier,1933 “装饰艺术”(Art déco)术语背后的人 在1925年巴黎世博会期间,勒·柯布西耶忙着为他的杂志《新精神》撰写一系列关于展览的文章,标题为 《1925年世博:艺术装饰》(1925 Expo: Arts Déco),这些文章日后被合并成一本书《今日装饰艺术》(L'art décoratif d'aujourd'hui)。被人形容善于辩论的勒·柯布西耶在这本书里头,对世博会上那些过度强调色彩缤纷与奢华物品的行为进行了大炮似的抨击,并且认为,家具等实用的物品不应该有装饰。他的结论是 “现代装饰即无装饰”, 而这个结论反映了他对现代主义的思维,那就是建筑必须要向古典主义,特别是巴洛克风格之前的建筑学习,满足简单的生活机能就可以,不必再加上琐碎的、颓废的、装饰的、贵族的美学风格。 对了,我之前不是说过,勒·柯布西耶从小的愿望其实是当一个专职的画家、而不是建筑师吗?有趣的是,这个“事与愿违”的魔咒再一次发生在他身上——他为了书写方便,把1925年巴黎世博那长长一大串“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的全名,缩写为“1925 Expo: Arts Déco”。他是历史上最早使用“Art déco”这个术语的人之一,结果,原本最想和装饰艺术风格划清界限的勒·柯布西耶,从此和Art déco风格连上一条紧密的线。 既然Art déco和勒·柯布西耶以及香奈儿女士的美学理念有关系,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再介绍一下—— Art déco,中文通常叫做“装饰艺术”,是一种从1920到1930年代的家具、装饰艺术和建筑的设计风格,几何形状是它的主要特征。你可以把装饰艺术当成新艺术(Art Nouveau)的继承和反叛来看。Art déco与新艺术风格的主要区别在于立体主义的影响,这使得从设计的总体上来看,它有较明显的几何特征。不过虽然如此,某些装饰派艺术的设计中,仍然保留了新艺术的设计基因,比如植物造形的图像还有弯弯绕绕的曲线。 请注意:装饰艺术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有时相互矛盾的风格所组成。它的灵感来自古代埃及艺术,阿兹特克人和其他古代中美洲的艺术,但是1925年后也受到现代船舶,火车和汽车设计的影响,同时它还借用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简约灵感,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和包豪斯(Bauhaus)风格等。装饰艺术的风格影响了家具、装饰艺术、时尚、纺织品、珠宝、摄影,还包括建筑,比如电影院及酒店等等的设计。我个人相当欣赏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就是Art déco风格的最佳典范。 纽约克莱斯勒大厦的尖顶 减法的设计 勒·柯布西耶不仅仅是个建筑师,也是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对于建筑美学,他追求和谐的几何对称与简洁。他和女建筑师夏洛特·佩里安德(Charlotte Perriand)推广“椅子是可以坐的机器”的设计定义,一起合作了一系列的家具设计。这个被开发成沙发的躺椅和扶手椅的家具系列,如今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室内设计典范,而且到现在还是无龄感 (timeless) 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了,我记得研究所上的那堂香水包装课,同样带着圆眼镜、也是建筑师出身的教授,为了要介绍香奈儿五号香水瓶的简约设计,还特别引用了勒·柯布西耶说的一句话:“简洁的能力意味着消除不必要的东西,从而使必要的东西可以说话。” 后来我发现,其实香奈儿女士也曾经说过“永远摘除,从不添加”,让我会心一笑。所以,再次凝视五号香水瓶与包装设计,我终于可以体会香奈儿的“减法”美学。她的设计理念是——内容永远要比包装更重要,而简练的外表可以彰显最基本的元素。我向两位设计大师偷学创意,从此“减法”美学也成为我设计工作的最高宗旨。 结语 对了,其实“减法”风格不但运用在设计上,也可以运用在创意生活上。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2019年的一场演讲,当时一位年轻的设计师很苦恼地问我:如何突破创意的瓶颈? 其实他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创意人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梦魇,尤其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感觉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实际上却又无所适从。 我的方法当然不见得适用每一个人,但是每当我为想不出点子伤脑筋的时候,我会运用“减法”原则来按摩大脑。所以,当我想做一个短视频,我不会懊恼身边没有最好的摄影器材,因为手机也可以拍出一种创意出来;当我旅行时,没有电脑可以执行完美干净的3d创意概念图,我会用手边仅有的24色彩色铅笔构思设计拍照传给客户,他们照样买单。 我发现,在涉及到创意的时候,“限制”其实代表着“自由”。手边有多少就做多少事的认知,让我接受自己的极限,可以继续前进。所以,创造力不仅仅是我们“选择投入”的东西,也是我们“选择离开”的东西。这点,我想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和设计师香奈儿女士绝对赞同。
2020-11-0319 minSport in History2020-10-1444 minNouveau Modèle2020-09-301h 20The Wise Fool Art Podcast2020-08-131h 20Podcast | The Wise Fool Art Podcast2020-08-131h 20Dannati Architetti2020-08-061h 03Der grüne Faden - von Kreativ zu Jura und zurück!2020-07-2839 minJoin Us in France Travel Podcast2020-07-0554 minUnderstanding Design2020-06-0418 minPatate2020-05-0500 minVision(s)2020-03-0400 minTheBoldWay2020-03-0349 minAlbert Aviation2020-03-0102 minFranceFineArt2020-02-1309 minLe Trait2020-02-1247 minThe TLS Podcast2020-01-2350 minOÙ EST LE BEAU ?2019-12-1905 minInterdire d\'Interdire – Culture2019-11-0553 minInterdire d\'Interdire – Culture2019-11-0553 minNouveau Modèle2019-10-2347 minRadio Germaine2019-10-1443 minCulture Design2019-09-2708 minOÙ EST LE BEAU ?2019-03-1437 minhospiphilo2019-02-121h 55Conferencias2018-11-151h 01ArchitectureTalk2018-01-0339 minDecArts2017-11-0942 minCoupe-File (AUDIO)2014-02-0157 min????????????? KOREA?2013-06-0401 minTed Wells living : simple2006-01-130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