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details
.com
Print
Share
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earch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Edward Lam
Shows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艱辛歲月(階段展演)給觀眾的開場——導演林奕華
給觀眾的開場 「各位朋友,你好,歡迎大家來到西九自由空間的細盒,馬上要在這裡發生的, 是非常林奕華未來的作品《艱辛歲月》的階段展演(Work-in-Progress),我想先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創作這個作品的來龍去脈⋯⋯」 —————————————— 自由空間 X 非常林奕華 《艱辛歲月》(階段展演)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自由空間細盒 12-15.1.2023(四至日)8pm 金燕玲X張國穎X鄭君熾 非常林奕華 https://www.eldt.org 節目專頁 https://www.eldt.org/hardtimesworkinprogress 西九文化區網站 https://www.westkowloon.hk/tc/hardtimeswip #劇場演出 #相關分享
2023-01-12
06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試聽 - 我已經好幾天都沒睡了
從劇院到展覽館,《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 是來自電影《一一》的靈感和回應疫情時代所誕生的映像裝置藝術作品。 在電影《一一》裏萃取的7句對白,由陳建騏配上旋律,路嘉欣、王宏元分別唱出。 只有一句歌詞的歌,讓久鬱在心頭的低氣壓,隨歌聲,或轉化,或消散。
2022-09-23
01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試聽 - 我現在閉上眼睛看到的世界好美
從劇院到展覽館,《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 是來自電影《一一》的靈感和回應疫情時代所誕生的映像裝置藝術作品。 在電影《一一》裏萃取的7句對白,由陳建騏配上旋律,路嘉欣、王宏元分別唱出。 只有一句歌詞的歌,讓久鬱在心頭的低氣壓,隨歌聲,或轉化,或消散。
2022-09-23
0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81 之 後無來姐之 李司棋「演」李司棋
香港1970到 1980年代電視文化有三大阿姐這名詞。到了九十年代,二千年後,她們因各種原因都不再以服務同一機構或不以當家花旦之席位擔演電視劇。與此同時,三人也開展個人興趣或專長的發展。黃淑儀是烹飪,汪明荃是粵劇,至於李司棋,是IG。
2022-05-29
48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袁錦倫 (影像導演)
「經常感受生活,甚麼事都去八卦,Ideas才會出現」 拍攝【分Sh(ar)e享】的人來分享:對於影像導演 #袁錦倫來說,「分享」是怎麼一回事?他又是如何做「分享」? 由Ideas(意念)怎樣來開始聊起,有沒有Ideas不只是說提出很好的設計想法,還影響著我們跟別人聊天的方式和經驗;要去拍一部「分享」訪談作品,作為影像導演,他有怎樣的Ideas,創意又是如何在【分Sh(ar)e享】中體現。 🎥用鏡頭記錄故事的人,也用設計和剪接說故事。 觀看影片:https://youtu.be/HoYfMT1qmlg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yKs6r2 YouTube https://bit.ly/3Lr5VZx —————————————— 分Sh(ar)e享 AFA x MOViE MOViE 亞洲電影巡迴放映2022 #亞洲電影巡迴放映 #AsianCinerama #亞洲電影大獎學院 #AsianFilmAwardsAcademy #MOViEMOViE #分享Share
2022-05-29
1h 04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2
黑色給予Jen很大安全感,但對Edward來說是他的迷信... 圍繞「衣著」接住講:怎樣穿衣服反映我們的「格調」,還是「角色」? 上次Edward分享說自己衣櫃都是淺藍色襯衫和卡其色褲,「工作服」能讓他找到靠岸的碼頭,不用特定為自己去找一個身分和場合,可以跟周圍環境好好融入。 【分Sh(ar)e享】幾位女演員的衣櫃,又是怎樣的世界? 讓我們重新閱讀幾位女演員,演員之外她們所「穿」的各個角色,女性、女兒、母親和太太的故事,以她們作為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 觀看影片:https://bit.ly/3sOLqQh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yKs6r2 YouTube https://bit.ly/3Lr5VZx
2022-05-24
4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80 之 張艾嘉如何讓聲音成為歌,讓歌成為生活,讓生活成為謠。
她說電影不是她當初最想走的旅程,音樂才是。但電影啟發了她,日後她的歌曲,專輯,都有了變化多端的蒙太奇。有趣和大膽的本色,一一成為第一首她唱過的《流水》的「倒影」: 沒有被光陰帶走。
2022-05-22
3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79 之 我所知道的金燕玲和她的十部代表作
她說,我很容易流下眼淚,我隨時都可以流下眼淚。我知道,她的眼淚不是為她自己而流,她哭,是為了不能讓自己哭出來的人而哭。
2022-05-21
49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78 之 這集Podcast 我早就該錄了
關於失去,不一定只有想念,緬懷,追悔和一連串早知當初的假設。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而靈感都在一個字/詞語裏。讓我來跟大家説說這個字/詞語於我的意義。
2022-05-21
33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傾偈」可以怎樣開始? 和林奕華「傾偈」,你會問他甚麼問題? 「如果現在你的衣櫃只可以保留三件衣服,你會想保留哪三件?」林珍真這樣問。 問題接問題,故事接故事, 想像與好奇,經驗與分享!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享受「傾偈」帶來的樂趣和啟發性~ 觀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gD3Nv7MPEg&t=4s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yKs6r2 YouTube https://bit.ly/3Lr5VZx
2022-05-11
4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7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三十四)
有些導演和編劇用的是猜度觀眾喜好的心理來創作,楚原不是完全相反,但他的作品裏總有空間留給自己省思和檢視。在他回憶過往的文字裏,風光 的意義大不過無奈帶來的創作啓思,命運雖令他化險為夷,但他從心底懷念的,大抵還是失敗的楚原。(曾江在《紫色風雨夜》中的「代言」,其實更正確的,他是飾演楚原的「超我」)
2022-05-08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6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 (三十三)
曾江移居樂園,楚原一定有去接機。兩位大帝見面,不再白髮蒼蒼,回復英姿煥發,久別重逢,想必百感交集。今集,我們談談還是老頑童的他們。
2022-05-02
4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5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三十二)
很有趣的一件事,電影裏似乎只有女性才需要,或終於獲得肉體與精神上的解放。相反,男性在電影裏好像沒有自由的問題,只有如何成功,如何失敗的落差。即是,女性可以追求的靈性,男性是沒有同等權利的。就像電影對於大多數人,更重要是技術有多傑出和主題有多偉大,而非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它給人帶來多少省思和啓迪?在這樣不對稱的期望下,是男性抑或女性,因為其社會性別而更受歧視?
2022-04-17
4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4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三十一)
當年王家衛一部電影起用三部電影的演員卡士,總會讓我想起楚原。同樣在電影裏把明星陣容作為策略,還有王晶。王晶也把自己視為楚原的非正式徒弟。所以,楚原對於他的作品裏有誰和有誰,與後來的王晶王家衛有什麼異同之處?我覺得,線索不在明星身上,而在楚原是個怎樣性格的人,他便創造怎樣的角色,然後要由誰來扮演。《大刧案》便是例子。
2022-04-17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3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三十)
我認識一個不會看楚原電影的人。至少他不會看1976年前的楚原代表作。如果他因為(男)明星的號召力進了戲院看《大刧案》,他也會覺得期望與電影有很大落差,那個人是⋯⋯⋯
2022-04-17
3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2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九)
楚原加盟邵氏的一九七零年,大女明星的輝煌歳月已成過去,大男明星的戲路也由王羽的瘋魔一時,到狄龍姜大衛的崛起,當然還有李小龍的加入戰團,以及許氏兄弟的跨界上位,有別於「脂粉小生」的年代。最大分別在於,電影觀眾的性別投射,已由陰柔轉向陽剛。表面上,《大刧案》出動當年六位邵氏大男明星岳華,宗華,凌雲,陳觀泰,李修賢,王鍾押陣,也是迎合市場需求,但擅長心理刻劃的楚原,又怎會只是拍出一部緊張剌激的警匪片?所以,就算《大刧案》的出處是李鐵導演,吳楚帆,張瑛,李清三大巨星攜手的《我要活下去》(1960),楚原還是以筆名秦雨另外寫了一個故事,「被環境所迫」只是表象,真正的主題是,「男人不易做」。
2022-04-16
3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1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八)
《大刧案》(1975)不會被認為是楚原的代表作。但它是一部不應被忽略的楚原作品。原因如下:(一)迷惘時踏出的一步,像夢遊,而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語)。(二)用上六大邵氏當家小生主演,乍看就像劉德華梁朝偉古天樂郭富城劉青雲周潤發盡出。但楚原與王晶,與王家衛處理銀幕上的「眾男星雲集」時,會有什麼不同?這與楚原怎樣看自己大有關係⋯⋯(錄製這集時可能因沒收好藍芽耳機,導致聲音欠佳,萬分抱歉。)
2022-04-16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70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七)
後來,楚原也當父親了,也像他父親張活游那樣老了,楚原的兒子也長大了。這些生命中的必然,在藝術創作裏卻有著迂迴曲折的軌跡。楚原在1960年拍出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應該不會想到,這部電影的續篇,(有可能)是十五年後的 #大刧案。表面上 #大刧案 是重拍1960年李鐵的 #我要活下去,但那只是一層表象,在楚原的意識某處,有著幾重情結: 文人,父子,男性的社會角色與自我的衝突。
2022-04-10
4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9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六)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罪惡城 和 #我要活下去 對角色的「悲劇性」,在不同文化與製(創)作背景下,有大不同的呈現。其中差異,反映意大利與華人導演眼中,「新」和「寫實」對創作人與觀眾是怎樣的主客關係。
2022-04-09
4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8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五)
原名張寶堅,楚原,是一個兒子當自己的父親,給他起的名字,連姓也改了。對比寶堅,姓楚名原,不論文化與氣質想像,皆廣濶多了。張寶堅的父親是張活游,他也有另一個名字叫張幹裕。活游應該是因應工作所起的藝名。對比楚原作為藝名,是不同的自我期許。兒子想有自己的主體性不難明白,反而兒子受到那些影響繼承了父親的特質,有時候當事人也不盡知曉。我漸漸在楚原的電影裏,看到了為什麼他更像是張活游的兒子,而不是吳楚帆,或張瑛的。我覺得,我找到了張寶堅爲什麼是,楚原。
2022-04-09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7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四)
都說藝術家終其一生只在雕刻同一塊石頭。若從這個比喻來看楚原,這位商業片導演忠於自我的程度,可以無愧於被稱為藝術家。因為他覺得重要的,不論有意識潛意識,他一直在堅持。而且這份堅持,不在最被表揚的種類之列: 不是「原則」,是「興趣」。一塊塊拚圖的還原楚原的「興趣」,我看見他所擁有而其他導演所無的創作主題,那便是⋯⋯⋯。
2022-04-07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6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三)
外部世界的現實,是否必然通往內心世界的真實?改變了生存條件的匱乏,是否內心世界便從此不再欠缺?粵語片中俱有社會意識的作品和導演,會把信念以問題被解決的方式傳達給觀眾,解決的方式是團結一致。楚原以拍攝反映現實的電影成名,但今日重看《可憐天下父母心》,在那些現實之下,是否還隱藏了不曾被正視的真實,那些不只是社會結構和褔利制度可以改變的「貧窮」和「徨惑」?而追求呈現那些真實,才是貫徹楚原拍所有電影的精神動能?
2022-04-05
37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5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二)
上世紀40-50年代初的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在50-60年代的粵語片裏不難找到受它影響的例子。楚原直接表達過他喜歡第昔加和《單車竊賊》。在他第一部正式掛導演名銜,也是代表作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裏,便和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一樣,以低下階層為主角,兒童扮演重要角色,故事俱社會批判,同時為了突顯真實的重要,片中出現相對較多的實景。只是這些元素加起來,我看到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在佈局上,對觀眾位置與期望的設定上,仍然是一部通俗劇電影多於是與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看齊之作。而同樣在創作意圖和成品上有著近似出入的粵語片和導演,楚原並不是唯一一位。只是,楚原有趣之處在於,當他的作品在可以被蓋棺定論之際,不論是嶄露頭角,還是功敗垂成,什麼對楚原最為重要,竟是一早已露端倪。什至,連他本人也可能不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中的「寫實」才不是他最關心,最喜愛的主題。在我看來,楚原的「最高主題」,貫徹在他絕大部份的作品裏,是⋯⋯⋯。
2022-04-03
3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4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廿一)
電影觀眾為了什麼走進電影院?一般來說,是逃避現實。若是如此,電影又會因為反映現實受到推崇?這些成功例子之中,那些只是採取了寫實的手法,那些才是穿透現實,讓人感到真實的力量?楚原在邵氏最迷惘的幾年,是在《七十二家房客》助他成為公司大將之後,繼續以社會現象做文章的《香港73》成了滑鐵廬,起用大量男明星和實景拍攝的《大刧案》也一樣失敗,之間還有火了那齣他便拍那齣的《朱門怨》和《新啼笑因緣》,無奈票房一落千丈,大卡士如《大刧案》,題材也從鴛鴦蝴蝶回歸「民間疾苦」,但亦再嚐藥石無靈的苦果。所以,是楚原與「現(在)實」脫節?抑或,他的「現實」不能得到認同,因為,他更感興趣的是情感的永恆性(真實性),而非現象世界的當下性(實用性)?
2022-04-02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3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二十)
楚原深愛詩詞。他生平的一次特別任務,是給任白告別影壇紀念作《李後主》的重映版(1990)當「導演」(與關錦鵬一起重剪)。很好奇如果《李後主》由他來拍會怎樣?當年《李後主》的作曲于粦,曾與他是親密戰友,不單替他多部電影配樂,還在他的電影裏當演員。玉樓春(李煜)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紅光,待踏馬蹄清夜月菩薩蠻(李煜)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教君恣意憐。破陣子(李煜)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虞美人(李煜)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于粦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于粦#李後主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李後主_(電影)#誰是林奕華Podcast 最新第63期 現已上線https://anchor.fm/edward-lam8/episodes/063-e1g8a2k註:#李後主 上映年份應為1968。
2022-03-25
5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2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九)
為什麼王天林在1974年在電視台重拍他1964年的《啼笑姻緣》會一舉成功,而楚原在1975年拍《新啼笑因緣》卻讓他走入事業低潮?他和王天林的差別,可能在他們對於「歌」與「詩」有著各自的感受和喜好。
2022-03-23
1h 08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61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八)
如果沒有顧嘉輝,《啼笑因緣》帶給王天林的人生急轉彎可能又是另一番風景了。之後他的戲劇如《書劍恩仇錄》,《千王之王》,《京華春夢》的主題曲,都在電視文化與集體回憶中扮演了時代標記的角色。以王天林的說法,那是因為他在拍國語片時已經十分注重「歌」。在這方面,楚原不似王天林,所以,《新啼笑因緣》在《啼笑因緣》播出一年後重上大銀幕,儘管仙拉拉也以仙杜拉的身份獻唱了《啼笑因緣》,電影卻沒有讓主題曲神話繼續發酵。
2022-03-23
5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60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七)
王天林在一九七四年,以四十六歲之齡由電影導演轉職無線電視(劇)編導。楚原在一九七O年,以三十六歲之齡由粵語片導演轉換崗位,先國泰後邵氏,變身國語片導演。兩人也是由低做起,自編自導,也是導而優則演。亦都是最能為女明星打造代表作。不少相似的兩大香港導演,有過一部作品的重疊,就是《啼笑因緣》。
2022-03-21
25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9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六)
1970年代初到中期的香港,電視的螢光幕雖小,威力卻比銀幕鉅大。最賣座的明星和題材,除了李小龍,主要來自電視,而且是無線電視。楚原深明箇中效應,所以紅了電視劇《朱門怨》,他也把《朱門怨》拍成電影。之後《啼笑姻緣》的主題曲與電視劇創下紀錄,他又拍了大銀幕上的《新啼笑因緣》。但這兩次嘗試也是他在邵氏的敗戰事蹟。若說他的《朱門怨》是失諸對電視與電影觀眾心理的分別有所掌握,《新啼笑因緣》的滑鐵廬是重蹈覆轍,抑或另有緣故?
2022-03-20
3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8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五)
為什麼源自十八世紀拿破崙所喜的Melodrama ,來到華文世界不是譯作「音樂戲劇」卻是「通俗劇」?「音樂」和「俗」的共「通」之處,對華人來說,在那裏?這個「通」與「俗」的關係,有多影響華人的文化與藝術?這些影響,又如何令(昨天的)觀眾成為了(今天的)觀眾?(為自己創作的)楚原成為了(為市場製作的)楚原?#朱門怨 (1974)是「翻拍」1973 年無線翻拍1956 秦劍編劇,李鐵導演的 《朱門怨》#新啼笑因緣 (1975)是「翻拍」已經拍過很多版本的鴛鴦蝴蝶派小說,但這次加插了1974年王天林電視劇版本的主題曲演唱者仙杜拉飾演的歌女#大刧案 是「翻拍」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罪惡城》,《罪惡感》又曾在1960年被中聯翻拍成吳楚帆,張瑛,張清,白燕,容小意合演,李鐵導演的《我要活下去》。
2022-03-20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7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四)
影視作品裏的「戲劇」大多等同通俗劇,不論中外。五、六十年代國粵語片中的文藝片尤其俱代表性。但來到七十年代,當楚原以「家庭倫理」、「鴛鴦蝴蝶」、「窮人富人」,「浪漫現實」四種題材,拍成《朱門怨》、《新啼笑因緣》、《大刧案》《小樓殘夢》,卻全部遇上滑鐵盧,由《七十二家房客》五百六十萬的票房,下跌至《朱門怨》的一百四十萬,《新啼笑因緣》的四十一萬,《大刧案》的四十二萬,《小樓殘夢》的十五萬,是運氣不濟?還是另有原因?
2022-03-19
35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6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三)
一九七三年的《朱門怨》與2022年《家族榮耀》的分別在那裏?相同之處,都是電視劇。但楚原在一九七四年把一九七三年的《朱門怨》搬上銀幕時,為什麼更像是在「復現」一九五六年的粵語片原裝版本?或,一個他曾在現場的時代?電視版《朱門怨》因以悲劇內藏喜鬧劇(人物)而成為現象(播完劇集後移師利舞臺再演舞台劇),楚原的電影版,卻是借電視版的喜鬧劇(人物)招徠,但重頭戲都是苦情戲。
2022-03-14
5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55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二)
拍完 《香港73》,1974年楚原又把1973年無線翡翠劇場的劇目《朱門怨》搬上銀幕。這齣連續劇是改編1956 年光藝版《朱門怨》。當年的卡士,是張活游飾演四少爺,紫羅蓮飾演詠蘭,盧敦飾演老太爺,容小意飾演二少奶,梅綺飾演三少奶,姜中平飾演表少爺。編劇是秦劍,導演是李鐵。十七年後甘國亮編劇,張之珏編導的《朱門怨》瘋魔香港,但它因為是二十五集的長度,必須加入原版所無的事件和角色,更改變原有角色的功能和性格。楚原雖和秦劍情比師徒,使人好奇他的版本是否更接近原版,但在商言商,《朱門怨》的叫座力本來就是來自電視(劇)而非電影,所以1974年版的《朱門怨》並非向電影《朱門怨》致敬,而是楚原這個電影人走入電視這個大廟「求簽」。*注意:這是更新內容版
2022-03-13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4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一)
楚原在1974年第一次把電視劇《73》拍成電影《香港73》,票房不如理想下,他便把翻拍的對象,從處境喜劇轉向肥皂劇《朱門怨》(1974)和《啼笑因緣》(他的版本叫《新啼笑因緣》)(1975)。有趣的是,《朱門怨》和《啼笑因緣》有電視劇版本前,都有電影版本,後者的普通話版本多達三個,粵語版本也有兩部。所以,楚原的《朱門怨》與《新啼笑因緣》從歷史到個人角度,便有了值得玩味之處: 「翻拍」之於它們的歷史角色和楚原本人,有什麼意義?
2022-03-13
4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3 之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十)
《七十二家房客》的票房高達五百多萬港元,超越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大家對楚原以現代版「七十二」的《香港七十三》 https://youtu.be/fXu1jeuMrsQ 再下一城當然期望甚殷。但出動七十位邵氏無線紅星的大銀幕《七十三》,僅以二百多萬成績勝過同一電視劇熱潮下出產的「諷刺時弊類型片」如《太平山下》,《街知巷聞》、《多咀街》。雖然,這一年香港最賣座電影也是與電視文化深入人心,題材貼地有關 - 打破有史以來港片最高紀錄,票房超過六百萬港元的,是許冠文,許冠傑合演的《鬼馬雙星》。註:這期內容提及《七十三》與《十八樓C座》的淵源。《十八樓C座》是香港商業電台第一台製作的廣播劇和最長壽節目,1968年7月3日晚上7:15首播,劇中故事以座落於灣仔的「周記茶餐廳」的老闆員工與經常光顧的街坊作為主線。劇情以諷刺時弊為主,嬉笑怒罵,引起不少香港人的共鳴。
2022-03-10
4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52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九)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一九七三年,楚原拍攝了 《七十二家房客》https://youtu.be/92wLqdF_xKA。《七十二家房客》不是真有72 戶人家,它只是「72變」的比喻。當它來到1973年,自然亦要有所變化,當邵逸夫問楚原可不可以把《七十二家房客》搬上銀幕,「搬」的意思,不是把原來在1945年上演的滑稽戲搬字過紙,卻是參照一九七三年大受歡迎的同名舞台劇(由香港影視劇團主演),將它「電影化」。他的原意,是拍一部邵氏國語片,但楚原知道,這必須是一部粵語片,而且,必須是一九七三年的廣東話的語境,那就是當年電視在大眾心目中建立的「人話」。更正: 李香琴為電視周刊拍攝封面宣傳的舞台劇不是 《七十二家房客》,而是《人間地獄》。
2022-03-06
5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1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八)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履行邵氏第一張合約前,楚原本來要到台灣拍《庭院深深》,但被老闆換人了。完成兩年合約後他終於圓了心願,拍了畢生唯一一部台灣文藝片。香港導演X台灣班底,當中有段逸事,由確定主題曲的作曲作詞人說起。
2022-03-05
4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50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七)
兩年時間有多長?1970年十一月簽約邵氏,1972年十一月約滿,楚原在24個月裏拍了《火併》,《愛奴》,《大殺手》,《小雜種》,《土匪》,和《壁虎》,平均四個月完成一部片,包括後期製作和籌備新一部。兩年過去,公司沒有提出續新約,他帶著看化的心情去跟老闆告別,就是這一告別,他在邵氏需要穿過的大門,才為他打開。
2022-03-03
3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49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六)
離開國泰這「中途島」,開始服務邵氏這「大工厰」。在邵氏期間,楚原終於躍出了粵語片時代的觀眾層面,由香港到台灣到歐陸,這該是他最初沒有預料的。
2022-03-01
39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8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五)
三十五歲在那個年代已是「人到中年」,但在楚原的人生裏,己當過61部粵語片導演的他,才踏出進入「下半場」的第一步:未來的50部有著他簽名式的國語片,總會有那下海之作,它叫《火鳥紫丁香》。連同 《錄音機情殺案》,《龍沐香》,《玉樓春夢》,這四部至今最難被看見的楚原「過渡」階段,使他由「撞板」,被封「楚霸王」,到被邵逸夫羅致旗下。楚原和其他導演不同,正是由於,他的際遇就是故事,而他又總是最會說這個(些)故事的人。
2022-02-28
4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7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四)
怎樣把一位23歲當導演56歲轉行當演員的電影人介紹給年青的朋友
2022-02-26
35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6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三)
為什麼楚原會被小時候的我已視為「朋友」?因為他的電影在我的世界裏,是一種「新的遊戲」。「遊」是去還沒去過的地方,「戲」是寓玩耍於學習的方式。還沒去過的地方,是給大人遊玩的fantasy (青春!),寓玩耍於學習的方式,就是形式的發明(流行!)。楚原的電影生涯高低起伏,代表著不同年代「青春」與「流行」的潮漲潮低。我輩是「媒體就是權力」所養大的,楚原由粵語片到邵氏導演,「媒體」一直是他的繆思。就如「媒體」和我們一樣。
2022-02-25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5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二): Star Maker
明星神仙棒之於楚原分成兩個階段,粵語片和國語片,而且幾乎從未使人失望(除了古龍時期結束之後)。粵語片年代,他用同一批星可以次次亮度不一樣,南紅嘉玲寶珠芳芳屢屢有驚喜。入了邵氏後,則是公司大把星不用白不用,《楚留香》用李菁演黑珍珠苗可秀演宮南燕搶了水母陰姬貝蒂好多鋒頭。《舞衣》何莉莉井莉都不是《船》中的兩莉了,還加一個徐楓!《白玉老虎》男明星空群出動,《繡花大盜》女明星不甘後人。然後讓汪明荃在《圓月彎刀》中配爾冬陛。用明星要想像力打頭陣,楚原指揮若定,故能發動觀眾腦中的千軍萬馬。https://anchor.fm/edward-lam8/episodes/045--Star-Maker-e1eosid
2022-02-22
3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4 香港有個導演叫楚原(一):兒時玩伴
我們也許都有心理準備了,但還是捨不得。像一株根深的大樹,希望它一直在那兒給人乘涼,給人有所庇蔭,和有故事聽。你之前的賀壽宴我常都開來看,真要感激章國明導演不只拍攝下來,還放在YT上。它代表著五、六十年代粵語片裏的「同屋共住」的精神,也是你很擅長的「群戲」的熱鬧的延續: 「多個人多雙筷」,路人也是親人。想像之中,你不是階級意識分明的導演,什至,是你的型像和你的作品風格讓我對創作型的群體生活興起了「我也要擁有」的念頭:那「不過」是一場家家酒遊戲,而你作為導演,便是發施號令的大孩子。
2022-02-21
37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43 電影和閱讀二選一怎麼選
為什麼張愛玲的小說很難成功改編為影像作品?我的答案是,她的文字本來便要求讀者具備主動閱讀的意圖及能力。主動的意義,是不止見字讀字,卻是以個人經歷對照文字世界,故此每個人讀進去的文字,將變成自拍的「電影」。這使那些以還原原著面貌來拍攝的電影版本顯得難以比擬:客觀在這情況下,象徵某種看不見。什麼才是閱讀,什麼才是觀看?它們在生活中的界線本來就不是楚河漢界,把它們壁疊分明地處理的,只是為了方便而養成的習慣。這樣的習慣雖然實用,但它也會把人跟自己進一步的溝通愈減愈少。當我們對自己都情不自禁地缺乏耐性時,我們便再也無法把自己當一本書來閱讀,當一部電影來觀看。也就是說,我們成了自己的走馬看花,很多事情發生了,又似都沒有發生。
2022-02-19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2 回憶就是每個人自己拍給自己看的電影
Elena Ferrante 這位 《失去的女兒》The Lost Daughter 的原著作者告訴我們為什麼。
2022-02-18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1 由看電影到讀書
閱讀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看電影。文字的作者就是導演。同樣,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是在讀一部小說,導演能以影像的文法,讓觀眾感受到書寫的力量。
2022-02-17
3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40 史賓沙 Spencer (十):Love, Shock, Laughter
戴安娜的故事拍成過不少的電影或影集或紀錄片什至音樂劇,但 《史賓沙》是至今最有啟發性的一部。片中的戴安娜不是「真的」,她就是寓言裏的動物,一隻被飼養作打獵之用的pheasant ,而這個比喻,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給予我們的暗示,戴安娜可以選擇的命運有兩個,一是繼續以滿足他人來肯定自己,二是接受自己而把他人當他人。《史賓沙》的結局不是戴安娜的結局,但它可以是我們的一種靈感,也是「戴安娜」給我们的禮物。
2022-02-15
36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9 史賓沙 Spencer (九): 你讓我記住了自己
將來的人想起你,你覺得被用作形容你的功過的詞語將是?
2022-02-14
4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8 史賓沙 Spencer (八):選妃與選美
49年前,我們在家中參與了一個符號的誕生:香港小姐。歷史對於50位戴上后冠的名字,在什麼地方是公平的?又因何無可避免的,厚此薄彼?(更正:香港小姐第一年由TVB 主辦應是1973年)
2022-02-13
37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7 史賓沙 Spencer (八)人人都是戴安娜
一九八零年英國因經濟,社會問題,人民的心都是一片迷霧,戴安娜的出現,與翌年跟查理斯王子完成的大婚,往回看去,過程那么快速,真的是冲喜。歷史也證明,這一冲果然也令病人有了起色。戴安娜放在迷信的角度下,印證了她的「腳頭」很好。所以,有她到過的地方,都留下了之前沒有的「希望」和「未來」。所以,她成了一個夢。她的美好,使「公主王子」的神話得以繼續在人們的心中發酵。直至這神話由她本人親自粉碎,同時也砸爛了英國皇室的玻璃櫥窗,弄傷了對這一家人和他們所代表的圖騰仍然景仰的國民的心。只是,最後流血不止,付出代價的,是黛安娜。從歷史角度,她的死是宗媒體事件,她的生也是由媒體而起,而她從(孤獨的)深宮大宅走到(煙火氣的)人們的生活裹,正是利用她的夫家的禁忌和開拓他們的禁區。戴安娜沒有他們的心理負擔,他們為傳承而活,相反,當婚姻無可挽回,她便要活出自己的價值,活出人生的意義。不幸的是,她的這個願望,也只能是一個夢,因為她選擇了的工具是別人的眼睛(鏡頭),她便別無選擇的,將自己從封閉的控制,交託給貌似開放,實際上同樣保守的市場。《史賓沙》開宗明義,「A Fable Of A True Tragedy」,所以,戴安娜是則寓言,「她」提醒了我們,曾幾何時的從「民間」選妃,今日已演化成天天在發生的「選秀」,社會樂此不疲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對實現自己的「夢(幻)想」的一步到位的追求,只有更desperate沒有更清醒。
2022-02-13
3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6 史賓沙 Spencer ( 七): 是誰說了算
衣服會說話。戴安娜在 #Spencer #史賓沙 中穿的,是被一早編號(排)好的一架子衣服。在她抵達Sandringham House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andringham_House一刻開始,她的「門面」已被設定為合乎 「她」的身份,也與其他家族成員配合的裝璜: 得體,保守,非關個人,配合整體。那就是「制服」。侍從有侍從所穿的,僕歐有僕歐所穿的,廚師有廚師所穿的,就是儲君,英女皇,王子,狩獵,上電視,都因為是「被看」的「物件」,便要把服從他人期望的自我紀律穿在身上。當戴安娜讚美英女皇上電視發表聖誕文告的服裝時,她的婆婆反唇相稽:「他們那麼喜歡拍你的照片,但只有一種肖像告訴你你是誰: 十英鎊鈔票上的那個人頭: 俱有流通意義的「存在」才是實際的存在。」語畢,留下戴安娜站在原地。衣服會說話。衣服說了,穿它的人大可省回力氣。但更重要的,是切忌穿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在翁姑眼中,這個皇家媳婦遲到,缺席,把那場合的制服穿到這場合來,她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自然便「不安份」。而在「我是誰」的定義上,注定了這兩個女性的追求天差地別,由權利到義務,國民到家人,圖騰和稻草人,到獵人和獵物。戴安娜在 #史賓沙 中作為比喻,便是「真人」說的「真話」在她的世界裏沒有意義,因為區區「個人」的價值,怎能與多數人的利益相比?而英女皇在 #史賓沙 中作為比喻,「她」不是「萬人之上」的那「一個人」,正好相反,她説的才是最多人認同的話。放在今天,便是,「大數據,說了算」。
2022-02-11
3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5 史賓沙 Spencer (六): 我的兩個我
戴安娜與查理斯這對夫妻在 《史賓沙》中單獨相處的只有這一場戲。妻子與丈夫的對話全程维持在撞球桌的兩端。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局球賽,只不過參賽的兩人不是用球來競爭,而是用對彼此的期望與要求,你提出甲,我提出乙,我回答乙時,你又提出了丙。但可以說,雖然代表皇室傳統的查理斯看似更在上風,令挫敗連連的戴安娜又無力又沮喪,然而,教誨戴安娜要做到人前一個模樣,人後才是「真我」的他,也承認生在帝皇之家必須有兩個自己,才能滿足平民百姓把他們看成「最高標準」的須求。所以,查理斯只是被動的主動,不似戴安娜那真的主動:(一)是她主動要求豁免威廉與亨利王子翌日出席狩獵。(二)她是為自己發聲,她說的每句話,都引證了自己的主體性。而查理斯,不斷要求她像他那樣,以服務別人的期望來成立存在的意義。
2022-02-10
37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4 史賓沙 Spencer (五):比喻的意義
當年戴安娜下嫁查里斯王子是不折不扣的童話。那是多少人希望實現的夢。但當兩人性格不合,加上查理斯背負的是封建傳統,反叛的戴安娜,命運只有悲劇一途。這悲劇又是重演不知多少遍的歷史。而不論是今天的這位現代儲妃,還是在片中出現的幽魂,那被亨利八世砍頭處決的廢后安妮寶蓮,她們因反抗而「殉道」的結局均是求仁得仁,以走進神話羸來不死傳奇。但在童話與神話之間,《史賓沙》借虛構的三日時光,將戴安娜變成一則寓言。這個她,既非幻想的投射,也不是永遠的烈士,她不完美,也不偉大,她的意義就是一個比喻的意義,讓我們拾回純真的眼睛和心,像小時候聽小動物迷路,遇險的故事時那樣,從中感受物傷其類的心情:類是那類?傷是何傷?
2022-02-09
3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3 史賓沙 Spencer (四): 今日即昨天
#史賓沙Spencer 裏的時間設定是1991年聖誕前夕到拆禮物日的三天。其中有一幕,威廉王子問母親戴安娜,「Mummy,為什麼我們(這一家)不像別人的家庭,聖誕前夕已經要拆禮物了?」,戴的回答:「你們在學校裏有學習什麼是時態。時態分成「過去,現在,末來」,在我們這家庭裏,沒有未來,只有現在和過去,在這裏,現在和過去是同一件事情。」威亷王子問的「禮物」是present 。戴安娜說這家人只擁有的「現在」也是present 。
2022-02-08
4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2 史賓沙 Spencer (三):天真有限期
兩個男孩雖有王子的身份,他們都是孩子。天真,但知道不像其他孩子。母子三人,借來的時間,因為各自有各自的成長,和命運。
2022-02-08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1 史賓沙 Spencer (二): 當電影照見自我
看電影時候的我們能否投入片中世界的關鍵,從來不是眼睛看見之人與物,而是心裏反映的事與情。心愈滿,體會愈豐富。看的人愈主動,電影愈無須畫公仔畫出腸。導演對電影的尊重,來自他對自己和觀者的信任,每個人都有經歷,這些經歷將會由過去來到面前,由他人看見自己。雙向的意義,在於更多思考與感受的空間將被開拓。現實中人的思想與感受空間都異常侷促。好的電影就是在腦和心裏開窗,開門。開洞。
2022-02-08
2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30 史賓沙 Spencer (一):悲劇轉化的寓言
小時候聽寓言,長大了看電影。在看Pablo Larrain re-imagine 黛安娜·史賓莎這個人的時候,我是在看電影,我也是在聽寓言,我是大人,我也是小孩。
2022-02-05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9 賀歲片回顧展1975-1979
很多年後,劉家良導演的《少林三十六房》,吳宇森導演的《帝女花》仍然是大家必看的電影,但應該不會有人記得它們曾是賀歲片。七十年代下半葉的賀歲片由狄龍初執導演筒的《後生》,到汪明荃搭爾冬陛演出《圓月彎刀》,都只是把電影排在賀歲檔期,相對之下,以基層市民生活當主旋律的長城會推出倫理題材的《巴士奇遇結良緣》,鳳凰則有《奇人奇事奇上奇》,那都是勵志電影,引喻春到人間。
2022-02-04
5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8 賀歲片回顧展1970-1974
七十年代粵語片過渡到港產片期間,嘉禾誕生,賀歲片文化由六十年代為節日量身訂造的主流轉變為血腥也不避諱,只要個別明星受歡迎,或公司有人要棒。倒是緊守賀歲意頭的製作,顯得「不合時宜」。邵氏的《遊俠兒》大收旺塲,國泰的《恭喜發財》注定被遺忘。
2022-02-03
4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7 賀歲片回顧展1960-1964(精修版)
那年代流行七字戲名,賀歲期間尤受歡迎,《紅梅白雪賀新春》,《富貴榮華第一家》,《金麒麟五福臨門》, 《玉郎戲鳳賀春宵》,「啟發」了春意盎然的AV片名:《大吉大利大波大》,《一夜夫妻百二蚊》,《小姐請多多包含》,《吹蕭一刻直不甩》等等,吉利與抵死,兒童不宜與闔府統請,表面上南轅北轍,但看進粵劇賀歲片的主題裏去,都見兩性戰爭,生育焦慮,由重男輕女所造成。這些骨子裏的危機感,到了1992年的《家有喜事》,更直白的對於抑壓的呈現和情緒宣洩,得到極大的社會迴響與認同:時間又再過了三十年,有那一部港產賀歲片,能及它的長春不老,歡樂年年?
2022-02-02
5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7 賀歲片回顧展1960-1964
這集提到的電影沒有一部我在它上映的年代看過,是再過幾年,無線開台,設有一日可以多至三次的「粵語長片」時段,才有機會在小盒子而非大銀幕上,吃著這些翻叮的豪華年菜。
2022-02-02
1h 06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6 賀歲片回顧展1965-1969(精修版)
樂蒂和南紅在同一年都是喬裝易容上老公的公司應徵女職員的賢「外」助。蕭芳芳與南紅都是這邊廂與周聰和林家聲水溝油,那邊廂竟不知道周聰和林家聲就是她們的筆友和意中人。然後好多一人分飾兩角,梁醒波有兩個,蕭芳芳有兩個,李菁有兩個。然後李菁上一年是鯉魚精,下一年是歌舞劇演員,這一年女扮男裝上京赴考,那一年飾演女俠意外斷腳。而服部良一出現在兩部歌舞片裏,角色是作曲人。
2022-02-02
57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6 賀歲片回顧展1965-1968
大年初一,入戲院開「氣」,最緊要戲名意頭夠好。但六十年代的電影娛樂採雙語制,南北系統的賀歲標準大不相同,再加上長城鳳凰的「社會性路線」拍片方針,光是不同陣營已提供不同風格不同選擇。
2022-02-01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5 女明星教會我們什麼事什麼情 之 想念方盈(十一)
演員得到的尊重都比明星多,就像正飧和零食的營養與犯罪享樂的分別。但目的和手段不見得一定站在大海的對岸。作為受眾,儘管演員和明星除了身份也隱藏價值的分別,我們為什麼不能都從兩者的共通點上收獲靈感?例如,如何做自己?
2022-01-31
3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4 沒有新聞的明星是好明星嗎 之 想念方盈(十)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成立。由片廠制的成立,荷里活的誕生,明星制度的運作,都是為了產品的供求有價。在明星身上衍生的新聞,應該是宣傳。沒有新聞價值的明星,等於畫布上不色油彩,便畫不成畫了。
2022-01-30
3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3 成熟女演員在電影裏可以有那些空間 之 想念方盈(九)
幾乎是定律,不再「年輕」的女演員如果還要有銀幕空間,她的機會只有一途:要不是生病的母親,就是要照顧有病的兒女。但她不能就只是一個女性,一個人嗎?一個在生活中提煉智慧和情感的生命。如果我要拍一部關於這樣的女人的故事,方盈一定是我的靈感。
2022-01-29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2 明星的外表與氣質那一個更重要 之 想念方盈(八)
魚與熊掌,真的不可兼得?
2022-01-29
35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1 為甚麼喜歡寫明星 之 想念方盈(七)
那是看明星的收獲,學會了把明星變成隨記憶㩦帶的一張肖像圖。
2022-01-27
33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20 女明星怎樣化身電影美術指導 之 想念方盈(六)
電影外的她和她們從訓練班出道。電影裏的她和她參加選美但失敗。電影外的她和她們住在宿舍裏。電影裏的她和她在僭建天台屋裏一同生活了七天。電影外的她和她們既要在鏡頭前作角色扮演,生活中也要繼續扮演欲望投射物。電影裏的她和她,在選美會「扮」靚,在試鏡時「扮」演戲,在男人面前「扮」喜歡他,什至為了他,她和她「扮」爭仔,如同傳說中的女明星「爭」戲份,「爭」排名,「爭」冠冕。當女明星又是美術指導,遇上對的題材,一切將是近水樓台。我說的她,是方盈。
2022-01-27
3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9 那位女明星「出得幕前,入得幕後」之 想念方盈(五)
至今為止,由演員轉型,在美術指導上做出成績的只有方盈。而且方盈的個人特色,亦構成作品的獨特風格。誰會想到,她在幕前的生涯只有七年,幕後的卻長達二十多年?
2022-01-26
3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8 你喜歡電影,你可以跟對電影沒感覺的人成為伴侶嗎 之 想念方盈(四)
「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這亦舒格言,原來是有一日當她與施南生,方盈「有女同車」時,對面來了一輛雪鐵龍,她有感所得。短文沒有再提方盈,卻讓我往方盈身上想去。1962年報考南國實驗劇團(即邵氏訓練班),當時她十四歲,翌年代替樂蒂(31歲)演出《七仙女》女主角。之後擔任了十三部電影的女主角,在1968年(20歲)結婚,1970年息影。七年的明星生涯告一段落。丈夫從事家族生意,和電影沒有關係。方盈婚後與他育在一子一女,八年後二人離婚。「離婚的原因據方盈說實在是太年輕,18歲心智還未成熟,婚後才發現自己跟丈夫是完全不同世界的兩個人。」方盈離婚超過三十年,但與前夫關係友好,在她患病期間一直體貼照顧,臨終時,丈夫與子女環繞身旁。」現在我們記得的,懷念的方盈,更多是離婚後的三件事,(一)她曇花一現地在佳視長劇《名流情史》(1978)中飾演「張海盈」,(二)她成為了電影美術指導,(三)她把對於生活的心得,寫下很多「人話式」文章,後來結集成書,名為《自在住》。這三件「方盈事蹟」,我介定為方盈的愛,有幸能夠發夠發生在「結婚生子」之外。
2022-01-25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17 喜歡沒有大紅的電影明星之必要 之 想念方盈(三)
如果人人都只喜歡大受歡迎的那顆明星,我必須把目光投向更浩瀚的星海。因為被重重包圍的一定不是自由的我,唯有那仍在某處把我等待的,才是有更多可能的我。所以,我喜歡找的那顆星星,叫方盈。
2022-01-23
3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 016 你會喜歡一個電影明星多久 之 想念方盈(二)
小學六年級給姜大衛寫了一封信,被家人截回來,換來語重,心長的勸喻:這個階段的你是會變的,言下之意,不要做將來後悔的事。歲月匆匆,如果今日我有機會遇上姜大衛先生,他後來在影視上的作品,會提供無盡的話題。這證明喜歡一個明星可以不只是成長中做的夢,而是某種自我實現的投影。雖然,小六的我在銀幕上看到那個眼神憂郁的「他」為何如此觸動,確有些奇怪,我不是從來都很開朗的嗎?
2022-01-23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5 明星都到那裏去了 之 想念方盈(一)
天上的星星早就不在那裏了。我們看到的只是被它們留了下來的回憶。正如方盈走了,方盈的雅淡,長存。
2022-01-22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4 電影明星怎樣「睇」?
讓作家西西來示範。
2022-01-21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3 你會問你喜歡的明星什麼問題?
「楊過送郭襄三枝金針,一枝金針可以換取一個願望,結果郭襄立即就用了兩枝。第一枝就是希望當時戴了面具的楊過以真面目見他。第二枝就是希望楊過陪她過生日。」,怎麼看怎麼像,這就是偶像與「迷妹」。小時候沒有機會去到最喜愛的明星面前作出表白和訴求,唯有在電影雜誌的明星訪問裏求滿足。就是這樣,讓尚未懂事的我漸漸開竅:人,是可以被閱讀的。
2022-01-21
3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3 你會問你喜歡的電影明星什麼問題?
「楊過送郭襄三枝金針,一枝金針可以換取一個願望,結果郭襄立即就用了兩枝。第一枝就是希望當時戴了面具的楊過以真面目見他。第二枝就是希望楊過陪她過生日。」,怎麼看怎麼像,這就是偶像與「迷妹」。小時候沒有機會去到最喜愛的明星面前作出表白和訴求,唯有在電影雜誌的明星訪問裏求滿足。就是這樣,讓尚未懂事的我漸漸開竅:人,是可以被閱讀的。
2022-01-20
3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2 看電影,還是看明星?
看電影走進電影院。現在這已不再是唯一途徑。看明星去那裏?我的建議是走上山,把天與地的距離拉近。
2022-01-19
3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1 電影可以影響我們,我們可以影響電影嗎?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一部1992年盛放的電影,早在1965年便埋下種籽。注定要發生的,卻仍然有它發生過程的出人意表。這段歷史 feature 兩位什具特色的香港電影人。
2022-01-18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10 第一次讓你感覺浪漫的電影是?
我相信浪漫是天生的,但它不一定被每個人享受到。浪漫的定義,是每個人按性格和遭遇界定的。玫瑰就是玫瑰,有人覺得它必須是紅色才能象徵浪漫,也有人一看紅色便認為俗套。浪漫就是真要玫瑰作代言,為什麼黑色不可以?
2022-01-17
34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9 你的人生是一齣好看的電影嗎?
它的編劇是誰?監製是誰?導演是誰?主角是誰?配角是誰?觀眾是誰?電影與觀眾,是誰走近誰?它的壽命有多長?會被誰記得?有沒有下集?幾時會翻拍?最後,你們之間有何關係?回答上述問題之後與之前,你是誰?
2022-01-16
3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8 電影因何叫人忘不了?
記憶像路軌一樣長,電影便是一班接一班的列車。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是乘客,但誰知道呢,日後負責駕駛的可會將是我們。不了情作曲:王福齢作詞: 陶秦主唱: 顧媚忘不了 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錯忘不了你的好忘不了雨中的散步也忘不了那風裏的擁抱忘不了 忘不了忘不了你的淚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葉落的惆悵也忘不了那花開的煩惱寂寞的長巷 而今斜月清照冷落的鞦韆 而今迎風輕搖它重複你的叮嚀 一聲聲 忘了 忘了它低訴我的衷曲 一聲聲 難了 難了忘不了 忘不了忘不了春已盡忘不了花已老忘不了離別的滋味也忘不了那相思的苦惱
2022-01-15
3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7 幾時出現電影夢中人?
愛上電影不是單戀,希冀電影裏的人愛上自己才是。
2022-01-14
2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6 電影是怎樣化身成夢想的?
電影,如果是一門學問,從小學開始接觸它,電影公司出版的雜誌便是課本,閱讀它們使一個小學生對未來有了很多想像。電影,如果是一種未來,從還未知道什麼是未來,它教會了我什麼是明天,因為,明天可以看見電影的下期和不日放映。
2022-01-14
30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5 認識電影就是認識自己?
電影是汪洋大海,有人飄流,有人航行,它的學問無涯,然人生有限。沒有人會無聊得去數一輩子看過多少電影,而世上每天都有新電影和嬰兒呱呱落地,和電影的關係,是它們如何盛載我們的故事最重要。
2022-01-12
41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4 電影可以是老友記嗎?
我是怎樣成為現在這個我的?必須感謝很多人以他們的故事給了我很多如何做自己的靈感,maybe ,還有靈魂。
2022-01-11
28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3 你會一個人去看電影嗎?
曾有某段歲月,會為了看電影,一個人坐上由一個多到十幾小時的飛機,到了陌生的國度,渡過一段一個人的兩星期,天天一個人走進戲院,和一群與我乍看沒有任何歷史的人面向銀幕。他們之中也有很多是一個人走進戲院,但當這家戲院的觀眾席在一千以上,場合是某一個電影節,所有的一個人都在無形中被凝聚成一個群體: 儀式。
2022-01-09
39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2 你喜歡怎樣的電影?
「我們與之戀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電影也是一樣的。沒有人不喜歡戀愛,但為什麼它總是令人覺得難以久長?電影中的戀愛可以變苦,但不能變酸。現實已經是酸的了。所以電影與我們之間的那場戀愛更不好談:連騙的對象都只能是自己。所以有時會讓人「不如相信」。喜歡和愛,Truth Or Dare, 真的和扮是真的,電影對你的意義是?
2022-01-09
22 min
誰是林奕華 Who's Afraid of Edward Lam?
誰是林奕華001 西城故事 West Side Story
這是6/1(四)我在戲院關閉前看了Steven Spielberg 導演的新版 West Side Story 《西城故事》(港譯)後,當晚在手機上錄下的觀後感。《西城故事》是在1957年𧩙生的百老匯音樂劇,由四大幕後主創,Leonard Bernstein的曲,Stephen Sondheim的詞,Jerome Robbins編的舞,Arthur Laurents的劇本,成就了一部傳世經典。靈感來自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把故事移植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紐約的《西城故事》,將原著中勢不兩立的蒙太古家族與凱普莱特家族,改為聚居紐約曼克頓上西區的藍領族群,構成由白種和顏色族裔分別組成的「噴射機幫」與「鯊魚幫」因爭奪地盤,所意氣與面子而衍生的各種衝突。安東尼和瑪莉亞是兩個陣營中的「王子」和「公主」,他們的相遇,相愛因而難逃命運安排。悲劇從古到今的價值,便是在於敲響警鐘: 人為什麼還沒有從過去的傷痛與錯誤中醒悟?《西城故事》第一次搬上銀幕是1961年。Steven Spielberg 這一版,本來在2020年暑假面世,因疫情而改檔至2021年12月廿三日才在美國上影。香港於2022年1月6日上檔,但碰上疫情第五波爆發,才放映一天戲院便要暫時關閉。
2022-01-07
29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五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 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五集 -看一部電影,導演講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有意思? -電影《海灘的一天》帶出了甚麼哲學命題?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2022-01-05
08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四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四集 -你有試過看完一部電影後,很想要「回信」給電影的導演嗎? -楊德昌七部電影都有一種「個性」? -《一一》洋洋這個角色為甚麼如此重要?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2022-01-05
10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三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三集 -你是怎麼「看」電影的呢? -電影導演如何用靜止鏡頭,給予我們更大空間,從而看到更多?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2022-01-05
15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二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 |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二集 -在電影裏,「說故事」不一定要使用語言嗎? -《一一》裏面洋洋說:「我只能看見前面,看不見後面,是不是有一半的事情,我們永遠 都看不見呢?」這句話有沒有帶給你甚麼啟發呢? -我們知道自己是怎樣「看」事情的嗎?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2022-01-05
13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一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第一集 -你有一位很喜歡的電影導演嗎?為什麼會喜歡他/她呢? -《一一》裏面胖子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你會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2022-01-05
06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四集(嘉賓: 彭秀慧 Kearen Pang)|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8.7 看著一系列的錄像,就像是發了一場夢。 到底現實與潛意識之間,那個才是你? 遊走在映像與舞台,演員彭秀慧是如何看「創作」呢?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四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4z0Dyzbo4Y&t=1s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2022-01-05
55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三集(嘉賓: 劉祺豐 KeeHong Low @自由空間Freespace)|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7.31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的創作的靈魂— #劇場指導 劉祺豐 KeeHong 將會和我們分享作品從源起到成品的轉化。 面對劇場關閉、演出取消,這個實驗帶給「劇場」什麼新的想像?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三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LCtyicaDE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2022-01-05
59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二集(嘉賓: 袁錦倫 Kenneth Yuen @Gain Production)|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7.24 本集邀請到《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的幕後重要人物—影像導演及剪接:Kenneth Yuen 袁錦倫 來和我們分享影像的背後! 拍攝過程有什麼趣事?站在演員背後的他如何觀看這系列作品?當中的剪接蘊藏著什麼密碼? 由兩位導演 林奕華 袁錦倫 親身解說!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二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7JDkOg1Js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2022-01-05
59 min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一集(嘉賓:林珍真)|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7.17 這次我們請來《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的導演 林奕華 和演員林珍真為是次實驗解碼,分享創作過程中所得的啟發和感受。 如果劇場是一個兒童樂園,你會怎樣和它遊戲? 來玩一場劇場中的 hide and seek!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vcRwDDIRU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2022-01-05
1h 03
The Eastgate Project
1.6 - The Subversive Table (Interview with Lis Lam)
In which food, culture, and theology are discussed with Lis Lam of The Subversive Table food blog.
2020-12-29
5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