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FM111.2

Shows

FM111.2FM111.2284: 2025 年第 7 周: 苹果的一些消息2025-02-1403 minFM111.2FM111.2283:2025 年第 6 周: 倍速2025-02-0703 minFM111.2FM111.2282: 2025 年第 5 周: 春节2025-01-3103 minFM111.2FM111.2281:2025 年第 4 周: 年味2025-01-2401 minFM111.2FM111.2280:2025 年第 3 周: 七七八八2025-01-1702 minFM111.2FM111.2279:2025 年第 2 周:开完年会就是年2025-01-1003 minFM111.2FM111.2278: 2025 年第 1 周:元旦之后,春节还会远么2025-01-0303 minFM111.2FM111.2277:2024年第 52 周:从上网到下网2024-12-2703 minFM111.2FM111.2276:2024年第 51 周:简单点2024-12-2003 minFM111.2FM111.2275:2024年第 50 周:降温,冷2024-12-1303 minFM111.2FM111.2274:2024年第 49 周:节气「大雪」2024-12-0602 minFM111.2FM111.2273:2024年第 48 周:十一月结束了2024-11-2902 minFM111.2FM111.2272:2024年第 47 周:要说的不多2024-11-2202 minFM111.2FM111.2271:2024年第 46 周:多放了两天假2024-11-1502 minFM111.2FM111.2270:2024年第 45 周:得不到的2024-11-0803 minFM111.2FM111.2269:2024年第 44 周:Mac 新品发布2024-11-0103 minFM111.2FM111.2268:2024年第 43 周:果里果气2024-10-2503 minFM111.2FM111.2267:2024年第 42 周:读书哪有玩手机有意思2024-10-1804 minFM111.2FM111.2266:2024年第 41 周:桂花香2024年第 41 周:桂花香- 天气凉爽了,桂花开了,满街都是香气,鼻炎患者不开心。- 桂花香了,天气好了,一年又快结束了。## 事情不多- 刚放完长假,加上股市的影响,很多人好像无心工作。- 不炒股就不会在股市上赚钱,当然也不会在股市上亏钱,当然,钱还是会花在其他的地方,最后的结果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总要选择一种方式分享一下- 朋友发来一张图片,问我这是不是我写公众号的初衷。- 我想了一下,其实原因也挺简单的:    - 写日记:每天都写,把自己「阴暗」的一面都写在日记里面,这样「分裂」一下自己,起码在现实世界中看起来会正常一些。等到老了万一记不清楚事情了,还能翻翻看看,当然前提是还记得日记的密码,不行就把日记打印出来吧。    - 日历的记录主要是「留痕」,每天干了什么事情,开了什么会,吃了什么东西,花了多长时间,记录下来一目了然方便查询。    - 公众号和Instagram 就是分享了,自己想要吸取更多那就要分享更多。## #### 好了,一周又过完了。2024-10-1101 minFM111.2FM111.2265:2024年第 40 周:国庆快乐2024-10-0402 minFM111.2FM111.2264:2024年第 39 周:秋高气爽?2024-09-2703 minFM111.2FM111.2263:2024年第 38 周:新品视频都没看2024-09-2004 minFM111.2FM111.2262:2024年第 37 周:波澜不惊2024-09-1304 minFM111.2FM111.2261:2024年第 36 周:主动和被动新闻2024-09-0603 minFM111.2FM111.2260:2024年第 35 周:八月结束2024-08-3001 minFM111.2FM111.2259:2024年第 34 周:数字难民2024-08-2303 minFM111.2FM111.2258:2024年第 33 周:然后呢2024-08-1604 minFM111.2FM111.2257:2024年第 32 周:立秋了,七夕了2024年第 32 周:立秋了,七夕了这周,立秋节气,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了,感觉这一年很快的又要过完了。这周有七夕,各个平台早已经宣传到位了,就是刺激消费,抖音上的网红们也纷纷带货。## 没升级测试版的一年今年耐得住寂寞,没有升级测试版,一个重要原因是手头设备不多,无法承担测试版不稳定带来的后果,当然了,正式版也不一定稳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失去了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随遇而安,躺平最好,至于电子设备么,能用就行。最关键的一点,要把有限的预算花到无限的人生中。2024-08-0901 minFM111.2FM111.2256:2024年第 31 周:奥运开幕式、Apple Intelligence2024-08-0203 minFM111.2FM111.2255:2024年第 30 周:台风奥运和打假2024-07-2603 minFM111.2FM111.2254:2024年第 29 周:入伏,热2024年第 29 周:入伏,热这周开始了三伏天,热得很。天气一热,人就懒得很,就像电脑发热降频、iPhone 降亮度一样,影响体验。这周依然没啥大事情,依然按部就班,其实这才是常态。这周被一些事情牵绊,也没啥特别的思考。## 三伏贴和养生每年这时候各大中医馆开始销售三伏贴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这种东西是个什么态度。不管怎么样,大家开心就好。2024-07-1901 minFM111.2FM111.2253:2024年第 28 周:人潮人海中2024年第 28 周:人潮人海中题目就是正在播放歌曲的一句歌词。人潮人海中,自己就是一个小透明。别把自己看的太重,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没啥大事情,按部就班。## 岳云鹏和 Apple 的新广告刚开始看到的时候以为自己起猛了、看错了,后来发现,嗯,真的是这个组合。看了视频,觉得还算是挺接地气的。只是说到「保护隐私」,其实吧,很多人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很多「隐私」已经被泄漏的差不多了,现在很多的「保护隐私做法」大概率只是让自己心理上好过一些,亡羊补牢都算不上。2024-07-1203 minFM111.2FM111.2252:2024年第 27 周:一年过半2024年第 27 周:一年过半这周雨停了,开始酷热模式了。接近四十度的体感温度。每天早早去办公室,干不干活无所谓,主要是蹭空调。天气一热,外面的景色再好也很难有出去的打算,这也是为什么西湖的荷花开得好、落日很漂亮但是我很少去拍照。宝石山上看日出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需要凌晨就爬山去,嗯,等有机会的吧。## AI AI 还是 AI这周Apple 大陆、香港、台湾官网更新了 iOS 18 预览介绍。内容上中文圈也是有区别的。大陆官网没有Apple Intelligence 的介绍,香港台湾地区有相关介绍。台湾官网的Apple Intelligence 介绍中包含 ChatGPT 介绍,香港官网没有。2024-07-0502 minFM111.2FM111.2251:2024年第 26 周:这周下了两场雨2024年第 26 周:这周下了两场雨这周下了两场雨,一场三天,一场四天。很久没有见到太阳了,潮湿,但是温度还算好,等下个月高温来袭,就很不美妙了。## 岳庙和雨中西湖每年的6月24日是「杭州西湖日」,西湖周边的一些景区免门票,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所以宁可能起个大早宁肯冒着雨也要去占一下便宜,只是时间有限只去了岳庙。走马观花的参观了一下,文化水平所限,觉得要是花门票钱进去参观其实是不值得的,同样觉得花钱不值得的还有雷峰塔景区。当然,有人认为岳飞葬在西湖是岳飞应得的荣誉,但实际上是西湖出名也是因为岳飞葬在西湖,毕竟「青山有幸埋忠骨」。「晴西湖不如雨西湖」这句话在最近得到了具象的体验。2024-06-2803 minFM111.2FM111.2250:2024年第 25 周:夏至2024-06-2103 minFM111.2FM111.2249:2024年第 24 周:过完端午2024年第 24 周:过完端午过完端午,天气热了起来,天气预报说今年可能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今天在室外三十度气温,iPhone 13 Pro Max,搜索了一个地址并且看了一下路线,三分钟吧,就开始降亮度了,嗯,这个体验很 iPhone。朋友圈发端午内容的少了很多,挺好的。今年网络上又开始多了很多内容告诉你可以说端午快乐不一定非要说端午安康,我怎么理解这个事情呢:就是大家获取流量的一种手段,要经常的更换一些内容和观点,要有发差。这周 WWDC 2024 第一场结束了,各个系统测试版也出了,真的勇士敢于面对 beta版本的各种问题和不确定性。## WWDC24,画个 AI 的大饼最近几年的 Apple 系统更新,都是渐进式的,WWDC上告诉你有哪些更新,但是一些功能要等到之后慢慢再加上,这也是为了稳定性的考虑。AI 这个大饼不知道大陆地区什么时候能吃上呢,想想也无所谓,和当年 Siri 一样,中文的 Siri 一样等了快一年。估计换 iPhone 17 的时候就能用上了吧。2024-06-1402 minFM111.2FM111.2248:2024年第 23 周:端午怎么就不能「快乐」了?2024年第 23 周:端午怎么就不能「快乐」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端午节要说「安康」不能说「快乐」,我琢磨着,端午节能放假一天,今年还不用调休,怎么就不能「快乐」了呢?- 这周高考,嗯,参加高考已经是十九年前的事情了,真快啊。- Apple 公布 2024 年 Apple 设计大奖获奖名单,挺好看的,但这里很多程序我猜很多人其实都用不到,甚至有一些可能你都搜不到,嗯,等过完六月,例行更新一篇自己用的程序吧。## 高考- 我记得当年我的某一个老师说:不管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上什么样子的大学,都要参加一下高考,考前的压力和高三的经历是一辈子的财富。- 每年高考都会有一些「固定新闻」:考生跑错考场,忘了准考证,家长穿旗袍给孩子加油,大龄考生,填报错志愿,评价作文题目。- 阅卷完成出完分数和各个高校录取分数之后应该就是例行的「批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时间了。- 拿到通知书之后应该有「谢师宴」吧,就是家长之间的人情往来。- 再然后,就是天南海北离开家乡,和高中同学逐渐失去联系的过程了。- 抖音上很多人发视频「为高考学子祝福」还有去寺庙「为高考学子祈福」的视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行为,可能这也是一种流量获取的方式吧。我去寺庙里求财的同时也会祈祷一下世界和平。## 端午节- 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门口插艾蒿么。- 快乐还是安康。- 喝雄黄酒么。- 因为屈原有了端午节还是屈原恰好在这天投江。- 要不是韩国要把端午节申遗,可能这天都不放假呢。## iPad Air 的 M2 处理器- iPad Air M2 处理器从最开始宣传的10核心 GPU 变成了现在的 9核心 GPU。- 我看网上已经有人投诉12315 了。- 后来看 9to5 Mac 的报道:苹果说 10核心只是标错了而已,性能提升对比都是 9核心的。https://9to5mac.com/2024/06/03/apple-says-m2-ipad-air-performance-claims-are-accurate-despite-gpu-mix-up/- 怎么说呢,这个新闻的热度很低,低到都没有上热搜啊。- 从侧面证明了,买 iPad Air 的人也不多啊,即便买了也没谁一定要跑分看看,也证明了多数人其实感受不出来处理器的性能,处理器的性能过剩啊。- 当然了,因为这个事情也看出来了 M2 系列的产品划分之复杂和良品率的问题。## 下周的WWDC- 想看看 Apple 理解的 AI 应用场景是什么。- 期待 iPadOS 史诗级更新:内置计算器程序。- 期待 macOS 更稳定一些,修修 BUG,别整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了。- 多多赚钱等着 Vision Pro 上市。## #### 六月了,真快。2024-06-0704 minFM111.2FM111.2247:2024年第 22 周:五月结束,六一快乐2024年第 22 周:五月结束,六一快乐- 五月份就这样呼噜噜的结束了,月初定下的计划完成了多少呢,又有多少积压到了下个月呢。- 六月份迎来的第一个节日就是「儿童节」,不知道现在小朋友怎么过这个节日了,小学时候我们会放假然后学校组织看个电影啥的。## 大人过的儿童节- 很大程度上,「儿童节」是大人的节日。- 也许是弥补自己小时候的一些「错失」,给自己的孩子过一个自己想过的儿童节。- 当然了,我没有孩子,这个话题就不做深入讨论了。## 没啥意思的新手机- 这周有几款新手机上市,现在已经懒得看视频评测了,说来说去就那些东西,现在哪个厂商还没有一个「通稿」呢。- 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知道「卷」什么了。- 很多以前的「数码博主」都改行说汽车去了。- 希望厂商们赶快开辟一个新的赛道出来吧。## iTunes 好不好用,以及时代和认知的局限性- 前几天在 v2 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大家还是讨论的很热烈呢。https://www.v2ex.com/t/1045251#reply86- 咋说呢,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工具」,我觉得在那个本地存储的时代 iTunes 还是好用的。但是现在呢?iTunes 在 macOS 上已经被拆分很多年了,也没有必要拿出来「鞭尸」了。- 从这个话题上让我想到了一些人总愿意拿库克和乔布斯做对比,每次 Apple 发了新品都有人说要是乔布斯还在的话会如何如何。这也是一种认知上的局限性,或者是对于过去事物回忆的一种美化行为。- 比如我之前很喜欢的 Mac OS X 内置程序 Front Row 一样,在那个时代环境下的产物而已,依赖于本地存储的数据,在现在这个云端世界,可能都不会打开来用了。- 可以适当回忆,不必过分怀念。## 本周读的书- 这周开始读张宏杰的《历史的正面与侧面》这套书里面的《简读中国史》。- 感觉还不错,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可以读读看的。## #### 六一快乐,六月顺利。距离目标达成还剩六十八天。2024-05-3102 minFM111.2FM111.2246:2024年第 21 周:例行更新2024年第 21 周:例行更新- 这周没啥大事,例行更新一下。- 天气热了起来,该清洗空调了。- 简单聊聊这周的一些事情吧。## 「阴谋论」最受欢迎- 以下哪些内容是真的呢?- 地球是平的。- 南极可以通往地心世界。- 美国登月是假的。- 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 月球背面是外星人基地。- 西方科技来自于《永乐大典》。- iPhone 上并没有完全删除你的资料,苹果一直标榜的「安全」是虚假的。- iPad Pro 2024 本来是12GB 的内存,结果屏蔽了4个 GB,只让你用 8GB,苹果坏透了。- 其实吧,自己开心就好。## Surface 也 AI 了- PC 都 AI 了,Mac 还会远么,以后就不是 MacBook Air 了,就变成 MacBook AI 了。- ARM 版本的Windows 的问题还是应用适配的问题,macOS 上我常用的程序已经不需要转译了,但是Windows 上还不行。- Surface 有蜂窝网络版本,Mac 还没有,我很希望 Mac 也有蜂窝网络版本,但估计苹果不会给的。- 处理器性能基本都过剩了,电池续航才是给客户带来惊喜的地方,观察一下咖啡馆图书馆里,很多电脑的电源适配器还是必备品。- 反正,要是我选择买一台 PC 的话,可能会优先考虑 Surface 吧,毕竟感觉「血统纯正」一些,就像安卓总想买台 Pixel 一样。## 读不下去书怎么办-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推荐我看《人类简史》。然后我发现2017年我就买了这本书,然后没读完。- 说的矫情一点就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类的品味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 很早就发现,我不再能静下心来读书了,早期应该是受到「名著精缩系列」读书的影响,年纪小点的可能没读过这种书,其实就和现在的电影解说差不多,就是一种「缩写」。后来就是被各种「短」内容影响,让自己无法看「长」内容了。- 也曾经和朋友讨论过遇到别人说很好的书但是自己读不下去怎么办,结论就是:放过自己。## #### 五月要结束了。2024-05-2402 minFM111.2FM111.2245:2024年第 20 周:产品定型了,也就无聊了2024年第 20 周:产品定型了,也就无聊了- 这周 iPad 上市,摸了摸 iPad 新品。- iPad 测评看了几个,意料之中的说辞,其实很多品牌的「测评」都是差不多的。这也很正常,UP 主也要吃饭的。## 产品定型了,也就无聊了- 现在的 iPhone 和 iPad 就像是 2010年左右的 iPod 一样,例行更新而已。- iPod 从发布到「无聊」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 iPhone开始变得「无聊」是不是也是从十年开始的呢?- iPad 的第十年是 2020 年,正是「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提出的那一年。- Apple Watch的十年是今年,我们拭目以待。## 听说 Vision Pro 今年肯定会上国行了- 作为一个 i 人,我还是挺感兴趣这个产品的。- 这个设备可以让我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 应该能在今年的 WWDC是看到一些更新改进吧。## 两本书- 这周读完了陈晓卿的《吃着吃着就老了》,按照我们那个年代的说法,就是一些随笔短文,读起来不费劲,有一些能引起一些共鸣,推荐大家作为睡前读物读一读。- 萧鼎重新修订《诛仙》了,这本书当年也是追着看完的,有些情景也是意难平,但是看了一下萧鼎微博说的那些修改,我决定还是不看了。就像是金庸的一些修订版一样,虽然老版本有些 BUG,但是怎么说呢,就是不喜欢新修版。## #### 热起来了,空调清清灰准备上岗工作了。2024-05-1701 minFM111.2FM111.2244:2024年第 19 周:二刷星期五2024年第 19 周:二刷星期五- 立夏节气一过,天气马上热起来了。- 明天工作日,iPhone 用户记得调整闹钟。- 比 iPad 更新还有争议的宣传视频《Crush》。## 这个夏天- 给自己的时间周期就是立夏到立秋之间。一共九十四天。- 新建了几个文件夹。- 新建了两个待办事项列表。- 新建了三个思维导图文件。- 然后……## 新品 iPad 的一点补充- 从发布会结束到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些小补充:- 国行的 Apple Pencil Pro 介绍页面没有提及「查找」功能,对比页面也没有,不知道是忘记写了还是去掉这个功能了还是要等待更新。- iPad Pro 有了纳米纹玻璃的选项,那么 Mac 更换 OLED 以后有没有可能又可以定制「高分雾面屏」了呢,我还是很喜欢以前的那个雾面屏的,但大概率肯定是 MacBook Pro 的专享了,Air 不配拥有,等级森严。## Crush 广告引起的「道歉」- 这个广告形式和2008年 LG KC 910 广告很类似,只是一个是横着压碎一切,一个是竖着压碎一切。- 宣传视频《Crush》引起了一些争议,销售副总裁都道歉了,这是我没想到的。有些人说这个广告感觉像是在「焚书」,这种破坏工具的行为毫无美感,甚至让人觉得心里不适。怎么说呢,我觉得还好吧,是不是经过了那三年国内外现在都有些「倒退」呢,都有一些上纲上线的太严重了呢,搞不明白。## 电子镣铐- 有一天看到一个问题,说是现在这个时代,你敢不敢从电子设备中删掉微信、支付宝、抖音、淘宝并且不用这些东西。- 其实就是让手机回归到本来的样子,社交、购物在线下,不沉迷短视频。- 我觉得我不能。总不能与世隔绝吧。- 在 BlackBerry 大行其道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一种「BlackBerry 成瘾」的观点,就是一些人永远拿着 BlackBerry 手机摆弄,发邮件、BBM 和别人聊啊聊。- 那么,这些「无法卸载」的程序就是你的「电子镣铐」。- 很多很多年前有人说为什么腾讯不做一个自己的手机呢?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就是腾讯和阿里的。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情是不是先下载这两家的一些程序呢。## 推荐个程序- 「灵动歌词」:可以以灵动岛、锁屏、小组件、悬浮窗的方式显示歌词。- 因为我一直没有用 Apple Music,还在用很古老的 iTunes Store 购买单曲,但是这些单曲是没有歌词的,手动添加再同步到手机是可以显示歌词,但不是动态的。- 「灵动歌词」这个程序很好的解决了 iOS 设备上我对于歌词的需求,很不错的。- 五星推荐。## #### 好了,就这样子,撸起袖子加油干。2024-05-1003 minFM111.2FM111.2243:2024年第 18 周:只有一天假期的五一2024年第 18 周:只有一天假期的五一- 你以为休息了五天,实际上只有一天。- 哪里都是人人人人。- 你们去哪里了。## 睁眼看世界- 其实方式很简单,有个梯子就可以了。我想大家平时都用吧。- 最近用 Apple Map 的 「四处看看」和「俯瞰」功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错的。当然,要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了。- Instagram 也不错,就是广告现在越来越多了,主要是大数据被一些人的推荐让我不敢在公众场合打开这个程序。- 看看外面正在发生什么,但也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尤其是「简中圈」其实并不那么纯粹的。## NFC 还是二维码- 反正我看起来进出公交和地铁上还是二维码居多,NFC 少的很。估计和二维码有优惠有很大关系吧。- 线上线下依然是两个群体,就像是 Apple 的 NFC 一样,线上说封闭不开放不能刷门禁公交和地铁,真的在线下也没见多少 iPhone 用户用 Apple Pay 刷公交地铁。- 当然了,那种拉一踩一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二维码和 NFC 没啥高低贵贱,哪个好用就用哪个,哪个有优惠就用哪个。## 「自适应」算不算一种「进化」- 网友经常调侃 iOS 用户最能「自适应」。- 其实不只是软件产品,硬件上也有很多「自适应」。- 一些人看起来「不好的设计」但是越来越流行,用的也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办呢?- 有些人就是不喜欢 OLED,就是不喜欢低频调光,那怎么办,LCD 屏幕的手机几乎绝种,高频调光的手机又不喜欢,那是不是自己的眼睛要「进化」一下,或者说,这些人逐渐就被淘汰了。- 同样还有「小屏手机爱好者」,当我们的小拇指「进化的越来越长」并且承重能力也得到增强之后,还有人喜欢小屏手机么。- 嗯,人类进化,但更多的好像是被厂商「驯化」。## #### 假期快乐,调休快乐,加班快乐。2024-05-0302 minFM111.2FM111.2241:2024年第 17 周:质疑、理解、成为……2024年第 17 周:质疑、理解、成为……- 这周刷抖音我看到三个内容比较多:一个是凤凰传奇演唱会,一个是长城炮,一个是发现石油开启定位。- 多拍一些「全景照片」,万一以后有了 Vision Pro 呢。- Apple 发了邀请函,这应该是第一次五月份有新品上市。## 展开说说- 当年真的非常嫌弃凤凰传奇的歌曲,觉得土。主要还是很多广场舞和手机铃声太吵人了。- 当然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应该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吧,不说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曲吧,但他们的歌曲非常适合写东西时候作为背景音乐播放。- 「长城炮」是先看到一些军事内容才去了解的事情原委。有时候人啊,就需要一个「机会」,抓住了不说泼天富贵,也能小赚一笔。当然,抓不住机会是常态。- 「发现石油开启定位」这个事情已经不知道如何评价了,是不是有点「被迫害妄想症」的表现呢。《潜伏》里面有个片段很经典「你就是不懂得录音的基本原理啊」。## 为 Vision Pro 准备拍点全景照片- 全景照片我拍的不多。- 在没有超广角镜头以前,我还是用全景照片拍一些的。后来会给手机加个外挂的超广角镜头以及手机自带超广角镜头之后我就很少拍全景照片了。- 但是,为了以后能在 Vision Pro 上更好的回忆一些事情,我觉得现在可以多拍拍全景照片。- 以前我也很少拍「实况照片」,后来才发现,实况照片是一种回忆当时事情的好方式,甚至听到里面的一些声音时候,是很惊喜的感觉。## 我不期待什么 iPad了- 我用过的 iPad 不多,iPad mini 一代二代,iPad Air 二代,iPad Pro 9.7、10.5 英寸,iPad Pro 2018。iPad Pro 还曾经是我的主力工作设备。只是,目前的 Mac 还是更适合我的。- 不要想着一个设备能解决所有问题,那样很累。- 起码现阶段,iPad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必需的设备。- 真要说有什么期待,那就给 iPad加个计算器吧。## 多点点「不感兴趣」、多拉黑一些账号之后- 上次说到慢慢整理了一下关注列表,平时刷抖音的时候多点点「不感兴趣」,甚至主动拉黑一些账号。- 结果还不算明显,没有出现特别感兴趣的新内容,但是看抖音的时间减少了不少,也算是阶段性成果吧。## 推荐一本书- 这周看完了马伯庸的《食南之徒》。- 从一个「吃货」的角度讲述了当年南越国怎么就被灭亡了。- 一如既往马伯庸的风格,历史的小人物,历史上的大事件。## #### 调休,iPhone 用户记得开关闹钟。2024-04-2603 minFM111.2FM111.2240:2024年第16周:四月天2024年第16周:四月天- 气温挺好的,就是天气不算好。- 阴沉沉的,不明媚。- 这个月感兴趣的内容和思考的内容都不多,以至于到现在只有三篇文章,完成绩效岌岌可危。- 但,起码先保证「每周小总结」这个系列不断更吧。## 老话题:使用多个Apple ID- Apple 允许一些模拟器程序上架了。我不玩游戏,所以也没有什么尝试。- 听说最近一些程序因为备案的问题在国区下架了。- 大陆地区 Apple ID 还是要有一个:有一些程序毕竟只在大陆地区上架,只要肉身不离开,很多东西还是避免不了的。Apple Music 价格更低一些,一些人还是愿意订阅的。- 其他地区的内容就不多做介绍了,有些地区订阅价格便宜,有些地区内容齐全,反正,比国区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华为的新手机- P系列改名「Pura」,我怎么看这个新名字都感觉和「PUA」有那么点关系。- 智能手机「卷」了这么多年,拍照、充电、卫星通话基本上是发布会必提的项目了,下一步应该是 AI 了。- 但,这只是高端机,更多的人需要的是啥呢,几年前的「旗舰机」今天依然够用,现在的中端机也很不错,反正就是消费紧缩、换机周期可能变得更长。- 你问我对华为 Pura 70 有啥看法,我觉得吧,绿色挺好看的。## 在社交平台上「分裂人格」- 其实很多人早已经是这个状态了,朋友圈、微博、QQ、抖音上面的昵称、发布内容都是不同的,都是有针对性的。- 很多时候我习惯「在不同的平台上发相同的内容」,这样比较简单,会看到相同的内容在不一样的平台上得到的「反馈」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就会觉得挺割裂,甚至不想在一些「负面反馈」平台上发表内容。- 将来应该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发表不同的内容」。- 以前会把自己的所有观点都在一篇文章中呈现,但有时候人们只看到自己喜欢看的部分,更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杠精跟你说他们不喜欢看到的部分。- 那么以后就根据平台拆分,往好了说就是迎合受众和平台获得更多的推荐和点赞,往坏处说就是「赞同XX 的所有观点,然后把他们培养成大 XX」。- 也就是说,在各个平台上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首先在社交平台上实现了「分裂人格」。- 俗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好了,即将迎来又一个「单休」的一周。2024-04-1902 minFM111.2FM111.2239:2024 年第 15 周:好温度2024 年第 15 周:好温度- 杭州现在的气温不错,但也不算是风和日丽,因为能见到太阳的日子还是不多。要是有晴朗的天气还是要抓紧时间出去转转。- 依然是一周的胡说八道。## 富义仓和水上公交7号线- 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两天去了一下新开放的富义仓。就在香积寺不远的地方,可以去看看。只是里面有些「展览」「陈列」我也是看不懂什么的。- 杭州四条水上公交,7号线应该是风景最好也最难排队的了,人多船小也少,我觉得应该是东河河面不宽的缘故吧。但是沿路的景色还是不错的。可以尝试直接沿河步行,三公里多点,还不错。## 不关注也就没啥新闻- 这周数码方面没啥好说的,华为发了几个新品。我对于这个品牌依然没什么好感。- 红米的新手机价格便宜,挺好的。- 今年 iPhone 没有春季的新配色,新 iPad 也活在谣言中,很多人应该都在观望中。iPad Pro 越来越贵,iPad Air 或许会是钉子户,尤其是谣传的12英寸机型,iPad mini 我很喜欢。## 多点点不感兴趣多拉黑一些账号- 前段时间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喜欢的内容不只是划走的操作了,多了很多「不感兴趣」的操作,试图优化一下推荐内容。- 这周更多的操作是拉黑账号,看到很多类似内容直接将发布不感兴趣内容的账号拉黑掉,感觉这样会彻底一些。- 目前 RSS 订阅网站资讯以及主动搜索依然是我获取内容的主要方式。- 开始尝试订阅一些「电报群」来获取一些新的资讯。## #### 嗯,没什么了。2024-04-1201 minFM111.2FM111.2238:2024 年第 14 周:调休2024 年第 14 周:调休- 看起来「调休」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存在的。- 反正周日大家还是会去摸鱼的。## 四月初的纪念日- 四月初总是有很多的「纪念日」,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 很多「纪念日」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只是凑个热闹罢了。随着自己不再关注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没人提醒你,也就忘记这个日子了。## 有中国特色的 iOS 还要多久- 吵吵闹闹的 iOS 18 内置百度 AI 服务最近讨论的少了。有些人吵吵闹闹说要是内置百度就不买国行了,甚至不买 iPhone 了。咋说呢,都是闲的。- 要是水货机器比国行更贵你买哪一个?再退一步来说,参考现在的「询问 Siri」返回结果和 Apple News 判定的方式都是通过 SIM 卡和基站定位,即便你是非行货手机只要有 SIM卡就会使用百度服务,你是不是就换成安卓来用了呢。现在也「内置百度」你怎么不换手机呢?- 清明假期有多少人的闹钟正常响起了,周日调休又有多少人忘了开闹钟呢。iOS 的一些本地化还要走一走啊。- 你不用不代表别人没有需求,千万不要肯定的说Apple 现在不做代表这个功能就是伪需求,万一以后加上了呢,不是很打脸么。- 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有一次培训,一个学员问我,为什么 iWork 套件有 iPad 版本,但是没有 iPhone 版本,我说,iPhone 只有3.5 寸的屏幕,太小了,在上面编辑查看都不方便,然后当天晚上 iWork 套件就更新成「通用程序」支持 iPhone 了。## 持续关注一下 vivo X Fold3 Pro- 看了一些视频并且上手感受了一下。- 应该算是 Apple 生态用户最强备机选择了。- 想体验一下折叠屏。- 想要更好的拍照。- 想要和 macOS 简单互动。- 持续关注一下。## #### 一周又过去了。2024-04-0502 minFM111.2FM111.2237:2024 年第 13 周:三月结束2024 年第 13 周:三月结束- 一眨眼三月结束了,一眨眼一个季度结束了。- 照例更新,要是按照阅读量来看,这个号就要废掉了,只是有些东西也不全是为了数量而发的。- 简单聊聊这周吧。## 电子老人味- 和「电子阳痿」症状相得益彰,一个是内容上的不感兴趣一个是硬件产品上的不感兴趣。- 比如我现在对于手机拍照这个事情就失去了兴趣,很多时候不讲究构图不讲究颜色,能拍到、知道自己拍什么就可以了。看看现在国产手机的后置镜头排布之后再看看国外的三星苹果谷歌手机,它们还显得「秀气」和「克制」一些。- 而内容上也尽量减少关注和点赞的操作,多一些「不感兴趣」的操作,甚至有些时候不登录账号,期望能降低一些大数据的干扰,但只是期望而已,很多时候一些操作只是给自己一个错觉罢了。## 小米的汽车- 我对于汽车一点兴趣都没有,下面的内容就当做是「占位符」吧。- 小米都出汽车了,那么红米是不是也快了呢。- 很多人离不开 iPhone 有一个原因是 CarPlay。## WWDC 2024- 这周确认了 WWDC 2024 的时间。- 自己的一些期望和预测看看这篇文章吧。- 与其期待对自己性能过剩和买不起的硬件,还不如期待一下系统的更新,虽然大概率这次更新的很多内容在国内它要么用不了要么变成有当地特色的。## AI 再强大,伸手党依然是大多数- 真正用的上 AI的人不会依赖手机,讨厌百度的人也有其他办法,真的用百度的人你觉得他在乎 AI 么。现在 AI 都被过分神话了。- 话说回来,多少人 Siri 都不用、快捷指令也不用,那么 AI 更是遥远的事情。- 你以为的 AI 会让很多人跟机器对话、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但你真的高估了很多人,很多人依然是「伸手党」。-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浏览别人发的内容从来不看正文写的什么,遇到一些问题系统给出了问题所在,然后自己不看系统提示直接就问,甚至很多人就发一句话:我的 XXX 怎么用不了呢,你是让别人算命么?在一些平台发一些内容之后,你都写了用什么设备拍摄、地点在哪里、这是什么东西、出处是什么、二手产品能否接受砍价,但是呢……,我想大家都理解我说的是什么。## 人类观察者- 这周观察到的是一个背后贴一张「符」的 iPhone。- 这也算是「手机装饰」的一部分吧,以前有挂绳,后来一些人在壳子里面夹上现金,都是一样的。- 希望这个东方的符咒能让这个西方的手机信号更好,发热更少,充电更快。## #### 好了,一个月结束了。2024-03-2903 minFM111.2FM111.2236:2024 年第 12 周:热起来了2024-03-2202 minFM111.2FM111.2235:2024 年第 11 周:大概八点二十发2024 年第 11 周:大概八点二十发- 今天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距离「大概八点二十发」已经过去十一年了。## 所谓打假- 最后一次主动关注315晚会就是十一年前的那次「大概八点二十发」的事情了。之后都是被动看的新闻。- 好像这么多年以来,真正大多数人关注的「打假」都没有,上了315 名单的都是不痛不痒小打小闹的,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 网络越来越好,人们的记忆力越来越短,一个热度维持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大家都急不可待的追求下一个热点和下一个流量了。- 抖音上一些「打假」的人在我看来很对更像是主动「找事儿」的人,博眼球,赚流量。## 我经历的 Apple 售后- 应该也是从那年开始 Apple的售后政策在大陆加速变化了。最近几年更是和国际脱轨。原因是什么,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这么多年我真正去维修 Apple 产品的次数并不多,能数的过来,iPhone 3GS 充电之后莫名其妙主板挂了,AirPods Pro 一代的耳机问题赶上了维修计划,MacBook Pro Retina 镀膜脱落,MacBook Pro 蝶式键盘问题,MacBook Pro 闪屏换过一次屏幕。自己作死把机器搞坏付费维修的就不算了。- 大体上,我的感受还算良好吧,没遇见特别不靠谱的「天才」,也没遇见故意刁难人的「天才」。## 产品质量和售后-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和售后问题谁都难免会遇上,出了问题要是不想让自己那么闹心还是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买前买后都要降低自己的预期:不管花多少钱买产品,这个产品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人体都会生病死亡呢,何况一个物件呢?你要是觉得自己花了钱买了某个产品而这个产品应该为你服役很长时间或者追求一个电子产品外观是「完美的无瑕疵的」,那我觉得,这个产品的花费对于你来讲肯定是过高了,咱们还是要好好赚钱。- 日常做好备份:任何产品都会出问题,不要等到出问题的时候再跟售后人员说你的资料很重要需要导出来,要是真的能导出来,你会不会又觉得这个设备不安全呢?付费的 iCloud可以用,免费的百度网盘也能用,你啥都不用,那就说明你的资料不重要,丢了也就丢了。- 越担心什么就会发生什么:拿到一个新设备之后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是「强迫症」,真的没必要,买一个工具而已,真的要当传家宝么,还是那句话,你这么在意这个设备,那只能说明你的收入和这个设备的花费并不匹配。越担心设备出问题那它就越容易出问题,放宽心,随便用,早日把买设备的钱赚回来。## 矫情的「数字内容」,其实是我不上档次- 朋友分享了一些播客给我,听了几个,觉得很「矫情」,其实不只是播客,一些网站内容也是一样的,比如少数派。- 大家沉迷于「方法论」和对于工具的找寻使用,然后为了一杯醋包了一顿饺子,这就是我对现在一些内容的看法。- 要承认这些主播和作者的能力非常强,引经据典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后期音频剪辑文字排版也是厉害,但我就是感觉这些东西听完看完好像还是不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 于是自己反思一下,不是作者「矫情」,而是自己狗肉上不了大席而已。## #### 三月过半,进展顺利。2024-03-1503 minFM111.2FM111.2234:2024 年第 10 周:啦啦啦 我们生活多美好2024 年第 10 周:啦啦啦 我们生活多美好- 一句歌词作为本周的标题,因为最近在开会。- 所以,有时候会连不上正常的互联网,所以,有时候需要谨言慎行。## M3 的 MacBook Air 发布了- 依然是8GB 256GB 起步,怎么说呢,只要价格足够低,8GB 就是够用的,就像当年 XR 的边框宽度一样。但我不会选择 8GB 的机器。- 16GB 的机型出现在官网的机型中,那么,24GB 的定制机型是不是会出现在直营店中可以直接取货呢?- 在盒盖状态下可以连接两个显示器,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 Air 机型是我首选的,即便定制一下价格和 Pro 差不多,但我更需要的是轻薄便携。- 有时候选择机器不是一定要看硬件配置的。- 随着 M1 Air 的下架,从2008 年开始的楔形外观 Air 彻底消失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又少了一个。## 不更新就不掉粉- 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说「不更新就不会掉粉」。- 还行,发完之后没有人取消关注,阅读量依然是粉丝数量的十分之一。## 文字图片短视频- 短视频是会让人上瘾的,短视频只有「主动不看」和「隐性上瘾」两种结果。- 文字阅读越来越变得无聊了,用文字分享优质内容也变少了,类似小红书的「笔记」可能更适合人们观看。- Instagram 不也早就变得不是图片分享那么纯粹了么。- 其实这都不重要,怕就怕陷入了「信息茧房」但是自己还不知道。## #### 好起来了。2024-03-0801 minFM111.2FM111.2233:2024 年第 9 周:三月了2024 年第 9 周:三月了- 一下子就三月了,再一下子就半年了,距离春节还有333天。- 这周很冷,基本上没有晴天,阴雨,温度低,这种天气就很让人感到抑郁。据说北欧那面抑郁症患者偏多和不好的天气也有关系,但……- 最近思考的少了,当然,以前也不多。## Apple 停止造车了- 数码博主都开始去说车了,不知道传统的汽车博主都干什么去了。- 至于 Apple 造车的事情传说已经十年多了,最近取消是什么原因咱也不知道,只能看看新闻和自媒体的消息了,你问我怎么看这个事情,我只能说,没啥看法,因为我不会开车,除了房车对于其他汽车一点兴趣也没有,这就意味着又一次跟不上时代的洪流做不了一个汽车博主,又一次被时代的洪流冲垮。- 最近几年 Apple 明确放弃的产品就是我心心念念的 AirPower 了。## 其他碎碎念- 没啥大事情,按部就班。-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设备越来越简单,职场档次不见得变得多高。- 每年的三月都充满变数。- 我还没体验到 Vision Pro。## #### 加油。2024-03-0201 minFM111.2FM111.2232:2024 年第 8 周:大降温2024 年第 8 周:大降温- 这周最高气温降了十多度,一下子又回到了冬天。- 没什么大事,按部就班的推进一些事情。## 华为小米发布了新手机- 两场发布会我都没有特意的关注,甚至现在连具体配置参数都不知道,只是在微博的时间线上看到一些博主发布的消息。- 那就从一个没关注的角度胡说八道一下吧。- 你的下一台手机会选择折叠屏么?我应该会选择横折形态的手机吧,会想着省下一个平板的预算,在一些固定场合下用更大的屏幕。竖折的手机如果用来作为主力手机的话应该是个戒网神器吧。- 现在手机的拍照越来越厉害了,昨天有人说小米14 Ultra 就是一个相机加上通讯的功能,最近对我来说好像对拍照失去了一些兴趣,或者说对画质没什么要求了,只要能拍到,能记录就可以了,所以,现在的 iPhone 13 Pro Max 再不能打,对我来说也算是够用了,看看 ins 上一些用手机拍照很厉害的人可能用着更古早的手机呢。- 现在对于手机的常规更新已经提不起什么兴趣了,拍照卷的差不多了,又要开始卷 AI 了,但是,所谓的语音助手发展到现在都是「地主家傻儿子」的感觉,那么 AI 能好些么。## 持续关注 AI 应用- 虽然现在要想好好的使用一些 AI 稍微有点复杂,但还是要持续关注一下,即便自己不用,也要关注一下。- 按照现在的更新迭代速度,没准什么时候就会波及到自己的行业,提前了解一下不是什么坏事情。## #### 好了,这周没啥大事情,下周开始。2024-02-2302 minFM111.2FM111.2230:2024年第6周:春节快乐2024 年第 6 周:春节快乐- 明天大家应该都很忙,没时间点开文章,所以,今天更新一下公众号吧。- 让我看看还有谁大年三十要上班。## 春节快乐还有一些「民俗」?- 这周春节,首先祝大家春节快乐。- 随着看抖音多起来每年新年都有一些所谓的「民俗」刷新自己的认知。- 比如近两年才听说的「躲春」,还有生肖到底从哪天开始算,农历新年还是春节,还有各种「讲究」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是呢,其实没啥,自己开心就好。- 今天看微博的时候说中国龙的英文和外国龙应该区分开,不是一个物种,外国龙叫做 Dragon,中国龙叫做 Loong,怎么说呢,开心就好。## 读完了《大江大河》。- 读完了《大江大河》四部,然后电视剧看了几集。书籍比电视剧有意思。- 前三部基本是一个故事线,第四部是单独的一个故事,比前三部节奏紧凑,更多商业的事情。- 对于前三部一些描写的事情自己是没有经历过的,那时候自己还在读小学,父母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 总体来说,推荐读一下。## Vision Pro和其他一些- Vision Pro的视频越来越多了,挺好看的,我很喜欢这个产品,当然,不会当小白鼠的,毕竟……,是吧,大家都懂得。- Apple 的初代产品就是「公测版」,第二代之后会好一些,比如 iPhone、iPad、Apple Watch。出道即巅峰的产品应该算是 M1 芯片的机型了,新一代的钉子户。- 还有一些产品类别是时隔多年之后又出现的,比如从 iPod HiFi 到 HomePod,从 iPhone Bluetooth Headset 到 AirPods。## #### 好了,这次可以直接说:祝大家春节快乐。2024-02-1602 minFM111.2FM111.2231:2024年第 7 周:长假已过2024 年第 7 周:长假已过- 春节假期余额不足,昨天开始很多返程的人们开始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了。- 这个春节过得怎么样。- 再给大家拜个晚年吧,祝大家晚年幸福。## 今年的春晚怎么样- 每年春晚额预期都在不断的降低。-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春晚会提前放出节目单,我觉得这样就更没有意思了。- 春晚是不是强制地方卫视都要转播呢?好像没有这个规矩吧,但是大家也不敢不转播。- 今年好像微博上吐槽春晚都没有以前热闹了,是节目更好看了还是大家都不看春晚了。- 其实把以前的春晚精选一些节目拿出来重播都比现在的好看,只是,有些语言类的节目放在今天怕是都不能过审。## 未必都是善男信女,只是有所求- 大年初一的寺庙和初五的寺庙人是非常多的。就是排着几小时的队伍也要去,主打一个「心诚则灵」。- 当人们不顺利的时候就会「疯狂的从事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星座、塔罗、生肖、五行……凡此种种,大家都愿意尝试一下。- 网上也能看到各地的知名寺庙在这期间是什么状态。- 花几十元的门票香火钱许一个几百万的梦想,划得来嘞。## OpenAI 又有新货了- 如果你关注 AI 产品的话,就会知道今天 Sora AI 今天上线了。- 虽然现在只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生成60秒的视频,但是效果对我来说很震撼了。- AI 技术再这样迭代下去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能有生之年真的会见证 AI 改变世界的结果吧。- 也希望国内的一些厂商 ,真的整点技术出来吧,别天天想着怎么套用户资料,整天吹牛,锣鼓吹的震天响,真的要技术的时候就哑火了。PPT 对比做得再漂亮也没用啊。- 对,赶快锻炼身体,多活几年,见证奇迹的发生。## 《暗黑者》《邪恶催眠师》- 周浩晖的小说,出版时间在2018年左右。- 所以,现在读起来有些桥段就会觉得有些老套了。- 但是作为过节期间的读物也可以了。可以看看。## #### 好了,长假结束了,期待下一个长假么?2024-02-1602 minFM111.2FM111.2229:2024 年第 5 周:腰疼2024-02-0301 minFM111.2FM111.2228:2024 年第 4 周:热情回来2024 年第 4 周:热情回来- 这是一首老歌的名字,也是我对本周的感受。- 这周天气寒冷,偶尔有阳光,暖暖的。## Macintosh 四十年- 1984年1月24日,Macintosh 诞生了,开启了个人电脑的新时代。- 很多 80后和 Macintosh 同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接触 Mac。- 或许是因为价格,或许是因为 macOS,很多人对 Mac 还是有所保留,不知道「我的下一台电脑要不要选择 Mac」。- 我的观点很简单,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就不要选择 Mac,因为你可能不是 Mac 的目标用户。现在的 PC 除了在一些传统项目上有优势以外,在触控板、外放音响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而且价格更实惠。-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 Windows 的操作系统,那么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适应 Mac。买个 iPad 作为内容消费工具也不错,它有很多优秀的应用和游戏。- Mac 的价格和 macOS一些特性就决定这个产品的针对人群很强的,或者说依然是小众的。## 在欧盟地区 iOS 将支持「侧载」- 这意味着在欧盟地区的 iOS 用户将可以通过 App Store 以外的渠道安装应用。- 这是否让你觉得 iOS 也可以像 Android 一样自由地安装任何应用了?这是否让你担心 iOS 的安全性会下降?这是否让你期待一些应用能够突破 iOS 的限制,做一些更多的事情?- 我也不太清楚,我也不是开发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 我觉得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个变化并不会对他们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只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正规的、信任的应用,而不会去冒险下载一些不知名的、不安全的、不合法的应用。- 而且,很多用户可能还不太了解 iOS 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 iCloud,它可以帮助你备份和同步你的数据,让你的设备更加安全和便捷。- 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过分关注这个事情,也不要轻信一些像我这样的自媒体瞎扯,而是要自己去体验和判断,找到适合你的应用和服务。- 最后还是说一句,不管什么原因的使用盗版的人都是大XX。## 三星 S24 的 AI- 由于中国大陆的一些特殊情况,S24 系列的 AI 功能做了一些本地化的调整。- 文本方面主要和百度合作,照片处理和美图秀秀合作。- 我自己最常用的 AI 工具是 微软的 Copilot,它是一个可以帮助你写作、编程、创作的智能助手,比如这篇公众号就是它帮我润色的。## #### 好了,一周又过去了,最近是不是经常听到「过完年再说吧」这句话?这说明大家都在期待着春节的到来,也在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我也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热情不减!2024-01-2602 minFM111.2FM111.2227:2024 年第 3 周:寒潮来袭介绍你的声音,获推荐机会2024-01-1902 minFM111.2FM111.2226:2024 年第 2 周:字字句句 2024 年第 2 周:字字句句 事情的发展总是变化无常,情况的复杂程度也难以预料,具体的结果还要看各种因素的影响。  杭州的温度和空气质量最近都是飘忽不定的,地铁上咳嗽的人似乎增多了,很多人重新戴上了口罩。 ## 一些和 Apple 相关的内容 避不开的话题,还是要简单说一说。 Vision Pro 确定了预订和发售时间,发了一个很像初代 iPhone 《Hello》的广告片。很多人也觉得 Vision Pro 会像是 iPhone 一样成为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引领一个行业的变革。 Apple 的很多「成功的产品」并不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或者是第一个进入了一个行业。在 iPod 之前,就有 MP3 播放器;在 iPad 之前,就有上网本;在 iPhone 之前,就有「智能手机」;当然,在 Vision Pro 之前,就有 VR 或者 AR 产品。但是,Apple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用自己的设计和理念,改变这些行业的规则和标准。 很多人说 Apple 现在不创新了、挤牙膏了,可能是因为他们期待 Apple 能够一直开创新的品类或者对现有的产品做出颠覆性的改进。当然,Apple 也有过这样的尝试,比如 Newton 开创了 PDA 这个品类,比如第一款消费级数码相机 QuickTake,但是这些产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17 年前的这周 iPhone 发布了。现在的 iPhone 大家都说是在挤牙膏,其实哪个厂商不是呢? 18 年前的这周,搭载 Intel 的 Mac 发布了。Mac 产品从 PowerPC 转向了 Intel,现在越来越多的 Mac 用户也从 Intel 转向了 Apple Silicon,因为,别无选择,如果不转换,你就会落后于时代。至少对于我来说,M1 的 MacBook Air 是一次非常值得的购买,我对它非常满意。 ## 手机拍照 最近发了一些新手机,我也看了一些上手视频,就是觉得,现在讲手机拍照的占比实在是太高了。 这种感觉可能也跟自己现在不太愿意拍照或者拍照已经不那么在意画质而是拍到的内容有所关系? 想当年一些手机连摄像头都没有,还有人特意去买一些「无头版」,时代真的是一个轮回啊。 ## 两个出了一些问题的 APP Camera +,这个程序我用了非常多年,也稳定更新一些新功能,我很喜欢这个程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在使用的时候发现原本的「内购项目」失效了,让我重新购买,但是点「恢复购买」之后可以短暂使用,但过一会就失效了,即便我想重新购买都显示「无法连接到 App Store」,看了一下 App Store 下面的评论,发现这个情况不是我一个人。给开发商发邮件反馈也是毫无回音没有回复。只能等等看吧。 Castro ,2015 年以来一直是我主力听播客的程序,但是最近已经两次服务器中断了,无法刷新播客内容也无法下载,比 Camera + 的开发商好一些,他们回复了邮件,说是自己服务器的问题,后来看新闻说早有传言 Castro 裁员并找下家进行收购。于是,这周我把听播客的程序换到了 Pocket Casts,为什么不用现在流行的小宇宙和原生播客程序呢,因为后两者太重视「推荐」了,「推荐」内容的优先级很高,打开程序就是「推荐页」,我不喜欢,不是不能「推荐」,只是要靠后,而且这两个程序没有未听播客数量的角标,我也不喜欢。 ## 推荐一本书 这也是听播客听到的,这本书是一本被书名误导的好书,不说能学到什么吧,起码作为电子榨菜是合格的。 书名《曹操穿越武大郎》,千万不要被这本书的书名迷惑了。 ##  #### 好了,一周又过去了。 2024-01-1204 minFM111.2FM111.2225:2024 年第 1 周:鞋是旧的,路是新的 2024 年第 1 周:鞋是旧的,路是新的 新的一年开始了,新年的计划是不是去年的改改日期就可以了呢? 新年还是希望有点新的变化吧。 ## 读书这件事情 因为《繁花》电视剧,随便水了一篇文章。 仔细想想,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读书了,或者说读完一本书后有所感悟。 小时候有一种书籍叫做「名著精缩」,就是把长篇大论的名著简化成一个大纲,类似于现在的「三分钟讲电影」类型。 小时候我还挺喜欢看「名著精缩」的,觉得可以拿来跟同学炫耀,也节省了一些时间去做题,但是,看过这些「精缩」之后,我就没什么兴趣去看原著了。 那么,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呢? ## 哈尔滨火了,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呆在一个城市 短视频平台上满是哈尔滨的视频,也有很多东北人感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给南方人介绍旅游路线了,因为那些项目他们自己也没玩过。 我觉得,这很正常。为了赚钱开发项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些平常的事情,对游客来说可能就是新奇的。 2015 年的时候,有个同学来昆明玩,非要去看《云南印象》,那时候我已经在昆明呆了十年,也是第一次去看。 很多时候说到给外地朋友做向导,都会有种感觉「本地人谁玩那个啊」「本地人谁去那个地方啊」。 总以为会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总以为还有机会去逛逛,但可能不久之后你就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或者一次普通的出差就是你唯一一次去那个城市的机会。 有一年,我去西安出差,跟老板请了个假,说想去看看兵马俑,老板想了半天,说「那你就去吧,反正,去了也后悔,不去也后悔」,几年后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后来,我去贵阳的时候,抽空去了黔灵山,去遵义的时候,参观了遵义会址,去南昌的时候,登上了滕王阁。时间嘛,只要你想,总能挤出来的,当然,前提是工作要做好。 说到冰雪节,我小时候就是说去看看冰灯,那也不是专门去看的,因为大姑在哈尔滨,我记忆里第一次看冰灯应该小学还没毕业,从这张老照片里面依稀看到是「第十一届哈尔滨国际冰雕 XX 开幕式」,那应该是 1995 年的事情了吧。 最近一次去冰雪节,是 2019 年了,也就是凑凑热闹。 所以呢,也不用羡慕外地游客的享受。我们以后可以把自己当成外地人,用游客的眼光去发现自己住了很久的城市的美好不就行了么。 ## iPhone 的蓝牙键盘壳 今天,看到一个厂商发布了一款 iPhone 用的「键盘壳」, https://www.clicks.tech 。 我想说的是:我很喜欢这个黄色的配色,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很多人说,这就是开倒车啊,全键盘手机死不瞑目。 我觉得,这个和全键盘手机还是有差别的,毕竟这个只是一个外置的配件,又不是一定要戴着去用,跟手机没有强绑定,只是为了一些特殊需求的人群和使用场景而开发的一个配件。 这个配件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当年索尼爱立信的 P990i,这个手机有一个可拆卸的数字键盘,应该是方便拨号使用吧。 三星当年也为 Galaxy Note 5 推出过全键盘配件。 但是呢,手机有键盘这个事情现在已经「过时」了,毕竟手机更多的是「内容消费」的设备,而不是「内容创作」的设备。 ## 人类观察者 本周观察到的是一位使用移动硬盘的用户:目测下来就是 SATA SSD 加上一个转接头,然后就用了。 正好这周 Lacie 更新了 Rugged Mini SSD 产品线。怎么说呢,看看那个价格,除非是真爱,否则我觉得下不了手的。 要说价格和容量不如自己手搓一个,要说数据安全性呢,我多备份两个位置价格也不会比这个贵多少。只能说,贩卖情怀吧。对于一些国内很成熟的技术来说呢,有时候没必要非迷信国外的品牌。 另外,可能是这两年工作性质的一些变化,对于移动存储的需求降低了不少。手头的硬盘设备都是几年前的,没怎么更新。 ##  #### 好了,还是祝大家新年顺利。 2024-01-0505 minFM111.2FM111.2224:2023 年第 52 周:一年就结束了 2023 年第 52 周:一年就结束了 这一周,今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然后,元旦快乐。 然后,新年快乐。 ## 删除一些文字 这周因为圣诞节发了一篇文章,是删删减减才发出来的。 写的时候就在想,会不会因为某些文字而无法发出,然后点发送的时候也在想是不是能够蒙混过关就发去了。 但实际上比自己想的还严重,很多内容还是自己删除了之后才发出来。 这是不是说明我的「自我审查」或者「自我阉割」能力还是可以的。 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么? ## 机器做的年终总结 有了 ChatGPT,年终总结都好写了很多呢,这应该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事情吧。现在的各种 AI 还是帮助人们在某些事情上省了不少力气,算是好事情吧。需要担心的问题是,AI 取代自己现在做的事情还有多长时间。**当我不能拉洋车之后还能去做什么呢**? **忌推敲人生,以十年为刻度来复盘,全是懊恼,以一年为刻度来反思,皆为笑话**。 12 月开始很多程序就开始给给人发年度总结了,这一年喜欢听什么歌曲,哪些播客播放的时间很长,这是最多人发的。以后是不是聊天程序里面也可以增加一些:这一年和谁聊的内容最多,发给谁的消息没有回复。社交平台上增加一些:这一年被多少人拉黑,这一年被多少人举报。抖音出一个这一年停留和观看时间最长的类型。我想这样也挺有意思的。 音乐和播客是我少数极少受到大数据影响的内容,因为现在还在用着很原始的方法收听这两个东西。 至于拍照方面,主要平台在 ins,最多点赞照片的收集依然是 bestnine 提供的。 ## 小米终于「发车」了 我不会开车,所以没有什么关注的。 不过,数码博主转型去说车,早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 依然会继续的每周小总结 明年,这个系列依然会继续的更新下去,虽然生活充满了两点一线的流水账,但还是要有些想法和反思存在的。 上班时候没人喜欢每周的例会,但是自己写的东西又不一样了。 文章质量肯定是不高的,但好在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能持续做下去的事情。 ##  #### 2024 年时间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自己做好准备了么? 2023-12-2902 minFM111.2FM111.2223:2023 年第 51 周:冷 2023 年第 51 周:冷 这周是最冷的一周了,降温,今天是这周最冷的一天。同时,今天也是冬至。 热知识:天冷了,电子产品有时候耗电会比较「诡异」一些,要是发现充不了电或者充电缓慢,请把电子产品放到被窝里面暖和一下。 ## 穿秋裤么 2005 年刚刚到昆明读书的时候,那年冬天我是第一个穿上秋裤的,南方的同学表示很震惊,北方人为什么这么怕冷。很多南方同学都是一条稍微厚一点的裤子过冬的,甚至当年寝室里面的海南同学还穿拖鞋呢。不得不感慨地方的差别真的很大。 后来也就习惯了,冬天也不穿秋裤了。 取暖越来越好,但是年纪越来越大,秋裤开始成为很多人的标配了。 **穿秋裤可以走的远一点,不穿秋裤可以走的快一点**。 ## 周杰伦的新歌 昨天晚上,周杰伦的新歌上线了。然后,我试听了一下,省下了 8 港币购买歌曲。 我胆子小,不敢说这首歌不好听,只能说我品位低,欣赏不来。 其实很多人为周杰伦付费也不见得是喜欢他的每一首歌曲,可能只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为自己的青春补张票而已。 ## 系统的小更新 这周系统有小点的更新,没啥特别的感觉。 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 Apple 的一些用户特别在意系统更新。有些人是打死也不更新系统的。 在意系统更新对电池使用时间、流畅度带来影响的人和那些在意电池健康度、屏幕冷暖的人有很大的重合度。 ## 一本「催眠读物」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读了一下,依然受制于自己的文化水平,暂时只能当做睡前的催眠读物去读。还算不上电子榨菜的水平。 但是对于我理解不了的这些东西呢,我觉得我还是抱有一些学习的态度,听不懂的歌曲可以听听,看不懂的书可以看看,试图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 ## 人类观察者 本周的人类观察是我自己,因为我给电脑的 A 面换了一张新的贴纸。 因为一些原因,最近在反复看 Vision Pro 发布的视频,有些小的想法,但是没有成型。 只能说,Vision Pro 和其他的类似产品应该会在一段时间内从「赛博义肢」逐渐进化到「体外器官」。但,还是要看这类产品的价格了。就像当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样。价格很重要。 ##  #### 还有一周,这一年就结束了,期待下周。我期待,也请你们期待。 2023-12-2203 minFM111.2FM111.2222:2023 年第 50 周:相对 2023 年第 50 周:相对 这周降温了,算是结束了这个暖冬吧。 还有很多地方下雪了,看看别人拍的照片也是挺好的。 这周忙碌了一下,事情多,任务重,就这样子。 ## 手记程序和 iCloud 的「降级」 这周随着 iOS 17.2 的更新,手记程序正式的登陆了 iPhone。简单的试用了一下,之前想用这个程序替代 DayOne,目前看来是不大可能了,起码从功能上来看 DayOne 现在还是完虐手记的,DayOne 更新之后也是可以用Suggestions API 的。但是以后会不会那不好说的。就像是备忘录这个程序目前是自己主力的记录工具一样,程序是需要迭代的,好不好用也取决于自己的实际用途。 几个月前,注册了一个土耳其的小号,然后开通了 2TB 的 iCloud 空间共享给自己的国区大号,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然后土耳其地区的 2TB 空间涨价了,现在要 130 土耳其里拉大概 32 人民币,其实自己也用不了 2TB 的空间,那么还是要开源节流的。 这周,国区 iCloud 的主账号把地区更改到了土耳其,还是订阅 200 GB 的空间 ,40 土耳其里拉大概 10元人民币。 目前手头暂时没有国区账号了,暂时没啥影响,考虑是不是也要有一个备用呢。或者用一个垃圾安卓手机安装一些特色程序也不是不可以的。 ## 用手机拍摄 今天 Apple 更新了一条内容,「用 iPhone 15 拍摄」。 小米今天也公布了「小米徕卡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 即便我拿着相同的器材站在相同的地方,对着相同的风景和人物,我也拍不出来的。 拍照这个事情还是看天赋的。 一个朋友说,Apple 偏向产品展示,小米则偏向影像探索。我说 Apple 的弱光场景很少,一个是记录生活,一个是年轻人的第一个徕卡。 我常常发照片的地方在 Instagram,也没有什么修图,见到什么拍到一些什么,其实呢,就是一个记录而已。 ## 我没戴 Apple Watch 一周了 其实也没啥影响,顺便恢复一下手腕的颜色。 没有什么收到信息或者回复信息的焦虑,有些人说 Apple 全家桶的用户要是没接你的电话基本上就是不想接而不是没看到,因为你身边的设备会响,你的手腕会震动。 没有完成三个圆环的「压力」,顺其自然就可以了,Apple Watch 只是一个督促锻炼的设备罢了,还是看自己的状态。 其他,好像没啥了。 ## 尝试使用「台前调度」 这个功能出现之后,一直没怎么用的,一来是我没有 iPad,二来是我的 Mac 只有 13 英寸。 最近开始尝试在一些时候使用这个功能,其实就是写公众号的时候。 你要说和不用这个功能有什么区别,我只能说没有。 但是,从形态和桌面布局来说,开启这个模式之后显得更有「仪式感」了,也就是悄悄的提醒我,要专心一点完成这个事情。 ##  #### 好了,十二月也过了一半了,怎么这么快呢。 2023-12-1503 minFM111.2FM111.2221:2023 年第 49 周:一日 2023 年第 49 周:一日 今年是个暖冬,到现在,电暖气还没有派上用途,15 号以后会降温,会有点冬天的感觉了。 这周一加发了新手机,上篇文章也写了一些。没看的可以看看。 ## 订阅也要「开源节流」 Apple Music 涨价了,但是对我没啥影响,因为我不用。 目前用的订阅非常少了。现在订阅的内容也讲究一个「开源节流」,没啥订阅必要的就不订阅,能薅羊毛的就薅羊毛。 盘点一下自己现在的订阅内容: Office 365:加入了一个朋友的「赛博家庭」。Office 里面其实就是 Excel 和 OneDrive 用的多一些。 Parallels Desktop:今年用很低的价格薅羊毛,续订到了 2025年。 YouTube Premium:今年年初的时候 300 土耳其里拉订阅了一年。 iCloud 2TB:依然是「精神土耳其人」,靠汇率节省一部分费用。 Paste:剪贴板管理工具,因为界面很好看很原生,暂时没找到替代程序。 微博会员:用腾讯大王卡每月兑换的。 今年退订了一些服务,在订阅费用上也节省了一些: Ulysses 用备忘录做了替代。 NOMO RAW 也不用了,还是用原生的相机,Camera + 做辅助。其实,拍到的内容远比那些好看的滤镜重要。 ## 关于 AI 还是要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东西,不是那种仅仅对话就可以的。 所以,这算是一个预告吧,等我再好好的用一下,整理一下然后写文章试试看。 当然了,最后有没有关于 AI 的文章还要另说了。 ## 远离「数码产品」算不是逆潮流 会不会感觉一天不看社交平台或者短内容平台就感觉和社会脱节了,就感觉落后了,就感觉和同事之间没什么共同话题了呢。 有一天一个朋友分享给我一个帖子内容《上班忘记带手机,然而发现生活好像也没有多大影响》。 要是在主动地远离「数码产品」算不算逆潮流呢,或者说「非必要不用数码产品」。 换掉 Apple Watch,重新戴上卡西欧,真的要健身也不是完成三个圆环就可以的。 手机可以不用 Pro,我觉得 Plus 也不错的。 通勤路上非必要不拿手机刷刷刷,静静地想一些事情看一些路人。 甚至出去玩的时候不用手机拍照而是用卡片机拍照,等到回家之后统一导入照片再分享。 甚至朋友圈「只分享但不看别人的也不点赞不回复」。 翻出吃灰的 Kindle,顺便拿出还没写字的 Moleskine 写两笔。 吃午饭的时间也不要拿出手机点外卖,出去走走找一家小店也不错的。 这也算是一种复古吧。 ##  #### 好了,又一周结束了,下一周,嗯,好起来。 2023-12-0803 minFM111.2FM111.2220:2023 年第 48 周:一念之间 2023 年第 48 周:一念之间 告五人的一首歌作为这篇内容的标题了。 最近很多人感冒、咳嗽,地铁上戴口罩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一周年了。 保重身体,不给大家添乱。 ## 天气还好 早晚温差很大,但还是为数不多的在杭州想出去走走的天气了。 夏天太热,没有空调真的不行,之前有朋友问我为啥不去西湖拍拍荷花,我说一起床就是三十多度怎么去拍啊。 冬天还好。今年比去年要暖和一些,去年的这个时候杭州还下了一场小雪呢。 不过这个天气,早晚还是把电热毯和电暖气安排上了。 ## 中端机还是上一代的旗舰机 看了几个红米 K70 的视频,我也在想,要是我去买的话,是买一个 K70 呢,还是选择之前的小米 13 系列。 中端机也早已经越来越卷了。外观、性能还有拍照。那么是选择一台今年新款的中端机还是去年的旗舰机呢?也许是一个问题,就像很多人纠结是买 14Pro 还是买 15 数字版一样。 对我来说,可能都差不多的,现在很多电子产品性能过剩是真的,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性价比」。要是我选择的话可能会考虑操作系统能升级几代的问题了。但,安卓手机有时候这个系统升级啊,挺玄学的。 ## 2023 「榜单」 这几天 Apple 发了几个 2023 年度「榜单」,涉及到程序、播客、歌曲、图书。 当然了,为了蹭这个热度和完成 KPI,我单独写一篇吧。 ## 小版本的系统更新和其他 想必大家已经点击安装了。 iOS 17.1.2,macOS 14.1.2。 都是小修补,没啥大的变化。 播客程序 Castro 的服务器出现了一些问题,好多天没刷新出新的播客,我一度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后来看到开发者说是他们那面出现了问题。这个程序挺不错的,我用来听播客很多年了。 ## 人类观察者 这周观察到一为小姐姐的数据线。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坚挺」的数据线。 我不知道这条数据线经历了什么,这样子了还能继续用也是厉害的。 我甚至想夸一句 iPhone 的数据线质量还真的是不错的。 从其他的设备上来看,这位小姐姐秉承着「该省省该花花」的原则了。 ##  #### 十二月开始了。 2023-12-0102 minFM111.2FM111.2219:2023 年第 47 周:自洽 2023 年第 47 周:自洽 当不知道怎么起标题的时候,就用现在正在播放的歌曲作为标题。 这一周因为美国那面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没有什么系统更新,很多程序在打折,但我没啥消费的。 ## 你用 AI 服务么 OpenAI 的事情挺有意思,但我没怎么关注。现在很多事情千万不要马上下结论,让子弹飞一会,即便这样都有可能被打脸。 自从上个 ChatGPT 账号无法使用之后,我也没怎么用这个服务了。 我上一次关注 AI 还是在2017 年 阿尔法狗 对战 柯洁。 厂商们的各个大模型、AI 的热度应该还会持续下去,只是目前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是一定要用 ChatGPT 的。 如果你只想体验一下类似的一些功能,我觉得 Copilot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Windows 11 最新版上使用起来也是挺方便的。在 macOS 上你可以下载一个 Edge 来用,我不知道为什么 Copilot 在 Safari 上总是无法使用成功。 ## 阳光挺好就是挺冷的 这周开始降温了。 阳光很好,被阳光晒到也暖洋洋。 也算是杭州为数不多的适合户外活动的日子吧。 很多地方的银杏也黄了,挺好看的。 ## 尝试了一下微信输入法 从尝试到放弃,大概也就是半小时吧。主要问题在于 macOS 的版本缺少一些我习惯的搜狗输入法的功能:符号替换、特定 App 默认切换到英文。 其实这就和很多人在 macOS 和 Windows、iOS 和安卓之间反复是一样的道理。 多数人在转换平台之后总会有各种的不习惯,总在想为什么和以前的不一样,怎么才能和以前一样呢? 要么找一些程序去「模拟」其他系统的效果,要么换回原来的系统,要么改变自己的习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总体说来,别强求,用不习惯就换。 ## 推荐个 macOS 的程序 你要是很喜欢 Windows 上的拖拽分屏、任务栏快速预览、抖动窗口隐藏其他窗口、悬浮分屏之类的操作。你就会发现 macOS 本身无法实现。 那么我推荐你可以使用 WinS 这个程序。 https://wins.cool/html/index_zh.html 七天免费试用,最近黑五打折,五折优惠,只需要 47.5。 ##  #### 嗯,一周又过去了,虽然混乱,但是总体向好。 2023-11-2403 minFM111.2FM111.2218:2023 年第 46 周:我有一颗苹果 2023 年第 46 周:我有一颗苹果 当不知道怎么起标题的时候,就用现在正在播放的歌曲作为标题。 最近在听《半拿铁》这个播客节目,这首歌就是最近一期节目里面推荐的歌曲。 作为一个没有用流媒体听歌的人来说,获得一些新歌曲的方式就很「随机」和「单调」了。 ## 黑五临近,软件打折,要慎重 下周是「黑色星期五」,这周开始就有很多国外程序开始打折促销了。还有很多的 Bundle 购买。 这时候还是要慎重的,别因为一些程序打折或者看到 Bundle 里面有很多程序就心头一热去购买。 我之前也曾购买过一些 Bundle,其实和早期音乐 CD 感觉一样,一两首主打歌带着一票老歌来圈钱,这么说你就明白为什么很多 Bundle 不值得购买了。 别看着便宜就囤积很多自己用不到的程序,**要是一个程序非要等到打折才购买,那么大概率这个程序也不是什么必须要用到的**,从功能上来说,那些你看着很贵的程序还想着打折才买的程序,其实都能找到一些替代品的。 ## 换了一家服务商 这周换了一家访问正常互联的服务商,上一家服务商挺稳定的,就是价格比下来还是挺高的,但是高有高的好处,真的稳定啊。 随着换了一家服务商,于是「顺便」学习了一下配置文件里面的内容怎么写,一些规则是怎么写的,服务商提供的规则和分流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么,不同的协议又是怎么回事。 总结一下就是:在这个方面,没有什么「降本增效」,单纯的就是看价格。 还是很羡慕那些不用这些工具的地方呢。 ## 琐事 最近的琐事挺多。 琐事很多也就是说大块的连续的时间变得很少了,能够引起一些思考的事情也没有。 同样包括观察人类的机会也少了很多。 ##  #### 好了,一周又过去了,我想看银杏、枫叶还有红嘴鸥。 2023-11-1702 minFM111.2FM111.2217:2023 年第 45 周:立冬了,天冷了 2023 年第 45 周:立冬了,天冷了 这周降温了,一下子就来到了冬天。 温差大,降温快,大家注意身体。 ## 双十一买了啥 好像,今年的双十一感觉没有往年那么热闹呢。 经历了那三年,多数人花钱越来越谨慎了。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我自己来说电子产品也是没有更新换代的强烈需求了。也庆幸自己当年选择一些产品的时候选择了「比较贵」的产品,以至于服役时间也挺长的。 订阅服务和付费程序也越来越少了。主要是现在订阅的一些东西也不参加双十一活动啊。 你们双十一都买了啥。 ## 系统更新 这周 Apple 的各个系统又更新了,正好可以来凑凑字数。 这周还有一个新闻是 Apple 停止开发新系统一周,然后「专心」解决一些现有系统的 Bug。 这周都是一些小升级,可能我的忍耐度比较高吧,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性的持续的 Bug 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重启设备并不会让设备爆炸,遇到问题,多试试重启,就和喝热水是一样的效果。 目前,iOS 设备还是习惯下载固件然后用 Mac 更新设备,这个习惯也要改改了。 ## 最后说一次 8GB 内存 很多吐槽的人不会买,买了 8GB 的人也不会吐槽。 很多人觉得 Pro 机型是「专业」的,不应该 8GB 起步,但,这个 Pro 也只是相对自家的 Air 来说比较 Pro 罢了。 至于一些吐槽 8GB 满足不了需求然后还不买更高内存的人,我只想说,多赚钱吧。 厂商要赚钱,不寒碜。KOL 要恰饭,不寒碜。 当然,即便是 Air 我不会买 8GB 内存的机器,如果这个机器还是你唯一的电脑的话,我更不推荐你买 8GB 的机型了。 ## 一个播客节目和一本书 这周的「电子榨菜」是一本书和一个播客,负责了通勤、吃饭、带薪大便的时间。 书:《相声神探》,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作为电子榨菜还是合格的,不一定非要学习到什么,能够让自己吃饭时候更香也是一本好书。 播客:《半拿铁》,补了一下他们的《苹果简史》系列,有收获,挺好的。推荐从业者听一下。 ##  #### 好了,一周又过去了。下周再见。 2023-11-1002 minFM111.2FM111.2216:2023 年第 44 周:手忙脚乱去跑路 2023 年第 44 周:手忙脚乱去跑路 这周除了 Apple 发了新的 Mac 之外,应该就是** 基于 Clash 核心的一些程序包括 Clash 核心删库跑路**的事情了吧。 这两件事情暂时看来对我的影响不大,新的 MacBook Pro 我不配,我没有用 Clash 好久了。但以后这件事情怎么发展咱也不知道咱也不好说。 ## 用着用着就消失了 当然,删库不意味着这个程序现在就用不了了,我的理解就是这个程序也许不会有更新功能和解决 Bug 之类的事情了。使用者要尽快寻找一些替代品了。 不只是程序,一些服务也是一样的,可能用着用着就用不了了。比如大陆地区的 iTunes Store、Kindle 线上商店。 所以,有些东西,且用且珍惜吧。 ## 非要用 Mac 么? 我猜弹幕里面吐槽 8+256 的用户大概率是不会买 Mac 的。 有什么事情或者工作是必须要用 Mac 才能完成的么?这类事情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可能真的不多吧。 甚至我觉得很多人下班之后都不想碰电脑的,一个手机或者平板就是闲暇之余最好的伙伴。 ## 换了一个新头像和一张贴纸 一个朋友的评论是:从一个抽象的头像换成了另外一个抽象的头像。 这张照片拍摄于 2018 年 10 月。当时有个广告「敬 Mac 背后的你」,然后当时的培训师就帮我拍了一张。现在找出来做头像也不错的。 既然换了头像,电脑上的贴纸也换了一张,这张贴纸是不是显得这台电脑要更聪明一些了呢。 ##  #### 好了,没啥说的了。下周继续忙起来。 2023-11-0301 minFM111.2FM111.2215:2023 年第 43 周:有点乱 2023 年第 43 周:有点乱 事情凌乱且暴躁的一周结束了。一个月也快过去了。 很多人说乱七八糟的桌面才是有效率的一种表现,不管是现实中的桌面还是电脑的桌面都是如此。但我对此不敢苟同。但是乱七八糟的桌面能造成一个对自己和别人来说感觉很忙的错觉。 好吧,虽然很乱,很暴躁,但也聊聊这周的一些事情吧。 ## 要是断更了可能真的不好恢复了 这是第 227 篇每周小总结的公众号内容。这个系列持续更新了 227 周,也就是4.3 年。 这个系列没有什么干货,就是一周内容的一些想法汇总罢了。 有时候也想着算了吧,粉丝不多,阅读量不高,广告收益也没有多少,写它干嘛呢。 但是,放弃很容易,说不更新也就不更新了。但是要再一次的「复更」也挺困难的。 所以,即便事情很多,即便很杂乱,即便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这个「每周小总结」还是会持续下去的。 ## 冷知识:重启电脑或者手机不会引起设备的爆炸 这周 Apple 各个系统又更新了一波。 每次更新系统之后总有人会发出这样的帖子或者视频:不建议更新 XXX 系统,会出现 XXX 问题。 也会有人在网上反馈自己遇到了什么样子的 Bug,有的时候很有意思,自己会在帖子下面有回复:重启之后好了。 以前我们经常嘲笑网管解决问题的方式:重启、重装、换机器。但现在突然发现,「重启设备」好像是很多人缺少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有时候睡一觉就好,手头的硬件设备也是一样。重启一下,机器不会爆炸的。 ## Mac 还要更新什么 突然就发了一个消息,31 号早上八点的线上发布会。这次要更新 Mac 了。 不管更新什么,目前在用的这台 M1 的 MacBook Air 从我目前的使用方式来看它还能再战两三年,庆幸当年直接选择了 16GB + 1TB 的配置。目前内存和存储都没有压力。只是外观有点过时罢了。 起步的内存和闪存是不是可以提升一点了,8GB 和 256GB 的颗粒还好进货么?订制选项稍微便宜一点? M3 Pro 系列处理器:很多人说年初刚更新了 M2 Pro 处理器,M3 Pro 系列应该不会这么快,但是传说 M2 Pro 系列是因为去年年底的不可抗力延期更新的,所以,按照「正常」节奏,应该也要更新 M3 Pro 系列了。**当然了,可以想象到的内容一定是性能又有多少的提升,甚至还可以玩一些大型游戏,不会只局限在视频编辑方面**。这个处理器的更新对我影响不大,我现在的需求 M1 都绰绰有余,我更期待 M3 的 MacBook Air 在续航上能不能再创新高。 iMac:我期待妙控键盘和妙控鼠标能跟着更新一波 USB C 接口,我觉得这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MacBook Air:真的要是出一个 M3 的版本,估计很多人要骂娘了。但这种事情,Apple 是做得出来的。起码 13 英寸机型是做得出来这个事情。 MacBook Pro:自从用了 Apple Silicon 处理器并且在外观和接口方面「拨乱反正」以后,这个产品线就不是我的选择了,主要是我不配这么好的电脑。 其他 Mac:不是我的菜,要更新也就是例行更新配置罢了。 ## 小米 14 和骁龙 8Gen 3 这几年小米和徕卡的合作还是挺好的,起码拍照上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至于小米 14 系列,我没啥说的,要是系统广告少一些,拿来做个备机挺好的,甚至期待一下还没出的超大杯,拿来做个拍照专用机。 听说骁龙 8Gen3 这次在某些性能方面超过 A17 Pro 了。嗯。这也挺好的,虽然说跑测试不能代表什么,但是,一点压力给到 Apple 让它不要挤牙膏挤得那么少也是挺好的事情。**但还是看看这些处理器真的用到设备上的表现吧**。 控制发热、性能够用、续航时间长,嗯,我现在对电子设备就这点要求了。 ##  #### 行了,一周又过去了,希望下一周顺顺利利的。 2023-10-2705 minFM111.2FM111.2214:2023 年第 42 周:发不了啥 2023 年第 42 周:发不了啥 - 这周有几个新产品,但,没啥兴趣了。现在的硬件么,能用就行,程序也是一样的。 - 最近的气温有些变化,多注意一下。 ## 用回一些「原生」程序 - 上周也写了一点这个内容,还有一篇单独的文章和播客。 - Ulysses 换到了 备忘录。Things 也换到了 提醒事项。彩云天气也换回了 天气。 - 原生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功能,在某些方面肯定不如第三方程序那么「专业」,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我觉得也足够了。 - 想要用好这些原生程序也需要一些时间去看看里面的设置,多试试看。实在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话再考虑第三方的程序就可以了。 ## 多看看「设置」 - 网上有一些什么 XX 产品使用技巧啊、XX 产品不为人知的秘密啊、XX 厂商没告诉你的 XX 件事情。看完之后啊…… - 很多人不看程序或者系统的设置,这个习惯不怎么好的啊。就像很多人标榜自己不看说明书一样。 - 很多问题,尤其是新系统的一些问题,遇到之后多看看设置基本就能解决。 ## 拥抱大数据?不囤积 - 换回一些「原生」程序之后我就在想,是不是也应该拥抱一些「大数据」呢。有时候不能太「逆潮流」,现在用电子设备的方法还有些「老派」,这就显得跟不上时代。 - 比如是不是也可以看看大数据分配给我的新闻而不是订阅的那些 RSS 呢。 - 是不是可以用用流媒体,听听现在的新歌或者看看平台给我推荐一些什么他们认为我会喜欢的歌曲。 - 是不是可以不下载那么多的「资源」而是多用用在线观看或者网盘。 - 什么时候能「不囤积」那么多的本地资源呢?估计等到那几块硬盘坏掉之后吧。 ## iPad - 更新了一个 eSIM 版本的 iPad 10。 - 然后传说可能有 12.9 英寸 iPad Air。反正都是传说罢了。这也和我上篇文章说到的观点有点类似了。iPad Pro 不是大多数人的消费产品,但是价格要是低一些呢? - 大尺寸的 iPad 放在家里,甚至作为 Mac 的外接便携显示屏也是不错的啊。只是2023-10-2004 minFM111.2FM111.2213:好好用:和 Frank 闲聊「用回」原生程序 好好用:和 Frank 闲聊「用回」原生程序 这个音频和文章比预计的来的早一些。本来的安排是要在下周的。结果就很突然的录了一期闲聊的播客。 昨天我跟 Frank 说我抛弃了「Things」用回了系统自带的「提醒事项」,Frank 说要不我们即兴聊一期播客吧,随便聊聊。所以,就提前有了这篇文章和音频内容。 ## 原生应用不好用么? 程序都要有个「进化」的过程,「终点」其实已经在那里了,大家都会变成差不多的样子和功能,只是,起点可能不一样。 有的奠定了基础然后自己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比如 Palm 的 webOS、锤子的 Smartisan OS。 有的则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起点就很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的则是被第一方系统慢慢添加进去,借助「预装」「第一方」的优势先混个眼熟,然后「猥琐发育」,等到过几个版本再看的时候发现这个程序已经进化到可以替换掉第三方程序了,更主要的是不用付费啊。 ## 被替换掉的第三方 APP 最近一直再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精简设备里面的程序列表,把一些没用的程序或者能用原生程序替换的程序都删掉了。一下子感觉清爽不少。 删的时候多少还会想:又不是空间不够,先留着呗,万一哪天用的到呢,万一原生程序不能满足呢。其实删了也就删了。 第三方程序有很多带有广告,这也是很讨厌的一件事情,不管什么有的没的都往里面加,但也有一些小技巧让这些程序「清爽」一些,那就是打开程序的老人模式或者用英文版。 ## 地图、天气 地图大概从去年年中开始吧就主要用自带的地图了,虽然都是高德的地图数据,但主要是「清爽」,我就是看一下公交地铁的线路,真的不要什么吃的打车还有其他什么内容。**离线地图的功能今年也加入了,只是大陆地区依然无法使用**。 天气:iOS16 的时候我删了自带的天气开始用「彩云天气」,有一段时间自带的天气非常不准,甚至到达了难以忍受的地步,最近对比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只是缺少彩云天气的小时降水预报**,但目前总体的内容已经很不错了。 ## 备忘录、提醒事项、日历、无边记 用回备忘录是因为可以省下来 Ulysses 的订阅费用,而且我需要的主要功能:多层文件夹、标签、智能文件夹、加密,都已经有了,剩下的一些不如 Ulysses 的功能在订阅费面前都不算什么了。 提醒事项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变化,也满足我的需要了:基于时间的提醒、定期重复、多级任务核对清单,对大多数人应该也算是足够的功能了。 日历没啥说的,从 2011 年开始基本上就是记录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主要工具,回顾起来非常方便。 无边记:一些人开始用来取代 GoodNotes 这类的笔记程序了。我还没有使用,等有个 iPad 之后再说吧。 ## 音乐、视频、图书 自带的音乐一直是我主要听歌的程序,因为至今我还在用 iTunes Store 而不是 Apple Music。 视频和音乐是一样的。 图书里面保存着在 Kindle 上购买的所有的图书,我一直的做法都是把 Kindle 上购买的图书去除 DRM 保护再转成 Epub 格式放到图书里面。用图书听有声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 还没有被替换的原生程序以及角标爱好者 下面有些功能依然在用第三方程序,主要是这几个功能的原生程序缺少「角标」的标记功能。**也许是我没找到哪里设置**。 播客程序依然在用 Castro,原生的播客程序除了没有角标显示我现在有哪些订阅的节目没有收听之外,打开之后首先是推荐,这个我就很不喜欢。 稍后读程序依然在用 Instapaper,虽然 Safari 也有阅读列表功能且能离线阅读,但问题依然是没有角标显示,我需要知道我暂时有哪些文章没有阅读。 ## 还希望那些原生程序进化一下 我很期待今年年底推出的「手记」程序能不能替代掉 DayOne。 相机应该再提供一些「专业」功能。 ## 原生程序都做了,第三方就没有出路了? 也不一定的事情,原生程序在很多方面智能达到「能用」甚至「将就能用」的程序。面对一些入门者应该说是够用的。 但是,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程序去做。一个系统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能都做齐全。 习惯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我习惯了一个程序为什么要迁移到另一个程序呢?时间成本还是挺高的。 数据的连贯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不多的数据还好,但是有些人的数据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那么这种情况如何进行迁移呢?比如 DayOne 中我记录了四千多天的内容,怎么迁移呢? ##  #### 最后,用我和 Frank 的主屏幕截图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2023-10-1443 minFM111.2FM111.2212:2023 年第 41 周:再卷,也还是菜 2023 年第 41 周:再卷,也还是菜 这周看到一副图片,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当做这周小总结的标题吧。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周末来的太慢了。毕竟上了七天班。 对于很多不上班或者用现在流行词语「灵活就业」的人来说呢,影响不大,好像每天都在上班,也好像每天都没上班。 这周完成了一件大事,但是要到下周才能完全完成,希望顺顺利利的吧。 ## 方法论很多 前几天朋友分享给我一篇文章,然后看完了,整篇文章非常符合这个网站的风格,基本上就是那种「为了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的感觉。 往往开篇是各种引经据典加上非常多的方法论,然后用这个方法论指导着自己的行动,最后还有可能根本没有行动。有点类似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的一种开篇风格,总要先引用一两句名人名言。甚至和老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也是一样的风格。 上一次按照方法论去做事情还是 GTD 流行的那几年,还信誓旦旦的看本书学习一下,结果发现,你要是养不成随时记录、提醒并对时间有所安排的话,也就是读了一本书罢了。 现在 GTD 不流行了,各种「笔记」「Notion 模版」成了很多人的新宠。 方法论非常多,有成体系分享的,也有个人经验分享的,但,你看完之后真的有用么,还是只停留在「差生文具多」的阶段。 ## 丢掉了一些古老的硬件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那些上古的设备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索性就丢掉了。也算是一波断舍离了。 本周处理掉的产品如下: Apple Newton eMate 300。 Apple Newton MessagePad。 国行 iPhone 3GS 32GB 没有 wifi 的版本。 Nokia 8100 4G。 Lightning 转 VGA、HDMI、SD 卡、USB A 连接线。 ## 又有一些程序被替代 最近一直再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精简自己的程序,能用原生程序的就用原生程序。毕竟现在原生程序「进化」的已经差不多了。 提醒事项替换了 Things:2018 年从 OmniFocus 换到了 Things 一直使用到现在。这周开始我用提醒事项替换了 Things,现在用下来基本没什么差别,我对于这类程序要求比较简单:还是基于截止时间的提醒占多数,事项可以自定义重复就可以,可以对事项进行备注。 Hyperkey 替换掉了 Karabiner:Karabiner 非常强大,几乎可以修改任何按键的键值,比如很多人不喜欢 F5 是听写、F6 是勿扰模式,那么 Karabiner 可以将这些按键功能进行修改。但我其实只是想将某一个功能键自定义成「超级组合键」然后设置一些快捷键使用,那么 Karabiner 大材小用了。Hyperkey 就很简单了,就是一个单纯的设置「超级组合键」的程序。 ##  #### 好了,一周又一周,一周又结束了。 2023-10-1303 minFM111.2FM111.2211:和 Frank 、小岐的闲聊 iPhone 15 和 Frank 、小岐的闲聊 iPhone 15 一期闲聊的节目,对,其实我的每期节目都是闲聊。就像是频道简介中描述的一样:没有干货,保持湿润。 这期是三个人的在线录音,我又是一个很懒的人,音轨对齐的差不多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意思是,你今天要是闲的没事,就可以当做背景声音听听。 下面的文字内容大概就是音频内容聊了什么,或者是一些补充 ## 换了手机的感受 小岐:从 13 Pro换到了 15ProMax,但是感觉套上壳子之后手感重量电池续航的问题又换到了 15 Pro。五倍的长焦也不算有特别的吸引力。 Frank:为了五倍长焦换了 ProMax,想要自己研究一下,发现即便缺失两倍到五倍的变焦也是不错的,一个拍照上的观点就是:防抖靠肘,变焦靠走。 我自己:还是 13ProMax,应该是钉子户了吧。虽然手感、固定焦段、USB C 很吸引我,但有限的预算要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大家现在的一个感受就是不换手机也没什么,Frank 说年纪大了、看淡了、大家电子阳痿了。不想折腾了。 今年的标准版比去年的吸引力更大一些,而且颜色好看啊。 操作按钮希望有更多的玩法吧。 Pro 系列的蓝色会随着价格的降低越来越好看。 ## 吐槽一下自媒体 只要有流量就可以了,其他不重要。 真的被自媒体影响的用户真的也不是目标用户了。 自媒体看看乐子就好,别当真。 二极管越来越多。没有什么对立的事情。 以前一个领导说:这个世界上不只有黑白,多数还是灰色的,当时我嗤之以鼻,现在我深以为然。 一个工具而已,不要太多的内心戏。 ## 关于 Apple Watch 没什么太多说的。 大家对小天才进行了一些讨论,应该多了解一下。 ## 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和自媒体差不多的吧,这个对应的应该是评论区了。 看看知乎看看 V2 论坛,你就会发现人和人之间的认知差别太大了。 ## 从系统聊起的一些 小岐:买一块便宜的 SSD,然后把系统做在上面,插在 M2 的 8+256 的 Macmini 上使用,挺好的。 Frank:当年想找一个苹果键盘的平替,然后被店员怼,想装 Windows,结果等的人太多所以开始用 MacOS X。 我自己:10 块钱装一次系统太贵了,被电脑城的老板教育,学会自己装系统。 ## 乔布斯 昨天录音的时候正好是乔布斯逝世的日子。 他在与不在可能 Apple 是不一样的样子。但世界还是这样子。 2023-10-0747 minFM111.2FM111.2210:2023 年第 40 周:十一假期 2023 年第 40 周:十一假期 好像这八天过得也很快呢。不知道大家去哪里浪了呢。 景点的人肯定很多,热门城市的人肯定也很多,谁让我们的假期那么少呢。 ## 逐渐习惯备忘录 从 Ulysses 迁移到备忘录有一周的时间了,对于纯文字的输入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了。 之前说的备忘录缺失的一些「功能」其实都能克服一下的。既然用了一个程序就不要总想着为什么这个程序不能像另一个程序一样,那样的话为什么不接着用那个程序而要换一个程序呢? markdown 语法、打字机模式、字数段落统计等等一些功能的缺失在每年三百多港币的订阅费用面前其实都是浮云了。 这个简单的道理也适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切换和不同硬件之间的切换。为什么 iPhone 不像我之前用的安卓一样可以 XXXX,那为什么你不接着用原来的机器呢? ## 乔布斯要是还活着 乔布斯去世十二年了,圈子里面还是挺安静的,非常好。 要是他还活着,Apple 不会比现在更好吧。起码中国用户是没有现在的待遇的吧(精神外国人最不开心的事情也是这个)。 网上那些叫嚣着「乔布斯要是还活着就怎么样」的人啊,八成是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 可能我们习惯「个人崇拜」,觉得很多东西都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做出来的,可能也跟那时候的发布会都是他一个人在台上演讲有一定的关系吧,也跟那时候「成功学」的流行有关系吧。 有人说乔布斯要是活着的话 iPhone 摄像头不会那么突出,对的,他会告诉你,要是你想拍照好的话请买我们出的相机。可能你现在用的 iPhone 还是 3.5 英寸也说不定呢?可能在那种「偏执性格」的带领下 Apple 变得比现在更小众,这就是那群想通过用「小众设备」来显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愿意看到的现象吧。 要是乔布斯还活着,我们就不用抢首发的 iPhone 了,iPhone 还能在大陆首批销售?水货商狂喜的好消息啊。大概率也不会给你搞出来双卡 iPhone吧。 我是觉得怀念乔布斯的人越少越好,哪天库克要是退休了,估计也有人怀念他呢?人么,不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的过来的么?要么是同行的衬托,要么是回忆的偏差。 要是乔布斯还活着已经六十八岁了,这个年纪啊,作为一个公司的 CEO,再那么偏执,人老了脑子也没有年轻时候那么灵光了,再没有什么人约束他,嗯,估计,这艘大船也就差不多了。 ##  #### 这周没什么事情或者心得,毕竟大家都在拖延么,国庆之后再说,估计明天忙起来。 2023-10-0602 minFM111.2FM111.2209:2023 年第 39 周:给大家拜个早年 2023 年第 39 周:给大家拜个早年 这个假期过完今年的公休假期就没有了。 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一般来说在国庆前这一周要想解决是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大几率会得到一个「国庆后再说」的回复。 ## 产品的渲染图和小字注释 一些厂商在发布会上的对比图上花一些小心思,当然了,发布会一闪而过,看的人欢呼一下也就过了,但是被拿出来看的时候就觉得这种小心思还是挺没意思的。 还有性能对比的时候的柱状图看着也很厉害,结果一看小字部分的对比参考标准,是前两代的产品了,可能跟自己上一代的产品比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吧。 反正,要真的是自己买产品的话,还是看清楚一些比较好,买电子产品又不是买方便面。 ## Mac 和 iOS 的一些使用变化 macOS 14 正式版其实和上周发布的 RC2 是一样的。 动态壁纸很酷,但是要小心你的磁盘空间。 一些权限的提醒做的更明显了,比如有程序要使用到录屏、麦克风的时候会得到一个更明显的反馈。 又把笔记程序从 Ulysses 换到了自带的备忘录,算来用 Ulysses 已经快六年了,目前有将近九百篇文档,多数都是公众号和之前简书的一些文章草稿。 退订之后一年能剩下三百多港币的订阅费用。目前使用下来基本差别不大,这就说明 Ulysses 对我来说并没有特别的价值,是可以被取代的。 备忘录的问题在于之前丢失我的笔记内容,以至于有一定的心理阴影。目前还不支持 MarkDown 格式的书写,无法很好的直接导出格式化好的内容。但好在,系统自带而且不要钱啊。 这周更新 iMazing 的时候发现它要出第三个大版本了,然后发现,我其实用这个程序主要是将 iPhone 备份到外置硬盘,还要花钱升级,不划算。索性就删除了这个程序,顺便把 iPhone 的本地备份也删掉了,iCloud 能做到每天备份,但是本地备份不能。无非是有线恢复的时候可能之后的机型会快一些,但,两个手机对传或者 iCloud 恢复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有线恢复现在依然有一个问题就是照片图库会显示一直上传照片,我猜其实是和 iCloud 图库进行比对吧,过程很长就很烦。 其实这就是一个心理作用,总觉得有线比无线会更稳定,就像现在每次更新 iPhone 我还是会下载完整的固件去电脑上更新,OTA 不用的,这也是心理作用和习惯罢了。真的会有什么区别么? 总之就是,删除不用的东西,精简精简再精简。 **你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专业**。 ## 你吃什么馅儿的月饼 今年网上对于这个问题讨论的少了很多。大家应该有更多的其他的事情做吧。 今年我吃了莲蓉、椰蓉、蛋黄,就这些。 ## 人类观察者 本周观察到的是一个正在读马斯克传记的人。 小时候读名人传记总觉得自己努努力就能成为那样的人,因为书里就是那么写的。 后来心灵鸡汤告诉我,要看到成功人士背后的人。名人传记是不会告诉你他们背后的资源是如何获取的。 其实马斯克传的有声书还是挺催眠的。 ##  #### 好了,九月也结束了。顺顺利利的过十月吧。 2023-09-2904 minFM111.2FM111.2208:2023 年第 38 周:新系统新硬件 # 2023 年第 38 周:新系统新硬件 - 这周的事情其实就是新系统的更新和新硬件的上市。 - 需要写出来的不多。都是一些碎碎念罢了。 ## 舆论导向 - 反正习惯了,每次 Apple 有什么新品上市,各路的牛鬼蛇神都倾巢出动。 - 管它是怎么回事呢,先占领舆论的高地,先有流量再说。 - Apple 的产品就是带有「原罪」的,即便这个问题不是 Apple 的问题。 - 我的建议还是:看看热闹就好,别当真。 ## 新系统 - iOS、watchOS,都更新到正式版了,macOS 要等到下周,这周只更新了一个 RC2。 - 系统趋于稳定,都是一些微小的调整,可能以后越来越多的「新特性」都需要依赖硬件的变化和更新了。 - 对于新系统的使用,可以看下这周的这三篇文章。 ## 新硬件 - Apple Watch S9 和 Ultra,吸引我的只有 Ultra 的外观和电池续航。现在的 S6 也不是不能用。其他的硬件提升,说真的,对我的吸引力基本上没有。 - iPhone 15 Pro Max:虽然五倍长焦相对于之前的三倍镜头并不那么好的构图,三倍数码裁切效果还不如之前的硬件。但是,重量的减轻以及电池续航依然是我的首选机型。 - AirPods Pro 2:充电接口上的统一比其他的更新更吸引我。 ## 迁移数据是个「累活」 - 主要还是时间成本,很多人没有主动备份的习惯,甚至宁肯买大容量的设备也不愿意买 iCloud 空间。等到硬件出问题的时候还说自己的数据很重要但是没备份,这不是很矛盾么?重要的数据为什么不备份呢? - 多数人的数据都是集中在照片和微信了。用线导数据 USB 2.0 的速度,还要注意手机不要过热,要不然会中断数据的迁移。用网络恢复最好回家自己搞,店面的网络也不稳定,慢的很。**为什么很多人依然选择让店员进行操作呢,即便要等那么久,原因就是,很多人到现在也看不懂激活过程中的那些文字究竟在说些什么**。这究竟是厂商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我不知道。 - 还有一些人,从来不恢复数据的,这些人也很厉害。每一台新手机就是一台新手机。 ##  2023-09-2202 minFM111.2FM111.2207:2023 年第 37 周:科技春晚之后 # 2023 年第 37 周:科技春晚之后 - 科技春晚和现实的春晚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这周都跟发布会和新品较劲,其他的事情不多,内容也就很少了。 - 今年和华为新品的时间非常「撞车」,其实这样也有意思的。不管是遥遥领先还是好奇心上头,大家用钱包投票就好了。 ## 新产品的一点点补充 - Pro Max 的 5 倍镜头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或者那么实用,目前看来从 2 倍到 5 倍应该都是主摄裁切,很多时候比较常用的 3 倍可能画质还不如以前的机型。等着看评测吧。 - Pro Max 在产品上对我的吸引力应该是:屏幕大、电池续航久。 - Apple Watch 要是没有对屏幕那么高的要求,要是不「上天入海」,我甚至觉得买个 S7 或者之后的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甚至 S5 或者之后的机型都没有什么更新的必要。 - 手机越来越没意思了,期待 Vision Pro 吧。 ## 产地、序列号、双标? - 好像很久没有大范围的关注电子产品产地的问题了。在 2008 年左右的时候有很多人买 Apple 产品的时候还会问店员:你这产品是哪里造的啊,是美国的么? - 再然后,iPhone 的一些购买者会关心自己的手机是哪个地方富士康生产的,然后要看序列号的。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功能机时代有些人甚至会挑选 IMEI 码,好的数字甚至可以加价出售。就像是幸运手机号什么的一样。 - 现在很多人会看耳机是不是越南造的啊,手机是不是印度造的啊,要是的话,就退货,换成中国造的。这和当年欧美歧视中国制造何其相似啊,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要是说中国制造不好,那就是辱华,但是我可以歧视印度越南发展中的制造业**。话说回来,谁还没有一个猥琐发育的过程呢。 ## 没有皮质配件了 - 从 iPhone 5 开始,Apple 就提供了原厂的皮质保护壳。 - 再早一些是 iPod 产品的原厂皮质保护套。 - 我自己来说呢,今年处理掉了所有的皮质表带,最后一个皮质保护壳还是 iPhone 12 的。目前只有三个「不环保」的配件了。 ## 下周能水三篇新系统文章了 - 这周的系统都发了 RC 版本,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就和正式版一样了。 - 那么,下周正式版发布之后,我就能水三篇关于新系统的文章了。 - 水一下哪些新功能是自己比较新欢的。 2023-09-1503 minFM111.2FM111.2206:2023 年第 36 周:发布会前的「平静」 # 2023 年第 36 周:发布会前的「平静」 - 事情不多,除了华为又发了两个新的「理财产品」,可以这么说么? - 下周还有 Apple 的发布会,这周享受片刻的宁静。宁静到测试版的系统都没有大的更新。 - 但是公众号例行的更新还是要有的,那就按照事件发生顺序随便写点什么吧。 ## 周日:移动硬盘用的非常少了 - 这个硬盘也是从之前一个同事手里收来的。当时还是觉得挺厉害的一个设备,雷雳 3 接口,NVME 的硬盘,这个配置在长时间持续读写的时候就会很热。 - 把移动硬盘拆开换一下散热硅胶,还发现硬盘盒子螺丝有问题拆起来费劲。反正也不知道这么贴对不对,也许就是一个心理作用吧。反正用的也不多。 - 现在自己对于外置硬盘的存储速度和容量没有什么「追求」了。这是随着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而发生的改变。 - 对于一些「数据」的追求,好像也没有之前那么「痴迷」了,好像,真的是电子 ED 了? ## 周一:酱香拿铁 - 哪个好人家上班「喝酒」啊。 - 不过这次瑞幸确实出圈了啊。整个朋友圈都是这个话题。 - 然后就是另外一些声音了,这里究竟有没有茅台、有没有酒精、这是不是就是饮料、算不算虚假宣传。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有话题就是好的了。 - 下一步,看看库迪咖啡如何应对了。二锅头整起来么? ## 周三:没等来新的测试版 - 本周除了 tvOS 有新的测试版,其他的系统都没有新的测试版。 - 系统发展到现在,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了。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每个版本都有很多的新特性了,现在**小修小补刷刷版本号就可以了**。功能不见得有多少新增,但是版本号要是不来个大的变化,别人更要说三道四了。 - 只能希望,等到以后某一天回看现在这几年的「不思进取」时候才恍然发现原来厂商再「下一盘大棋」。但……可能吗,当年我们也是这么去想 RIM 和 Palm 的,结果,都凉凉了。 ## 周四:取消订阅了 NOMO RAW - 从上个月开始就删了很多的程序,手机上的、Mac 上的。 - 订阅的内容也少了很多。 2023-09-0804 minFM111.2FM111.2205:2023 年第 35 周:九月了 # 2023 年第 35 周:九月了 - 九月了。时间是不是快的很。年初的计划完成了多少呢?应该要改一改接着用了吧。 - 这一周一些突发的事情让工作忙了一些,挺好的。 ## MBTI、CityWalk - 以下都是我的理解,要是不喜欢,那就是你对。 -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人开始自称 XX 人。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我的感觉就和小时候做什么性格测试差不多,和星座运势相比没有每天每周的运势分析,和八字相比没有那么接地气。**我理解吧,就是大数据的汇总,可能相比上面那些更加先进一些,统计的更加全面一些**,你要真相信了,是不是潜移默化的也会按照这些总结进行改变呢?**就像一些人去学习养生,其实养生的那些产品用处不大,重点是那些专家告诉你吃了养生产品之后的禁忌事项,其实不吃养生产品而单独的注意那些禁忌事项也一样的结果**。 - 还有就是我无法理解的 CityWalk 怎么就火起来了。现在拍一些照片,要是不加上这个标签好像就不够流行一样。说好听点就是「探索城市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说难听点就是没钱没时间好好的玩耍而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慰藉,再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像动物标记一样,证明自己来过了。和特种兵旅游的感觉差不多吧。甚至估计,以后可能会成为公司团建的一种活动选择。 ## 降温了,好天气 - 应该是受到台风的影响吧,反正现在也不关心具体的成因了。反正这一周的温度是下降了很多。 - 有雨水,但也不是很多。 - 天气不错,不错到觉得去上班简直就是浪费,应该出去转转。当你感到不顺的时候应该多出去转转,就叫转运。当然,也有人跟你说,最近中元节,最好晚上少出去晃荡,赶快回家。 - 还有二十几天就亚运会了,估计到时候天气会更好,人工干预一下也是可以的。 ## 华为、Apple 还有 Sony - 华为突然发了新手机,和 iPhone 一样,现在买华为手机的人应该也不是「在意配置」的人吧。为的是一种「信仰」吧。当天 Apple 发了九月活动的邀请函,然后第二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 九月的 iPhone 发布会依然很受关注,总有种幻想,哪次 iPhone 能像 M1 芯片一样,挤出一大管牙膏来。今年好像还是缝缝补补的一年,材质变一变、换个接口。难道真的要把未来寄希望于 Vision Pro 么。 - Sony 也发了新手机 Xperia 5 V,看了下简介和价格,我觉得,非常的自信,甚至可以说非常的放飞自我。182g 的重量还有外星科技 3.5mm 耳机接口还能给点好评,但……,真的重要么?和魅族的一些 Flyme 的本地化合作只能说还不如没有呢,给一套原生安卓就得了,谁买 Sony 手机是为了本地化啊。 ## 强迫症发作 - 这周强迫症突然发作。看到音乐里面的一千多首歌曲信息不统一着实烦躁了一下。 - 音乐资料库里面现在有 1408 首歌曲,其中 1367 首歌曲购买自 iTunes Store,因为涉及到美区、港区、曾经的国区、还有土耳其区,造成了表演者、专辑、分类的内容简体、繁体、英文混杂,甚至一些专辑因为名称的2023-09-0105 minFM111.2FM111.2204:2023 年第 34 周:尊重人类多样性 # 2023 年第 34 周:尊重人类多样性 - 这周的新闻挺多的,其实可以聊得也不少,只是自己文化水平有限,聊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大家对付着看吧。 ## 尊重人类多样性 - 要是能理解这句话的话,那么对于很多「看不惯」的东西都会释怀。 - 有些人说话就是会让人感觉到有种被冒犯的感觉,以前的做法就拉黑了,现在会默默的不理这个人就算了。 - **现在人和人之间不是「智商高低」的差别,而是「相信的内容」的差别**。 - 既然现在的「戾气」这么重,那么还是放宽心吧。 ## 日本排放核污水 - 昨天的朋友圈基本都是这个内容,然后今天又消失了。 - 除了抢盐的人之外,好像大家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 - 骂一句日本人不靠谱,然后赚点流量,然后,没有然后了,毕竟也不敢真的去日本大使馆门口拉着横幅抗议,也没钱跑到日本实地去抗议,但是拿起键盘骂人的本事还是有的。 - 今天问了几个人怎么看这个事情,也回答了一些人问我怎么看这个事情,总结大多数的回答基本就是「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 当然了,不同的平台上面的人对于这个事情的评论以及回复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上面说的「尊重人类多样性」。**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平台,选择一个自己「相信」的故事去相信就可以了**。 - 这个事情是不是会对「高端日料」有所影响呢?这不是一个吃不起的人应该操心的事情。 ## 着什么急 - 一个朋友对于「距离到站还有二十分钟的高铁上,很多人就开始排队下车」这件事情无法理解。**到底是着急下去抽烟还是「归心似箭」**我也不得而知,可能是着急到出租车停靠点不需要很长时间的排队吧。 - 那些没有等到绿灯就会往前冲的单车和行人。 - 在地铁上站在「下车位」就要先冲到车厢的人。 - 牢牢堵在电梯门口也不怕突然空开门掉下去的人。 - 非要站在闸机口才打开二维码进站的人。 - 地铁安检非要跑到最前面等着自己包出来的人。 - 我想不明白,但是「尊重人类多样性」。 2023-08-2504 minFM111.2FM111.2203:2023 年第 33 周:删了很多程序 # 2023 年第 33 周:删了很多程序 - 这周的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删了很多的程序。现在手机上有 72 个程序。电脑上第三方程序 44 个。 - 也不是存储空间不够,就是突然不想留着那些「觉得可能用得上,但实际上很长很长时间都不打开的程序」。 - **至于「Apple 入华三十年」这种事情肯定是要单独「水一篇」文章的**。 ## 关于 14 Plus 的一点点补充 - 我们都忘记聊 AOD 对使用上的影响了。这是不是说明,其实 AOD 也不是那么重要的、吸引人的功能呢? ## 哪些程序是「多余」的 - 其实吧,哪些程序都不是多余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用途,只是我现在不想用而已。 - 比如这次在 Mac 上删掉的程序**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厉害」但「自己用不上」的程序**。用我以前的话说就是「用来撑门面」「显得自己很专业」的程序。比如 MainStage、Compressor、Motion、Affinity 系列。还有一些完成了「历史使命」的程序,比如为了转换 Kindle 电子书而下载的 Calibre。 - iOS 上删除的程序基本上是那些可以用「小程序」或者「网页」替代的程序。 - 基本上现在很少下载新的程序了,因为失去了一些「探索精神」。一些是因为迁移一些数据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比如 DayOne。一些程序是订阅制之后也算能保持稳定的更新,比如 Ulysses、Office 365。还有些程序花了「大价格」去买而且用途比较单一,比如 Things、Parallels Desktop、Surge。 ## 小米的新产品 - 小米还没有竖折的手机,Moto 还没有横折的手机。 - 折叠屏设备看起来也就这样子了。横折的商务干练,竖折的美丽小废物。 - 至于大大的平板,还是有点意思的。希望 Apple 也跟进更大屏幕的 iPad,比如传说很久的 16 英寸 iPad,资金充裕的人拿来做个副屏也不错。 - 至于手环,没啥说的,我的一个暴论就是「现在的穿戴设备,只有 Apple Watch 和其他」。 - 希望小米越来越好。起码我自己的对于这个品牌的好感度是要高于「遥遥领先」的。 ## 《翦商》 - 最近《封神榜》电影火了一下,我对于《封神榜》的印象还是在 1990 年版的电视剧。 - 于是又把《翦商》这本没读完的书找出来了。每天一小时的读书计划,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2023-08-1804 minFM111.2FM111.2202:Frank 又一次「降级」iPhone 了 # Frank 又一次「降级」iPhone 了 - 感谢 Frank 帮我完成了一篇文章和一期播客的 KPI。 - 借着 Frank 从 14 Pro 换到 14 Plus 的机会,我们闲聊一期。 - 下面的内容就是音频内容的一点点文字版。 ## 专注力、长内容 - 发现自己阅读、观看长内容的能力又有了断崖式的下降。突然之间让我感觉到有些焦虑。 - 彻底删除那些短内容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微博、X、Instagram、抖音、小红书。会不会有一些作用呢?之前的一些「长内容」平台也在开始「变短」,包括但不限于:B站、油管。 - 尝试用「番茄工作法」让自己慢慢重新养成「持续」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关掉不必要程序的推送通知减少外部的干扰。 - 等我想想这个问题,写篇文章就算思考过了。 ## Frank 又一次「降级」了他的 iPhone - 上一次降级是 iPhone 11 Pro 换到了 iPhone SE,是因为那时候面容 ID 识别口罩有问题。**代价是那段时间没有怎么拍照**。 - 这次是 iPhone 14 Pro 换到了 14 Plus,我们不说为什么换,我们只说换完之后的一点点感受。 - 从不锈钢到铝合金:重量更轻,质感更「青春」。顺便提到了「远峰蓝」是最近今年最好看的 iPhone 配色了,甚至一些人因为这个颜色而不换手机。 - 灵动岛:有一点点怀念,但也不是割舍不掉。希望硬件和设计分开,不要重蹈 3D Touch 的覆辙。 - 高刷:用 Pro 系列的时候经常开省电模式,所以,感知并不是很明显。 - 长焦:这一点 Frank 还是很在意的,计算出来的照片和真正镜头拍摄的还是有区别的。 - 处理器:玩一些很小的游戏,感知不强。 - 电池续航:摆脱了电池焦虑。 - 总结:要是以一些优惠的价格买到 14 Plus 的话,应该是很多人的「钉子户」手机了,尤其是一些对手机没什么特别要求的人。 ## 对 iPhone 15 有什么期待么? - 换接口,但是很多人对接口的速度其实没什么要求,甚至充电速度也是一样的没追求。 2023-08-1542 minFM111.2FM111.2201:2023 年第 32 周:立秋了 # 2023 年第 32 周:立秋了 - 立秋了,时间过得多快啊。好像离上一次立秋也没有多长时间呢。是不是真的 2012 年以后世界被重启了呢。 - 日复一日,真的就是今天复制前一天。 - 这周能写出来的事情不多,内容会比较少 ## 订阅制还是买断制 - 注意到 GoodNotes 6 的大版本更新还是因为在网上看到有人「骂」它订阅的价格和功能。 - 很多人讨厌订阅制的程序,觉得每年甚至每月交费用是一种不合理的事情,程序应该一次性买断,甚至应该买断之后永远的免费更新下去,即便是大版本的更新。 - 很多人觉得,既然我用不上新版本的新功能,那么这种「订阅」就是不需要的,我用一个低版本的程序一样能解决问题。 - 很多厂商开始对老版本做一些「限制」,停止更新,停止修复,做最低系统的要求。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都要赚钱啊,不寒碜。 - 我可能和很多人是「相反的」,我能接受程序的订阅制,这样我就能用上「最新版」的程序,管他那些新功能用不用得上呢,万一呢。但我对于音乐视频还是不喜欢订阅制的,我觉得这些东西又不会「更新」,买断下来保存一份才是属于自己的。 - 到现在,我用的订阅的程序和服务也不是很多:NOMO RAW、Paste、Posterino、Ulysses、Office 365、Parallels Desktop、YouTube。 ## Beta 5 了 - 秋天发布正式版的系统现在更新到 Beta 5 了。做好备份的情况下,可以更新尝鲜一下了。但,我没遇到问题不代表你也不会遇到。 - iPhone 13 Pro Max:电池健康 88%,耗电发热没啥特别的感受。设置里面,依然有时候不会显示账户头像。其他还好。 - Apple Watch 6:电池健康 85%,经过了前几个版本的大量耗电,上个版本开始吧,耗电算是正常下来了。 - MacBook Air M1:电池健康 84%。要是晚上不关机,第二天依然偶尔会发现半夜自动重启了。对我来说已经持续两个版本了。《图书》程序有一个更新很好,就是可以对书籍的名称、作者、封面自行修改了,以前还要用 calibre 修改一下。 ## 人类观察者 - 本周观察到的应该是一个「软粉」,除了 Surface Book 、Surface 精准鼠标以外甚至有一台 Surface Duo。**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世界看到有人用 Surface Duo**。 - 当然了,微软的硬件么,XBox 是另一片市场。SurFace 算是开创了「二合一笔记本」这个品类,但我很少看到人用 SurFace 的触摸屏。我是非常讨厌别人用手指戳我的屏幕。 - 至于 Zune,陪跑了 iPod 几年也不了了之了。即便《银河护卫队》上2023-08-1104 minFM111.2FM111.2200: 第「两百期」播客节目的闲扯 # 第「两百期」播客节目的闲扯 - 闲扯的,没有干货,没有营养的播客节目 FM111.2 迎来了「有数字标识的第两百期」节目。在这个「整数」到来的时刻,肯定是要水一篇文章、水一期播客的。 - 这个播客节目最初是我和刘老师两个人的闲聊节目,2013 年 11 月 12 日第一期节目上线,因为种种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的节目期数、名字并不明确,所以经过了一次序号的重启。实际的节目在两百五十期左右了。 - 大家可以在播客的客户端、荔枝 FM 中搜索「FM111.2」来订阅这个非常水的节目。会不会有一天变得有干货,我觉得很难,获得干货更好的方式应该是视频或者图文,而且是速度很快的见效。而音频内容更多的是通过听别人的谈话启发自己的想法。 ## 关于播客的名字和图标 - 关于名字:有一天一个朋友问到为什么叫做 FM111.2 的时候,我说「忘记了」。因为是真的忘记了。当年这个名字是刘老师起的,他也不记得当年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也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的来历很「中二」现在不好意思提及。就像很多人的邮箱名字、网名一样,都有一些黑历史。 - 电台的图标更换过一次,现在的这个图标是当年培训师陈远设计的,好像是和我的星座水瓶座的什么上升星座有关系,年代久远已经不记得了。一套有四个图标,按照设想应该每个季度更换一个以便对应星座的什么内容,我也搞不懂了,最后只用了一个。 ## 听播客 - 2008 年,那一年刚刚毕业,在一个Apple 授权经销商工作。感谢奥运、感谢 Apple 的合规,让我开始接触播客这个东西。 - 因为那时候要是卖掉一台 iPod 产品的话,常规操作是要给客户拷贝歌曲在里面的,甚至有些挑剔的客户会要专辑封面歌曲信息都是完整的,那时候很多人根本不会用 iTunes,甚至电脑上因为种种原因安装不上 iTunes。那时候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是打开电脑打开迅雷下载最新的歌曲专辑或者是电影电视剧。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流媒体的概念,都是本地存储。 - 然后因为一些事情,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合规检查」,拷贝盗版的歌曲给客户是明令禁止的行为。但是,客户不理解啊,你不给我拷贝歌曲我买 iPod 干什么呢?你不给我拷贝,我就去别人家买。于是,曲线救国一下,反正邮件里说歌曲不能随意拷贝,播客没说啊,同步播客节目到客户的 iPod 里面总可以吧。歌曲怎么办,我慢慢教你吧。 - **于是,接触到了当时很火的一个中文播客《静雅思听》**。 - 而之后因为对 BlackBerry 感兴趣而收听到了《莓控听》。 - 再之后,就是更多的播客节目出现了,然后眼见着一个个的播客又停止更新,然后很多播客开始报团取暖,到现在很多播客开始有了机构。**好像每年都是中文播客兴起的元年**。 ## 想录播客 - 当时作为一个培训师、作为一个内向的人,需要有一些观点的输出还不想露脸,那么播客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尤其是对我这种社恐人士来讲更是如此。**我一直觉得输出观点和分享内容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你总不能是貔貅转世吧,只进不出,想要收获更多就要输出更多**。 - 听了很多播客自然就像自己搞一个,硬件和程序都不是问题,那时候我也搬家了,场地问题也解决了,就剩下网站建设和服务器托管是知识盲区,再加上那时候我们的互联网越来越不稳定,录播客这个事情也就一直是个「待办事项」。 - 直到2013 年的一天,刘老师跟我说荔枝 FM 现在可以将播客节目托管2023-08-0509 minFM111.2FM111.2199:2023 年第 31 周:一些「口号」 # 2023 年第 31 周:一些「口号」 - 这周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就是下雨下雨大暴雨。然后,没有然后了,很多东西也不能说的太细,账号还想要呢。只是想说:**有一种摆烂就是连装样子都不想装了**。 - 台风好像对于杭州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气温还好,感觉没有去年那么热,雨水也不是很多。 - 有一天在地铁三号线发现了「纳凉点」,有点意思。话说回来,杭州人防工程的纳凉点我还没去过呢。 ## 一些「口号」 - 很多厂商的发布会上的高管说出的一些话都成了「厂商识别符」了,一说到这些「口号」你会想到哪家厂商呢。 - Wow Amazing - 理解万岁 - Are you OK - 遥遥领先 - 不将就 - …… ## 鸿蒙都 4.0 了啊 - 鸿蒙发了 4.0 版本,怎么说呢,是不是套壳其实对于消费者真的不重要。买华为手机的人不会在意是不是套壳。 - 每天吵吵套壳不套壳的人和每天骂 Apple 8+256GB 的人大概率重合度还是很高的。都是那种不会买的人。 - 看了几个讲解新系统新特性的视频,没啥特别的感受。我觉得智能手机的形态基本就这样子,大家完善一下折叠屏的硬件和系统优化,然后等着看下一个时代的产品会是什么了。 - 下一个时代的产品还能是 Apple 引领的么,我觉得大概率还会的,毕竟高通不做系统、Google 的芯片刚刚起步,遥遥领先也只是很多人的 YY。 ## Love Notes to Newton - 这个影片现在在 YouTube 上免费可以看了。之前在 vimeo 上要卖 3.99 美元,当然了,这也是一个「花钱买时间」的事情呢。因为这个影片 2020 年就上线了。 - 主要讲述的是 Apple Newton 的一些事情。从业者还是值得去看一下的。会有很大的收获的。现在 YouTube 的自动字幕翻译功能很强大了。再加上很多词汇都是行业里面的经常接触到的,加上图像,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 - 我是很喜欢 Newton 这个产品的,从我现在的头像中也能看到一丝 Newton 的痕迹。 2023-08-0403 minFM111.2FM111.2198:2023 年第 30 周:为革命保护视力 # 2023 年第 30 周:为革命保护视力 - 前两天跟人吹牛说自己的眼睛虽然小,但是视力还是不错的,结果当天晚上就急性结膜炎,然后买了一小瓶眼药水,将近三十块钱,我觉得还是挺贵的。 ## 眼睛、视力 - 小时候不让看电视的一个说法就是「要保护眼睛,这东西会影响视力」,但是相同的时长去看书就不会影响视力,即便看书的时候眼睛离书很近而看电视的时候眼睛离电视很远。这好像就是一个悖论,面包、生菜、牛肉都是健康的食品,然后做成汉堡就是垃圾食品了。 - 我们这些 80 后上学的时候都有一个环节是「眼保健操」,你还会想起来「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那个魔性的声音么,还记得里面的动作么。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没有什么作用。 - 饮食上也有一些对眼睛好的食品,比如我不吃的胡萝卜。小时候我爷爷会买一些羊肝然后直接水煮,最多让我蘸一点蒜酱吃,那时候真的是难以下咽的食物啊,现在感觉倒还好。 - 使用电子产品怎么才能「保护视力」呢?很多人说买手机要选 LCD 屏幕的,因为 OLED 伤眼睛,即便要买 OLED 的手机也要高频调光的,低频调光伤眼睛,要贴防蓝光的贴膜,蓝光伤眼睛。**总想着是设备祸害了你,就不想着怎么少玩一会手机**。 - 当然了,显示器的屏幕挂灯还是需要一个的。 ## 三星的新品 - 三星这周发布了新品,**简单云聊一下**。 - Galaxy Z Flip5,外屏的提升很大,可以直接回复消息,我觉得要是用这个手机做主力手机的话,能够让我进一步的减少玩手机的频率,能不能摆脱「美丽小废物」的称号还要再看看了。**我很喜欢商城里面那个「日光黄」的限定色**。 - Galaxy Z Fold5,缝缝补补又一年,感觉这个产品系列应该差不多了,但是 S Pen 依然没有内置,稍微有点失望,要是下一代 S Pen 内置的话,我会很开心。 - Galaxy Tab S9,iPad Pro 现在都不讲什么「你的下一台电脑」了,咱们就把平板好好在影音上做好,让大家开开心心的看片子就可以了。 - Galaxy Watch6,选择「穿戴设备」的一个原则就是,你的主力手机是什么就选择那个牌子的穿戴设备就可以了。 - 你要真的买三星的产品,我觉得等上半年是不错的,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要是能有价格更香的美版和港版也不错,韩版我是不推荐的。 ## beta4 了 - 各个 OS 的测试版来到了 beta 4 了。 - MacBook Air M1 依然有几率在开盖后发现系统已经自动重启了。原因我也不知道。对我来说其实影响不大,**毕竟工作文件随时保存、睡觉之前保存所有文件的好习惯早已经养成了**。 - iOS 17,有时候下载程序的话会提示「无法完成安装」,需要重启一下机器。 2023-07-2804 minFM111.2FM111.2197:2023 年第 29 周:下大雨 # 2023 年第 29 周:下大雨 - 这周,杭州下了大雨,天气预报是「暴雨红色预警」。抖音上能搜到很多短视频。 - 基本上这周都在会议室度过的,要说的东西不多。 ## 下大雨 - 第一次感受到「暴雨」的影响还是要说到 2013 年 7 月昆明的那场大雨。虽然那时候我正在西安出差没有赶上。好像从那年开始,每年昆明都要经历下大雨然后城市「瘫痪」的日子。 -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感受到了下大雨原来会淹没车辆,甚至有伤亡的情况出现。 -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网络上流传「青岛下水道」的传说。 - 其实这种事情早就有了,只是网络不发达罢了,网络好了,人们表达自己的地方多了,自然看到的东西也就多了。 - 这次杭州的暴雨,影响了几个小区的房价走势。 ## 硬糖 120W 小电拼 - 好像网上的评价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应该是前期宣传的时候「吹」的太厉害了,结果一出,网友惊呼「就这」? - 桌面上的充电器,我现在用的是一个很古早的 ANKER 的 1C 4A 充电器。一个 A 口连接着屏幕灯(谁让我的显示器落后到没有 USB 接口呢),即便不用显示器的时候屏幕灯也能当做一个「台灯」去用。一个 C 口用来给 iPhone 「快充」,配合 MagSafe 底座加上「待机」功能也不错。偶尔还能给鼠标键盘充电。 - 要是外出的话,我现在主要考虑给 Mac 充电就可以了,Mac 再给其他设备充电,Mac 也算是一个「插线板」了。 - 现在我买充电设备或者电子产品的底线就是:USB - C 接口,不要 USB - A 接口。 ## 竖折手机 - 这周拿着一个同事要出二手的 Samsung Flip 4 玩了一天,对于之前不看好的竖折手机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 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多多少少应该都会对「翻盖手机」有所情怀吧,我用过的唯一一个翻盖手机就是当年火爆全球的 Moto V3i。 - 横折手机很多时候还是要考虑展开之后的程序适配问题,但是竖折手机基本不需要。但是外屏的大小和功能是需要考虑的。 - 竖折手机的续航在现在这个每天都要用手机的时代暂时还是个「硬伤」。甚至很多时候我想翻盖玩玩手机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想一想这个电池是不是要省着点用。**这是一个戒网、戒手机的好设备**。 - 再加上重量和尺寸相对来说有着很好的优势,那么,可能,Flip 5 出了之后,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呢。有很大的几率我可能会用竖折手机作为主力手机使用,只是,再也找不到那个用着 V3i 跟我用短信聊天的人了。手机的形态能回去,人,回不去了。 2023-07-2105 minFM111.2FM111.2196:2023 年第 28 周:出梅入伏 # 2023 年第 28 周:出梅***伏 - 这周,出梅了,确实感觉没有那么湿漉漉了,然******伏了,明显的感觉到了热浪来袭,每天到地铁站的那五分钟的路程就是最难熬的。现在杭州的地铁车厢还分空调强弱,但我体验下来,基本没差。 - ***伏了,很多人开始贴「三伏贴」,这东西怎么说呢,让你感觉好起来的不是「三伏贴」,而是贴完之***的那些「禁忌」和「注意事项」,你要是不贴三伏贴也能有好的习惯其实是一样的,珍爱生命,远离 XXXX。 ## BlackBerry、播客 - 整理 iBooks 里面的图书的时候发现还存着当年《莓控听》播客停播时候所出的杂文集。翻看了一遍也是感慨很多啊。 - 接着又找到当年《莓控听》的播客听了几期,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节目里面的话题内容分分钟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论」呢。当年和刘老师一起录制播客也是受到《莓控听》的影响。 - 黑莓手机我两个都用过,但基本上都没做过主力手机,问刘老师当年他用的什么型号的时候他甚至不记得,只记得买了新手机要卖掉那台黑莓手机的时候二手市场的老板们基本都是摇摇头摆摆手告诉我们「不收不收」,最***一个老板掏出二十块钱告诉我们走吧,机器我也不要了。 - 我的第一个黑莓手机是 Bold 9000,但,那时候的主力手机已经是 iPhone 4 了,这两个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 我最***一个黑莓手机是 KEYone,就是手机业务卖给 TCL 之***出的那个安卓手机。那时候的主力手机已经是 iPhone X 了。 ## 精简一下 Mac 上的状态菜单 - 一些常驻的程序都会显示一个状态菜单,然***这个菜单就会越来越长,要是用着刘海屏的设备更是如此。 - 一些程序其实没必要显示在状态菜单比如:PopClip、Paste、Swish、Karabiner-Elements、Bob,基本上这些都是开机启动静默***台就可以了。设置好之***没必要占用状态菜单的位置。 - 还有一些程序启动之***在 Dock 上也会有显示,也没有必要在状态菜单显示,比如:Parallels Desktop、迅雷、DayOne、Downie。 - 还有一些程序不让你去设置,一定要占用 Dock 和状态菜单,比如:微信。非常的 XX。 - 系统自己的一些菜单也没有必要一直显示,都在控制中心中查看就可以了。 - 如果不想精简,而就是想享受那种多多图标的感觉,也可以用 Bartender 进行一些设置。 ## 人类观察者 - 有时候在外面办公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大大的充电器,以前用 DC 电源的时候总嘲笑 PC 用户一定要带着那一大坨电源适配器。而到了现在很多机器都是 Type - C 充电的时候,很多用户依然用「原装」的电源适配器,PC 用户和 Mac 都是这样。 - 人们是真的不需要一个小型的电源适配器么?还是觉得原装的就一定是最好的?还是觉得这是单位的电脑不配给它配一个小巧的充电器呢? 2023-07-1403 minFM111.2FM111.2195:和 Frank 在 WWDC 之后的闲聊 # 和 Frank 在 WWDC 后的例行闲聊 - 对的,就是字面上的「闲聊」,没有干货。 - 因为种种原因,这期内容录制的很晚,先是 Frank 在日本游玩,正好赶上 WWDC,然后就是刷了测试版想着等等稳定些再聊吧,其实上面的都是借口,就是拖延罢了。 ## 日本 - 没出过国的我来说,日本应该是个首选地吧,据说这个地方对于社恐人士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 - 这个国家很多事情相比其他地区可能算是比较特别的了,想粗浅的了解一下的话可以看下《菊与刀》这本书。 - 对我感兴趣的电子产品也是一样的,比如 SE 系列、mini 系列手机的销量,很多很多年前特立独行的日系手机。 - 西瓜卡、移动支付、现金的使用。 - 对于这个国家我还是充满了兴趣的。 ## WWDC 上的那些硬件 - MacBook Air 15 英寸:C 面两侧的空白地方非常适合「贴春联」,希望有贴纸厂商跟进一下。 - Mac Studio、MacPro:跟大多数人没啥关系的机器。看看就好。对这两个设备真的有需求的人多数不会看什么网络测评的。 - Vision Pro:这东西的中文名字应该叫什么呢?现在依然想不到什么使用场景。 ## 新系统 - 现在不管什么系统基本上都是在「刷版本号」,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能感知的改进变得越来越少。 - iOS:「屏幕距离」这个功能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有效的减少了我玩手机的频率。 - iPadOS:做一个「计算器」在平板上,实在是太难了。 - macOS:当小组件真的来到桌面上之后反而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使用了。 - watchOS: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更改「侧边按键」的功能了。 - tvOS:可以支持网络代理程序了,好事情。 ##  #### 好了,又水了一篇内容,离完成 KPI 又近了一步。 2023-07-081h 07FM111.2FM111.2194:2023 年第 27 周:烟丝万缕 # 2023 年第 27 周:烟丝万缕 - 杭州的天气算是热了起来,三十几度。每天靠空调度日。 - 又是歌名作为标题的一篇文章,李玟和张学友的歌曲。这周不得不提的就是李玟的去世。 ## 共同记忆 - 歌手李玟去世的消息还是很突然的,然后,微博和朋友圈还是有很多人发消息的。这算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吧。 - 在那个网络没有这么发达的年代,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是我们获得消息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这些 80 后的「共同记忆」还是有很多的,**甚至很多内容像是暗号一样,比如当你说出「宫廷玉液酒」的时候……**而当这些承载共同记忆的人、事、物逐渐消失的时候**就像是一幅完整的拼图因为种种原因丢失那些小组件而慢慢变得不完整**。 ## 从 Instagram 到 Threads - Threads 可以用 Instagram 的账号直接登录,现在上面还不能按照时间线浏览,有很多 Instagram 的人也没有用 Threads。这就造成了好友的不完整。 - 而没有网页版更让我们这些社畜不好随时摸鱼。 - 虽然 Threads 初衷不是为了替代 Instagram 而出的,但, Instagram 现在上面充斥着广告和短视频,这不是我喜欢的。Threads 暂时是比较干净的。 - 要说「迁移用户」做的最好的程序目前看来应该是微信吧,起码我们这些人是从 QQ 迁移到了微信。 - 同时「维护」几个社交平台的时间成本还是挺大的,要是没有什么盈利的事情,那么还是精选一些吧。当然,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不管出了什么平台,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变现」。 ## beta 3 了 - 更新完了 Mac、iPhone、Watch。 - 用测试版么,就要有用测试版的觉悟,出了问题也很正常的。 - 一些菜单的中文翻译还没有完成。Apple ID 部分的头像显示不出来。 - 三个设备的发热和续航都比之前的 beta 2 好了很多。 - 依然不建议大多数用户去更新,因为「公测版」还是没有出的。要想尝鲜还是等到「公测版」吧。也不建议在主力设备上更新。 ## 人类观察者 - 本周观察到的是一位用着 iPad Pro 的用户。 - 主要是我以前也这样用过一段时间。 2023-07-0704 minFM111.2FM111.2193:2023 年第 26 周:一年过半 # 2023 年第 26 周:一年过半 - 半年就过完了,时间非常快,事情非常多,居然在这个半年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显得有些混乱,要尽快理清了。 - 在年初制定的计划有没有按照比例完成了,和往年一样,好像…… ## 热起来 - 杭州热了起来,每天要尽快的从家到地铁站然后再到公司,然后就不想出门了,依然是潮湿和闷热,对于胖子非常的不友好。 - 每天知了的叫声越来越早,早上起床基本不用闹钟了,就当做是一种自然铃声了。 - 所以呢,要么减肥,要么换个地方。哪种简单一些。 ## 消费了一个很贵的程序 - 很久没有买「很贵」的程序了,这周买了 macOS 和 iOS 的 Surge。非常值得,通过这个程序还学习了一些网络知识,也算是一种收获吧。**希望有一天,我用不上这个程序「访问正常互联网」的功能**。 ## 亚马逊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 - 从 2013 年我开始用 Kindle,在上面一共买了 222 本书,最贵的就是《金庸全集》《冰与火之歌》这两个了,前者是因为金庸当年去世,觉得从初中就开始看盗版都没有买过一个正版也是说不过去了。**其实停止运营对于喜欢看书的人来说影响也不大,很多人早就开始用微信读书了,对于不看书的人来说更没什么影响**。 ##  #### 这几周被一些突发的琐碎的事情羁绊,快好了。 2023-06-3001 minFM111.2FM111.2192:2023 年第 25 周:端午节 # 2023 年第 25 周:端午节 - 这周基本上都在阴天下雨,天气不好。 - 这周只上三天班,周四开始休息,对很多人来说,要是没有调休就更完美了。 ## 凤凰传奇 - 因为乘风破浪的姐姐听了《山河图》,然后找到了凤凰传奇的版本。 - 然后发现凤凰传奇的歌挺适合在写一些总结或者需要很多废话的文档或者邮件的时候作为背景声音播放,在这个节奏下,写东西或者编故事非常有效率。 ## 端午节 - 跟节日相关的饮食总会引来一些差别上的争议。比如,你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还是其他各种不一样馅料的粽子。往好处说这是物质生活丰富之后的一种好事情,大家都吃饱了才能想着吃出花样来。往坏处说么……也是吃的太饱了。 - 吃的太饱了之后连「端午快乐」都不能说了,好像突然有一年很多人就转发说端午节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貌似还引经据典的说了一番道理。然后这几年收到一些信息都是「安康」。 - 但是,作为一个能放假、加班有加班费、还有好吃的节日怎么就不能「快乐」呢。**可能和接受的「教育」有关系吧,总是在强调「苦难」强调「吃苦」强调「奉献」有关系**。 - 所以,真的不能「快乐」么? ## beta2 更新后 - 这周 iOS、watchOS、macOS 都有新的 beta 版本更新,简单说下更新后的感受吧。**依然不推荐大家升级测试版**。 - iOS 17 beta 2:整体发热比之前低一些,耗电也好一些,只是浏览一些程序和网页的时候一些网页元素会高亮显示,不是很明白是为什么,有点影响阅读。 - watchOS 10 beta 2:耗电只比之前好一点点,用下来还是心惊胆颤的。 - macOS 14 beta 2:运行一些程序的时候会提示这个程序使用了旧的 API ,提醒用户要更新程序,我这里受到影响的程序是:Bartender 4、Bob、CleanShot X,正常使用时可以的,只是菜单栏长时间会有一个提示罢了。Clash X Pro 点击菜单栏的图标就会让程序意外退出,已经用 Loon 程序替代了,目前感受还可以,估计以后也就用 Loon 了。 ## 《枢纽:3000年的中国》 - 听《日谈公园》一期节目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可以读一下。 - 还没读完,不过内容还是有意思的。符合我的预期。 - 很多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历史知识需要更新一下了。 ## 人类观察者 2023-06-2303 minFM111.2FM111.2191:2023 年第 24 周:运气来的若有似无 # 2023 年第 24 周:运气来的若有似无 - 依然想不出什么标题,依然用正在播放的歌曲做为标题,这是一个非常「偷懒」的做法。当人们习惯一个「简单」的方法之后为什么要去费力的「思考」呢。**不只是标题,内容也是一样的**。就像是很多 Apple 的新闻类内容,内容都差不多的,但是阅读量总会很多。**我很嫉妒**。就像一个朋友说的**「没有 Up 主的命,生了 Up 主的病」**,我觉得非常正确。(img) ## 保护视力少用手机 -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这是一段有时代感的词语了,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好像都是这个开场白,不知道现在的学校还有没有。 - 小时候会有很多的「限制」都是为了让我们眼睛不近视或者保护视力。 - 到了现在手机成为体外器官的时代,你多少应该听说过 OLED 屏幕伤眼睛、低频 PWM 调光伤眼睛,我们的贴膜是防蓝光的可以保护视力,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大家可以搜搜看。 - 我觉得啊,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少用手机吧,或者让你用手机的姿势更正确一些,简单点就是拿远一些。**所以,我很喜欢 iOS 17 里面新增的这个功能**。其实吧,道理大家都懂,就是不那么做罢了。(img) ## iPad Power User - 赵赛坡老师的邮件订阅「iPad Power User」更名了。(img) - 可以说,这是一种对 iPad 这十年时间里面变化的一种失望吧。起码我是这么理解的。 - 我当年想用 iPad 作为主力设备也是受到赵赛坡老师的影响,记得当年是一篇关于 iPad mini 使用程序的推荐。那时候我也处于工作性质的一个变更的时期,iPad Pro 也刚刚发布第一代的产品,我对于 iPad 这个品类取代我的 Mac 可以说信心满满。 - iPad Air 2、iPad Pro 9.7、iPad Pro 10.5 、iPad Pro 11 都作为我的主力设备使用过,这些设备都是当年「最强大」的平板,帮我写文章、录制播客、还有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但,即便这样,依然还要有一台 Mac「兜底」我才安心。 - 自从 Mac 换上了 Apple Silicon 芯片之后,iPad 之前对于 Mac 在续航上的优势一下子就消失了,剩下的优势就是有触屏、有 Apple Pencil、有蜂窝版,**看起来是面向未来的设备**,但,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变成现实罢了。 - 好像现在 Apple 也很少再说「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这句话了。 - 期待赵赛坡老师新的探索吧。 ## 15 英寸 MacBook Air - 去店面摸了摸,没什么特别的感受。我还是不会选择这个尺寸的电脑,太大了。除非你的需求真的是大屏、随身携带、轻薄都交叉在了一起。 - 有时候会想都到这个价格了我为什么不选择配置和性能更高的 Pro 系列呢。这时候很有可能进入一种自我催眠的状态:**觉得自己用了 Pro 的设备就会变得 Pro 起来,也能做那些广告里面的事情了,欺骗自己有了这个设备之后会变成一个更有价值的人,但,买回来之后发现好像也没有变得更有用**,就像小时候买复读机学英语、买学习机学习一样,最后到底干了什么呢?大家都懂得。 2023-06-1605 minFM111.2FM111.2190:2023 年第 23 周:Help # 2023 年第 23 周:Help - 当不知道文章起什么标题的时候,就把现在正在播放的歌曲名作为标题了。 - 这一周因为有 WWDC 开场的缘故,还算是有些忙碌的感觉。在感知上时间就快了很多。 - 所以吧,这篇文章主要还是对这周一些内容的补充吧。 ## 虚拟、现实、世界的 Bug 会越来越多? - 你什么时候觉得这个世界是有 Bug 存在的?有哪些曼德拉效应事件?这是我在知乎上看过的两个问题。前段时间还在荔枝FM 上听一些人投稿的「灵异故事」。 - 你会发现,这些事情很多都出现在网络不发的时候、手机或者移动设备拍照还没有很发达的时候、当事人的小时候。 - 非常多的事情其实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事情造成的「错觉」,长时间没有记录下来真实的情况之后产生的「脑补」「记忆偏差」,很多所谓的曼德拉效应甚至只是自己学习的时候不认真罢了,或者说更新了一些知识或者标准之后自己并没有关注这个事情,比如,问你「太阳系有几大行星」。 - 当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反正各种「现实」的产品上市以及普及之后,这种类似的「错觉」或者「巧合」可能会越来越多呢,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记忆偏差」,然后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的是「眼镜」制造的虚拟环境,听到的是 AirPods 制造的环境音,到最后,周围的真实情况已经不重要的了,**就像很多科幻电影描述的状态是一样的**,我甚至觉得,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面了,说不定哪天打破次元壁之后大家都疯了。 ## 15 英寸 MacBook Air - 要是把它理解成 MacBook Air Plus,应该会好一些。 - 说到笔记本的大屏幕,很多人说那我还不如买一台显示器呢。这还是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来看吧,有个固定的地方有个显示器固然是好的,但我买笔记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移动」的需求。要是经常外出还想要屏幕能显示更多内容不就是应该选择一个大屏幕的轻薄本么? - 很多人也说到价格和配置的问题,觉得还不如买 14 寸的 Pro 呢。当你真的要买的时候还是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吧,以我自己举例子,目前我的需求 Air 足够了,即便升级内存和存储之后的价格和 Pro 差不多我也不会买 Pro,Pro 多出来的性能和硬件优势我不需要,我只需要轻薄,甚至 15 寸的 Air 我都不会考虑,对我来说,太大了。 ## 人类观察者 - 本周的观察是一位使用 12 英寸 MacBook 的小姐姐。很好看。 - 12 英寸机型和之前的一些 Apple 产品一样受制于处理器的发热和当时的一些技术有点生不逢时的感觉。 -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觉得这个机型要是配合现在的 Apple Silicon 那将是绝杀的便携设备。 - 但感觉上 Apple 不会在短期内「复活」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外观属于「上一代」的设计,要是出 12 寸的小机型也是现在 Air 的模具去改变,甚至他们觉得要是需要这个尺寸的机型应该去买 iPad。**iPad 会越来越强大,取代一些便携的 Mac**,便携的 Mac 会越来越强大,取代一些台式 Mac。 ##2023-06-0904 minFM111.2FM111.2189:2023 年第 22 周:WWDC 之前摸鱼的一周 # 2023 年第 22 周:WWDC 之前摸鱼的一周 - 这周大家都挺安静的,WWDC 之前安安静静的摸摸鱼也不错的。 - 羡慕那些被邀请去现场的人,当然了,有些事情也只能羡慕羡慕了。 - 最近看这个架势,这届 WWDC 的感觉甚至能和 2007 年初代 iPhone 发布一样那么有划时代的意义,搞得我都想熬夜看看。 ## 一些电子产品 - Moto 发了新的折叠屏手机,也应该是现在安卓厂商里面还没有横向折叠手机的品牌了。反正,现在的 Moto 和以前的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 买了一条 USB - C 转 MicroUSB 的线,主要用在舒尔 MV51 这个麦克风上,这个设备已经很多很多年了,那时候 USB - C 还不是主流,而这种设备现在也没有更新有 C 口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 去摸了摸 Sony 的新手机,轻巧,好握持,保留 3.5mm 耳机孔在手机圈也是一股清流,拍照的观感也很好。就是系统真的拉胯,即便和魅族合作了也是一样,我觉得反正也卖不掉几台,不如直接用原生安卓算了,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 Apple 和隐私 - 这个话题就很有争论的。每次只要 Apple 说自己的「隐私保护」如何的时候就有人留言说「棱镜门你了解一下」,国内厂商说到「隐私保护」的时候就有人留言说「国人就是愿意用隐私换便利这句话是谁说的你知道么」。 - 很多人已经默认只要上网就没有隐私了,只是把这部分数据交给谁、被谁利用、对自己有什么具体的频繁的影响的区别。 - 第一次了解所谓的「信息安全」还是 BlackBerry 时代的事情了,那时候的 BBM 就说是端到端的加密,即便 RIM 都无法看到这些信息的内容。 - 再后来国内也爆发出来一些网站被「拖库」,然后才了解到类似 1Password 之类的密码生成和管理程序。 - 我自己对于这部分没有什么特别在意的事情,不像一些人特别敏感,这部分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网络上**以用国内常用程序为耻,用国外程序为荣,但是私底下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了**。 ## Lisa: Steve Jobs’ sabotage and Apple’s secret burial - 推荐这部 The Verge 的「纪录片」吧,搜一下国内外都能看到的。 - Lisa 是什么呢?它被称为「苹果最具影响力的失败作品」。 - 不要害怕英文,很多插件甚至网站本身都支持隐藏字幕以及对应的翻译功能。 - 在AI 翻译越来越厉害的今天语言不像前几年一样是个很大的获取第一手资讯的障碍了。甚至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访问正常互联网」也是很轻松的事情。**阻碍我们的其实还是「心里的那堵墙」**。 ##  2023-06-0203 minFM111.2FM111.2188:和 Frank 在 WWDC 前的例行闲聊 # 和 Frank 在 WWDC 前的例行闲聊 - 单纯的闲聊,虽然标题有 WWDC 的字样,但实际上关系不大。**毕竟现在科技媒体都会讲这些事情**,我们只是找个时机闲聊一下。 - 下面是音频内容的文字整理或者补充,水的很,谨慎阅读。要是你听播客的话,可以搜索一下 FM111.2 订阅一下。 ## 微信、邮件 - 微信很讨厌,尤其是遇到发六十秒语音给你的甲方。不想听,想骂人,但是得罪不起。 - 邮件是个好东西,只是非常多的人觉得这个东西过时了。但是从历史邮件里面还是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呢。 - 很多人觉得 QQ、微信这些即时通讯很方便,工作上也用这个进行沟通,就像是很多人觉得我们的扫码支付是对刷卡的弯道超车一样。 - 当然了,正式的内容还是发个邮件比较好的,起码我在发送或者回复的时候还是会谨慎用词检查两遍的,写清楚很多内容有据可查。 ## Frank 二阳了 - 周围一些人陆续二阳了。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严重。 - 公共场合很多人都不戴口罩了。好像很多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 不过戴着口罩的那段时间,对于自己的呼吸道也是有些好处的。 ## 《羊毛战记》 - 我是先看了油管上那些做影视讲解的人的视频,然后看了原著。 - 然后第一部读完了,第二部读不下去了。 - 看这个小说的时候,脑子里面都是《辐射避难所》的样子。 ## Final Cut Pro、Logic Pro iPad 版本 - 在店面的样机上上手试了一下。我没有设备去用,Frank 的设备只能用 Logic,但是也没有什么需求。 - 我觉得这两个程序是给用 iPad 作为主要设备用户的东西,很多人用来和 Mac 的版本进行比较,还是想着这两个程序的出现是不是就能替换掉 Mac 了,但还是不行的。这两个程序吸引的是那些原本就没有在电脑上剪辑的人,或者压根就没有电脑的人。 - 每年都期待 iPadOS 有「大招」出现,然后每年都失望。 ## 想不到「眼镜设备」会有什么杀招 - 人们都期待这个产品。2023-05-291h 06FM111.2FM111.2187:2023 年第 21 周:SSD 降价了又怎么样呢 # 2023 年第 21 周:SSD 降价了又怎么样呢 - 因为 SSD 降价,这周有两三个人咨询我买移动 SSD 的问题,我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别贪便宜,我用的其实也不多,要是不懂的话,还是尽量买大牌子。对于我周围的很多人来说,可能 Samsung T7 就挺好的了。 ## 本地存储和云存储 - 我周围有需求买外置 SSD 的人基本上都是 Mac 用着小容量的人,很多时候都外挂 SSD 像一个尿袋一样,这很不优雅,但在 Mac 存储容量价格面前就不算什么大问题了。 - 过分的依赖云存储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存放在云端而不是本地,说不定因为什么原因这些内容就会消失或者看不了。 - 本地存储就是安全性的问题了,SSD 的特性还是不适合长时间的存放一些用不到的资料。 - 不管哪种方式,资料丢了也就丢了,就当做断舍离,不管资料丢失的时候自己多么懊恼和不舍,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无所谓了。 - 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写日记的问题,其实和资料的保存一样,有些事情如果不「如实」的记录下来,那么很长时间之后,大脑就会把这个事情「修正」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但我不觉得这是什么「曼德拉效应」,**小时候马大哈,长大后曼德拉**,就是这么回事罢了。 ## Windows 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复杂的 - 从 2008 年开始,Windows 就不是我的主力系统了。但 Windows 一直以虚拟机的形式跑在我的 Mac 上。完全不用 Windows 还是不大可能的。 - Windows 对于我来说主要是两个作用:用「原始」的 iTunes 程序美区的账号获取一些影片、有声书和播客。打开一些体积很大或者比较复杂的 Excel 文件。 - 这周重新安装了两次 Windows 11。第一次因为系统更新总是失败,需要回滚操作。第二次是因为总是无法登录 OneDrive 程序。 - 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重启不行就重装,毕竟没有什么资料在 Windows 上面。 - 很多 Mac 用户总说 Windows 不够优雅。主要是 Windows 的「历史包袱」还是挺重的,有好处也有不好的,Mac 用户要是想在最新系统上用一个十几年前的程序那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 Windows 基本没什么问题的。在 Mac 停止 32 位程序支持的时候我用 Windows 协助做了很多的事情。 - 我一直无法理解的事情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能用的好 Windows 和 Android,但是无法用好 macOS 和 iOS,后者在操作上真的很「傻瓜」。 ## 土耳其 2TB iCloud 空间共享之后 - 其实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大的空间,只是所谓追求「性价比」的心态发作了,只是想要薅羊毛占便宜的心态发作了,又恰好那天有时间自己有能力做这个事情罢了。 - 基本上每个月花一样的钱可以用到更大的存储空间,那么问题就是,手机存储下一代是不是要考虑换成 512GB 了。我是一个习惯本地保存资料的人。 - 申请的国区 iCloud 退款很快就到账了,出乎我意料的是,2023-05-2605 minFM111.2FM111.2186:2023 年第 20 周:Original of the Species # 2023 年第 20 周:Original of the Species - 实在想不到什么标题,正好放着这首歌曲,那就用歌曲名字来做标题吧。 - 更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后没有标题了,但,我还想坚持一下。 ## 一些看起来高大上但是用不到的程序 - 这周更新 Affinity 系列程序的时候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用这些程序了。只有在更新程序的时候才发现花的钱好像还有点价值。这很不好。 - 类似的程序还有 Final Cut Pro、MainStage、Motion 这类程序。 - 还有大材小用的 Ulysses、Logic Pro。 - **如果电脑是个房子的话,这些东西应该属于软装的一部分吧**。 ## 电脑平板化,平板电脑化 - 一部分人总希望平板电脑能像电脑一样「专业」,甚至想要平板能用上桌面系统,那么这些人是不是就是希望电脑能够触摸就可以了呢? - 还有一部分人使用电脑并不熟练,想着电脑要是能像平板一样安装程序和使用就好了。 - 那为什么这些人不直接买一台电脑或者平板就可以了呢?我是想不明白这个事情的。厂商在做很多的尝试,让电脑可以安装移动设备的程序,让平板设备可以有个 PC 模式。 - 电脑变得越来越「弱智」,平板电脑变得看起来越来越强大的和专业。 - 反正对于我来说,电脑和平板在我的预算情况下只能存在一个。我想很多人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应该会选择电脑吧。 ## 一条数据线 - 上周把闲置的麦克风都卖掉了,只留下了最右边的 Shure MV51。但是我没有数据线用了。 - 于是在京东和淘宝上找到了 Shure 的店铺,这样一条 USB C 转 Mirco USB 的数据线价格居然差这么多。我不是很理解,京东上的是「舒尔京东自营旗舰店」,淘宝上的是「SHURE 舒尔官方旗舰店」,两个店铺都是从 Shure 官网跳转过去的。 ## Mac Pro 2013 - 三年前的这周我把 Mac Pro 2013 卖掉了,三年过去了,我还是挺怀念它的,毕竟,这是我用过的规格最高的一台 Mac 了。**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这是我自己花钱买的第一台 Mac**。 - 虽然是一台「标配」机器,但是这个机器还是可以自己换一些配置的,加了内存,闪存,还淘了一块洋垃圾的 CPU 换上去。当然了,那个性能我是发挥不出来的,即便到了今天对我来说也应该是性能过剩的状态。 -2023-05-1903 minFM111.2FM111.2167:串台「日月谈」,和 Frank 的闲聊 # 串台「日月谈」,和 Frank 的闲聊 - 以下内容挺无聊的,谨慎收听和阅读。 - Frank 有自己的播客节目《日月谈》,大家订阅一下,虽然更新频率一言难尽。 - 我的播客节目《FM111.2》,就是一个闲聊的节目,没什么特别干货的分享。当做催眠白噪音去听一下吧。 - 这期节目我们主要是闲聊,真的没有什么主题的,就是觉得在春节前应该找一个理由「总结」一下去年? - 从电费聊到了去年最后一个月的「疫情」和「阳」,聊了去年自己更新的一些硬件、程序、订阅。 - ***的内容是一些文字内容和补充。 ## 关于去年最后一个月的「生活」 - 很多人的电费是很高的,我 12 月的电费达到了 688 元。 - 电费升高的很大原因是因为电暖气的使用以及阶梯电价。最后一个月很多人「阳」在家里,电暖气的使用频率增高了不少。 - 当然现在很多新房子装修的时候也都安装地暖了,不错的不错的,可以解决一些寒冷的问题。 - Frank 推荐了电热马桶圈。我觉得这会提升如厕的幸福感,加上手机和无线网络,嗯,会彻底沦陷在卫生间里面了。 - 分享了一些「阳」的时候的症状和之后的心态的变化。 ## 所谓的「年味」 - 我觉得目前商场里面最有年味的地方是「盒马鲜生」,人们准备着置办年货。 - 很多路边的小店已经开始「歇业」了,都要到春节之后才开门。 ## 放开之后的准备 - Frank 提醒大家赶快看看护照是不是过期了,赶快准备起来。 - 每个人都计划着未来的生活,未来会怎样还要努力啊。 ## ***、电子*** - 今年没有更换什么新的设备,这算是***,也是电子***。 - 自从 2007 年 iPhone 问世以来,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什么「划时代」的产品出现了。电子产品好像越来越无聊了。 2023-01-151h 00FM111.2FM111.2165:2023 年第 1 周:新的一年 # 2023 年第 1 周:新的一年 - 新年的第一周。很多「元旦以后再说」的事情变成了「春节以后再说」,今年的春节还是挺早的。 - 自从「放开」以后,今年成为了很多人期待的「好的开始」。 ## 「每周小总结」的小总结 - 不知不觉「每周小总结」的文章已经更新三年半了。即便我的关注者只有五百多一点,即便每篇的阅读量过百都很难,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系列的文章没有断更过(虽然有文章被删除)**。 - **这个系列的文章从 2019 年年中开始出现的,到现在:2019 年 25 篇,2020 年 53 篇,2021 年52 篇,2022 年 52 篇。其实就是每年的「周数」。文章都是在《Ulysses》里面写的,所以,字数的统计也很简单。截止到去年最后一篇,这个系列完成四万八千字左右**。 - 最初写这个系列其实就是想找一个「发泄」的出口。吐槽和碎碎念。因为这个系列很好「持续」的写下来,觉得很简单,毕竟就是把一周的事情做个总结而已。**能发出来的都在这个总结里面,不能发出来的都在《DayOne》里面**。 - 当别人「逼你」去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其实很难很开心的完成,就像小时候家长老师让自己写日记,工作之后老板让写周报一样,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格式化的。当自己想要写日记记录、写周记总结的时候还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过程。 - 当发生了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或者自己想要有所表达的时候就快速把想法记录下来,以前用《Drafts》,但这个程序过于强大,我不配,所以后来就用系统自带的备忘录了,**这里要推荐一下「快速备忘录」的功能,虽然比当年母公司的「闪念胶囊」还是要差一些**,但还是可以快速记录的。以前翻看一下自己的朋友圈甚至日历也能找到不少每周总结的话题。 - 这个总结的一个「副作用」是不定期更新的播客节目《FM111.2》有了定期的更新频率,从《106:2021 年第 50 周:总结和计划》开始,播客节目开始了每周的更新,虽然是单人的节目,但好歹也算是恢复固定频率的更新了。 - 好了,2023 年,这个系列还是会更新的,每周的一些碎碎念。 ## PC 和 Mac - 这周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了一些 PC,但是具体的品牌和型号是不能说的。只能简单说说作为一个十几年 Mac 主力用户对现在 PC 的一些看法。虽然用很多 PC 的优点来对比 Mac 其实也不能算是很公平。**以下内容只是我的主观感受,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那一定你是对的**。先放两张图缓解一下尴尬的局面。 - 先说 PC 的优点吧 - 价格便宜:如果只按照「性能需求」来买电脑的话,三四千的电脑就够我用了。 - 自主更换一些部件:很多 PC 是可以自己加存储的,增加内存也是可以的,对于我这种喜欢「囤积」的人来说是个好事情,因为大家都知道 Mac 的存储芯片是金子做的,太贵了。 - 有蜂窝版本可以选择,随时在线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 更丰富的接口,应急的时候非常有用。 - 有些二合一的设计、简单当个平板去用也是可以的。 2023-01-0606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