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details
.com
Print
Share
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earch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Max (Maxupport)
Shows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11 (36) with ChatGPT (Alex) - 離職不是終點:如何用正確的心態為職涯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前言】 最近有位來自於 Threads 的新朋友因為對新工作不滿意而想要離職,但卻也擔心頻繁換工作會讓履歷難看,這樣的矛盾心情很普遍,許多人的職涯過程都會遇到這種不符合期待或是被畫大餅的情形,但普遍推普遍,卻詞不會因為普遍就因此減少這個決定為當事人帶來的捆擾。 面對這類職涯困境,我認為下面這三個很重要的 Mindset 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做出不後悔的職涯決定,這三個Mindset 分別是: 心態準備一:從「想要什麼」開始,而不是從「不想要」什麼開始考量(5-7分鐘)討論第一種心態:「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心態準備二:開始評估前先設定評價標準,避免感覺用事(5-7分鐘)探討每個選擇的好壞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並說明為何在做決定前需設定好評價基礎。 心態準備三:從了解自己出發,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10-12分鐘)「從了解自己出發,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種心態,是評斷一個人生成熟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為在強強聯合的世界當中,大家都明白,沒有人應該沒有道理的為別人承擔風險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一、在面臨離職時的心理準備從想要的目標出發,而非從不想要的狀態出發。設定明確的評價標準,以避免感情用事。了解並接受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二、在模糊的選擇中如何做出決策量化評價標準,將模糊的選擇變得具體。為每個標準設置權重,以反映個人的優先考量。在評估中保留情感考量的餘地,讓直覺也發揮作用。 三、處理頻繁跳槽的履歷問題強調連貫的技能發展,突出在每段經歷中的成長。用具體數據來呈現成果,增強履歷的說服力。準備好標準的解釋框架,在面試中以清晰條理來說明職涯選擇。在個人品牌上重塑自己的職涯故事,強調成長的脈絡。 四、重拾職涯信心的具體建議進行深度自我評估,回顧過往成就與累積的技能。設立小目標,逐步累積自信心。尋求職涯導師或前輩的指導,開拓人脈與機會。保持彈性與開放心態,接受變動並視其為成長的機會。 五、總結與提醒職涯變動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機會。保持成長心態,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挑戰,都能讓自己在變動中不斷進步。每段經歷都有其價值,關鍵在於如何將其轉化為自我提升的動力。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11-08
15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10 (35) with ChatGPT (Alex) - 偏見與公平的交叉點:我們能從《黑白大廚》學到什麼?
【前言】 黑白大廚這個節目在幾週前播畢,但關於機制以及對各有特色的廚師的討論卻仍是熱火朝天,我認為這個節目能夠成功,「階級」與「公平感」是很重要的兩個特點,節目組除了透過出身與專業都截然不同的兩位評審來建立基調,還刻意設計了許多避免偏見影響評分的機制。 在所有機制設計中,我認為: 避免視覺資訊影響味覺評分。 管理或消除期待值。 預先設定評分基準。 這三個機制最能讓觀眾保持公平感,並也在此基礎上讓觀眾更容易與廚師的努力產生共鳴。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一、偏見與公平的交叉點 我們探討了如何避免偏見干擾評分和判斷,並提到在職場中要主動管理上司的期望,建立合理的評價基準。內向者也可以透過發揮深度傾聽和理性分析來打破刻板印象。 二、在不公平的環境中創造優勢 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找出並利用刻板印象可以讓自己脫穎而出。此外,理解自己真正的競爭優勢,並設立個人化的成功標準,可以幫助在不同競爭環境中找到立足點。 三、設定成功標準的多樣性 我們討論了十種成功定義,從主流的財務自由、職業成就到跳tone的心靈平靜、創意自由等不同角度。強調了多元成功定義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找到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目標。 四、公平的動態性與個人發展 公平並非一成不變,過度追求公平有可能帶來心理負擔或阻礙靈活性。理解並接受這一點,可以讓個人在競爭中更加務實地調整策略,從而保持競爭力。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11-01
15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8 (33) with ChatGPT (Alex) - 如何評估自己適不適合開始遠端工作 (WFH)?
【前言】 「遠端工作」是近期年輕求職者最關注的職位敘述之一,而能否遠端工作也已經成為求職者評估一份工作甚至是一家公司特質的重要參考,但如果我們把關注回到自己身上,我相信並不是每個人都想過自己是不是適合遠端工作,我也是求職者,所以我明白每個人都嚮往自由、嚮往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時間,但我們已經準備好要面對這種與傳統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了嗎?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遠端工作的優點: 靈活性:允許員工根據個人生活需求自由安排工作時間和地點。節省通勤時間:減少交通時間和費用,提升個人時間利用率。提高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減少辦公室干擾,提升專注力和效率。增強成就感:在自主控制的環境下完成工作,獲得更強的成就感和自我認同。 遠端工作的挑戰: 缺乏面對面的互動:容易產生孤立感,難以建立和維持人際關係。自律要求高:需要員工具備高度自律和時間管理能力。溝通挑戰:依賴數位工具進行溝通,可能導致信息傳遞不及時或不清晰。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模糊:容易導致過度工作,影響生活質量。技術問題:需要穩定的網絡和技術支持,技術不熟練者可能面臨挑戰。 提升遠端工作效率的個人特質與工作習慣: 自律性:能夠自主安排和管理工作時間。主動性:主動解決問題,積極與團隊成員溝通。適應性:能快速適應新工具和變化的工作環境。良好的溝通能力:清晰的書面和口頭溝通技巧。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遠端環境中自主應對挑戰。 Work-Life Balance vs. Work-Life Integration: Work-Life Balance:強調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劃分明確界限,避免工作侵蝕生活時間。Work-Life Integration:將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允許工作和個人事務交替進行,強調靈活性。遠端工作對兩者的影響:遠端工作既可支持Work-Life Balance,也可促進Work-Life Integration,取決於個人如何管理。 結論: 遠端工作帶來了許多機遇和挑戰,適合性取決於個人的工作性質和特質。在考慮轉向遠端工作時,應仔細評估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以做出明智的決策。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8-29
20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9 (34) with ChatGPT (Alex) - 如何從容應對職場的多元文化?
【前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職場不再侷限於單一文化的範疇。我們的同事、合作夥伴甚至客戶,可能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和工作習慣;就算都是同一國籍,不同世代間的文化差異往往也是明顯可見。 這樣的多元文化環境,為我們的職場帶來了豐富的創新思維和無限的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挑戰,今天節目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職場中如何有效溝通、如何處理差異帶來的衝突,以及如何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快速建立起別人的信任。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多元文化職場的挑戰:溝通障礙:文化背景不同,語言和溝通風格差異可能導致誤解和信息傳遞不暢。價值觀差異:對於工作倫理、時間管理、決策方式等的不同看法可能影響團隊合作。偏見與刻板印象:無意識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可能導致不公平對待,影響團隊氛圍。文化適應的壓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可能面臨適應新環境的壓力。決策過程的衝突:文化差異可能影響團隊成員的決策方式,導致衝突和效率降低。 在多元文化職場中有效溝通的關鍵:文化敏感性:了解並尊重文化差異,避免刻板印象。清晰和簡單的表達:使用簡單明瞭的語言,確認理解,減少誤解。非語言溝通的注意:理解並注意非語言信號,保持適當的肢體語言。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積極傾聽,接納多樣性,促進雙方信任。使用協作工具和技術:利用現代協作工具促進溝通,支持多語言的交流方式。 在多元文化職場中建立信任的方法:保持一致性:言行一致,持續可靠,建立可信度。透明與開放:誠實溝通,主動分享信息,增強信任。尊重與包容: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包容不同的工作風格。積極傾聽與反饋: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提供建設性反饋。展示專業能力:展示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信任感。積極建立人際關係:參與團隊活動,主動提供幫助,增強個人聯繫。 換位思考與多元文化職場的聯繫:換位思考的核心:換位思考要求我們理解、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感受,這在多元文化職場中尤為重要。發現共通點:通過換位思考,我們可以橋接文化差異,找到共同的合作基礎。促進信任與合作: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換位思考有助於建立信任,促進團隊合作。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8-27
18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7 (32) with ChatGPT (Alex) - 換位思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前言】 「換位思考」是一個很常被提及的詞彙,在討論同理心的時候常常會提到,尤其台灣人普遍被認為是全世界最與人為善的人種,且很可能沒有之一,這件事情對在台灣長大的很多人來說,都是件在自然也不過的事了。但很奇怪的是,當進入工作或是到職場,這個特性卻常常會被刻意的隱藏起來,甚至會認為「換位思考」是一種需要被指責的行為,例如在討論主管時說他「為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在職場中到底需不需要用上換位思考?用上換位思考又能對我們的職涯產生什麼正向影響?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總結 1. 換位思考的重要性提升溝通效率:通過理解對方的需求和困難,換位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溝通,避免誤解和衝突。增強團隊合作:展示對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能夠建立信任,促進更好的團隊合作。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多角度思考問題,找到更多創新的解決方案。 2. 適用換位思考的情境在職場交流、客戶服務和團隊合作中,換位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他人的需求,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效果。 3. 不適用換位思考的情境持續的欺凌或騷擾: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果斷地保護自己,採取適當行動來解決問題。不合理的工作要求:需要堅持自己的立場,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明顯不尊重或蔑視:要求對方尊重,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和職場形象。涉及道德或法律問題:堅守道德和法律底線,不應因同情或理解而妥協。自己資源有限:先確保自己的狀況,再考慮如何幫助他人。 【總結】 今天的討論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換位思考在職場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實踐中應該如何平衡對他人的理解和對自己的保護。換位思考是一種需要不斷練習和培養的能力,它對我們的職涯和個人成長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7-18
16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6 (31) with ChatGPT (Alex) - 人在職場,如何有效應對職涯轉折與變動?
【前言】 適逢畢業時節,當更多的新鮮人踏入職場,這往往也將對現有的就業者帶來一波衝擊,若衝擊較小,那可能會產生工作角色的轉移;若衝擊較大,那甚至可能是必需要轉換行業或是另覓出路這種規模的變動。除此之外,無論是轉行還是長時間休息後重回職場,職涯的轉折與變動原本就是人生旅途的一部分,既然無法避免,那我們就應該追求有效應對,這個禮拜的節目想與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人際關係確實與職業轉換息息相關,而在轉換過程中,位置、技能與心情的變化都需要我們仔細關注和管理。忽略任何一項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成果和機會。以下是今天討論中的幾個關鍵點,確保我們能夠越走越高、越走越好: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提供支持、建議和機會,幫助我們更順利地度過職業變動期。技能提升與適應能力:持續學習和提升技能,特別是那些可轉移的技能,能夠幫助我們在新環境中迅速上手,適應新挑戰。心態調整與情感支持:保持積極的心態,尋求家人、朋友和專業人士的支持,幫助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保持穩定和自信。位置和機會的選擇:明確職業目標和個人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和機會,並利用人際網絡來獲取更多的資訊和支持。持續檢測與優化:定期檢視自己的進展,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每個細節都在持續改進中。 【總結】 職業轉換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我們全方位的關注和管理。通過優化每一個細節,從人際關係、技能提升到心態調整,我們可以在職業道路上越走越高,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成果。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7-11
22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5 (30) with ChatGPT (Alex) - 職場新鮮人如何建立開始經營 / 維繫 / 管理自己的專業人際網絡
【前言】 在職場待過的人都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一個都不能落下,而在這三個要素當中,人和往往是最難達成的,這個要素對於職業發展與機會掌握的影響真的是太重要太重要。不但在同一個工作上升職加薪時會有需要,轉換工作的時候,人際網絡更是重中之重,人際網絡經營的好,在一定年紀之後,甚至可能讓你的轉換從此再也不需要用到履歷就能順利步步高升。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1. 設定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明確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使用專用工作空間,避免工作侵佔生活。運用時間管理工具如時間區塊法,定期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有效的時間管理:設定明確的目標和優先順序,避免拖延。使用時間管理技巧,如番茄工作法和80/20法則,提高工作效率。 3. 壓力管理和心理健康:認識壓力源,制定計劃和優先順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採取放鬆技巧,如冥想、正念和深呼吸,尋求同事、家人和專業的支持。 4. 建立有效的溝通:清晰的目標和期望,主動溝通和傾聽,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使用正面語言,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場所進行溝通,確保溝通高效。 5. 持續自我反省和調整:定期反省和調整時間管理策略,設定現實的期望和目標。保持彈性,接受不完美,給自己成長的空間。 [English] Key Discussion Points: 1. Setting Work-Life Boundaries:Clearly define work hours and break times, use a dedicated workspace, and avoid work encroaching on personal life.Utilize time management tools like time blocking, take regular breaks, and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 2. Effective Time Management:Set clear goals and priorities, avoid procrastination.Use time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the Pomodoro Technique and the 80/20 rule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3. Stress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Identify sources of stress, create plans and prioritize tasks, and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Use relax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meditation, mindfulness, and deep breathing, and seek support from colleagues, family, and professionals. 4. Establish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Have clear goals and expectations, communicate proactively and listen actively, and choose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methods.Use positive language, choose the right time and place for discussions, and ensure communication is efficient. 5. Continuous Self-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Regularly reflect on and adjust ti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set realistic expectations and goals.Remain flexible, accept imperfection, and allow yourself room for growth.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
2024-06-13
22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4 (29) with ChatGPT (Alex) - 職場新鮮人有追求 Wxork-life Balance 的權利嗎?
【前言】 可能是從至少 15 年前開始,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就已經時有提出,但直至今日,仍每天埋首工作的大家,你們覺得生活與工作有變得平衡了嗎?如果這幾年下來仍然不太平衡,那你是否有觀察到長工時、高壓力的工作環境在自己身上留下了什麼? 過去同事們一起聚團取暖時,常會笑著說 Work - life Balance 其實真正的含義是 Work = Life,那這樣我們還真的完成的不錯,然後往往笑著笑著就哭了、就惆悵自己真的失去了好多。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1. 設定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明確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使用專用工作空間,避免工作侵佔生活。運用時間管理工具如時間區塊法,定期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有效的時間管理設定明確的目標和優先順序,避免拖延。使用時間管理技巧,如番茄工作法和80/20法則,提高工作效率。 3. 壓力管理和心理健康認識壓力源,制定計劃和優先順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採取放鬆技巧,如冥想、正念和深呼吸,尋求同事、家人和專業的支持。 4. 建立有效的溝通清晰的目標和期望,主動溝通和傾聽,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使用正面語言,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場所進行溝通,確保溝通高效。 5. 持續自我反省和調整定期反省和調整時間管理策略,設定現實的期望和目標。保持彈性,接受不完美,給自己成長的空間。 [English] Key Discussion Points: 1. Setting Work-Life Boundaries:Clearly define work hours and break times, use a dedicated workspace, and avoid work encroaching on personal life.Utilize time management tools like time blocking, take regular breaks, and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 2. Effective Time Management:Set clear goals and priorities, avoid procrastination.Use time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the Pomodoro Technique and the 80/20 rule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3. Stress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Identify sources of stress, create plans and prioritize tasks, and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Use relax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meditation, mindfulness, and deep breathing, and seek support from colleagues, family, and professionals. 4. Establish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Have clear goals and expectations, communicate proactively and listen actively, and choose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methods.Use positive language, choose the right time and place for discussions, and ensure communication is efficient. 5. Continuous Self-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Regularly reflect on and adjust ti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set realistic expectations and goals.Remain flexible, accept imperfection, and allow yourself room for growth.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
2024-06-06
27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3 (28) 遞出履歷前,你知道自己少做了什麼所以才很難得到機會嗎?with ChatGPT (Alex)
【前言】 這幾年,許多人都會直接分享自己的履歷給我,並希望我能夠針對履歷提出我的看法或是修改建議,這些朋友沒說的潛台詞都是:「我無法得到面試機會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履歷寫得不夠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自己有機會參與招募並與幾位人力資源專業的朋友對談後,我發現其實更重要的是以下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答案比履歷本身更能幫助你脫穎而出,但卻有超過 90% 的人無法好好回答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就是:「在這次求職中,你有哪 3 個值得讓對方關注的特點?」。 以下是 Alex 在我們聊完後摘錄的節目重點 核心討論點: 1. 個人特點的重要性:展示個人特點比僅僅優化履歷更重要僱主尋找與公司文化契合並能帶來新視角的人 2. 企業視為基本要求的特質:可靠性、積極主動、團隊合作、溝通能力強、適應力強等這些特質是基本要求,而非突出的個人特點 3. 撰寫履歷前的準備工作:收集市場資訊:了解職位競爭狀況和目標公司特性了解競爭對手:了解目標職位的競爭對手背景和共通點自我評估和特點提煉: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獨特特點 4. 履歷撰寫的細節:避免錯字和語法錯誤排版整齊、結構清晰具體和量化工作經歷和成就簡潔明瞭、控制在一到兩頁使用專業照片、避免過度裝飾列出核心技能和附加價值信息 結論:注意這些細節可以在職場競爭中獲得優勢,這些是高CP值的投入,值得用心去做。 [English] Key Discussion Points: 1. Importance of Personal Traits:Highlighting personal trait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erely optimizing the resumeEmployers seek individuals who align with company culture and bring new perspectives 2. Basic Requirements Viewed by Employers:Reliability, proactivity, teamwork, 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adaptability, etc.These traits are basic requirements rather than distinctive personal traits 3.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Writing a Resume:Gather market information: Understand job compet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companiesUnderstand competitors: Know the background and commonalities of competitors for the target positionSelf-assessment and trait refinement: Clearly identify your strengths and unique traits 4. Details to Note in Resume Writing:Avoid typos and grammatical errorsEnsure neat formatting and clear structureSpecify and quantify work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Be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ideally within one to two pagesUse professional photos and avoid excessive decorationList core skills and additional value information Conclus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se details can give you an edge in job competition. These are high-ROI efforts worth investing in.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2024-05-23
27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2 (27) 這 3 件事如果我讀高中時就知道該有多好?
【前言】 從 2019 年開始開始零星參與 104 到高中校園的職涯分享,這禮拜這一場到三峽的明德高中分享後順手統計了一下,應該是完成了 10 場左右,每次看到學生們稚氣未脫的假裝成熟的樣子,我總是不免莞爾一笑,然後真心的開始為他們的未來感到擔心。 前幾天分享結束後,我與學校的輔導老師額外多聊了一個小時,在聊天過程中,除了感受到教師群體難以應對世界快速變遷的無奈外,我也從與老師的對話中整理了如果我高中時能知道就能改變自己一生的 3 件事情,雖然這個節目的聽眾基本沒有高中生,但我們也可以趁機回想看看,這集節目提到的這 3 件事,現在的我知道或者是完全學會了嗎? 【重點摘錄】 1. 有「投資思維」才可能做出長期的「最佳選擇」 2. 「沒有功勞也有苦惱」在只看成果的真實世界是不合時宜的。 3. 現在如此年輕的我,身上也有著大人們想要卻難以獲得的東西! 【One more thing】 如果高中時的自己能夠再聰明一點,我希望我除了前面 3 件事之外,還能多知道哪件事?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4-11
13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3-1 (26) 從閱讀者的角度出發,讓你的履歷從起點就與眾不同
【前言】 從 2019 年開始在 104 的平台上進行履歷健診,累積到今天雖然已經服務了將近 500 位朋友,但我仍然認為自己不只是幫忙看履歷而已,更多的其實是協助朋友們重新建構對於「求職」的認知,而其中,最基本重要的一點便是要能從「履歷閱讀者」的角度出發,讓自己的履歷好用且對他們的工作友善,但這點卻是很多為自己準備履歷的朋友所忽略的。 【日常提問】 1. 誰是「履歷閱讀者」? 2. 「履歷閱讀者」可能是怎麼樣工作的? 3. 怎麼讓自己的履歷能夠完美貼合「履歷閱讀者」的工作流程與需求? 【One more thing】 除了前面說的之外,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一秒就讓自己的履歷變得與眾不同?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4-04
15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13 (25) 關於詐騙,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
【前言】 我們之前討論過很多Max的文章,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一個剛好天下雜誌跟台灣大學的名譽教授孫中興教授在2023年都有專題或專書研究的台灣目前相當猖獗的詐騙亂象,所以今天我們不討論Max的文章,來聊聊詐騙的成因及如何預防詐騙。 【日常提問】 1. Max有碰過詐騙嗎? 關於詐騙集團的話術有沒有什麼觀察? 2. 就你的觀察,什麼樣子的人容易受騙? 又如何被騙? 3. 如果根據前面的方法評估後,我確信我的領導不值得追隨,那我應該怎麼辦? 馬上離職逃跑嗎?還是說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科技一直在演進,當詐騙集團已經不是盜用照片而是加入Deep Fake之類的最新科技,我們又要如何一直提高警覺? 而一直維持警覺,不累嗎? 【Emma 最佳提問 】 其實很多名人也深受詐騙集團所害,比方說有很多飆股社團會打著謝金河、黃仁勳的名號,Max會不會擔心有一天也有人打著你的名號招搖撞騙? 你覺得要先做好什麼樣的心理準備?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3-28
30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12 (24) 先相信然後開始好運
【前言】 成功到底靠努力還是靠天賦?獲得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統計學家告訴你,答案是,靠運氣。他們用量化的方法證明了,最成功的從來都不是那些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幸運的人;百萬 Youtuber 老高甚至在提到這個研究時,用「真正的人生攻略」來形容這個研究結果! 如果幸運這麼重要,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擁有幸運樂於親近的體質?或者是有沒有什麼行為或舉動可以增加自己遇見幸運的機率?今天我與 Emma 想要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日常提問】 1. 最容易獲得幸運的方法是什麼? 2. 幸運跟不幸運的人分別有哪些特性?是哪些原因造就他們的幸運與不幸運? 3. 幸運的人為什麼更容易導向成功,這是一種巧合還是有什麼內在邏輯? 【Emma 最佳提問 】 講到配得感就不得不提一下所謂的「冒名頂替症候群」,這個名稱是在 1978 年由兩位臨床心理學家提出,用以指稱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的一種現象。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並總是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騙子這件事。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著運氣、良好的時機,或別人誤以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才導致他們的成功。 今天的提問我想反向來聊聊為什麼這個社會上似乎真的冒名者毫無意識,但卻有相當多人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3-21
33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10 (22) 【職涯行走】面對改變的勇氣 with 高中同學@世界級公司 Part 1
【前言】 職場充滿起伏,年輕時候的對待轉換難免有些徬徨無助甚至是擔憂,但工作超過 15 年之後,有經驗而且都算成功的工作者,會怎麼看待這件職涯發展的「日常」,現在遇到轉換機會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聽聽 靈異 與 史內肯 的故事,聽聽他們這 15 年的職涯中淬煉出的人生精華。 【日常提問】 1. 請向聽眾介紹一下自己,聊聊職涯發展以及自己的幾個特別身份? 2. 在自己的職涯發展過程中,有什麼讓自己印象深刻的轉換機會的來臨瞬間?年輕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在面對同樣的情況時,有什麼地方有明顯差異? 3. 在拓荒的過程中,突破新手村會是最困難的瞬間,目前有生之年遇過最難的挑戰是什麼?挑戰前後的自己有沒有什麼地方變得不一樣了? 4. 如果給年輕 15 歲的自己一句話,你會跟年輕時候的自己說什麼? 【Max 最佳提問 】 你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與過去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同? 這幾年來,從年輕人身上你有沒有學到了什麼是自己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學會過的?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3-14
23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11 (23) 【職涯行走】面對改變的勇氣 with 高中同學@世界級公司 Part 2
【前言】 職場充滿起伏,年輕時候的對待轉換難免有些徬徨無助甚至是擔憂,但工作超過 15 年之後,有經驗而且都算成功的工作者,會怎麼看待這件職涯發展的「日常」,現在遇到轉換機會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聽聽 靈異 與 史內肯 的故事,聽聽他們這 15 年的職涯中淬煉出的人生精華。 【日常提問】 1. 請向聽眾介紹一下自己,聊聊職涯發展以及自己的幾個特別身份? 2. 在自己的職涯發展過程中,有什麼讓自己印象深刻的轉換機會的來臨瞬間?年輕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在面對同樣的情況時,有什麼地方有明顯差異? 3. 在拓荒的過程中,突破新手村會是最困難的瞬間,目前有生之年遇過最難的挑戰是什麼?挑戰前後的自己有沒有什麼地方變得不一樣了? 4. 如果給年輕 15 歲的自己一句話,你會跟年輕時候的自己說什麼? 【Max 最佳提問 】 你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與過去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同? 這幾年來,從年輕人身上你有沒有學到了什麼是自己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學會過的?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3-14
27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9 (21) 【職業行走】無倫是誰,都有機會達成百萬年收? _ 保險業職涯分享
【前言】 各位晚安,這是我們頻道第一次嘗試錄製以職業為主題的節目內容,如果這次節目的反應不錯,歡迎大家敲碗其他的職業,Emma與我的人際圈涵蓋台灣現有大部分的職業,應該能滿足大家大部分的需求。 今天我們第一個邀請上節目的職業是保險業務員,這位保險業務員雖是半路出家,但卻在很短的時間裡迅速稱霸通訊處,並且年收入也很快地達成了讓自己滿意且讓自己願意持續投入時間努力的水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聽聽 肇辰 的故事,聽聽他無痛轉職成功職場經驗。 【日常提問】 1. 我們聽眾有不少人都有與保險從業人員的互動的經驗,大多時候會覺得煩,但此同時我們卻也不時聽過所謂成功前輩的分享,所以保險員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工作?他的年薪或是工作時間大概是怎麼樣的?他與外面其他的工作有什麼異同? 2. 在你真正離開穩定的教育工作後,你覺得目前的選擇自己滿意嗎?當初決定離開前一份工作的主要原因在離開一段時間後往回看,那個原因依然健在嗎? 3. 從過去的教育經驗到今天,有沒有什麼技能或是個人特質是你很慶幸在你轉職前就學會且可以在新工作運用的? 這些技能或特質怎麼幫助你快速適應新工作,並且更快地成為翹楚? 【Max最佳提問 】 職涯交換與變動是職涯進行的常態,但每次的留下或離開總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成長,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因為工作轉換就變成更加成熟的工作者,今天分享者與我們分享了他為何現在選擇離開的原因,也讓我們發現,就算是兩個差距這麼遠的工作,也能有一些帶著走的技能與特質,並且讓我們能夠倚靠自己這些突出的亮點,在新職務與工作中更快的上手,最後,想請今天的受訪者替大家做的結,給予我們聽眾一些關於職涯轉換或是人生追求的建議與想法,請~~~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3-07
40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8 (20) 怎麼樣的領導者值得共事 / 追隨?
【前言】 從初入社會並加入組織後,我們往往都會經過很長一段「被領導」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有些領導會在我們心中留下很多回憶,而有些則會留下許多傷疤,而就在這些起伏與拉扯中,我們雖然確實慢慢變得更加成熟有歷練,但卻很常有些問題縈繞在心頭。 「主管是在培養我,還是在壓榨我?」 「我是因為能者多勞而被培養,還是因為奴性堅強所以被利用到極限?」 如果你也想過這樣的問題,那我們今天就隨著 Emma 的提問,一起來聊聊怎麼去辨別一位領導者是否值得追隨與賣命~~ 【日常提問】 1.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客觀的判斷出我的主管或領導值不值得追隨?他們都是人精,表面總是不動聲色,我也不可能直接去質問他.... 2. 那,值得共事的領導者往往有哪些特質?他們在行為上通常會有什麼樣的共性? 3. 如果根據前面的方法評估後,我確信我的領導不值得追隨,那我應該怎麼辦? 馬上離職逃跑嗎?還是說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Emma 最佳提問 】 其實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到我現在任職的公司,負責人其實以前是帶我進入業務領域的主管,但我現在想分享的是主管其實某個層面跟父母一樣,你會成長而他們會老。換句話說,很大機率上總有一天你會贏過他們,從這個面向出發,Max 有沒有什麼經驗連結?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2-29
26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7 (19) Max 3 個殘忍但實際的社會觀察
【前言】 Max 在 2023 年 7 月 3 日寫過一篇文章是寫他這幾年觀察到的社會現實,名為「3個殘忍但實際的社會觀察」,身為一個一向也很喜歡做社會觀察及喜歡毒雞湯的人,今天想跟大家聊聊 Max 的這篇文章。至於稍後的討論會有多毒,我也不知道XD 【日常提問】 1. Max 還記得這篇文章嗎? 可以再跟大家聊聊這篇文章的緣起嗎? 2. 我們各別來聊聊這文章中提到的三點,第一點是「就對人生影響大小來說,環境>教育>努力」,其實年紀大了一點看身邊朋友對孩子的環境,真的很有感觸,眼界、視野這些事,這三點也正好排出了容易達成的程度,但Max可以闡述一下你的觀點嗎? 3. 文章中的第二點是「在社會上立足,教育資源的多寡影響極大」,雖然我本來以為是媽媽的嚴格程度影響比較大,但 Max 文中的說法滿值得深思,而且是可歸因到個人的,Max 可以跟我們說明一下嗎? 4. Last but not least, 文中最後一點「自己是誰、自己的想法是什麼一點都不重要」這句話有點嚇人,但似乎是個醒鐘,你來跟大家說說這是什麼意思好嗎? 【Emma 最佳提問 】 真的年紀愈大,看到身邊不同的父母教小孩,有的朋友送小學一年紀的女兒去日本遊學一個月花 30 多萬,有的吃飯附上 iPad 讓小孩安靜就好,其實不免會在心裡做出一些對這些不同小孩未來的預期,現在的家庭教育,似乎拚的是父母的觀念、學識、思維方式及生活方式,而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Max 也有小孩,你目前有什麼樣的規劃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2-22
25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6 (18) 「慢慢來」是不是真的比較快?
【前言】 準備這一集的內容時,Max正好人在越南,雖然是第一次去越南,但在食衣住行等方面其實都很適應,唯一一個無法即時調整的,是越南餐廳非常非常有自己節奏的備餐速度,從台灣人的習慣來說,那是一個特別特別慢的速度。 剛剛抵達越南的第一天晚上,一份炒麵一份壽司讓我在店裡等了 40 分鐘,到快炒店買了份炒牛肉,又是漫長的 30 分鐘過去...在第一家餐廳時我會忍不住往前在有三人在裡面的開放式廚房探頭,「明明沒有其他客人,到底好了沒啊....」在我心中 murmur 100 次;但到了第二家餐廳,有了心理準備的自己明顯比較冷靜,也開始自我觀察,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其實不是他們太慢,而是我太著急?「慢慢來比較快」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是嗎? 所以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的是「慢慢來」這件事,有沒有可能我們習慣的生活日常其實是他人完全不可接受的超級異常? 【日常提問】 1. 在台灣你所身處的環境裡,你覺得你是節奏比較慢的人還是比較快的人?你怎麼發現或是比較出來的? 2. 當你發現環境或是周邊的人與你的節奏不一致時,你會不會出現不適感?那你會怎麼處理這樣的不適感? 是透過催促別人使其加速來迎合自己,還是選擇放慢腳步配合別人? 3. 「慢慢走比較快」這句話你怎麼看?認同或是不認同?有沒有什麼必須優先滿足的前提或條件? 【Emma 最佳提問 】 國民老公金城武在中華電信的形象廣告中明白昭示一句話:「世界愈快,心則慢」。然而,現在我們隨時生活在影音OTT平台、社群媒體、手機平板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獲知自己當下想知道的資訊的結果是我們太習慣碎片化的資訊,也害怕錯過任何一個資訊,導致於我們似乎被這個世界按下了加速鍵。先不管自己與他人,在這樣的世界高速運轉,我們要如何讓自己慢下來?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2-15
28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5 (17) 近期台灣好像總是小題大作,特別關注雞毛蒜皮的社會小事,Why?
【前言】 台灣社會其實一直有一個對我來說挺奇妙的現象,從去年的白飯之亂到近期的醋飯事件,台灣社會非常容易因為一些對整體社會沒有太多討論價值的事件而鬧烘烘的。比方說白飯之亂到底誰對誰錯;醋飯事件到底打人對不對、被打該不該,但說穿了這兩件事討論出答案也不會對整體社會有益,我們今天來聊聊這些時事,還有Max有沒有相對應的觀察及洞悉。 【日常提問】 1. Max有沒有覺得在這個年代,台灣社會好像很容易躁動? 為什麼一些於社會沒有太大影響的事件很容易爆發討論,而且一路炎上好幾天? 2. 為什麼媒體特別容易在這些事情上面推波助瀾,導致這些事件持續炎上,這對媒體到底有什麼好處呀? 3. 其實很多時候看這些新聞鬧烘烘的,挺煩挺不想關注的,但週遭好像大家都知道這些事,聊天時都會提到,好像被迫得去了解相關事件,我們如何在這種時代保持己身內心的歲月靜好? 【Emma 最佳提問 】 其實不太喜歡所謂魏晉南北朝時盛行的清談或是在紅樓夢裡面曹雪芹筆下那些跟隨賈政(賈寶玉父親)的清客們,總覺得那屬於光說不練,不切實際地武文弄墨但不接地氣,而最近台灣的政經風氣愈來愈給我這種感覺,Max對於這種現象有什麼想法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2-08
28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4 (16) 進入社會最常被忽略的基本功 - 自我介紹
【前言】 當一群人聚集時,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的場合,如果大家彼此不是很熟,常常主持人都會邀請參與者各自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這個橋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記得自己面對這樣的情境時的心情嗎? 是緊張、期待還是感到無比的煩躁? 自我介紹在社交的任何場合都是必要的工具,好的自我介紹讓人馬上燃起想要認識你更多的熱情,而一個毫無亮點的介紹,往往就像風一樣,就只是若有似無的擦身而過,船過水無痕的仿佛你根本沒有來過....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自我介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心準備自我介紹並且在適當場合一鳴驚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這個最被忽略的商場基本功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 【日常提問】 1. 自我介紹為什麼重要?如果自我介紹沒做好會怎樣? 2. 在自我介紹準備時常見的盲點與自我設限要素有哪些? 3. 如何開始準備一個泛用且能讓人留下記憶的自我介紹? 【Emma 最佳提問 】 今天這題我比較想要挑戰一下,也可能是滿多聽眾的心聲我覺得。老實說,我不是一個很會做自我介紹的人,而且其實也不會很主動去做這件事,所以常常在面對主持人說要自我介紹的時候就會有點困擾,尤其是在一些非正式的社交場合,我第一個反應是「那是不是不能從工作出發?」我們該怎麼判斷要從什麼點開始呢?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2-01
24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3 (15) 找工作最不重要的事 – 準備履歷與面試
【前言】 時屆農曆年底,考慮年後轉職的人其實不少,這也是我每到年底最怕的事……但畢竟這個實在是太常見的事,所以儘管我相當害怕,但還是要克服恐懼來跟大家聊聊年底轉職這個話題。Max在2022年底也寫了一篇文章為《找工作最不重要的事》,聽起來很反其道而行,但其實這篇文章討論的是除了準備履歷與面試之外,什麼是找工作時更重要的事。 【日常提問】 1. Max 還記得這篇文章的內容嗎? 可以來跟我們聊聊找工作時什麼比準備履歷跟準備面試更重要嗎? 2. 之前有聽過一種說法,人生的第三份工作比第一份工作重要,Max對這句話有什麼想法嗎? 3. 其實在工作的過渡期,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時候,那種不安全感是最折磨人的,應該沒有人喜歡那種不確定性及不安全感,但這又是必然,關於這種內心的糾結,Max有沒有什麼想跟大家分享? 【Emma 最佳提問 】 我們這一集一直是以 Candidate 的角度去思考除了準備履歷跟面試之外,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當然,增加對自己的了解其實一直是核心主軸,不過我想提問的是,對於企業來說,有沒有什麼方向或是面試問題是看得出來面前這個 Candidate 是否是個清楚自己定位及職涯方向的呢?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1-25
31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 - 2 (14) 又到了年底,今年你回顧了嗎?
【前言】 每年年底,不管是串流平台的年終recap或是社群平台的朋友動態,都會充斥著今年回顧。不知道聽眾朋友是否也加入回顧的行列了呢? 或是在年初的時候有列個新年新希望,開始回首看看2023年的KPI了? 然後我們錄音的時候是1/2,但今天還是想跟大家聊聊「年終盤點」! 【日常提問】 1. Max有寫2023年終回顧了嗎? 2023年有什麼比較精彩的事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的嗎? 2. 一年都過了,沒做的也來不及補上了,年終回顧還有什麼意義嗎? Max在 2022 年底有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回顧的價值,要不要跟我們分享? 3. 我要偷偷爆個朋友的料,我有個朋友,大概2017到2022每年的新年新希望都是要交個男朋友以及減肥成功,但每年的KPI都掛蛋,然後再列到隔年的新年新希望上。(不過她最近脫單了,恭喜她XD) 我相信這也是很多人會面臨到的狀態,Max有沒有什麼話想對這些朋友們說的? 【Emma 最佳提問 】 在社群平台上看到的回顧大部份都是正向的,整理過去一年發生的好事、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就算有負面的事,畢竟走過之後大部份朋友都會化悲憤為力量來砥礪自己來年更好。可是這種年度回顧的行為會不會在社群中產生什麼…負面影響? 當看到每個人過去一年好像都很積極正向,羅列出來的旅遊景點一鑼筐,而自己好像過了碌碌無為的一年,如果我們的聽眾朋友有這種感覺,能不能給他們什麼建議?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1-18
27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2 - 1 (13) Hi, 我是最佳提問者 Emma !
【前言】 在第一季的 12 集節目當中,Emma一直是我們節目的最佳提問人,她負責發問,而我負責主要的回答與想法分享;當初這樣設定有其目的與原因,新的一季,我們想試著把彼此的角色互換,讓 Emma 可以成為與大家分享的主角,從更年輕、更青春且不受拘束的高階商務白領女性視角,分享自己觀察這個世界的視角與獲得。 【日常提問】 1. 開始今天的分享前,Emma是不是先跟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自己? 2. 以台灣的現況來說,高階主管仍是以男性為多數,作為一位創業者,你認為女性在創業領域中有何獨特的優勢?是否曾經因為性別而遇到挑戰?而又是如何應對? 3. 以目前職場來說,「工程師」仍以男性為多數,在這樣的環境中,女性參與者有什麼優劣勢?而在職場上運用女性優勢特質時,又應該要怎麼去拿捏分寸,讓無論是異性還是同性同事間的互動可以保持健康且可長久持續? 4. 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人生當中,已經堪稱勝利組的 Emma 你還有什麼目標?或是更遠更宏大的願望希望達成? 【Emma 最佳提問 】 在我心中的 Emma ,除了是個有追求且懂生活的職場女性外,更是個無論是內在還是外表都讓人很難不多看兩眼的優秀存在,所以想請問 Emma,在你的工作日常中,有哪些個人特質或是專長是較常被拿出來運用的,能不能與我們分享有哪些,同時又是在什麼情境下如何運用? (例如:美麗、可愛、撒嬌或是傾聽等等等)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1-11
33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12 查理蒙格 (Charles T. Munger) - 全球最強副手的處事要訣
【前言】 前陣子,台灣總統大選的副手之爭才剛剛在一片荒謬中落幕,緊接著,另一位世界級的副手突然接棒這個主題,於 99 歲高齡離世,這位副手就是巴菲特的好朋友兼投資副手查理蒙格 (Charles T. Munger)。 這是一位與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圈傳奇,每年兩位都超過 90 歲老頭在波克夏股東會上的趨勢觀察與預測更是所有投資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的必追風向標,他個人投資決策成功的案例的是投資中國的比亞迪汽車,27萬美元進場,股權一度價值超過80億美元,賺了將近 30,000 倍.... 希望老人家一路好走,也藉這個機會再次從他的投資哲學中試著自省,用學習來記住這位跨時代且劃世代的傳奇。 【日常提問】 1. 知道這兩位老頭的朋友都知道,這兩位老頭喜歡喝可樂而且愛吃漢堡,並且一路吃到今天,對於他們愛吃普遍被人認為是垃圾食物卻能活超過90歲這一點,你覺得如何? 另外,Max 你喜歡喝可樂嗎? 2. 蒙格曾分享過自己的職涯三定律,分別是:不要賣自己都不想買的東西不要為自己都不尊敬的人工作只跟能讓你樂在其中的人共事 Max 你認同這樣的定律嗎?有沒有什麼補充或是彙整的想法? 3. 蒙格有一套自己應對世界的系統:「我只做自己熟悉並認為簡單的事,很多事情太難我想都不想,直接歸類到「太難」的分類中;要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於解決難題,而是我們善於遠離難題。」對於這個系統觀,Max你怎麼看?是否曾經用過類似的方法遠離難題?若有,具體效果如何?這樣真的可以嗎? 4. 關於幸福,蒙格曾經這樣說:「想要幸福,第一條原則是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這點與第 6 集提到了「了解自己才能幸福」的說法有什麼連結與相關? 【Emma 最佳提問 】 老實說,雖然知道蒙格,但其實一直到他過世才認真去查這一位老先生,以及他跟巴菲特之間的情誼。兩個人都認為對方是自己見過最聰明的人,但巴菲特又時常叫蒙格「愛唱反調的討厭鬼」,因為他經常拒絕巴菲特準備投資的項目。但是在團隊當中,成員相愛相殺其實好像是很常見的事。就像《明朝那些事兒》中提到的,創業離不開四同:「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但能夠像巴菲特及蒙格在相愛相殺當中又能夠互敬互重,Max覺得他們跟一般團隊合夥人有什麼不一樣?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4-01-04
24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11 老歌或新歌,你喜歡哪個更多一些?
【前言】 時屆年底,最近大家應該開始感受到被暱稱為聖誕媽祖婆的Mariah Carry的熱情,那首《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開始響徹各大outlet或百貨公司,雖然這首歌大家都說聽得很膩,但聖誕節沒有聽到這首歌似乎有哪裡不對勁,美國告示牌排行榜更是顯示從2019到2022年,這首1994年的歌連續罷佔四年聖誕季的歌單榜首。沒錯,這首歌是1994年發行的,這些年一直也有歌手推出聖誕節相關歌曲,但為什麼大家還是會直接將聖誕節跟這首歌連在一起呢?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年紀與歌曲的連結。 【日常提問】Max其實在去年7月也寫了一篇文章討論老歌及新歌的差別,名稱叫《老歌或新歌,你喜歡哪個多一些》我想問問Max,你喜歡哪個多一些?其實聽過很多朋友說「還是以前的歌比較好聽」其實相比一生中其他任何一個年齡段,我們總是能快速地辨認出青春期那個年代的歌曲,所以更有可能將那些歌收入我們的播放列表,然後在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下,我們離KTV的熱門新歌榜愈來愈遠,而每年年底的recap就可以發現自己有多老……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什麼方式讓自己活得年輕些?其實老歌或新歌其實都有其時代背景,在歌詞中其實特別明顯,使用的物品從BBCall到現在的所謂「滑手機」,情感層面可能也會有不同世代感情觀的差異,剛剛提到Max的那篇文章,Max的結論我還滿喜歡的,歌曲其實在不同世代展現出來的風味是完全不一樣,然而,「不強迫是我的溫柔」,這個好像也可以echo到職場,不同世代的同事對事物的理解其實不盡相同,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也百百種,可是世代跟世代間還是難免存在「看不慣」之類的心態,Max有什麼想跟大家分享的嗎 【Emma 最佳提問 by Max】Max自己有個樂團,有時候會到婚禮表演,但其實婚禮歌曲似乎也有世代差異,就我個人包紅包的經驗,之前很常出現張宇的《給你們》這幾年常出現的可能是Jason Mraz的《Lucky》,可以跟聽眾們聊聊你的觀察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2-28
30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10 【創投老園丁的私房札記】作者訪談 (2) - 一以貫之的人生智慧 ft. 朱永光 YK (資深創業投資家 / 高年級實習生)
【前言】 這次很開心今天「最佳提問」能邀請到 朱永光 (YK) 先生 到現場與我們聊聊,我們今天這集不聊 YK 新出的書《創投老園丁的私房手札》,也不會跟大家說這本書的內容從創業到自我實現再到科技趨勢都有囊括而且字字珠璣,這一集主要想跟 YK 聊聊人生,聊聊這一路走來,讓你獲益良多且可以一以貫之整個人生的智慧與體悟。 【日常提問】 開始今天的提問前,想請 YK 先跟聽眾朋友介紹一下自己,並與大家聊聊現在的你與過去的你有什麼相同及不相同的地方。從航太系畢業後到創投,YK您的職涯就是不把自己限制在舒適區中的真實案例,現在回頭看,過去這樣的選擇可說是正確的,但在年輕時,在前途未卜的狀態下,有什麼驅力或動機讓你可以更勇於跨出那一步?對於這樣的選擇,當時的你又是如何讓自己樂在其中?人有很多面向,所以喜歡一個人可以有100種原因,每個人往往也都有值得認識或合作的部分,那想請問YK,在你多年的職涯與人生中,什麼樣特質的人是你會希望優先或甚至主動合作的?反過來說,有沒有什麼特質是天條,只要有這種特質,就大概率不會繼續維持關係?近期年輕人有著躺平或是所謂的整頓職場的說法,這也側面表示目前世代間的職場衝突正在浮上檯面,YK你有許多年擔任管理職的經驗,過去曾與你共事的同仁有許多,你認為目前管理者在與年輕一代溝通時有什麼樣的盲點或是困難,能不能拋磚引玉的分享一些的能改善互動的作法? 【Emma 最佳提問 by Max】 「世事洞明即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在長時間閱讀輸入並撰寫專欄輸出的反覆過程中,請問 YK 有沒有累積或歸納出什麼 「一以貫之」的座右銘或是智慧精華? 能不能與我們分享?另外,如果有機會能跟 30歲左右的自己提醒最重要的一件事,你會跟那時的自己說什麼?為什麼?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2-21
38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9 【創投老園丁的私房札記】作者訪談 (1) - 談人生自我實現 ft. 朱永光 YK (資深創業投資家 / 高年級實習生)
【前言】 先跟各位報告,我們今天Podcast跟前幾集不一樣!我們這一集有貴客來,歡迎創投業的大前輩-朱永光(YK)先生!非常開心今天能夠邀請到YK來跟我們聊聊他這次新出的書《創投老園丁的私房手札》。這本書分成三章,第一章講創業經營、第二章講職場自我實現、第三章講新興科技的變革,而今天這一集主要想跟YK聊聊新書中關於職場自我實現的部份。 【日常提問】 1. 關於工作選擇 除了這次的新書,其實YK接受過滿多訪問的,也很樂於跟學生或後進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及想法。有一篇YK接受母校成大航太學系的專訪令我印象相當深刻。YK在訪問中被學弟妹問及所學與後來的工作不同,是否是一開始就立定明確方向,而您的答案相當特別,您回答說:「我只是不斷嘗試,老闆交代工作,我就努力做好,老闆看我表現不錯,就多給我一些機會」而您在這些機會中找到您喜歡並擅長的領域從而持續耕耘,可是在這一路上的嘗試中,您是否曾經擔心白花時間走錯路呢? 2. 關於工作方式及心態 王文華先生在序中提到您是位讀佛法的園丁,山城週刊的報導中也提到您對於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頗有感觸,也深信王陽明學說中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一切都回歸到「不為外物所役」。但是這件事好難,尤其是在職場中,想把事情做好,似乎就會直接引起得失心或好勝心,YK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我們嗎? 3. 關於方向對了心態對了也升官了 接下來想請教YK的是書中有一篇我很想獨立出來請教的,這一篇標題是「權力的進階思維」。其實大部分人都很怕「權力」這兩個字,除了怕「既定有權者」之外,也擔心當自己擁有權力之後是否無法成功駕馭或善用。而我主要想問YK的是,具體來說,在職場上最吃力不討好的就屬於中階主管,剛升上去需要面臨管理以往的同事甚至前輩,既想把事做好,又怕被說話,該怎麼做相當考驗智慧。YK在自己職涯當中一定也曾經處於這個相對難熬的階段,您是如何度過的呢? 【Emma 最佳提問】 在這個提問環節,通常會被問到一些out of the box的問題,今天想問一下YK,您在書中有提到您在2022年接觸了昆達里尼瑜珈,這在我的認知裡面是個比較特別的瑜珈門派,有比較大量的梵唱去激活喉輪,也比較強調呼吸及冥想等等,您可以跟我們的聽眾朋友分享昆達里尼修習的心得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職涯探索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2-14
22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8 人生改變,從說話開始做起 - 用「怎麼說」來重塑人生 Ft. Maxupport 生涯擺渡人
【前言】 語言的使用方法會影響人們看待世界與採取行動的決定,不但每句話背後的邏輯會默默地引導著我們的思考,甚至在養成習慣後,從許多用語中也都向外透露著自己想當然爾的潛台詞以及知識邊界的傾向。 但從年紀很小很小就會說話的我們卻很少關注這件事,我們不但很少關注自己的用語用詞,甚至曾經在職場或生活中被別人認為是「直男」或是「說話不經腦袋」的人,但究其基礎原因,很可能是我們忽略了語言中蘊含的強大力量。 今天,我與 Emma 想從日常對話出發,試著與大家聊聊怎麼從「語言使用」開始「改變人生」。 【日常提問】 1. 前面提到的「語言使用」究竟是什麼?是說話的邏輯或是用語的精緻程度嗎? 2. 除了剛剛提到的,還有哪些「語言使用」原則能幫助我們轉換觀察人生的視角? 3. 這些原則聽起來都有道理,那具體要怎麼發現自己的習慣並試著改變? 【Emma 最佳提問】 Max剛剛分享很多關於語言、用字的溝通科學,但除了客觀科學之外,有個點我想問問Max,說話其實就是輸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人是有情緒的,然而溝通如果帶有情緒,有時候我們輸出的只有情緒,實際上要溝通的內容就無法具體表達。如何在有情緒的時候還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2-07
27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7 道中遇雨,何妨吟嘯且徐行 Ft. Maxupport 生涯擺渡人
【前言】 其實最近有空就一直在拜讀Max早期的文章,從中挑選一些讀的當下有些想法可以在Podcast討論的內容,有種抽獎的感覺。而之前剛好的選擇聊的都是較為正能量或是人生、職涯該怎麼選擇的題目,但在準備這一集的時候,剛好看到Max寫的一篇跟雨天有關的「道中遇雨,何妨吟嘯且徐行」,而低潮也是人生一定會面臨到的處境,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雨天及如何面對雨天。 【日常提問】 1. 喜不喜歡雨天可能也不一定是一概而論的,可能必須取決於當時的情境,雨大不大,有沒有風,手上有沒有傘,頭頂有沒有遮蔽,用雨天來想想,人生好像也是這樣? 2. 那天看到一個梗圖,上文寫的是「想要一個對象來遮風擋雨」下文是「想不到風雨都是對象帶來的」,其實很多雨天是這樣,可能沒有人自發性想要經歷雨天,尤其是在毫無防備的時候,可能帶風雨來的是最親密的家人朋友或另一半,那我們在風雨中該如何調整心態? 這件事情我覺得可以用兩個不同角度來切入檢視,並且從中試著讓自己心態平穩些: 【Emma 最佳提問】 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想另外一件事,其實雨天的直接對應對我來說好像不一定是晴天耶,而可能是彩虹。現在是晴天,不代表下午不會突然下起雷雨,但當你看到彩虹,你一定度過了雨天。而度過,才是一種重生的感覺。Max對讀者Emma的衍伸思考有什麼feedback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1-30
33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6 越了解自己的人越容易得到幸福,而不是人生或職涯成績 (業績) 更好的人 Ft. Maxupport 生涯擺渡人
【前言】 台灣的教育體系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教育目標並不是培養完整的人,而是盡可能地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定的執行能力,並且學會聽從指令並且完美執行,簡單來說,就是培養聰明有效率的奴隸;至於思考、創新或是更基礎的美感,這些內容在大部分學校裡都是從未被關注的。 所以在前述體系中成績最好的人,除了家庭能給予足夠資源並且有機緣接觸更大世界的部分人之外,反而更容易成為最不幸福的人。 他們因為優秀所以被體系肯定,用最好的分數上最好的大學,他們是學生參與的這場遊戲中的最大贏家,也是最適合系統設定的人。但也因此,在離開「學生」身份後,他們反而因為無法切換身份與視角,或因為過去勝利所培養出來的傲氣,而成為職場上最不開心的一群人。 今天想與大家聊聊,如果發現自己好像與前言所述的那群人有相似之處,那可以怎麼開始掙脫這些過去成就帶給我們的綑綁。 【日常提問】 1. 這群人到底是哪一群人,能不能定義的更精準一些? 2. 了解自己有很多種方式,例如冥想、打坐、算命等等其實都是可能的路徑,但為什麼一定要認識自己才能幸福?我的績效很棒也能為我帶來很多快樂啊? 3. 我們的節目名稱是最佳提問,而要認識自己感覺也是要靠深入有效的提問才能達成,Max有沒有推薦的問題切入點可以分享給大家? 【Emma 最佳提問】 還記得上一集我說公司的貓咪走失的事嗎? 後來貓咪順利回來了,我找了個機會跟那位洋蔥型工程師坐下來聊聊,本來是想跟他聊聊關於情緒抒發的議題,但後來討論到一個我覺得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人生大哉問:「是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以及「是不是面對每個問題都要窮盡一生追尋到最後?」而在這兩個問題上面,我們是完全在天平的兩端,洋蔥型工程師斬釘截鐵跟我說「一定要找到答案」、而我是覺得「有時候沒答案本身就是個答案」,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明確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也都知道不需要去改變對方。所以會不會「越了解自己」也代表哪些事情不需要執著,所以也間接造成比較容易得到幸福的結果?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1-23
29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5 關於「洋蔥人」與「酪梨人」,你是屬於哪一種人? Ft. Maxupport 生涯擺渡人
【前言】 Max在2022年10月連寫了兩篇文章討論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分別是外顯行為上戾氣較重的「洋蔥人」及可甜可鹹較為低調的「酪梨人」,雖然Max在文章中特別強調兩者並無好壞,而是要依自己的特質及想活成的樣子選擇要成為哪一型的人,但因為這種分類其實比較不常見,今天想花點時間來聊聊兩種特質及在職場中兩種特質的人有些什麼具體特徵。 文章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8a184efd8978000145d411 【日常提問】 1. 除了劣幣驅逐良幣、意見領袖替代專家的話語權外,「很難稱讚自己」有沒有自身的原因? 2. 洋蔥跟酪梨絕大部份時候都是擔任配菜的角色,但兩者其實都可以成為主角的,雖然洋蔥經過大量時間熬煮也是可以成為濃郁的洋蔥湯而酪梨只要加入牛奶,兩者成就主角身份的路徑有明顯不同,感覺講到這邊我們腦中應該都可以浮出一些面孔,在 Max 目前職涯中,有碰過什麼明顯的案例嗎? 3. 承上題,其實在任何團隊中我們常常會因應不同情境而必須調整成為主角及配角,「洋蔥人」跟「酪梨人」其實有著一個本質的差異是調整的速度及輻度,雖然Max在文章中特別強調兩者沒有所謂好壞,但如果我們今天把焦點從個人是否有好壞拉遠一些,從團隊的角度出發,那兩者會不會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及劣勢? 【Emma 最佳提問】 錄音前幾天我們公司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公司認養的貓咪走失了,然後其實在公司裡面產生了情緒強度極高的茶壺風暴,而其中有位工程師可能因為情緒不好,所以對其他同事沒有配合他認為應該要做的尋貓行為而講出比較過激的言論,所以讓另外一位女同事哭了。所以這也是我在讀Max這兩篇文章最心有戚戚也好像有什麼想提問的原因。洋蔥型的同事其實真的夠嗆,對任何事的喜怒哀樂都是立即呈現,但對團隊來說,雖然不至於很鄉愿地希望一切以和為貴,但太做自己傷到別人就不是件好事了。但我想應該很多人的週遭都會有洋蔥類型的朋友或同事,Max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我們的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1-16
26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4 為什麼長大後稱讚自己變成一件越來越難的事情? Ft. Maxupport 生涯擺渡人
【前言】 自從發聲管道多元化後,在每個人都能發聲也都能獲得追蹤時,在關於專業的詮釋上,「網紅」好像已經取代了過去的專家,很多時候,在社群或是影片中說的頭頭是道的人,在該真的了解該領域的人或是真正落地執行的人演出,都像是拙劣的表演,但即便我們知道他們不懂、是個外行人,但卻因為聲量遠遠不及,所以也沒有什麼釋疑或是澄清的空間,然後不準確的資訊就傳的到處都是。到最後,甚至會因為沒有太多人支持的現況而讓我們開始自己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或真的是專家,然後在不易得到外部肯定的情況下,就慢慢地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而稱讚自己,就變成一件越來越難的事。 【日常提問】 1. 除了劣幣驅逐良幣、意見領袖替代專家的話語權外,「很難稱讚自己」有沒有自身的原因? 2. 如果發現自己有這種傾向,要怎麼逆轉這個對自己 懷疑 - 貶低 - 降低評價 的惡性循環? 3. 如果為了不想要隨波逐流而想建立起自己的評價基礎,具體的執行流程是什麼? 【Emma 最佳提問】 雖然我們這一集主要討論的是屬於認知及價值型的自我認同,但看到這個題目直覺想到這幾年開始被廣泛討論的字:「容貌焦慮」,尤其是在疫情後,口罩脫下來呼吸新鮮空氣卻讓自己沒自信,台北市衛生局甚至發佈了一篇新聞稿教家長如何協助孩子處理「脫口罩後容貌焦慮」,但這其實也反映出了自我認同的問題。Max覺得網紅時代,是不是讓大家從外表到內在都開始懷疑自己?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1-09
30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3 「All is Well」真的可以改變人生嗎? Ft. Maxupport 生涯擺渡人
【前言】 2009年上映的《三個傻瓜》時至今日重看都還是會有各種笑中帶淚的不同感觸,尤其是片中主角說的那句:「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All is well)」這是時不時都可以拿出來提醒自己的一句話。而剛好這兩天也翻到Max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叫《「All is Well」瞬間改變人生的簡單意念》,所以這集也想跟Max來討論一下…電影觀後感XD。 【日常提問】 1. 在這部電影裡面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2. 在文章中提到「正念」,對你來說,「正念」是什麼? 是不是最簡單的「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所謂的「正念」嗎? 3. 文章裡有提到:「弱者才抱怨,強者永遠充滿感謝」這件事,Max有什麼想分享的嗎? 【Emma 最佳提問】 今天我們一直在談 “All is well”, 但其實電影裡面這句話出現是主角Rancho指著自己的胸口對他的好朋友說「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告訴自己的心一切順利」,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畫面一直深植腦海。而其實不管是正念或是正向思考,都需要某種程度的提醒或是…催眠讓自己先習慣並相信這件事,Max對All is well的前半句有什麼想法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0-31
29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2 天堂與地獄的時差只有 0.01 秒 – 亞運競速溜冰行百里半九十的真實案例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Maxupport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前言】 10/02上午的杭州亞運滑輪溜冰項目男子3000公尺接力賽,南韓隊原本一路以些微差距領先,不過在通過終點線前,南韓最後一棒鄭喆元在尚未通過終點線前就舉起雙手歡呼,反觀中華隊黃玉霖衝刺到最後一刻,左腳跨出「弓箭步」,搶先0.01秒跨過終點線。這個金牌與銀牌的差距不只是獎金,對韓國選手來說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因為依照韓國的獎勵制度,只有亞運金牌得主才能夠免除兵役並擁有終身年金,而韓國兵役一直都是年輕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日常提問】 1. 過程與結果哪一個更重要? 2. 沒有走到終點的故事是否更值得回味?未成功的夢值不值得驕傲? 3.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在任何的競賽中都立於不敗之地? 【Emma 最佳提問】 當隊友失誤導致不可逆的結果,被影響的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節目相關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0-22
31 min
Always 最佳提問 by ChatGPT (Alex) & Maxupport生涯擺渡人
1 - 1「多一點」就能讓人生與職涯大大不同 Ft. Maxupport生涯擺渡
【前言】 Max在2022年9月看完富邦跟中信的鬼滅之刃主題棒球賽,近距離感受到了啦啦隊的熱情之後,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多一點』就能讓人生與職涯大大不同」。球迷看球之餘往往只看到啦啦隊帶來的熱鬧,Max從熱鬧中看出職涯差別的門道也讓這篇文章讀來特別有趣。 【日常提問】 1. 文章中列出了幾個「多一點」的例子,包含「多一點在乎」、「多一點熱情」和「多一點同理心」等等,但總體而言是不是需要「多一點企圖心」? 2. 千里之行積於跬步,在工作或人生每天多一點,累積下來的會比同儕多很多,但其實「多一點」是不是不只是往前的直線距離(如多踏出一步),還包含範圍型的往外擴一點? 3. 然而,為什麼有時候「多一點」卻似乎不太容易? 可能的困難有哪些? 【Emma 最佳提問】 感覺 Max 在生活中對周遭人事物有許多觀察,有了這些觀察之後,對 Max 的職涯跟人生到目前為止有什麼比較特別或重要的影響嗎? 【互動連結】 最佳聽眾語音提問信箱:https://open.firstory.me/voicemail/clnxszwd301bp01y16ye50sz5 每週一信訂閱:https://forms.gle/w9r6zLt3maNebTWM9 【其他相關連結】 在這裡留言或到 IG 互動告訴我你對這個節目的想法:https://www.instagram.com/maxupport/ FB:https://www.facebook.com/MaxupportUrDecision 文章內容@方格子:https://vocus.cc/MaxFoodForThought/home 使用 Youtube 收聽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ITi5rFdAJXoo58D4-B70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10-19
27 min